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一家留微生与庞四海吃饭,微生看向庞四海,庞四海见微生并不抵触便留了下来。
饭是家里的‘亲戚’弄的,还是地道的湘菜。微生吃得极好,看得请客的主家都不禁高兴。
饭毕又说了一会儿话,庞四海便带着微生走了。
这会儿正是他们这里最冷的时候,两人也没往林荫路那边闲逛,到是路过电影院的时候,买了两张电影票进去看了部电影才回家。
电影院外已经有不少卖瓜子和烤红薯的小贩了,庞四海一样买了一点,这才领着微生进电影院。
他们去的比较晚,只有最后一排的票了。因不想等下一场,便也买了。
刚进去,放映厅就关了灯,庞四海顿了一下,对着身后的微生伸出手。
微生没犹豫就牵上了去,被庞四海握着手带到最后一排。
坐好后,庞四海便松了手,一边将买的烤红薯递给微生,一边红着一双耳朵看大屏幕。
微生掰了一半红薯给庞四海,两人吃过红薯又用装红薯的袋子装瓜子皮。
看的是一部叫《归心似箭》的‘新’电影,具体演了什么,微生看了一半就猜到了故事走向和结局。而坐在微生身侧的庞四海…他一颗心都不在电影上,怕是电影是谁演的他都不知道。
翌日,庞四海去上班,微生去了省城这边的两家出版社。
她的高考冲刺教案和模拟卷子出版后,销量非常好,版费的收益也非常可观。
这次微生过去,是将她这半年抽空整理出来的一整套物理教案拿过来出版的。
上一世,微生跟着明逸琛学了多年物理,也曾做过多年物理老师。来到这个时空后,微生发现这里并没有太过全面的物理教案类资料,就将上一世的教案材料都整理汇总了一回。
既可以服务于人,又可以多得一笔收益,何乐不为呢。
这个寒假,微生已经做好了规划。
白天在村小给小学生和初中生补习外语,下午整理外语教材,晚上学习她的计算机专业。
等开学的时候,基础版外语教材也可以送到出版社了。
没有卖断版权的好处就是可以源源不断的收到一笔笔版费,不过等教材改版后,她教案的含金量就会下降,收益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好了。
不过也不要紧,她当年在大学里教机械制造与维修的教案还保存着呢。那套教案的含金量可不低,回头整理出来送到出版社,就又是一笔版费。
也不知道,她这样算不算…桃李满天下?
←_←
又在庞四海这里住了两天,微生便收件行李回村了。庞四海仍旧将微生送到利泉市,等微生办完事看着微生坐上回松北镇的长途汽车这才回商宁。
过年时能放几天假,但现在距离过年还有些日子。所以哪怕庞四海再想跟微生一块回村,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去上班。
回村后,微生受到了非常热情的欢迎。因干妈他们都知道微生不会在商宁那边逗留多久,所以早早就将微生家里收拾出来了。
微生一回来,家里是干净的,屋里是暖和的,就连院子里的旱厕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先挨家挨户走了一圈,之后村小那边的外语补习班正式开课。
村里的小学生都好奇大学是什么样的,村里的人则是好奇广州是不是真的那么繁华开放。
先回来的那些村民们已经将这次贩的货,都拿到附近几个镇上去贩卖了。最近各村都有了集市,也有人在大集上贩卖。
这次回来,微生就发现村里不少人都穿上了那种非常夸张的牛仔喇叭裤,看得微生着实不习惯。
和微生一样,今年也有不少考出去的学生回家过寒假,看到了微生也是围着微生说自己在大学里的所见所闻。
但微生在见到他们后,却都将他们扫进了外语补习班。
当初为了让更多的人考上大学,微生的高考冲刺班是直接将外语抛除在外的。这会儿大学上了,时间又比较闲,多学学外语也是极好的事情。
那些去广州的村民几乎都没空手而归,他们带回来的商品都经过微生严格把关。几乎八成商品是微生可以确定一定不会滞销的,剩下的两成商品则让他们自由发挥。
还没到过年,几乎所有人都挣了一笔钱。第二年想跟微生去广州的人也更多了。
老村长还担心人都走了,庄稼没人种。
有些小担心的老村长便去问微生,看着这两年越发老态龙钟的村长,微生还笑眯眯的告诉他别为这种事犯愁。
以前没有拖拉机时,耕田全靠人工,现在有了拖拉机,能节省不少人力物力。
再一个,去年就有不少地方开始实行分产到户了。想来用不了多久,兴安村的公田也会分到村民手里。
等分了田,地就是个人的了,各家各户想怎么种,那都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微生:“……有些人想要去外面闯一闯,有些人却是故土难离。到时候想出去闯的将外下的耕田租给不想离开的,总不会让良田荒废的。”
见老村长还是担心,微生就笑了,“您若是还不放心,那我再给您句准话。”
老村长闻言连忙问什么准话。
微生:“我准备在咱们村办个番茄食品加工厂,到时候就从咱们村收购番茄。……有了这事钓着,您还怕荒了地?”
老村长一听这话,最先想到的就是办工厂得需要不少钱。微生则又让老村长放心,钱不是问题。
“国家有扶持政策,若是办工厂是可以申请抵押贷款的。”
老村长:“事是好事,可咱们有啥东西能拿去做抵押?”
