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司马谈
女医堂开课前,沈乐妮让人采买的第一批冬衣也准备好了,她便让人拉去生活比较穷苦的闾里,给那些百姓一人发一件。虽然她目前的能力还做不到长安的百姓人人都能拿到,但做了总比没做好。
很快,女医堂便正式开课。
女医队的第一节课,沈乐妮还是打算先从人体开始讲起。但在上课前,她要讲一些别的。
她站在教室讲台前,对众人道:“诸位现在都知道,我建立女医队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以后在战场上救伤兵的,那么也就是说,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有强大的心理,意思就是说你的胆子必须要大,无论看见多么血腥可怕的人外伤你都不能害怕和退缩。”
“那么我先向大家了解一下情况,在座的十八个人里,有谁和罗娣一样,是杀过家畜家禽的?如果杀过,请把你的一只手高举起来。”
教室里,除了罗娣,竟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
有人道:“国师,我家里养了两只鸡,要是、要是您让我杀的话,我回去就把它们杀了。”她的表情有些舍不得,但却又不得不做出决定。
也是,当下普通百姓生活清贫,家里能养得起家畜的本就很少,更别说舍得杀之以食肉了。
沈乐妮摇头道:“我并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想了解一下谁看见过或者接触过一些血腥的场景。”
“国师!我、我给别人接生过,这个算不算?”
“我看见或别人把脑袋磕破了,满头的血啊!”
“我家邻居杀过鸡,我瞧见了。”
“我、我以前跟我家那个拌嘴,我推了他一把,没收住力,把鼻血给他磕出来了,流了好一会儿……”
听她们说完,沈乐妮才道:“以后没课的时候,你们可以去找一些宰杀家禽的摊子,多看看,练练自己的胆子。但光胆子大,还是不够的。诸位也知道,军队出征有时会日夜不停,所以如果女医队要随军,首先体力就不能太差,否则到时候就会给军队拖后腿。所以从明日起,每一日的早晨我会给大家安排一些锻炼。大家有谁是有隐疾不能过于劳累的?”
众人面面相看,无人说话。
沈乐妮点点头,“我知道了,若是以后锻炼的时候谁有不适及时跟我讲,不要强撑,你自己的身体最重要。还有,诸位通过了两日前的初次考核,并不代表就正式成为女医队的大夫了。”
闻言,众妇人神情就是一慌,忙问沈乐妮如何才算是正式大夫。
沈乐妮道:“以后的每个月,都会定期举行一次考试,也就是考核。若是累积三次不合格,那么就可以离开女医堂了。”
听到这里,个个眉间都笼上了一抹愁色。
沈乐妮安慰道:“大家也不用太担心,只要你平日里认真学了,一般都不是问题。最后和大家说几句话。”
她神色认真地望着众人,言辞恳切道:“我希望大家用心学,因为你们学习的任何东西,将来或许能多救一名将士的性命,能够让他安然回到大汉和家人团聚。而且,在座的以后或许就会是大汉的第一支由女子组成的女医队,你们以后会是大汉女子的榜样,你们做好了,就能让陛下看见、让天下人看见,咱们女子也能做好男子的事,以后说不定就会有更多女子能得到这样的机会,一条谋生的路,一条翻身的路。”
李知琴道:“国师说的是,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不能辜负国师对我们的期待,也不能让男子小瞧了我们女子去!”
“说得对!”
“没错!让世人看看,我们女子不止能在家宅,在外也能把事情做好!”
“……”
等她们说完,沈乐妮才道:“那我们现在就开始第一堂课。”说完,她走到一边把早已放在那里的用布遮住了的画着人体构造图的木板搬了过来,她并没有第一时间揭开布,而是问道:“有没有谁之前去听过我的健康讲座?”
“健康讲座?我听别人说过一点,没去看。”
“我忙着做活儿呢。”
“我也是。”
秋云道:“我知道!国师讲了我们的脏腑。”
沈乐妮点头道:“秋云说的不错。在健康讲座上我讲了人的五脏六腑,那么我们今日要讲的,也是这个。”
说罢,她抬手就把木板上的布给掀了开。
一副简单的人体构造图就这样展现在她们面前,这里几乎没有人看过,因此当下看见后纷纷瞪大眼睛,忍不住惊呼出声,场面哄闹的和开讲座时一样。
等她们惊讶完,沈乐妮才开始讲课。
“今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的各个器官,它的名字、作用以及位置……”
.
接下来的日子,沈乐妮几乎都是在女医堂里渡过。后来最后两批冬衣也陆续准备好,发给百姓的时候她也去看了一次。
因为这件事,沈乐妮在民间收获了一波称赞。
深冬来临,各地的气温开始骤降。长安日日下起密实的大雪,天地成了一色。
这日上朝,大司农韩安国向刘彻禀报了一件事,大概就是说今年寒潮灾害严重,北方各郡的庄稼都有所受损,若再不想出办法,后面收成只怕产量没有多少。
刘彻转头问沈乐妮:“不知国师有没有应对之法?”
