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靠军训拯救霍去病_分节阅读_第128节
小说作者:沐雪焚香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97 KB   上传时间:2025-10-03 21:35:30

  “陛下,觉得如何?”沈乐妮巴巴望着他。

  刘彻品尝完后没急着说话,他拿过净手的帕子下意识要把手心里的一撮盐揩进帕子里去,可动作一顿,继而把帕子铺展在案上,然后把手里的盐干干净净地用另一只手擦落到帕子上,再移到边上去。

  眼前帝王富有四海,却依旧很珍惜这一小撮精盐。

  做完这一切后,刘彻才看着底下那两只箱子开口问沈乐妮:“箱子里都是这盐?”

  沈乐妮如实回道:“臣只带了一箱子,不过臣总共得了一百箱。”

  “国师打算把这百箱精盐用于何处?”刘彻询问道。

  对于这个问题,沈乐妮早在昨晚就想过了。

  盐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这百箱盐她除了献给刘彻一箱,她自己自留一箱,再留五箱下来另作他用,其余的九十三箱她则暂存着,以后给出征的军队用。

  听她说完,刘彻也没问什么,反正用于军用于民与他而言都可。

  只是有个问题刘彻没想明白,他询问道:“另作他用是何意?”

  沈乐妮回道:“此后待研究院建成,便可以设立一处专门研究盐的提炼提纯以及盐具的分院,介时便用得上这精盐。”

  刘彻颔了首,又问道:“看来国师是想好研究院应当开设哪些钻研点了?”

  沈乐妮点了头:“是。”

  刘彻道:“再过不久,研究院也修建完毕,介时朕再与国师详细讨论。”

  自从几个月前他下旨以后,研究院便开始动工,因为修建要求不是很复杂,所以不到半年,便进入到了收尾阶段。

  刘彻的目光又落在另一口箱子上,开口道:“那里面的又是何物?”

  沈乐妮道:“回陛下,那只箱子里的,乃是粮种。”

  刘彻的瞳孔细微变化了一瞬,他看向沈乐妮,重复了两字:“粮种?”

  “里面装的粮种,名为杂交水稻种。”

  “杂交水稻种……”刘彻咀嚼着这几个字,半晌开口询问:“杂交水稻,与当下的水稻,有何区别?”

  沈乐妮缓缓吐出几个字:“产量不同。”

  刘彻心里一动,他静静望着沈乐妮的眼,等待着她接下来的话。沈乐妮觉出了他的意思,便展开来道:“此前臣问过大司农,得知当下的水稻平均亩产不过一石左右,而这杂交水稻……”她想了一下,还是打算如实说来:“若放在未来,亩产在十五石以上。但若是当下,精心培养的话,或许也能产个七八石。”

  乍然听到亩产十五石,刘彻瞳孔剧烈收缩了一下,不复方才的淡然。

  十五石?!这杂交水稻,竟能如此高产?

  这可是十五石啊,若大汉的农田都能种上这等粮种,又何来饥荒之灾?

  可心绪还没激动多久,就被最后那一句话给冲淡了下去。是啊,亩产再高,那也是未来的亩产量,换作当下,能产出一半,就已经很不错了。

  但转念一想,即便每亩只产出五石,那也是当下所以粮种所不能及的。

  思及此,刘彻又想起一个问题,问她道:“有多少粮种?”

  “总共只有二十斤,臣留了四斤以防万一,因此箱子里,有着十六斤。”现代的一斤,约等于当下的两斤。

  闻言刘彻只道:“取一些过来。”

  沈乐妮应下,转身去把另一口箱子打开,用双手捧出一些,然后奉于御案之上。

  刘彻捻起一些搁于掌中,细细观摩了一会儿,没来由地轻叹一声。

  第一次见沈乐妮时,她说了那般多的未来之事,他虽对她口中描述的那般强大之国很惊讶,心里却没有什么真实之感,可到后来她献给他的一件件来自未来的东西,让他不禁重新对她的那些话有了思考。

  真正让他感受到宇宙乾坤所带来的距离感的,便是当下这精盐和杂交水稻。

  即便强盛如大汉,即便尊贵如君王,在这一样样堪称国之重器般的神物面前,也不禁感受到了自身的渺小。

  那是一种刘彻从未有过的感觉。

第137章 孤身一人,对谁都好

  但这感觉仅仅是瞬息。

  他承认大汉自是不比未来,可既然上天降沈乐妮派了过来,便自有其道理。

  大汉,在他的治理下,在沈乐妮的帮助下,一定能变得更好。

  “陛下为何叹息?”沈乐妮疑惑地询问道。

  “无事。”刘彻随口回一句,捻起几粒稻种在指腹间轻揉,将话题移开:“不知国师可懂如何栽种培养这杂交水稻?”