这会儿政策非常宽松,只要微生将建工厂的地皮买下来,就可以用地皮做抵押贷款。
至于买地皮的钱,则可以用她收到的那些版费。
钱肯定是不够的,但她出大头,再游说村里的人每家每户都出一笔,回头厂子建成了,各家出的钱就都是将来可以分红的原始股。
听完微生要带着全村老小发家致富的计划后,老村长激动欣慰之余,更心疼微生了。
买地皮,建厂房,采购各种设备不光需要钱,还需要时间。但好处是买地皮这事于微生来说就是情面上的事,镇上和村里都会尽量帮衬她。
而建厂房的这些琐碎事,完全可以让老村长带着人干起来。
而采购的各种设备…微生更倾向于她出图纸,由国内工厂自己制造。
不让外国人挣到一分钱。
不过即便是这样,她也得往国外去一趟才好将图纸拿出来。
将这件事定下来后,老村长就替微生寻磨建厂的地方了。
差不多两三天后,老村长便在松北镇和兴安村中间的地方挑到了一块好地方。领着微生看了一遍,两人便去了镇上。
听完微生的方案,镇上只开会讨论了下便同意将这块地皮卖给微生。
这边签了意向书,那边老村长便又开了村民大会。微生没用老村长说什么,而是自己上台将自己建番茄厂,要带全村人民致富的计划极为详细的说了一遍。
村里人有听懂的,也有没听懂的,但他们都听懂微生让他们每家每户出一笔钱的意思了。
钱不多,也不是给别人,所以很多似懂非懂的村民就非常朴实的‘捐钱’了。
没错,他们这时候都是用一种捐钱的心态出这笔入股费的。
可等工厂建起来了,第一年就拿到不少分红的时候,他们才明白微生为什么要建这个番茄厂。
既要白给他们钱,还要让他们有份不输于国营企业的工作。
……
一晃两三年过去,微生的番茄厂也办得红红火火。村里和镇上都跟着受益,就连微生本人也成了他们省的名人。
村民们赶上改革开放的浪潮,在微生的保驾护航下都挣到了第一桶金,之后也有不少人受微生启发干起了买卖,更有不少人将家安在了广州和深圳。
看着先于全国大多数地方优先富裕起来的兴安村,微生才觉得自已终于完成了与原主的交易。
等番茄厂步入正轨,微生又成立了一个监督管理办公室。而这个监理室的成员*就是以老村长为首的一些心性品德都让人敬服,又有号召力的村中老人。
有他们盯着番茄厂,不怕番茄厂的质量出问题。
等这边告一段落,微生的注意力才回到自己的专业课上。
虽然这两年一直在各种忙,但微生那里却没落下多少功课,不过成绩和表现也不出众就是了。
将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后,微生又用了十二分的心思在学习上。
等大四上学期结束的时候,微生才发现自己已经有一阵子没收到庞四海的家信了。
正寻思着要不要给庞四海打个长途电话的时候,她就在宿舍楼下看见了人。
整个人都又黑又瘦的,但瞧着却没有风尘仆仆的样子。
心里有些疑问,面上却不显的小跑过去,“四哥!”
庞四海深情的凝视他的小妹妹,又伸手在微生的头顶轻轻拍了两下,“走吧。”
微生没问庞四海要带自己去哪,而是温顺的跟着他离玒。
两人出了学校便打了辆车直奔码头,到了码头后,微生才发现庞四海要带她去深圳。
坐在船上,微生才问庞四海为什么要带她去深圳。
庞四海见微生问,先将被海风吹乱的头发帮她拢到身后,这才轻声说起最近发生的事。
原来他已经将工作调到了深圳,这两个月就是在忙搬家和交接工作。
庞四海在商宁熬了几年,终于将自己的级别熬上去了,之后便马不停蹄的打了调岗申请,因深圳这边是特区,庞四海调过来的级别和待遇又有向上调整。不过工作也是千头万绪,各种开头难。
好不容易将棘手的工作告一段落了,又打听了一回大学这边的放假日期,就又马不停蹄的过来接微生。
庞四海分到了一处非常不错的宿舍,微生里外转了一圈,便又挑了最里间做了自己的卧室。
是夜,微生与庞四海做了几个家乡小菜,在微醺的气氛下,庞四海回房前还亲了亲微生的额头……
第113章
这一晚过后,两人的生活依旧和之前在商宁时差不多。一个去上班,另一个留在家里或是自己出去转转。晚上一起吃晚饭和散步。
但区别却在于庞四海逐渐开始有了应酬。
最让微生好气又好笑的是庞四海每次出门应酬都几乎是晚上陪她吃完晚饭再出去的。然后每次回来都会‘喝醉’,再借着醉意亲亲她,抱抱她。
微生之所以知道庞四海是装醉,也是因为她给庞四海配了护肝丸,那药最是解酒。
原以为庞四海就这样了,没想到开学前两天,庞四海竟然出息了。
往常他只敢亲微生的额头,但那天他却借着醉意去吻微生的唇,微生没躲开还回应了他。
一吻结束,庞四海又反复了在微生唇上亲了几下。一边亲还一边小心翼翼的观察微生的神态,生怕从微生眼中看到厌恶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