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靠军训拯救霍去病_分节阅读_第133节
小说作者:沐雪焚香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97 KB   上传时间:2025-10-03 21:35:30

  而沈乐妮身兼院长之职,便要同院长一起为之后的招募做准备。

  她去了一趟研究院,将每一处都看了看,虽然修造简单,但却是什么都不缺,内里除了许多院子,还有食堂、男女宿舍、教室、实验室、操场等不同用处的建筑,都是按照她提供的修建图建造的。

  如今暂时只设立了五个分院,所以还空出了好几处院子。招募是在一个月后,因此这一个月内,要把五个分院所需要的东西,全部安排完毕,这亦是一件不轻松的活,同样也要花不少钱,幸好这笔钱是由国库出。

  沈乐妮近日来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这上面。

  除了研究院这边,她还要跟大司农等人讨论稻种育苗之事,再过几日,她就要跟着大司农等人去往百里外,选一处田地作为育苗之地。

  真是,陀螺都没她这么能转的。

第143章 研究兵器?

  很快,沈乐妮就随着大司农几人一起去往了百里外的汉中郡,他们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选好农田,做好引水等事宜,顺便体察了下民情。

  令沈乐妮高兴的是,百姓们对她的评价是好的多于坏的。

  忙完选田一事后,水稻育苗就可以暂且搁置到一边,需等到春日天气变暖之时才可进行撒种。

  当沈乐妮回到长安时,离研究院招募只剩下不到十日。

  沈乐妮把之前寻到的方士都安排进了火药院,让他们安心钻研丹炉为何会爆炸,将配方给试出来。

  起初这些方士知道是皇帝找来他们的后还惶恐了一段时间,可皇帝一次也没露过面,反而是国师见了他们,把他们安排在一处秘宅,每天就做一件事,那就是研究丹炉为什么会爆炸。方士们很疑惑,但不敢不听,于是整日就泡在炼丹房,时间一日日地过去,炼出来的丹药也越堆越多,可却没有研究出个什么来。

  国师不仅不惩戒他们,反而还给他们换了个更好设备更齐全的地方,还吃得好睡得好,方士们那个感动啊,只能赶紧抓紧时间研究出丹炉爆炸的原理,来报答国师。

  看着那一堆堆的原材料送进丹炉,最后要不就出来一些丹药,要不就融在了火炉里,沈乐妮的心滴血似的疼。虽然不是花的她的钱,但看着经费就这么一点点砸下去却没溅起什么水花,她也心疼啊。

  遗憾的是,她只记得火药需要硝石和硫磺,但是比例和另外所需的东西,她一概不知。唉,早知道,她就把配方背下来了。连火药都不好研究,更别提炸药。

  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将方士都安排好、嘱咐他们注意安全后,沈乐妮便离开了火药院。

  对于火药院,她并不打算当众招人,因为方士本身就被许多人所不容,她要是大张旗鼓,朝堂上的弹劾定然没完没了,民间说不定又要流言四起。

  刘彻得知她的意思后,也没说什么,暗地里仍然在帮着她寻找方士。

  忙完火药院的事情后,沈乐妮去看了看刘据。

  眼下他正在卫子夫的椒房殿里,母子俩刚刚用完膳。

  自从那件事后,卫子夫把刘据看得格外的紧,刘据身边的人都被她换了一遭,生怕再有什么人出来害刘据。

  幸而刘据虽然年幼,但身子骨养的很好,加上沈乐妮的药,事发的第三日,他就恢复到了从前的活泼样,也没留下什么病根。

  沈乐妮朝卫子夫和刘据行过礼后,才把目光放到了刘据身上,浅笑着由衷道:“看到大皇子如今健康的模样,臣也可以舒口气了。”

  卫子夫明白沈乐妮是内疚,觉得刘据落水是因为她,便出声安慰她道:“那件事本就与你无关,你也是受人所害。乐妮,你不用自责。”说罢,她低头看着身前的刘据,眉眼温柔,温声道:“据儿,沈夫子如此关切你,你该对沈夫子说什么呢?”

  刘据闻言朝着沈乐妮,拱手行着学生礼乖乖道:“据儿如今一切都好,谢夫子关心。”

  如今的刘据,比初见时长大了些,也更懂事知礼。

  沈乐妮也回了个礼,然后同卫子夫闲聊起来:“娘娘,大皇子如今,应该有六岁了吧?”

