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难道要为了他们的眼光自己就不吃了,就饿肚子吗?他才没有那么傻,别人爱怎么说怎么说,他照吃不误!该吃吃,该喝喝,遇事别往心里搁!
还有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他得吃饱啊,每天晚上在系统里消耗实在太大,如果他不吃饱,一节课下来他要被系统里的武师傅揍得满地找牙了~~~
第二天卯时一刻岳展就跟岳承霄就早早起来收拾停当后按照书院的安排来到了新的学馆内。他们以为已经去的很早了,然而到了才发现大家都基本上到齐了,他们环顾一周碰到了几个熟面孔,是私塾里一起考进来的学子,还有一些不认识的,大概是周边的私塾学馆里的学生通过考试考进来的,毕竟岳麓书院这么有名,想考进来的学生多如过江之鲤。
两人在最后一排找了个空座坐下,掏出昨天领的书本开始预习新的书本知识。
一个时辰的晨读时间结束,随着钟声响起,大家停下书生的声音,不约而同的起身去食堂吃早食,早食的时间是三刻钟。
三刻钟后大家又陆续回来坐好,等夫子来上课。
没一会,一位穿着儒雅的四十岁左右的清朗男子就出现在学馆门口,他见大家都低着头就清了清嗓子,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缓步走进学馆。
他一进来就介绍了一下自己,以及对他们这一批新入学的学子的课业安排。
岳展一听就听明白了,这位自称卓夫子的先生的角色相当于现代大学的辅导员,不具体分管哪个科目,但是学子的大事小事无论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上遇到问题都可以找他。
至于课业安排上,听卓夫子的意思那内容是私塾没法比的。以前私塾只讲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就要开讲,讲《四书》朱熹的注解,再读八股文选,再开始学写八股文。
学写八股文的过程,可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它需要学子们先学“破题”,学会“破题”之后再继续学“承题”、“起讲”等部分。直到每个部分都学会,并融会贯通才算粗粗学会八股文了。
八股文写的水平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以后能否考中秀才,进而考中举人、进士功名。八股文从熟练运用到见解深刻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常年累月的慢慢摸索,是一个无限加深探索的过程。
可以说,写八股文难,写出一篇有见解,有深度并精彩的八股文贯穿了科举考生整个科考岁月。
而现在,他们只需要读熟《四书》、“五经”,明辨四声学会对对子的基础上,学会八股文的形式。等学会了这些,则需要经年的研究八股范文了,不过说这些,还为时过早,光《四书》、“五经”就够眼前这些学子喝一壶的了。
当然岳麓书院作为全国的知名学府可不是生产书呆子的地方,它要求进入书院的学生要修习君子六艺,即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统称,也就是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绘画、算数这些必须学习的技艺。对岳展来说学习这些体能课程还能让自己的一身本事有个出处可谓一箭双雕了。
这些技能的考校虽然有些是不列入科举考试的内容,但是凡在书院学习的学生这些科目必须合格。
岳展听着夫子的讲解,感情这岳麓书院平时上课内容这么丰富。他看着课表上琳琅满目的内容不禁咋舌,看看,这才是全国知名学府的底蕴,未来书院的学习生活真是让人期待呀!
