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地主家没有余粮啦_分节阅读_第87节
小说作者:芒鞋女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2 MB   上传时间:2025-09-03 11:11:49

  石梯光滑,两侧垂着可供攀岩的绳子,赵多田小心翼翼抓着,同梨花道,“十九娘,我下去了啊。”

  “去吧。”

  山谷亮着光,底下也有人把守,赵多田下去后,立即有人给他指路,“早先说好了,你们的地盘在对面...”

  赵多田没动,“好,我等我阿娘一起。”

  初到陌生地,孩子们脸上全是好奇,睁着眼睛到处看,“堂兄,那是艾蒿吗?”

  大锤指着山石间的绿植,跃跃欲试的要上前,赵多田拉住他,“咱们要守规矩,不能乱来。”

  “可那是艾蒿。”

  “好好站着。”赵多田掂了掂背上的婴儿,凶道,“不然我打人了啊。”

  大锤瘪瘪嘴,又去跟其他人说,一个堂姐捂他的嘴,“安静点,等十九娘下来再说。”

  这些日子,任何事都会问过梨花再做打算,大锤眨眨眼,乖乖的闭上了嘴。

  边上站着的妇人莫名湿了眼角,跟身侧的人道,“我家三郎要是活着,也像他这般大了...”

  丧子之痛难以言语,那人拍拍她的肩,“会好起来的。”

  孩子最为闹腾,哪怕来时交代过无数次要安静,但一人说话,其他人立刻叽叽喳喳说起来。

  “堂兄,这儿以后就是我们的家了吗?”

  赵多田点头,立马又有孩子问,“这儿全是树,我们睡哪儿啊?”

  “堂兄,我口渴了?能喝水吗?”

  “堂兄,我想尿尿...”

  “堂兄,我困了,我们啥时候能睡觉啊。”

  各式各样的问题向赵多田抛来,他黑起脸,怒吼,“闭嘴。”

  上头,看清眼前的状况后,老太太双腿打颤,“不会摔下去吧?”

  “不会。”梨花道,“阿奶你把草鞋扔下去,然后抓着绳子下梯子就行。”

  箩筐和背篓好处理,棺材有点麻烦,尤其里头还有粮食,赵铁牛看了眼,跟梨花说,“咱们有锄头,要不把梯子挖宽点?”

  梨花问孙大郎的意思,后者没有意见,要不是急着起屋子,他们也要把石梯重新弄过的。

  赵铁牛撸起衣袖就要动手,梨花说,“牛和棺材放这儿,人先下去,上下一起挖。”

  石壁硬,锄头挖起来极为费劲,留二十几个人挖梯子,梨花带着大家先去安顿。

  杂乱的山谷已经走出了小路,孙大郎介绍了谷里的人后,领着她们直直往前走,“山里有溪水流下来,咱们就以溪水为界,你们住西边,我们住东边。”

  梨花欣然接受,“好。”

  山洞里的人也进来了,乖乖走在最后,由孙大郎安排。

  溪水几十公分宽,是从石壁里流出来的,经过时,好多人弯腰捧水喝,“甜的,溪水甜的。”

  赵家众人已经许久不知道甜的滋味了,但她们谨记梨花的话,水煮沸了才喝,是以跨过溪水,并没停留,孙大郎注意到这点,问梨花,“外头干旱,你们的水哪儿来的?”

  “露水。”梨花说,“天不亮我们就收集露水了。”

  至于更早,则是城里的井水,梨花没有多聊,边走边观察整个山谷的地势,四周稍高,中间最平,几间茅草屋坐落在离溪水最近的位置。

  她看向茅草屋,问孙大郎,“阿伯,谷里有会建屋的匠人?”

  因为这几处茅屋建得差不多,明显出自一批人之手。

  “曾叔会,你们建屋的话可以请教他。”都是邻里了,孙大郎也不藏着掖着,“不过材料得你们自己想法子。”

  等所有人过了小溪,孙大郎停下脚步,“曾叔给山谷取名安宁谷,咱人多了,往后就叫安宁村...”

  安宁村?梨花看向环绕的高山,虔诚的说,“愿咱们在这儿能过上安宁的生活。”

  赵家众人附和,“是啊,经不起颠簸了啊。”

  

第69章

  大家抹把汗,继续往前走,山谷不见蝗虫,安静时,能听到聒噪的虫鸣。

  虫鸣?孩子们稀罕不已,问梨花,“堂姐,我们能抓虫子回来烤吗?”

  “等蝗虫吃完了再说。”梨花叮嘱前面的人拍拍幽深的树丛,谨防里头有蛇虫,见孩子们老实下来,问孙大郎,“山谷的地怎么分?”

  这片山谷很大,谁家看上哪片地直接开荒就行,可面前这么多人,不给个准话,日后怕是得扯皮的。

  孙大郎说,“要不我问问曾叔,看他怎么说?”

  梨花点了点头,继续道,“明个儿起我们开始砍树,照我白天说的,石壁旁的树必须全部砍了,但我们初来乍到,砍树会以派得上用场的树为先。”

  这事他们已经商量过了,往后开荒,从周围的石壁开始,孙大郎道,“你们锄具和刀具多,你们砍了大树,小树交由我们。”

  山谷是所有人的家,该出力的都得出力。

  见他不推诿,梨花心里松了口气,指着抱孩子的老妪说,“我们进来时,她们已在入口候着了,所以便没撵她们走。”

  老妪后背拴着包袱,一双浑浊的眼忐忑的望着孙大郎,孙大郎看了眼她怀里的孩子,长叹道,“进来就好好过日子吧,山谷里有水,但粮得自己想办法。”

  老妪感激得鼻尖泛酸。

  这时,前头有人喊梨花,“十九娘,你看哪儿铺竹席合适,赶着看得见,咱把草除了。”

  梨花和孙大郎说,“阿伯,有事明天再说,我先去选位置啊。”

  “去吧。”

  这么多娃儿,单是找地睡觉也得忙活一阵,他看着梨花背影道,“山谷里没有野兽,让孩子们放心睡觉。”

  明夏胡几家走得最慢,进谷后,一双眼东瞟西瞄,给人的感觉不甚好,尤其是老方氏,见孙大郎说得上话,有心讨好他,“孙小郎哪日进来的?”

