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骑尉得知兄妹俩要先在客栈落脚,微微松了口气,把人送去客栈后,又马不停蹄地去找在府城负责的兄弟,问将军现在在何处,顺便将罗家寨少主现在在府城的消息传递出去。
在府城的亲卫知道罗家兄妹的想法后,摇摇头对武骑尉道:“他们肯定不成的,你要是不想惹一身腥的话,还是躲着点好。”
武骑尉不解:“怎么说?”
“我们刚得到消息,东北那边的北蛮又南下了,这次咱们损了好几个城,江南那边原本答应给我们的军饷,现在全部要往北边送去!唉,你说说,这叫什么事?”
武骑尉得知这个消息,也跟着叹了口气:“这可如何是好?罗家寨不能得罪,将军想打下南诏,还得靠他们。”
亲卫心想也是,便建议道:“你先卖他们个好,等进了韩府,再寻个借口离开就是。”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武骑尉领着罗家兄妹上门时,正好遇到了来找韩知府谈事情的罗冽。
也不知道这位罗冽将军是刚好来谈事情,还是特意来会会这位罗家寨少主的。
这下好了,武骑尉不用找借口离开了,直接跟在罗冽身后进了韩府。
罗乐若有所思地看了武骑尉一眼,然后与罗君池眼神交流了一番,也跟在罗冽身后进去了。
从武骑尉处,兄妹俩已经得知,粮税上涨其实与驻军有关,所以罗冽突然出现在这里,罗乐并不觉得意外。
韩知府人已经在专门待客的大堂里等着。
罗冽跟韩知府打了招呼,然后就在一旁坐下。
罗乐二人是来求人的,老老实实地跟韩知府和罗冽行礼后,罗乐才开口,慢慢讲述起粮税的事来。
辰州喜食糯米,种皇谷的人寥寥无几,突然加税,只是在逼百姓们造反。
这一点,韩知府当然明白。只是他没想到,兄妹二人间,提出降低粮税的人居然是女娃,真不知她是无知愚昧,还是单纯的胆子大,这可是政事,是她一个女娃能参与的吗?
韩知府没接罗乐的话,而是看向了罗乐身旁的罗君池:“罗少主以为呢?”
罗君池耸耸肩,然后看向罗乐:“出门前,我爹让我都听妹妹的。”
韩知府:?
不是,你作为一个少主,怎么做到这么大咧咧地说要听一个女娃儿的话的,不觉得丢人吗?
或许是这些年北方北蛮逼得紧,朝廷又重文轻武,风气便越发保守起来,连带着京城周边的女子地位逐年降低。韩知府从那边来,思想自然是要保守一些的。
地域宽广导致信息闭塞的弊端就是如此,辰州处在建朝时的开放,但连年战败备受打击的朝廷已经开始从压迫女子身上找配得感了。
罗乐瞬间联想到了她所知的历史里,靖康耻之后,女子地位急剧下降的史实。难道,大安也要走北宋的老路?
她微微颔首,然后摆出标准的微笑,质问韩知府道:“韩大人的话好生奇怪,明明是我在提建议,你问我哥哥做什么?”
韩知府唇抿成一条线,神色不虞地看了眼罗乐,他自认世家豪门,愿意跟罗君池这个山寨贼子搭话已经是降尊纡贵,哪里还愿意跟罗乐这样不知礼节的丫头片子交谈?
气氛一时凝滞,罗乐见韩知府默不作声,嘴角微勾,淡然自若,然后继续慢悠悠道:“西州未种皇谷,我们南州虽然种了,但不多,以往缴十征一的粮税已经很勉强,反正这十征六的粮税,仅靠我们南、东州是肯定缴不满的……
不知道韩大人和罗将军有何打算,若真的交不上税就得坐牢,也不知道辰州的大牢塞不塞得下那么多人……便是能塞下,大家都坐牢去了,谁来种地,全部依仗罗将军的人吗?”
韩知府就算不满罗乐作为一个女娃不好好在家绣花,非要掺和政事。却也不得不承认,罗乐说的是事实,他微微抬眸,晦暗不明地打量罗乐。
罗冽看罗乐侃侃而谈的模样有些眼熟,只是一时间想不起来究竟在哪里看到过。
他常年待在西北,那边民风与辰州相似,手下也有女将,所以对罗乐的大胆发言并没有什么不满,在辰州除了偶尔出现的瘴气令人不适之外,其他的,他还算适应得不错。
所以罗冽的态度与韩知府正好相反,他对罗乐这样还挺欣赏的,加上大家都是一个姓,便主动开口问道:“你说得不错,只是不增加粮税,军饷怎么办,总不能让我手下的兵饿肚子吧?”
罗乐眨眨眼:“说起来,将军,你们如今手下的兵难道不是我们辰州本地人吗?比起皇谷,他们应该更喜欢吃糯米吧?就算非要加税,不足的为何不能用糯米来补足?还是说,其实是因为吃不惯糯米的……”
她眼神在罗冽和韩知府身上打转,含义不言而喻。
罗冽意味深长地扫了罗乐一眼,真要按照她的说法,那他安排手下人种的粮食就不该是水稻,而应该是麦子。
韩知府则微微眯眼,仿佛在思考什么。
罗乐继续劝道:“今年已经秋收,地里没有皇谷,你们加税有什么用,没有就是没有,难不成还能凭空变出来不成?