第33章 惊掉你下巴 根据课表的安排,……
根据课表的安排,今天上午学习的内容是《中庸》,是儒家的经典名作。
自从看到课表,不止岳展,所有的学生都开始祈盼这些君子六艺的课程,这不,下午就有一节投壶课。
投壶起源于古代的军事训练,后来慢慢成为了一种娱乐雅事。它虽然简单但是需要投壶者具备很强的技术,胸有谋略,心性冷静沉着才能在比赛中胜出。
投壶课跟射箭课都是秦夫子教授。秦夫子年逾六十,胡子都花白了,头发也依稀有些白,但是他整个人身高八尺,膀大腰圆,看上去孔武有力,站在那里就不怒自威,有一种力拔山兮气盖世,让人不敢小觑的感觉。
六十多岁这在古代已经是古来稀的年纪,据说他年轻时官至大司马,因为得罪了人幸好得到岳家一位高官庇佑才躲过了杀身之祸。为了报答,他在告老以后自愿来岳麓书院教授技艺。听说秦夫子的孙子也在岳麓书院读书,他家是武官起家,孙辈这一代唯有最小的孙子天资聪慧,小小年纪已经是秀才功名。所以能天天见到乖孙,他乐得在书院里生活。
学生们在打量夫子的同时,夫子也用他铜铃般的眼睛逡巡着这些稚嫩的面孔。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岳展感觉夫子在看到他的那一刻眉毛不自觉的跳了眺。那表情就好像在鸡群里面发现一只鸭子。
这次的投壶课是设置在室外的,用秦夫子的话说,要学会感受风的速度和风向。
“如果你们以为老夫教的是个游戏,那么你们就大错特错了,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
《礼记·投壶》说:“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左传》也曾记载过晋昭公大宴诸国君主,举行投壶之戏的事。
把投壶练好对君子六艺里面的射、御也大有裨益。现在我来跟你们说一下投壶的规则。”
说着他开始一一讲解起来,不仅讲了比赛的各种规则,连投中的结果原来也分很多种,
各种结果的得筹数也各不相同,比如:有初,就是第一箭就投中了壶口,得十筹。贯耳,就是投中了壶耳的小孔,得十筹。还有连中,有终,倚杆,龙首,全壶等等不一而足。
岳展一边听着夫子的讲解,一边心里嘀咕,这小小的投壶里面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这射中了还要分这么多情况。这一看就是文人设置的规则,这要是武官哪有这么多讲究。系统里的老师虽然没有教授投壶但是看着跟射箭都一通百通,他最近已经开始学习射箭了,还颇有些心得体会,感觉这项技能可以用在投壶上。
这时候秦夫子已经讲完投壶的姿势了。他正要挑一个学子出来示范一下正好看到岳展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好了,就是他了。
“这位学子,来,你来示范一下。”
岳展感受到夫子的目光,但他感觉应该不会那么巧,不会是自己吧,他左看看,右看看。
“那个黑脸的书生,说的就是你,别左右看了。”
一听黑脸书生,岳展认命的从人群里出来,乖乖走到秦夫子身边。
秦夫子不说还好,一说黑脸书生,周围的书生出于所学礼仪的涵养,他们得憋着笑,但看到岳展耷拉着脑袋出来示范的时候着实是憋不住了,都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岳展接过秦夫子递过来的箭镞,虽然他没学过射箭,可在系统里学了这些年他相信这个对他来说小菜一碟,于是学着秦夫子的姿势,自信的将那一支箭甩出去,先射个龙首惊掉你们的下巴吧,岂料那箭镞就像有自己的意识一样,不受控制的飞去,只听砰的一声,那箭直接将那壶给射倒了。
大家顿时笑得前仰后合,只有秦夫子看着那歪倒的投壶,又看了看岳展的手,沉默半响。这也不是他故意要沉默的,实在是匪夷所思,这投壶是由青铜铸成,虽则看着不大,份量着实不轻,一个十一二岁的毛头小子不用弓,挥手之间能将青铜壶射倒,这臂力可见一斑。
岳展没想到他居然一筹都没得,看着挺简单,自己又有基础,真正操练起来才发现这投壶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简单,顿时收起了轻视的心思开始认真的学习夫子的动作,记住要领,摸索着又试了多次,终于在临近下课的时候投中了壶口,虽然只有五筹也是进步巨大了。
在这一片精英里岳展中的五筹,只能泯然在众人中,一点也不扎眼,凭着岳展扎实的练武功底都没有脱颖而出,不得不说强中自有强中手,岳麓书院精英云集实至名归。
只是他不知道他一箭射倒投壶已经在秦夫子这里重下了深刻印象,让秦夫子认为此子天赋异禀,以后如面对璞玉般着重操练他,跟系统中的老师一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让岳展差点跪着喊爸爸,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与枯燥的私塾生活相比,书院的课业文武兼修,内容丰富,加之这食堂的餐食也是色香味俱全,这让刚进书院学习的岳展很快的适应了书院生活。