  “是啊,去岁冬日满的六岁。”说起刘据,卫子夫便满目的温柔。

  那也就是说,或许今年冬日,刘据就会被册立为太子。

  沈乐妮扬起笑容道:“大皇子虽年幼,却是比寻常孩子更聪慧懂事,娘娘以后可有福气了。”

  卫子夫掩唇一笑,问她一句:“看样子,乐妮是羡慕了?”

  “当然羡慕呀。”沈乐妮还不知道自己把自己绕进坑里了。

  果不其然,卫子夫开起了玩笑:“那你早日成亲,也生个聪慧的孩子,就不羡慕了。”

  沈乐妮干笑两声:“这……以后再说,以后再说。”

  卫子夫知道沈乐妮的想法,也不欲在此事上过多询问,便转移开话题,说起了其它事情:“乐妮,自从上次你给据

  儿用了你的药后,如今宫里有许多人都在议论这些药的来历。或者说,他们在议论你的来历。”

  对此,沈乐妮只微微一笑,说道:“娘娘,他们想议论便随他们去吧,娘娘不必理会。”

  “可你不担心会有人拿此做文章?”

  沈乐妮送了那么多东西给她,卫子夫再不懂也能看出那些东西不是普通之物,所以她多少也能猜测到,这位国师定有非凡之能,或者说来历定不凡。

  她能猜到,那么旁人也能猜到,若这样下去,定是对沈乐妮不利的。

  要是让背后之人抓住这点,来害沈乐妮,那她可就危险了。

  因为她不久前就偶然听见有人议论,说国师是……是妖邪。

  妖邪啊,那可是自古就令人谈之色变、也是令人厌恶的东西,若背后人把这两个字安在沈乐妮身上来污蔑她,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她就让人拿下了那几个乱嚼舌根的人,将她们都处理了干净,并对宫人严加管束,这才没再听见那种风声。

  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一旦有人开了头,闹到满城风雨,闹到一发不可收拾,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

  可即便是那般,也并非是到了绝路,只要乐妮的来历是真实的,那些东西也能寻到源头,一切就能迎刃而解。

  就怕……

  卫子夫不敢再想下去,她倒不是害怕什么妖邪什么邪术,她怕的是沈乐妮敌不过天下悠悠众口。即便是君王,有时候也不得不为了万民作出抉择。

  “他们在暗,我在明,他们想做什么,臣也拦不住,臣能做的,便是尽到为人臣的本分和责任,造福百姓。这样,即便他们做什么文章,只要百姓信我,又能奈我何?娘娘,您说是也不是?”沈乐妮知道卫子夫在担心什么,心里既感动又感激,出言宽慰她道。

  卫子夫轻叹一声,“也只能如此。”

  .

  随着离研究院招募之日越来越近,大汉各地的讨论声也越发的多。这些日子以来,长安城内多了许多外地之人,所有普通客栈都被住满,就连大多数闾里的人家都被人借住了空房。

  离招募日只剩下一日的时候,沈乐妮便同院长等人将所需的东西都搬去了章城门外。

  还没到日子,章城门外就围满了人,一打听,竟是许多人提早来此等候,生怕第二日因人多而错过良机。

  因为圣旨上说的是不光为农科院等五个分院招人才,若是谁有其它不可多得的能力,也可以先考虑录用,然后再设立相应研究分院,毕竟研究院里还空着许多院子。

  研究院的院长叫孔定嘉,虽然官职不高,但却能被刘彻任命为研究院院长,想来是他信任之人。

  孔定嘉同沈乐妮一起在章城门外做着招募准备,两人打算除了给除火药院以外的五个分院设立好招募桌椅后,另外再设立三四个招募处,用来招募其它的人才。

  做完这一切,孔定嘉望着章城门外的这些个桌椅,唯独没有属于火药院的,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询问身前人道:“国师,不知火药院究竟研究的与什么有关?下官的意思是,火药院不对外招募,若旁人问及,该如何作答?”

  他早就知道火药院是沈乐妮为方士而设立的,之前他们也都看见了沈乐妮把那几个方士安排进了里面,然后马不停蹄地就开始做起研究。孔定嘉也早知道陛下此前在寻方士,却不知是为何而寻,如今当起了这研究院院长,他方才从陛下口中知道。

  至于国师让这些方士研究什么,他就未曾得知了。国师早就下了令,没有陛下和她的允许,谁都不能踏足火药院。

  如此,他们就是想偷偷去瞧一瞧,也没有机会。

  沈乐妮知道这些人心里好奇得紧,变着理由来向她和陛下打听,可孔定嘉说的也对,是需要一个对外的理由,于是便淡笑着回他道:“具体研究的是什么,恕本官无可奉告,不过若是旁人问起,大人便说是在研究一种兵器吧。”

  什么?方士……在研究兵器?

