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种想法的可不在少数,大家都牟足了劲儿,想着在新皇面前要刷一刷存在感,心里都对这次宴席翘首以盼。
时间转眼就到了五月二十八日酉时,臣子们早早来到太和殿前。平时举行大朝会或者重大庆典都会安排在太和殿。因为它足够大,它是大魏皇宫最大的一处宫殿,可以能容纳几百甚至上千人。
但这次按照忠亲王的吩咐,宫人们没有将宴席摆在太和殿,而是摆在了太和殿前的广场上。
此时太和殿前已经布好了上百桌宴席,随着大臣们入座,宫人们开始为大臣们斟上酒。
忠亲王是在大臣们都坐下才到场,作为最高统治者,他是最后一个压轴出场的。此时他虽然未穿龙袍,已经有了帝王的仪态。
他的位置在最上首,待入座后看到他酒桌前摆放的一只金爵,他眼底露出满意之色。金爵自来只有皇帝才可以用。以前他都是坐在下首看皇兄用着这象征权力跟地位的金爵,如今终于轮到他了。
他心里高兴,于是招呼宫人,“给本王满上~”
顺安一听也不顾是否扫主子的兴了,赶紧上前拦住宫人道,“主子,秦大夫可说了,伤好之前滴酒都不能沾染,更何况~。”他想说更何况主子身体本就羸弱。
可看主子面上似有些不耐,他可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于是赶紧止住了话头。
“无妨,本王的身体本王自己知道,难得今日有如此盛典,喝一点儿无伤大雅。”他就是要在皇兄死后与大家共同畅饮庆祝,庆祝那该死的皇兄下十八层地狱了。
见主子都这样说了,也不能硬拦,顺安只好由着宫人往那金爵里倒酒。看倒得差不多了他赶紧给那宫人使眼色,让他停下来。还好那宫人也是个机灵的,立时会意,止了倒酒的动作退到一边侍立一旁。
顺安还不忘从怀中的匣里掏出银针试一下毒。见那银针自金尊中拿出并没有变黑,他这才放心的也退后。
只见忠亲王端起金爵道,“诸位爱卿,今日分龙节,本王与诸位爱卿相聚于此,愿分龙降雨,润泽八方。且共饮此杯,共祝我朝以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群臣们纷纷站起来面向忠亲王举杯一齐道,“恭祝我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众臣话音刚落,只听一道清丽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本宫也要恭祝我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臣子们听到声音回首发现皇后娘娘竟然也到场了。
第317章 传位诏书 她今日也同前日一样……
她今日也同前日一样, 是盛装出席,身后还跟着几位宫人。
只见她朱唇轻启道,“今日分龙节, 本宫听闻诸位在此参宴祈愿, 如今灾情严重,百姓民不聊生,本宫也想一起祈愿,诸位大人不会觉得本宫搅扰吧!”
听到皇后娘娘这样自谦,臣子们皆道,“怎会, 娘娘能参加,臣等不胜欣喜。”
“是啊, 娘娘驾临, 是为分龙节添福增瑞啊!”
忠亲王面上也并无一点不快,嘴角挂着浅笑, “皇嫂能参加, 是我大魏之福,百姓之福啊!”心里却想,这娘们戏可真多, 前日在大朝上信誓旦旦的跟文武百官拜别, 转头又要来参加分龙节筵席。她是不甘心就死吗?她到底什么时候才自裁啊?