只是唯一不美的是可能因为自己在投壶课上的表现让系统深觉丢丑,所以将射箭课迅速提上日程。只是射箭课与书院第一次摸底大考来了个完美的碰撞。
他此刻正在伏案考试,只见他颤颤巍巍的拿起笔,小心翼翼的蘸了蘸墨水,结果刚一下笔,手抖得跟筛子一样,纸张上立刻出现了一个鬼画符,他的脸色立马垮掉了,真是欲哭无泪。
考试的前一晚,系统就给自己安排了射箭课。一宿不停的在系统里握弓,搭箭,开弓,射出。第二天考试感觉胳膊都不是自己的了,他的手不抖才怪。
监考老师巡考的时候路过岳展的考桌看到卷子上的鬼画符,表情也是不忍直视。
不出所料的,岳展考了个大鸭蛋,这个鸭蛋意义也着实不一般,这是岳麓书院建院百年来第一个鸭蛋。
于是岳展作为刚进岳麓书院的新人,继围观饭桶以后,他考了个书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鸭蛋,轻轻松松让他直冲书院风云人物排行榜。那势头如踩着风火轮般,刹也刹不住。
往后的几次月考,不知道系统有意还是无意,每次要考试的前一晚,系统就会给自己安排射箭课,必得让自己练得哪怕头天射了几百只箭,第二天仍手不带一点哆嗦的拿起笔写字才罢休。虽说这让自己稳坐了学堂倒数第一交椅,却让自己臂力更强,笔下字迹更加遒劲有力,同时抗打击能力更强也是意外之喜。
于是到这年年尾,除了文化课吊车尾,其余课程却可圈可点。这年他的射箭课上当同窗们还在为拉开一石弓而努力的时候,他已经能拉开两石弓,并十之八九能射中靶心了。
御马课更是无人出其右。不仅马术一点就通还将学院最出名极难驯服的飞燕驯得温顺如狗。
你说他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吧,他的算数课表现却分外亮眼,当大家还在拨弄算盘珠子的时候他已经心算出结果来了,后面画风演变成了有时候夫子面对棘手的算术题都要反过来请教一下。一手妙笔丹青更是惊艳四座。
唯二美中不足的是音律课,他什么乐器弹起来都像个破风箱,而且什么乐器到了他手里都难逃被蹂躏的命运,以至于音律夫子一见他就头疼,都不敢让他碰这些乐器了。他为此深以为憾,觉得再研究研究说不定自己还是能悟道的,没想到夫子先放弃他了。
也是在这年年尾二姐在一片祝福声中热热闹闹的出嫁了,虽然是出嫁妇了,但是因为婆家离得也近,人也开明,二姐总三不五时的总往娘家跑,本来林氏因为嫁女而伤感的那点小情绪,被她频繁回娘家冲的荡然无存…这远香近臭还是有道理的。
第34章 书院大比1 阳春三月,正是人间好……
阳春三月,正是人间好时光。每年到这个时候都流行书院之间大比。比赛内容不拘文斗内容比如丹青比赛,更有武斗内容比如蹴鞠,打马球比赛等等。
虽然岳麓书院声名远播,但是除了岳麓书院,周边的书院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中方山书院也是今年的夺魁热门。因为去年方山书院就曾艳压群芳在一众书院中独占鳌头。
为此岳麓书院的学生都以去年的比赛结果为耻,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在这次比赛中大展拳脚,将对方杀个片甲不留。
比赛共分为七场:给定题目吟诗作赋、丹青比赛、音律比赛、围棋比赛、蹴鞠比赛、打马球、射箭赛。
可没想到今年文斗会上栽了个大跟头,方山书院有一个叫李明博的书生横空出世,接连拿下文斗两个场:丹青比赛跟给定题目吟诗作赋比赛的胜利。音律赛上岳麓书院本有机会赢下一局奈何岳麓书院的萧宸焕弹奏到最后琴弦竟然断了,只能将到手的胜利拱手相让。开局连丢三场,而方山书院连赢下三场。也就是剩下四场,也就是说岳麓书院要全赢下来才能争来这第一把交椅。
剩下的四场分别是围棋比赛、蹴鞠比赛、打马球、射箭赛,而结果也没有如大家所愿,刚开始的围棋比赛,经过整整一天胶着的比赛最后晋级的岳麓书院跟青莲书院打成了平手。
接下来就是蹴鞠比赛了。蹴鞠运动由来已久,最早《史记》和《战国策》记录了蹴鞠运动,记载中表明,在当时的齐国故都临淄,蹴鞠已发展成一种成熟的娱乐方式,在民间广为盛行。
岳展平时在书院里也经常跟小伙伴们玩蹴鞠为乐,这次比赛原来也没他什么事,他只报了射箭比赛。今天围观的群众可不老少,有书院学生的父母,家里的姊妹,还有居住在附近的百姓,平时这种热闹一年才赶上一回,所以围观的人群颇为壮观。还有那循着人群来的小商小贩,只要不影响正常的比赛,这些售卖行为书院是默许的,毕竟民以食为天,能够为周围的百姓创造赚钱的机会,书院自然乐见其成。周围商贩的叫卖声,球场周围的喝彩声,欢呼声像是串联成一曲欣欣向荣的歌谣,岳展身在其中不仅作为吃瓜群众围观这激烈的比赛盛况,更是吃了个肚儿圆。