  孔定嘉险些以为自己听错了,“兵器?可研究兵器,不是有考工令和尚方令?”

  沈乐妮点头,又道:“火药院研究的,乃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兵器。”

  孔定嘉看向沈乐妮,见她不像是玩笑的样子,便自己在心里思考着方士能研究出个什么与众不同的兵器。

  他觉着,这位国师倒才是与众不同,无论是她献出的马镫、马蹄铁,还是什么训兵方法,此前都未曾听说过。真不敢想象,这些都出自国师之手。

  之前国师与太学学生的比试,他也是听说了的,当时就觉得国师此人学识过人、思想独特,能想及常人所不能及,这研究院,也是因那场比试而诞生。

  当初觉得这研究院实在是费时费力又没什么用的东西,可如今却不这样认为了。

  什么农科院、农具院、造船院,都是利于百姓利于大汉的,关键是广招天下贤才,却不限年龄及男女,这才是真正的大智之处。

  国师,是真的在为大汉百姓着想啊。

第144章 招募会

  翌日,天色蒙蒙亮时,章城门外已是人山人海。

  初春的早晨尚余雪融的冷气,冻得百姓们纷纷搓手呵气,却冻不熄茫茫人群聚在一起的热闹气息。

  有一看便知是农民的人,常年在田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作,满面皆是风霜雨雪与黄沙尘土留下的痕迹,质朴而胆怯,却穿着自己最好的却仍旧破旧的衣衫,挤在人群里观望着,时不时与同乡低语两句,生怕声音过大冒犯到了哪位长安贵人。

  有带着自己毕生之作的各种物具小件的匠人,与同行热切地讨论着自己的作品,展现着天马行空的想法;有言语和身形皆粗矿的看样子像是屠夫的壮汉;有背着一兜子像是草药的乡野大夫。

  有提了一布兜精致帕子的绣娘;有作男子穿着的年轻女子,小心翼翼地抱着或背着用布兜起来的东西;有同样把半辈子都奉献给了土地的沧桑农妇,提着一只装着粮种或菜蔬的篮子。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所擅不同,来处也不同。

  各行各业,形形色色,人生百态。

  却从天南地北而来,在这一天相聚长安章城门外,去抓住人生不可多得的机会。

  今日站在这里的,不光是从各地而来的百姓,也有长安当地的百姓,或是来参加招募的,或是混在人群里看热闹,更有身在巍巍高阁里俯瞰章城门情形的贵人。

  由于人实在太多,大多数又不是长安之人,为避免意外发生,早在前一日刘彻就让人派了军队开始在此处守护秩序,因而现下虽是人头攒动的景象,秩序却没有太过混乱。

  很快,太阳从天际线升起,红彤彤地独挂着。金灿的光束照射在长安巍巍高楼上,映得一片富丽堂皇,与章城门外穿着质朴破旧的百姓形成鲜明对比。

  待天边之云都染上早霞的颜色时,研究院的一众人就带着东西来到了章城门外。

  看见被军士拱卫而来的穿着官服的大人们,闹哄哄的人群先是安静了下来,又忍不住压低着声音讨论。

  来主理招募的,都是各分院的院长。刘彻任命的这几人,本职都与该分院的钻研点挂钩,虽然官职不高,但却不是那等会阿谀奉承的谄媚之官,朝堂或生活中向来独来独往。

  正因如此,他们担了这捞不着好处的自认为无用的职位,才没有人跳出来反对。

  除了五个分院长,沈乐妮和孔定嘉还安排了三个预备分院长来帮他们坐镇另外几个招募点,筛选人才。

  八个人走到自己的地点坐到位置上,一边让百姓们都依据自己的擅长和能力进行排队,一边把所需的笔墨竹简等东西一一列出在长桌上摆好。

  至于沈乐妮本人,她也来了,不过却没有守在哪个招募点旁边,而是混在人群里,四处走动观察。

  “来来来!大家都快排好队!想要参加哪个分院的招募,就站到那前面去,不许推搡插队!不守秩序的人,直接赶走!快排好队,招募马上开始!”

  很快又有人继续对着仍然没有排好队的人群高声催促起来,虽然每个招募点都竖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大大的分院名字,但在场绝大多数人都是不识字的,需要靠相互帮助询问才能找到自己该站的地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6页  当前第1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3/2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靠军训拯救霍去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