她虽答应他自裁, 可确实没说过什么时候自裁。忠亲王想着左右离皇兄下葬的日子也不远了,这秋后的蚂蚱也蹦跶不了几天了, 因此也就没有催促, 没想到这位临死了还要给自己加戏,什么都要掺合一脚,他看她是活到头了。想着宴会结束就赶紧让人立时将她勒死了事, 谁知道这娘们背后憋着什么坏,别给他惹出什么事儿来才好,只有死人才是最安全的。
见皇后径直从桌上拿起一只空酒杯,给自己斟满酒,举杯道,
“诸位,咱们跟忠亲王一同举杯,共祈丰年。本宫先饮为敬。”
她说着就将酒杯里的酒一饮而尽,大家也跟着一起举杯饮酒。忠亲王即便心里再不痛快,在大庭广众之下,他也不好发作,但是心里着实不畅快,只端起酒杯轻抿了一口。
随着开场白结束,宫宴继续往下进行。桌上的玉盘珍馐实在是太诱了,看着赏心悦目,闻着香气四溢,这可是宫里御厨亲自掌勺,每一道都奢华而精致,是平日在宫外花大钱也吃不到的美食。
见忠亲王拿起筷子夹菜,众人这才拿起筷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此次盛宴是文武百官皆参加,而且每张桌上都是文官武官混坐的。见武官大快朵颐,吃相极为不雅,有些文官忍不住,面上露出鄙夷之色。
因为从小习武习惯使然,这些武官五感极为灵敏,哪里会注意不到文官那便秘的表情。但是碍于此时是分龙节宴会,主子们都在不好施为,不然高低把揍他成个斗鸡眼儿。
不过这么轻易的饶了对方岂不是膈应自己,想想与其膈应自己还不如膈应别人呢。于是有那武官就故意卷起袖子颇为豪迈的拿起一根大猪蹄就往嘴里送,软烂的猪蹄入口咬起来都弹牙,他吃得满嘴是油,那还故意在文官面前吧唧嘴,看得那文官面红耳赤。有辱斯文,真是有辱斯文哟~简直不忍直视,不忍直视呀!怎么会有如此粗鄙之人~眼中的白眼儿再没了顾忌,直接翻上了天~
皇后没有注意那下面饭桌上吃得热闹,她一直留意着忠亲王的动作,见他并无异常,她心想不应该啊,他明明喝了那金尊里的酒水,为什么一直没有发作呢?她突然想到了一点,这些酒具在用之前宫人肯定会再次清洗一遍,难道是毒药被洗净了?
这也不可能,于行说过此毒器皿一旦沾上就很难清洗干净,更何况那金尊里雕刻着繁复的云纹。而只需要一点点剂量,它就足以让人毙命,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她心里恨不能对方立时死在自己面前,可面上没有发作,在杀子仇人面前依然维持着皇后的端庄稳重。
她留意着忠亲王,岂不知忠亲王也暗自打量她。
只见他眼中闪过一丝诡异然后缓缓开口道,“值此良机,本王也想向诸卿家介绍一下本王的外孙,崔承熙。他乃是本王长女嫁与皇嫂的哥哥崔将军崔弋所生的嫡子。此子甚肖本王,甚得本王喜爱。待本王登基到时候会让他给诸位大人见礼。”
群臣们听后,反应了许久才明白过来忠亲王的话是什么意思。合着皇后娘娘的娘家跟忠亲王还结成了亲家,那崔大将军岂不成了忠亲王的乘龙快婿?
见皇后娘娘默不作声,这反应落在臣子们眼中就是默认了。再说忠亲王在崔皇后在唱的时候说出这种话,这事儿岂能有假?十成是真的。
有了崔大将军,忠亲王可真是如虎添翼啊!这帝位可是稳如老狗了。没想到今日这顿饭还给免费送个瓜吃哩!
而忠亲王为什么挑这个时候说,他接着就要处理掉皇后了。在她死之前他突然想起来她还有点作用没发挥出来,那就是给他亲外孙背书。由她作证,他亲外孙才能在他登基时更加名正言顺的出现在朝臣面前。
可刚说完,他就感觉肚子突然疼痛难忍,仿佛那里有万根针在进进出出的穿刺。他捂着肚子,脸疼得惨白,头上更是冷汗连连,嘴角似有什么东西溢出来。他下意识的用帕子一擦,看到帕子上留下了血迹,而是那血迹竟是黑色的。看到这里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竟然中毒了,而且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人下了毒。
他看向皇后的眼光渐渐不善,“是你,一定是你,给本王下了毒。”
忠亲王突然发难,群臣这才注意到忠亲王不知何时脸色已经变得很难看了。
皇后娘娘并没有回答他,而是抬头望了一眼今夜的星空,此时漆黑的夜色下,月亮如一盏高悬天际的明灯,群星闪烁其间,她长叹一声,“十二年了,支撑本宫活到今日的是本宫相信太子死后是化作了星辰,在夜空中闪耀,继续守护世间。”
说着说着她的语气一凛,“你当年下毒毒死太子,想不到有一日你也能尝到这毒的味道吧,哈哈哈~”看皇后这样,她是承认了她下的毒了?怎么听着她意指先太子当年是被忠亲王毒死的呀?这饭好像也不用吃了,要被瓜撑死肚皮了。
只听皇后继续说道,“你杀了我儿还不够,于泰山行宫毒死皇上,杀死三皇子与五皇子,后又要杀太孙,还散布谣言皇上是受天罚而死,你的罪行罄竹难书。”
忠亲王忍着剧痛拍桌道,“一派胡言,羞要污蔑本王。”
“那如果孤作证呢?”一道少年的声音传来,像极了太孙的声音。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小宫人不紧不慢的从皇后身后站了出来。看他模样陌生,正纳闷间,就见那小宫人一把撕下脸上的像极了人皮的面具,赫然出现的是太孙的面庞。
“殿下~”臣子们呐呐的道,太孙果然没死。那泰山行宫发生的事,他恐怕最有发言权。
只听太孙继续说道,“孤亲耳听到你杀三皇叔前承认毒死了孤的父亲。你先毒死皇祖父,又杀三皇叔跟五皇叔,若不是三皇叔以身相护,将孤藏进木柱之中,孤也早已殒命。皇祖父根本没有留下口谕传位于你,是你假传遗诏!”