比赛进行的如火如荼,两天时间比赛从小组赛到半决赛,很快到了决赛,这决赛不出意外还是岳麓书院与方山书院的巅峰对决。
就在决赛的关键时刻,你说好巧不巧,比赛过程中岳麓书院一名负责传球的球员被对方铲倒,在地上滚了一圈,爬起来的时候发现右腿筋骨受伤了,根据规则过错方被罚下,但是伤害已经造成只能由替补补上,这原来的替补不知道是不是中午吃坏了肚子,窜稀了,不停往茅厕跑,这会刚好又去了茅厕方便,把平时教授的师傅急得团团转。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发现了人群中的岳展,倒不是他刻意发现的,奈何这黑小子实在过分打眼,像是一群小鸭子里面趴着的老母鸡一样明显。平时教他们功夫的时候夫子就一直注意这黑小子,知道他四肢发达,具体发达到什么程度他还没试出来,只是往年都是高年级的学生参加,是以在最初拟定参赛名单里并没有将他考虑进去。
要说在一群书生里选个会做文章的人那真是多如牛毛,而要找个体能拔尖的真不容易,得了,就他了。他心下拿定主意就高声唤岳展到跟前来。
每个队都有自己的队服,因为事出突然,武夫子临时给他弄了一套岳麓书院队的蹴鞠服,蹴鞠比赛的人分为两队,每队12人,围观群众靠他们的队服不同区分不同队伍。岳麓书院的蹴鞠服是灰蓝色,方山书院的队服是宝蓝色。
岳展到手的这件衣服怎么说呢,好看是好看,灰蓝色的衣服颜色淡墨儒雅,摸着也溜光水滑,质量想必很棒,就是穿在岳展身上就显得滑稽了这里不得不说岳展由于这几年疯□□练,不仅身体越来越黑壮,就连身高这两年也是一年蹿一头,这不,才十二三岁的小伙子身高已经快一米八了,而且不止个头高,他还忒壮硕,这身本该风流倜傥的蹴鞠服穿在他身上像偷了小孩的衣服穿在身上,忒紧,忒短,一动就露出小腿来了,还~~还~卡裆。
除了身上的不适,他心理上也没调整过来,一直到被安排到球场上岳展的大脑都还懵逼的,不是,他就是心血来潮看个球自己咋就踢上了?
这个时代的蹴鞠比赛规制是在球场中央竖立两根高三丈的球杆,上部的球门直径约一尺,叫“风流眼”。
队员因站位不同有不同的称呼,分别称为球头、骁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
蹴鞠比赛时鸣笛击鼓为号,球射过“风流眼”,过者为胜。蹴鞠胜负规则是规定时间结束时按过球的多少决定胜负。
经历了短暂的懵逼,领导安排的活还得干不是,于是调整好心态,他被安排的角色相当于现代的传球手,明确了自己的角色,认准了谁是“球头”他就积极加入到了激烈的战局中。
岳展一加入战局对方的球员就发现了他,废话,只要眼睛不瞎谁看不见这么大一个大块头。黑逡逡的小子在一群白瘦书生堆里分外扎眼。又因为他个子高乍一看还以为成年小伙子呢,本来他即便安静站在那那气场都不容小觑,更遑论他动起来了。
大约因为衣服不合身,让他出场的气场大打折扣,他动起来跟穿了半袖露腿裤的样子更是引得不仅对方球员一片爆笑,围观群众的笑声也是此起彼伏。
可等他开始传球,对方球友就笑不出来了,表情比哭都难看,不是别的,因为大家就发现这小子踢球咋这么狠呢,那球被他运得带着虎虎风声,那球对方就是截住了,截得也疼啊,这得是用了多大的劲啊。他那腿跟安了个小马达一样带着球跑的人眼晕本来就抢不到,好不容易截住球了,那球震的脚趾头都麻爪了。呜呜呜,心里苦,面上还要端得一派风轻云淡,不能让对手看出来。
随着岳展的加入,场内比分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原因无他,岳展抢球技术一流,随着他一次一次抢球又将球顺利传给“球头”,由“球头”射到“风流眼,”场内叫好声一片。
眼看着胜利就在眼前,岳展也越跑越兴奋,带着球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大,也许是太兴奋了,也许是动作幅度太大了,只听“撕拉”一声,奔跑着的本尊明显感觉裤腿的束缚没有了,随之而来的一阵春日的小风儿打着旋刮过,他的屁股突然感觉凉飕飕的,下意识低头一看,好家伙,这裤子直接从□□这里裂开了,下面一直咧到快膝盖了,上面嘛半边屁股欲遮还羞~~~
本来就是全场的焦点,现在好了全场的目光全部整齐划一,时间像是停滞了,有那么一瞬间空气都是凝滞的,全场突然安静了,
“娘,你看那个哥哥的裤子咋成了裙子呢?”一个娃娃的声音打破了短暂的寂静,顺着这声音看去,原来是个一个扎着小揪揪的穿粉衣服的奶娃娃正被个年轻的妇人抱着,小娃娃依偎在女人怀里,天真的用手指着岳展的方向。
哟,可不就是嘛,许是这裤子裂口太深了,忽视这黑逡逡的大腿,打眼一看真像是穿了一条裙子似的。
顿时人群里爆发了此起彼伏的笑声,还有那围观的年轻的大姑娘小媳妇,因着脸皮薄看到这一幕都羞红了脸慌忙忙的低头间或拿着袖子捂脸,哎呀,看着了,真是要长针眼呢!
