是他们大月氏先王的头盖骨啊,这样一来,原本三分怒气也被激发成了十分,大月氏王立刻下令,派遣大将带着三千名精兵来到卑通城杀匈奴。
当然,扶摇返回的时候也没忘记顺手将岑陬和她约定好的一千名士兵捎带上。
就当是乌孙王子给博昌侯的拜师礼呗。
“诶,也真是奇怪。”人群中有人发问道,“乌孙国中分裂的局面持续了好几年,我还以为会一直持续下去呢,怎么咱们刚走就打起来了?”
闻棠:……
“不知道啊。”
她只不过是告诉岑陬了点中原的道理而已,什么“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之类的话。
没想到岑陬说干就干,那很有魄力了。
又过了大概半个月,他们终于回到大汉边境,进入敦煌,见到熟悉的汉人面庞,听到熟悉的汉话时,使者们激动地差点哭了出来。
和来时相比,边境发生了许多变化,除了黄土和红柳筑成的置所和烽燧,还增加许多大块大块的田地,田间不仅种有麦菽,还有一望无际的玉黍。经过半年的辛勤劳动,这些粮食即将成熟,想到这个,屯田的士兵脸上都露出开心的笑容,等待收获。
他们按照来时路返回,在即将抵达长安的时候,汉使归来的消息被写成信件,送到未央宫中。
刘彻:朕的博昌侯终于回来了!
第89章 封赏
刘彻想也没想,直接下了决定,告诉郎中令,等博昌侯归来那天,自己要亲自去城门口迎接使团归来。
郎中令:陛下,您的偏爱真的很明显。
郎中令“喏”了一声,回到官署,开始为陛下准备出行事宜。
天子亲自相迎这个举动,其实是很荣耀很稀有的事情,唯立有不世之功的文臣或武将才能享有此尊荣。否则大汉每年派出去那么多批使团HR军队,若都迎接,那刘彻基本上啥也不用干,就光去长安城门口迎来送往了。
自刘彻继位以来拢共也没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只不过大汉最近出的英才特别杰出,立的功劳也很大,这才导致“亲自相迎”的次数看起来有点多。
朝中其余大臣知道这件事后,也没人敢有异议,反而是上奏钱粮、治水、赋税、以及今年的各个郡县的上计结果如何,以此来转移话题。
这谁敢有异议啊!
万一陛下说上一句“卿亦可建此功业”,然后随机把他们丢到一个偏僻地方建功立业去,那就彻底完蛋了。
从前陛下亲自去迎接卫将军霍将军的时候,他们还能用一句“文官立不上武将的功劳”来推脱。
可现在呢,人家博昌侯一个从来没上过战场的人,硬是咬着牙在一座小城中抵抗一万八千名匈奴的围困与攻打,守了一百多天。
什么,你说是因为博昌侯有仙人奇遇才能坚持到现在,那城中其他人呢?
织女、医师、农人等,还有匠人,甚至有些还是殿中官员平日里最瞧不上的奇技淫巧之人,人家怎么能守得下来?
再一对比他们的某位前辈,守亭守了一个多月,就被匈奴“斩山头而去”。
说实话,有点丢人。
这其中唯一高兴的文官大概就是——司马谈。
自从看过从西域送来的信件,司马谈的嘴角就没下去过。
作为史官,司马谈的某些思想可能无法被常人所理解,在他看来,任尔生前富贵荣华,千百年后皆为白骨。孝道最高境界,理应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此来光耀父母。
他认为自己儿子在西域的事迹和言语足够达到此标准,故而最近当值时脸上好似做了个微笑唇,开心啊!
好在史官的被动是存在感低,所以没什么人注意到他这几天的异常。
……
使团进城之前,已经在传舍沐浴清洗完毕,换上正式衣冠,以最完美的面貌去见陛下和其他官员百姓。
闻棠以水为镜,观察水面上映照出的自己的倒影,这一路的艰辛使她比两年前瘦了许多,也黑了些。
一摸腹部,硬硬的,幸好,腹肌还在。
一拉弓弦,好像力气比以前更大了。
这日,天气很好,风日晴和,天空一片湛蓝,要比浦昌海的海面还要清澈美丽,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迎面扑来的不再是西域的狂风砂砾,而是空中丝丝缕缕的桂花香气,恰好赶上金桂成熟的时节,他们还能吃上今年新鲜桂花制成的桂花糕。
使团离开长安时,并无多少百姓注意到他们,可等他们归来时,除了刘彻的天子仪仗,还有许多百姓等在远处,自行排队迎接。
他们都想瞧一瞧这个不仅说服西域诸国依附,还死守城门,拖住匈奴最后残兵的使团究竟是何模样,街上场面堪比卫青奇袭右贤王庭大胜归来那天。
而博昌侯的名号,又一次响彻整个长安。
不,不仅是长安,他们归来时,途径的每一个郡县,都知道了博昌侯的名号。
“陛下!”见到刘彻,闻棠只需一秒,再抬头时便已眼含热泪,一副忠良之臣模样,朝他行了个大礼:“仰赖神明庇佑,天子厚恩,臣出塞二载,终不辱使命,合纵西域三十七国为汉之附庸。”
身后有人将日逐王首级呈上,言道:“报君未央阙下意,斩得胡王献长安。”
闻棠不仅自己写拼好诗,还会帮别人写拼好诗,当初刘彻在未央阙下亲自送使团离开长安,我们不让你白送,给你把日逐王脑袋砍了带回来。
赏,现在就封赏,刘彻也是个性情中帝,之前卫青刚一进城,他就给加了食邑,现在闻棠也不例外,相交西域、拿回种子、拼死守城,t有了这些功绩,刘彻直接再给她加了三千户食邑,闻棠现在成为了有九千户食邑的君侯。
闻棠:万户侯进度9/10
至于其它封赏,要等庆功宴结束后再说。
当然,没有忘记使团中其他人的功劳,张骞加了一千八百户的食邑,卓扶摇也因为去大月氏请援军和斩杀日逐王有功,被封了千户侯,使团中其他成员更是升职加薪、钱财金帛应有尽有,得了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刘彻如今对自己的眼光极其自信,送回来的军报上写着西域之地东西长五千余里,虽然地理条件不怎么好,但闻卿说得对,世上只有开发不当的土地,没有没用的土地,这么大一片儿地盘,不废一兵一卒,现在都成了大汉之附庸。
刘彻的笑声是标准正派的哈哈哈笑声,不是桀桀桀。
他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大汉伯乐,认为自己看中并培养的每一位心腹都能建立起像卫霍闻这样的功业。
站在刘彻身后的霍光:我觉得自己现在很危险,有人懂我的直觉吗?