是,罗将军威武不凡,可以用武力暴力镇压反动的百姓,可你们别忘了,我们这边大部分是宗族村,辰州山寨多,你们不如问问手下的兵,哪家没有几个亲戚是去了山寨的?
你们要暴力镇压,没死人还好,万一死了人,局面就会变得不可控了……便是你们最后能把山寨的人都剿灭了,皇谷就能平白无故从天上掉下来了吗?
最重要的是,人死得容易,可一个婴孩要成长为可以种地劳动力,最少也得需要十年,即便你们能把反抗的人杀光,然后呢,荒芜的田地、空缺的劳动力,你们有那么多人手来种地吗?”
罗乐说到了点子上,为何朝廷拿辰州的山寨没办法,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兵都是本地的,谁乐意看到自家兄弟出事?而辰州山林众多,没有本地人指路,便是能够调遣其他地方的兵过来剿匪,也没办法在茫茫大山里确定正确的方向。
不是没有人尝试放火烧山逼迫山寨投降,只不过,这么做的人都失败了,最后的结果是风向失控,玩火自焚,最后山火虽灭,但山寨依旧遍地开花。
韩知府听到罗乐这么说,脸都黑了。
罗乐心知说服人嘛,给了棍子之后就要补甜头,于是话锋一转:“如果粮税能降低,关于罗将军需要用来充作军饷的皇谷,我倒是有个想法……”
第64章
“呵,攒军饷这等天大的事,我们这做了多年的官都没法解决,你一个小丫头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真是好大的口气!”
韩知府不屑道,“小丫头,别怪我没提醒过你,胡乱掺和这些事情,仔细你的脑袋!”
罗乐对韩知府的话很是无语,一言不合就提高粮税、压榨百姓的官,也能算韩子舟口中的胸怀远志吗?她耸耸肩,看向一旁的罗冽。
罗冽则挑眉,他觉得自己猜到了罗乐心中所想,然后似有若无地瞄了罗君池一眼。
罗君池正目不斜视地打量正堂后方的摆件,他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确,那就是做罗乐的保镖,确认她的安全,至于三人的谈话内容,他并不感兴趣。
见罗君池不接招,罗冽深深吸了口气,看向罗乐:“你说,什么想法?”
“派人到南诏买粮。”
罗乐眉眼一弯,“那边种的都是一年两季的皇谷,数量多且价格低廉,足够将军用作未来一年过渡了。”
这眉眼弯弯样子,跟小狐狸似的。
尽管已经猜到了罗乐的想法,可真正听到这个提议时,罗冽的瞳孔还是不受控制地骤然缩紧,不过他是何等人物,只须臾,人又恢复到了平常状态。
当罗冽同意罗乐的解决办法时,罗乐知道她与韩知府的这场暗涌里,是她赢了!就算……韩知府看不上她罗乐,也不愿意配合。
可他不愿意配合又如何?罗冽这边已经拍板,直接派人去通知他的手下了,压根没跟韩知府商量。韩知府气急,一封奏折去京城给皇帝告状了。
罗冽也不是吃素的,受了皇帝责怪,也写了一封自辩信,于是,两人表面上依旧哥俩好,但背地里就这么写信在远处的京城上吵了起来。
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当然是不同意罗冽的做法,甚至对他插手政务的僭越行为表示弹劾,最后被兵部尚书以一己之力堵了回去。
兵部尚书的意思大概如下:如今北蛮大军全力压境,若西南再生事端,罗冽也不愿对百姓动武情况下,兵部也无力去平定西南,吏部、户部和礼部不服,那就让这三部自个儿派人去剿匪!
三部尚书当然要为自己喊冤,只道兵部尚书强词夺理,派人去下属国买粮,简直丢了天朝上国的脸面!
兵部尚书气狠了,直接反问他们:“如此说来,当年罗时中为了收回蜀地做的也是错的,既然你们看不惯,不如让皇上把平西公重新降为侯爵算了!”
皇帝脸瞬间沉了下来,晦暗不明地注视着跪在大殿里的三部尚书。
平西公非常配合兵部尚书,听他提起早逝的孙子,哇地一声在大殿里哭了出来,然后跪在三部尚书旁边,讲述着自己这些年为国效忠是多么的不容易。
最后声泪俱下,“陛下,老夫这辈子一心为国,若说这些年最后悔的事,就是没能让我儿永固从南诏回来,时中那孩子更是遂了他爹的忠君,一心要替皇上夺回南诏,没想到……皇上,是臣教孙无方,让时冽学了他哥去……呜,陛下,老夫就只剩下这么一个孙儿了……”
罗乐还不知道她随便的一个建议,竟让朝堂上战无不胜的文官集团不得不退了步。
主要是不让步也不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京中与辰州离得远,这一来一回,罗冽早把能干的、不能干的全干了一遍。文官们倒是可以把罗冽叫回来,那么问题来了,兵部要管东北顾不上辰州,把罗冽叫回来之后,谁去对付那帮苗子?