“本王若没有遗诏,难道你就有吗?”
他没想到少年掷地有声的回道,“孤有!”
忠亲王才不信他的鬼话,他那皇兄他还不了解,那人最是自私无比,宁愿死都不愿传位的人,能早早的留下遗诏就不是他皇兄了。朝臣们听到面上也是表情各异。
于行没有理会忠亲王不屑的目光,“福来,你去将太和殿前的门槛撬开,皇祖父给孤留的圣旨就在门槛里。”
福来听后赶紧照办,臣子们听后五官瞬间开启了疯狂走位模式,眼神中都透露着不可置信,整张脸因错愕而彻底失控,再不复平日一张张扑克脸。门槛里?是他们每日来太和殿议政跨过去的门槛吗?怎么可能,圣旨怎会藏于那污秽之处?
其实于行心里也不确定那里放着的是否一定就是圣旨,皇祖父说过那是他给他的十六岁的生辰礼。在大魏,十六岁就是成人了,若不是传位圣旨,他想不出什么礼物是在自己成人当天需要赐予他的。
只是皇祖父都没想到如今不过短短几个月,祖孙俩已经阴阳相隔。而这礼物也要在文武百官面前打开。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定格在福来身上,只见他将高高的门槛撬开后,从里面取出一个紫檀木匣。
他托着木匣脚步匆忙的来到太孙身边双手呈上,“殿下~”
于行接过木匣打开,里面果然放着一卷明黄色的龙纹诏书。
他见谭太师不在,而在场资历最大的当属三皇叔的岳父,也就是当朝的户部曹尚书。未免有人以为他搞鬼,于是他将圣旨双手奉给曹尚书,“曹尚书,烦请您将诏书内容公之于众。”
这种时候也不是推拒的时候,“承蒙太孙及诸位大臣信得过,那老臣就当仁不让了。”于是曹尚书恭敬的接过诏书,当着众人的面缓缓打开诏书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太孙于行深肖朕躬,仁孝宽厚,朕以社稷为重传位于皇太孙,即皇帝位。
朕将传位诏书藏于此处,诸位一定疑惑不解。朕此举,想让诸位明白,国家治理,臣贵君轻。
朕之孙于行年纪尚幼,朕将于行托付诸位,往后新君即位,还要多赖各位全力辅佐,教导新君,倾心尽力,望匡扶幼主,保我大魏昌盛。”
是传位诏书,他赌对了!
可听着那字字恳切的托付,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眼泪不觉盈满眼眶。
他当时只是诧异皇祖父为甚将圣旨藏于那处,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想来那背后是沉甸甸的厚爱。皇祖父是将姿态摆的很低,恳请诸位臣工助他坐稳皇位。
第318章 兵临城下 他视权如命,不容任……
他视权如命, 不容任何人染指,亲情疏离,于行从没想到他会给予他全部的托举。
想到就是忠亲王害死了皇祖父, 他指着坐在上首的人愤懑道,
“是你,都是你,你这个罪魁祸首,屠戮孤的至亲,孤的皇祖父、父亲跟皇叔都是你的血脉亲人,你怎能如此衣冠禽兽, 下如此狠手。”
“血脉亲人?”如今到了这一步,也没甚好掩饰的了。他索性讥笑道, “呵~本王的血脉亲人?”他仿佛是听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一样。
“本王这具残败的身子是拜谁所赐, 本王母后怀本王时虽然四十有余,可民间多的是高龄产妇, 生下来的子嗣也不羸弱, 为甚本王却如此羸弱?