这临近比赛结尾,虽然还没有结束,但因为双方比分相差悬殊,胜负已然已分,对方球友本来心情沮丧,一看到岳展这幅鬼样子也被逗笑了,心里的那点输了比赛的不甘也去了四五分。
第35章 书院大比2 岳麓书院蹴鞠队的……
岳麓书院蹴鞠队的崔夫子看到岳展这样也踢不了比赛了,赶紧将他替换下来。出了这样的变故这要是换个脸皮薄一点的小书生早就羞愤的恨不能找个老鼠洞躲起来了。
而岳展自始至终都是淡淡的,好像出事的人不是他,他红心不跳,面色如常的下场换回了自己的衣服,他的表现被崔夫子看在眼里,深觉此子心性坚毅,扪心自问,如果场上换成是自己经历这样的事情,以他这个年纪都不一定能做不到岳展这样的淡定,更加上他在场上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叫他深觉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一代更比一代强。
岳展可不知道他的表现给崔夫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因为这深刻的印象他直接将他的名字写进了马球比赛的参赛人员名单里,这些就是后话了。作为当事人的岳展,他从小皮糙肉厚,又是现代穿越而来的灵魂。这算什么,这在现代,他去沙滩玩就穿个紧身泳裤呢,那可比这劲爆多了,这才哪儿到哪儿呢,这一群没有见识的古代人!
等他换上自己衣服出来,比赛已经结束了,双方球员互相作揖,以示礼仪。作为得胜一方,岳麓书院得到了象征胜利的银碗、锦缎。而输掉一方的“球头”,则要接受惩罚:用白粉抹面。这方山书院的“球头”是个长得眉目清秀的瘦小伙,虽然被白粉抹面感觉丢了丑,但是抬头一看发现了正对面的岳展,顿觉灵魂得到了安慰,下意识的扯动嘴角露出一口小白牙。岳展看那“小白脸”虽输了比赛还对他露出个灿烂的微笑,在那笑里岳展竟然品出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错觉,这绝对是错觉!!!
岳展是当天晚上被通知要参加第二天的马球小组赛,除了是因为今天比赛表现优秀加分外,他的马术水平确实是首屈一指,所以秦夫子也一力举荐他。以前只有高年级学长参加的比赛,横空杀进来一匹黑马,这黑马的大名还如雷贯耳,一打听就知道是谁。
比赛他倒是可以参加,但是打个商量,裤子还是穿自己的吧,外衫穿队服。因为常年习武,他的腿比他的同窗们都粗一圈,他可不想昨日的事迹重演,虽然他无所谓,但秉着人怕出名猪怕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有些事情还是不要二次重现了吧!
夫子爽快的同意了他的请求,顺便调侃他道,你这次大可以放心,这马球比赛是在马上进行的,放心啊,这裆部的安全可以保住了。顺便还觑了一眼他的下三路。嗐,夫子又调皮了不是。这些武夫子他们说话不拘着,洒脱不羁,比教授书本课业的夫子可爱多了。
马球比赛跟蹴鞠比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然也不会因为岳展蹴鞠比赛的优异表现而入选马球比赛的参赛者名单。而马球比赛除了考验参赛者的能力以外,马的良莠直接关乎比赛输赢,击球依靠马的速度,对于岳麓书院这种财大气粗的书院来说马匹不是问题,岳麓书院参赛的马匹都是是产自西域波斯的良种马。为了防止比赛时马尾巴互相缠绕都会将马尾扎起以“细尾促结,高髻难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