要知道,朝廷在那边折损了不少将领,便是出生辰州轰动一时的罗时中也不例外!
于是乎,买粮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罗冽对朝廷的决断并不在意,难不成那帮老家伙不同意,他就眼睁睁看着自己手底下的人饿肚子吗?
不过,在罗乐提出这个建议后,他顺势提出见罗家寨寨主罗实泰一面。不是罗冽看不上罗乐和罗君池,而是这么大的事情,真能让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领着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做主?
诶,罗冽没想到,罗实泰真敢这么做。
听罗君池说他爹去了安南,罗冽人都傻了,一寨之主不好好地坐镇山寨,跑那么远的地方做什么!
罗君池解释道:“囤粮是大事,安南那边就认我爹一个,确实是没办法……再说了,坐镇山寨多简单啊,不是还有我吗?至于要拿主意的事……我爹说了,要是有拿不准的,就让阿乐跟我一起商量。”
去安南不是简单的囤粮,罗实泰其实是为了镇守西南边陲的西南驻军。要知道,朝廷已经很多年没有给西南驻军发过军饷了,这些年,他们一直是自给自足,从没让朝廷操过心……
这一点,罗冽是知道的,只是他没想到,内情居然是这样!
以往罗实泰出远门,是花木雨在家坐镇的。或许是罗乐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嗅觉,又或是罗君池已经成长到了能够独当一面的程度,总之这一回,夫妻俩一块出门了。
罗冽试探道:“那南诏那边……”
罗君池挥挥手:“南诏就更简单了,连我二叔都用不上,小泽一个人就能搞定……嗯,将军不知道小泽是谁,他是我弟弟,和阿乐同岁。”
罗冽不可置信地睁大了眼睛,罗实泰让一个十三岁的男孩负责南诏诸事?!
这么看,让罗乐和罗君池来谈粮税的事情,还算颇为重视?
罗冽无语地摇摇头,行吧,现阶段只要能把粮食弄到手就行,其他的……来日方长,还是等罗实泰从安南回来再说吧!
不到三日,粮税回落的事情就传遍了整个辰州,此时的收粮官甚至还在下林村跟田村长掰扯,见到罗乐喜滋滋地跑来报信,人都傻了。
他是真没想到,罗乐竟然真能成事!
收粮官这两日吃住都在贺村长家,这些天,长日村村民们的认错态度也还算不错,在其他村的村民胡闹时,还帮着他骂人。虽说粗鲁了点,动不动就因为吵不过和其他村的人动手干架,但好在打架归打架,没闹出人命。
收粮官清楚地见识到了宗族村苗子们的野蛮,如果不是有长日村的人在,他的粮税之路不会那么顺利。
田村长也是个人精,罗乐回来后,他立马变了张脸,之前的死皮白赖胡搅蛮缠统统藏了起来,对收粮官恭恭敬敬乐呵呵的,该给收粮官的好处一点也没少给。
有了这样的铺垫,收粮官再看罗乐,只觉得这小姑娘是真了不得。加上辰州山寨的女寨主也不少,小姑娘瞧着前途无量,对罗乐的态度也变得软和起来。
为了庆祝粮税回落,贺村长决定要把秋季的大集会办得隆重一点。这大集会说是一月一次,但也要看天时。一般来说,春秋两季因为有春耕和秋收,一个季度一般只有一次集会,由贺村长掌握好各村进度后,安排通知大集会的时间。
罗乐穿越过来时,春季的大集会已经过去,夏季倒是有,但那会儿罗乐忙着摆摊,村里人也不想拿集会的事情打扰她挣钱,所以罗乐没参加夏季的大集会。
这会儿听贺村长说要大办,罗乐还挺激动。大集会来的都是附近村落的人,她刚好能认认脸。
贺村长是知道罗乐这段时间没事做的,便问她要不要在大集会上做点什么,照他的意思,罗乐如果愿意在大集会上烧烤,是最好的。
这一点,罗乐也考虑过,但因为她身上有那样一个不稳定的因素,罗乐决定除了开在县城的未来的烧烤店外,其他地方都得尽早地退居幕后。
这么操作是有些困难的,好在陈小泉已经对罗乐死心塌地,她晓得罗乐不会局限于小小的长日村,便自告奋勇问罗乐,能不能由她来负责长日村的烧烤事宜。
对此,吕二娘很是担心,虽说陈小泉现在看着不错,可若真教了她烧烤,难保不会生出异心。
罗乐便抱着吕二娘的胳膊撒娇道:“那二姨帮帮我?”
吕二娘已经非常确定这孩子是真心把自己当成了自己人,有些意动,只是……
罗乐看得出吕二娘在动摇,这件事不急,她即便退居幕后,也得先在长日村站稳脚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