本王如此皆是因母后刚怀上本王时就被本王的好皇兄下过滑胎药,所以才在母后腹中一直不康健,不足月就出生。母后查出来证据指向当时十几岁的皇兄, 手心手背都是肉, 到底隐忍下来, 没有发作。
这可不是本王含血喷人,是母后身边的商嬷嬷跟本王透了实情。而且后头的事情也印证了他是能做出这等事情的人, 他明知本王体弱受不得寒, 到~到本王十岁就迫不及待将本王扔到那边境苦寒之地。所以到底是谁,不~咳咳咳~”
他剧烈的咳嗽着,又吐出一大口黑血来, 他胡乱擦了一把,“是谁不~念及血脉亲情。”
“冤有头债有主,那是你们兄弟之间的恩怨,本宫的儿子做错了什么,让你毒杀而死!
你杀了本宫的儿子,还想着本宫会引颈待戮吗?”她话音刚落,就有一队黑衣人出现在皇后身后。他们人数多达数百人,皆一身黑衣,全身上下只露出一双眼睛,都不用动作,臣子们就能感受到这扑面而来的杀伐之气,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暗卫了。
“你以为这样就能让本王束手就擒了?”忠亲王显然并没有被暗卫的气势震慑住。
“不需要你束手就擒,本宫要的是你的命!虽然你食的毒剂量很小,但只要沾了大罗神仙也救不了。”
忠亲王面上倒是一点儿也没见惊慌,只是他弓着身子咳的更厉害了。谁也没想到待他起身时,直接从椅下拿出一把铜鸣镝,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射向夜空。
一声尖锐且悠长的铜鸣声瞬间响彻整个皇宫,那嘹亮的声音越过皇宫传到很远很远~
在众人惊疑不定的眼神中,他身形摇晃,几欲支撑不住,最后好容易以手撑住桌道,“崔将军~陈兵二十万在都城外,还有禁军,皆以本王的号令行事,他们必会将此地踏平,尔等今日~今日~都得给本王陪葬。”
说完他再也支撑不住,轰然倒了下去,再也没了动静。
顺安吓得连滚带爬的扑过去,“主子,您醒醒,您别吓老奴,”见他还是不动,他伸手探了一下鼻息,浑身就跟突然被雷天劈了一样,迅速收回手去,口中呐呐道,“死~死了~死了~”
于行这会儿终于知道忠亲王为什么在此设宴了,狡猾如他,总会留一手应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也是巧了,他跟章指挥使定的也是金鸣为号,希望他能第一时间截住禁军。只是他虽早就知道崔将军陈兵,但没想到对方竟然私自调来二十万大军,这个数字对他们来说是无法抗衡的。
其实他在不知道是二十万大军枕戈旦待时,对这次胜算还是有希望的。因为几天前,孔璋大人找到章指挥使,想与章指挥使合计合计如何找到太孙,却在章指挥使处发现了他。一番交谈才知道他手里有虎符却苦于无法送出。
而孔家作为最老牌的世家,历经朝代更迭屹立不倒,自然知道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比如都城里有一条狭小的密道会直通城外,刚好可以用来送出虎符。只是此事干系重大,不能走漏半点风声,所以最后商议保险起见,由孔璋亲自出马调兵。
而孔璋临走之前得知于行想混入宫中接应皇后娘娘。于是献计白马寺的高僧刚好要入宫为先皇诵经,太孙正可以夹在高僧里混进去。
而白马寺的住持出家前就是孔家人,论起来是孔璋该叫他一声叔父。虽说出家人尘缘已了,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皇室更替事关江山稳固,以叔父的为人,应该会出手相帮的。而宫中福来公公是他的人,会在里面接应太孙。
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的很顺利,可突然就被告知城外那崔弋是拥有二十万大军的庞然大物,孔璋即便能调动了五万兵马,对上崔弋的二十万大军胜负又占几何呢?估计连两成都不到。他都不敢想象孔璋跟他们对上面对的是多么惨烈的战况,为今之计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他都如此惊讶了,更何况文武百官呢!果然臣子们此时也被崔将军陈兵二十万枕戈待旦的消息震惊的无以复加。人群里不断传来唏嘘声,
“二十万~”
“哎呀,这可如何是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