使团在长安道上前行,前来迎接的文武百官不自觉看向春风正得意的闻棠,眼神中止不住对她的艳羡,年纪轻轻,就立下这样盛大的功绩,是多少人穷其一生都达不到的目标。
而长安城中那些百姓,眼神中也有向往与敬佩,他们不懂官场之事,只是单纯觉得博昌侯能有这个排场,可真是厉害。
闻棠并不知道自己的事迹会影响多少人,或是改变多少人的人生。八年前,她也是这些围观百姓中的一员,那时候她看着被众人簇拥的卫青,心中暗下决心,自己以后一定也要建立他那样的功业,得到和他一样的权势和富贵。
现在,这些围观中的人,也有像她当年一样想法的人,心潮澎湃,立志要做出博昌侯那样大的功业。
而被他们艳羡的博昌侯本人,参加完刘彻为她设下的庆功宴,开始向好友们询问陛下这两年在长安有没有又搞出什么少君、少翁之类的乱摊子,毕竟据史书记载,那个叫栾大的大骗子会在这几年来找刘彻。
卫青:……
博昌侯,其实你可以不用这样旁敲侧击的,直接来问我就行,陛下这次很厉害,一下子就识破了栾大的骗局。
闻棠(微笑版):“哇,是吗?陛下果然英明!”
真的,卫青你对陛下的滤镜堪比大汉疆土。
问:为什么是大汉疆域?
因为本来滤镜就很大,后续还会越来越大。
闻棠回到长安后,刘彻将自己未央宫中的太医派到博昌侯府为她诊脉调理身体,其实吃了十全大补丸后,闻棠的身体非常健康,一点儿也不虚弱,但是她不能将这件事说出来。
否则刘彻又该问她怎么能弄到仙丹了。
所以只能和使团中其他人一样,每天公费躺在榻上休息、吃一堆补品和药丸,吃完睡、睡完继续吃。
有一种提前致仕的感觉。
闻棠过得很安逸,刘彻却有点心急。
某日,宣室殿中。
刚探讨完军中之事,刘彻不经意间开口问道:“去病,你说博昌侯守城时的天降陨星之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霍去病:……
臣不知道。
“臣以为,应该是神仙庇佑汉使,故而降下陨星,展示汉之威仪。”
刘彻又道:“信上所言,卑通城前降下的陨星和普通岩石不同,洁白泛光,且落下后便会消失,故而无人能将其带回我大汉。”
这可真是可惜。
霍去病知道闻棠离开长安前曾送给卫青一本方术指南,里面收录了许多神奇术法,但在大庭广众之下召唤陨星,还是能砸死匈奴人的那种,怎么想都不可是方术,所以这个陨星,应该真是神仙的手段。
至于到底是闻棠召唤来的,还是神仙主动降下的,这他就不确定了。
霍光:一定是博昌侯召唤出来的!她那么厉害的使者,都能请到仙人帮忙篡改生死簿,一定也能召唤出来陨星的!
霍光对闻棠的滤镜同样很大!
此时,正在府中躺着的闻棠突然莫名其妙打了个喷嚏。
躺累了,她从榻上起身,来到书案旁,开始构造自己在西域时的奇遇经历。
想不出来,没有灵感了怎么办?
闻棠回到图书馆中,默默翻开了《西游记》。
她和别的术士不一样,她可是一个讲究逻辑的仙使!
……
使团离开西域不久,西域各国派出的使者也都陆陆续续出发,前往大汉,感受汉之广大,
还有那些粟特商人,匈奴围攻卑通城的时候,他们藏在危须国另外一座小城中,这才躲过一劫,等战争结束,才跟着其它国家的使者一起前往大汉。
这些使者走得路线和汉使一样,都是匈奴开辟出来的第二条道路,所以赶路速度要比预想中要快上许多,很快便到达武威。
武威郡是近两年才开辟出来的郡县,才刚建设不久,远没有长安等地繁华,不过在这些使者心中,依旧能称得上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进入郡中一县,因为是西域诸国第一次派遣使者来到这里,县长很重视这件事,亲自在县衙接待他们。
大汉有一套完整的律法和执法人员,姑臧县县衙中县长、县丞。功曹等各官吏齐全,县衙大堂夯土所筑,青砖铺地、宽阔广大,其中摆设更是精致齐全。
即使只是一个县衙,也足够这些西域来的使者惊讶了,他们叽里咕噜说了一堆话,县令根本听不懂。
于是询问翻译,却发现翻译脸色铁青,不太好看,憋了好久,才憋出一句:
“这些西域人说您的宫殿很漂亮,问您……”
“问您是大汉的王吗?”
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