沈乐妮早已料到他会问自己,想了想,说道:“若要减小寒潮灾害对庄稼的影响,或可以给农田搭建一顶大棚,只是此法耗时耗力,只适应于农田数量少的情况下,而且如今建大棚已然来不及,唯一之法,便是给农田遮盖一层布,用以给农田保温。”
刘彻听完,便让负责的大臣去按照沈乐妮的办法试一试。
下朝时,霍去病和沈乐妮走在一起,他问道:“
你待会儿又要去女医堂了?”
沈乐妮点头,她看向他:“怎么,有事找我?”
“雅客轩出了新菜式,听说挺受欢迎的,本想叫你与我一起,看来你是没时间了。”霍去病叹气。
沈乐妮玩笑道:“真是羡慕啊,但我可没有某人那么闲,日日忙得跟什么似的。”
霍去病反驳:“我哪里闲了?我只是恰好今日有空罢了!”
两人正闲聊着,身后一道声音喊住了沈乐妮:“国师大人请留步!”
沈乐妮两人转过身,见大司农韩安国和另一个大臣正朝他们而来。
大司农来到沈乐妮面前,拱手道:“国师大人,下官有几个问题想要请教大人,不知大人是否有空?”
沈乐妮点头:“自然有空,不知大司农想要问什么?”
霍去病道:“那我便先走了。”说罢,就朝几人颔首以示,然后转身朝着宫门而去。
大司农道:“请问方才朝堂上,国师所说的寒潮灾害,具体是何意?”
沈乐妮解释道:“就是寒冬时节里,温度骤降、大风、雨雪天气对农业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的意思。”她尽量说的他们能听得懂。
“原来如此。”大司农和他身旁那人对视了一眼,又道:“看来国师对于天灾一事上也有所了解。”
沈乐妮笑而摇首:“知道一点罢了。”
大司农又请教:“关于庄稼受灾或者天灾,不知国师还知道哪些?”
沈乐妮和他简单聊了聊自然灾害以及农作物的应对方法,末了大司农道:“国师真是博学多才,不知国师是何处所学的?”
沈乐妮露出个毫无破绽的笑:“这些也是别人告诉我的。”
这时,大司农身边那个留着长髯面容和蔼的朝臣忽然对沈乐妮道:“听闻国师能预测未来之事,不知国师是否也懂天文历法?”
大司农也忽而恍然一下,似是才想起什么,他为沈乐妮介绍道:“国师大人,这位是太史令。”
太史令……不就是司马谈?!
他的儿子,便是著名的司马迁啊!!
好歹见过了那么多历史人物,如今沈乐妮已经被修炼到能够泰然处之了。她听完大司农的介绍后,便转头看向司马谈,扬着唇角同他颔首致意,然后回他道:“关于天文历法,我不太懂。”
司马谈点了点头。
沈乐妮倏而开口道:“不知太史令之子,是否为司马迁?”
司马谈微微一讶,似是想不到沈乐妮会突然同他说起他儿子。他点头道:“正是下官之子。国师认得他?”
沈乐妮浅笑着道:“听说过。如今他可有官职?”
司马谈有些奇怪。国师说认识他儿子,却连他儿子如今有没有官职也不知晓。他回道:“尚未。我儿如今在外学游,已两年有余,应该快回来了。”
原来司马迁现在还没有官职。
司马谈却突然反应过来,神情有些紧张地问她道:“莫非国师……是看出了我儿会有什么事?”
“没有。”沈乐妮道:“我并没有看出什么,太史令勿要担心。”
“那就好,那就好。”司马谈舒了口气。
.
夜晚的雪,轻盈,却又冷到极致。
右内史府书房里的炭盆日夜不熄,内里温暖如春。
鲁驭研着墨,听见关门声后,首也不太地问道:“办的如何?”
来人朱壁恭敬回道:“事已办成,消息很快就会传至长安,请大人静候。”
房里安静得很,只有烛火和木炭噼啪作响之声。
鲁驭道:“江充此人,本官还得观察一段时间。”
“是。”
鲁驭收回研墨的手,理着袖子道:“有人告诉本官,陛下近日来似乎在寻方士。”
朱壁一惊,“方士?陛下莫非又开始寻求仙道?”
鲁驭却不语,他背手走到窗扇前,开口说了两个字:“去查。”
朱壁拱手应下,转身离开了书房。
鲁驭闭上眼,听着窗外簌簌的雪,不知在想什么。
第112章 上天降示
近日来,一件突兀发生的事情在大汉民间迅速传播着。
据说是在北方的辽西郡一地,村民夜间听到附近的山传来一声巨响,似乎是有落石滚下。等到第二日村民前去查看,果然发现山脚下有一些落石,其中一块石头上竟有着一副简单的画。
这幅画上的图很简单,有一个看上去像是一位女子,而她的脚下则踩着一个圆。
村民被吓了一大跳,跑回村里让人去看,很快山上落下一块带着副画的石头的事就传了出去。
有人猜测是上天想要告诉他们一些什么事情,便以这种方式在人间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