  沈乐妮想到那本手册,回道:“臣知道一些关于如何育苗和移栽的知识,至于后面的料理,臣便不知了。”

  “无妨,此后可以同大司农商讨。”刘彻把指腹间的稻种放到案上,对沈乐妮道:“稍后,朕会召集相关大臣,商议水稻播种之事,国师也留下吧。”

  沈乐妮应下后,便候在了殿内。

  刘彻立马下了口谕,不多时,温室殿内就来了几位大臣,分别为九卿之一的治粟内史、大司农、大司农中丞以及搜粟都尉。这些人的职责都是与农事相关的,自然对粮种事宜极为熟悉。

  如今杂交水稻还没播种到田里,不必让太多人知晓。

  几位大臣一进殿,先是对刘彻行了礼,再对国师行了礼。沈乐妮如今参政一年有余,因此他们都习惯了一个女子出现在议事之时。

  随后,他们又注意到了放在他们前面的那口箱子,以及搁在殿侧的另一口箱子。

  刘彻看着底下的四人,没有急着说稻种播种之事,而是开口道:“朕今日召尔等前来,有一事要交予你们,此事事关重大,干系到天下万民,因此朕希望你们,管好自己的嘴。”

  事还没说就先下了警告,治粟内史等人已然明白陛下要说的事的重要性,纷纷向刘彻作了保证。

  告诫了一番,刘彻才切入正题。他对治粟内史道:“把那口箱子打开。”

  治粟内史依言上前两步,伸手将箱盖掀了开,却没想到映入眼帘的是一堆金灿灿的稻种,而且这稻种还不像是现有的,眼前的更加饱满,一看就知绝非凡品。

  他不禁愣了一下,而站在他身后的其他三人显然也看见了箱子里的东西,皆是一样的反应。

  稻种?

  而且还是品质如此好的稻种,陛下是哪里得到的?怎么一点风声也没有?

  刘彻把几人的反应收入眼中,开口道:“这便是朕要交给尔等的事。朕令你们搁下手中事务,将这些稻种播种入田,并精心料养,直至收割完毕。”他看了眼沈乐妮,补充道:“另外,朕已将此事交予国师负责,国师于水稻育苗移栽一事上颇有经验,之后播种相关事宜,你们便自行探讨。”

  几人听后,对于沈乐妮来负责这件种

  粮食一事倒是并不怎么介意,反正陛下极为宠信国师,就算是陛下要革了他们的官职让沈乐妮来接手他们也无可奈何。

  他们在意的,是陛下前几句话。

  只是普通的播种育粮一事,竟让他们四个都放下手里的所有事务,来种这箱子里的稻种,还要精心料养?

  那么只能说明,这口箱子里的稻种,比现下的所有粮种都要好,而且是他们无法想象的好,才令陛下如此重视。

  “朕要说的都说完了,诸卿可记住朕的话了?”

  刘彻平静却又带着无形威压的目光扫过底下四人,巨大压力令四人额角冒汗,不由躬低了背脊,连忙作出了回应。

  可几人心里却存了疑惑,这箱子里的稻种,到底有何神圣之处?

  刘彻最后警告完后,让他们去旁边的配殿讨论出一个有关播种所有事宜的结果,再呈给他。

  于是沈乐妮同四人,带上那口箱子,一道去了这温室殿的配殿商议事情。

  甫一进入配殿,沈乐妮就把宫人都叫了出去,然后治粟内史就等不及向沈乐妮探问道:“请问国师,这箱子里的稻种,究竟有何特别之处,需要国师和下官们来负责播种培育事宜?”

  另外三人虽未说话,却也是拿一双眼睛望着沈乐妮。

  沈乐妮把箱子打了开,然后把杂交水稻的不同之处对他们说来:“这稻种,名为杂交水稻,之所以陛下会如此重视这稻种,是因为它的产量比当下所有粮种的产量都要多。”

  治粟内史和大司农等人对视一眼,治粟内史问道:“这杂交水稻的产量能有多少?”

  沈乐妮与他对视,“若精心料养,亩产或可在五至八石。”

  治粟内史等四人皆是眼睛一瞪,俨然被这个产量惊住。

  五至八石!八石!这……这还是粮种吗?这简直是神物啊!

  大司农激动到呼吸急促,他再顾不得什么,急忙向沈乐妮求证:“国师此言可有凭证?”

  沈乐妮看向他,神色很是从容,却只道:“是与不是,种出来便可得知。只是影响亩产的因素有太多,田地是否肥沃、环境温度与湿度、阳光是否充足,以及虫害等等问题,都关乎水稻产量。因此这亩产究竟是五石还是八石,更少或者更多,都需要在场诸位大人共同用心研讨和培育。”

  她将那几个因素一说,在场几人便有些微讶。看来陛下所言非虚,国师的确是懂得一点种粮之事的。

  只是……这个女流未免也懂得太多东西了吧!

  一个来自边境之地的人,究竟为何会懂得这么多?

  四人中除了大司农以外,心中都各有所思,而大司农此前早已与沈乐妮有过两次短暂交谈,他倒是很佩服此女子,学识过人,懂得也多,还颇为关心粮食之事。

  只要知道她是个好官就行,至于其它的,就不关他的事了。

  治粟内史上前去捧了一把稻种细细研究了会儿,而后转头挂着一个微笑问沈乐妮道:“不知这稻种可是国师寻得的?”

  沈乐妮也微笑着打太极道:“内史大人不妨去问问陛下。”

  治粟内史闻言,赶紧解释道:“下官没有别的意思,下官只是不曾见过此等高产粮种,有些好奇罢了。”

  大司农适时开口道:“国师大人,不知您对这稻种的播种之地,可有了想法?”

  要想粮食产量好,首先就得选对地方。

  沈乐妮便与他们开始了长时间的商讨,她来时尚且在清早,可出宫时却已过了午时。

  经过一番讨论,最终几人将育苗地选在了离长安百里远的一处气候比较适宜之地,然后栽种地则选在了长江平原处,至于具体选在哪一块,还得之后去当地查看一番再作最后决定。

  沈乐妮将讨论出的结果呈给了刘彻,刘彻看了后颔首表示同意,又安排了两支禁军先行前往育苗地将其保护起来,此后这两支禁军便会一直守在那里,直到稻苗移栽。

  出了宫后,沈乐妮先是回了一趟家,然后拿上东西,便去了陈府。

  她送了一些东西给卫少儿,包括卫生巾、止痛药、精盐等等,卫少儿听完这些东西的用处后既惊讶又喜欢,却没向沈乐妮打听是从何而来。

  “对了,我那里还有一些,是送给大将军的,只是我不便去大将军府上,劳烦夫人替我送去吧。”沈乐妮拜托卫少儿道。

  卫青帮助了她很多,又在军训一事上替她分担了很大一部分,感谢一下是应该的。

  但她非必要还是少往大将军府上跑,不然她这个身份,另外卫青又是有着节制天下兵马之权的大将军,背后又是皇后母族卫家,担心给两方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此事还是拜托卫少儿为好。

  送给卫青的,除了几包精盐、一些止痛药,便是一套马具、一把唐刀等物。

  卫少儿爽快地一口应下,“没问题,你且放心,稍后我便替你送过去,亲手交到阿弟手上,再替你解释清楚。”

  沈乐妮笑着道谢:“多谢夫人。里面也有止痛药和精盐,虽然我留了作解释的竹简在其中,但还是请夫人替我给大将军讲解一二,也替我告诉大将军一声,若是他还有什么不清楚的,之后可以问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6页  当前第1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8/2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靠军训拯救霍去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