  孙大郎国字脸,眉眼看着有些凶,问出口老方氏就后悔了。

  果不其然,那双眼望过来时满是戒备,“婶子问这事干啥?”

  溪上没有架桥,溪边站着个孔武有力的汉子抱腿短的娃,孙大郎看得清楚,刚刚抱娃过溪的是一个穿灰色半臂衫的中年人,之所以换人,多半不是一家的娃。

  是故他没给好脸。

  老方氏尴尬,“随口问问。”

  孙大郎淡淡扯了下嘴角,回头跟溪对面的人说,“夜里劳烦你们守着,这些人若越界,就告诉赵十九娘。”

  老方氏想套近乎没得逞,脸上有些挂不住,牵着孙子的元氏娘笑她,“人家只认三娘,你何苦自讨没趣?”

  “这不看他们的屋子建得漂亮想取取经吗?”老方氏羡慕的看向月色下高高耸立的烟囱,“咱的屋不知哪日能建好。”

  赵家人多,好位置肯定是他们的,山谷里的好树也是他们的,轮到自家,怕都是些歪瓜裂枣的边角料了,她问元氏娘,“你能借我一把砍刀吗?”

  元家自己也要砍树,怎么可能借刀给她,元氏娘说,“我家用完就借给你如何?”

  两人说话时,梨花选好了睡觉的地儿,地面凹凸不平,但没有荆棘大树,除草极为方便,梨花和小吴氏说,“这儿铺竹席,茅坑的话往右边挖,左边清理出来堆木头。”

  小吴氏记下,“要不要挑些溪水回来煮着...”

  “要,煮沸了给铁牛叔他们送去。”

  石壁坚硬,用钉子怕要凿上好几日,何况是锄头了,梨花说,“天亮后不急着干活,休息好了再说。”

  接下来还有得忙,不急这一时半会,梨花走向堆叠的箩筐,挑了两块带肥肉的牛肉和两块牛骨,知道是给山谷里的这几家,小吴氏问,“要不要装些蝗虫?”

  “不了。”梨花说,“闹蝗灾那会他们怕是攒了些的,对了,咱的葵种呢?”

  葵种是梨花家的,和锄具放在一个屋,刘二媳妇收行李时顺道一起收了,刘二媳妇拿着镰刀除草去了,小吴氏以为梨花问自己,便从自家行李里拿了些出来。

  这玩意不占地,她公公用布裹起来放衣物里的,小吴氏给梨花,“还要什么?”

  “够了。”

  突然来了这么多人,山谷里的人家有些害怕,派了两拨人守夜,一拨守在入口下的石壁旁,一拨守在溪水旁,梨花过溪前,和火堆旁的汉子说,“我给你们送些肉和葵种。”

  汉子点了下头,“过来吧。”

  曾家人先来,后来的这几家都听曾家的,所以收礼这事自然得由曾家出面,汉子给梨花指曾家的茅屋,“沿着小溪上去,第二家就是曾叔家。”

  曾家没有院子,梨花到时,曾老头还在锄地,梨花先出声,“曾爷爷...”

  曾老头看是她,直起腰笑了下,待看到她手里的东西,深邃的眉皱了皱,“你们还没起屋,这肉留着给干活的人补身体吧。”

  “我们留了的。”梨花上前,打量着没有装门的屋子道,“我们十几家人,家家都得建屋,不知大概要多久?”

  曾老头杵着锄头,蜡黄的脸满是褶皱,“我这屋从砍树到建成约四十天,你们人多,起屋肯定快。”

  梨花把肉和葵种放在脚边的小凳子上,“这是我们从老家带来的葵种,请曾爷爷分些给大家...”

  曾老头不好拒绝,拿了些自己带进山的葵种给梨花,“我家葵种多,往后你家想种点什么尽管跟

  我说。”

  他家葵种种类多,能匀出来的量却极其少,若每户人家都给肯定不够,便只能给梨花。

  梨花懂了他的意思,甜甜笑道,“谢谢曾爷爷。”

  “往后就是邻居了,用不着见外。”曾老头说,“孙大郎说你们不会建屋,到时我过来教你们。”

  梨花再次道谢,怕打扰他干活,简单聊了几句就走了。

  她一走,其他几家磨磨蹭蹭的走了出来,“曾叔,赵家小姑娘说啥了?”

  曾老头下巴指了下凳子上的肉和葵种,“大家分了吧。”

  倒三角眼的老太太也在,见凳子上有肉,眉开眼笑的拿起,“看不出她挺会做人啊...”

  小小年纪就能率领上百号人逃荒,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没点本事?曾老头说,“往后他们要是需要人手,咱该帮的就帮。”

  “他们哪儿会缺人手?”

  倒三角老太太婆家姓罗,大家都唤她罗老太,她爱不释手的掂了掂肉的重量,说道,“我看她们棺材重得很,里头装的怕是粮...”

  “甭管是什么,人家的东西你少惦记。”曾老头警告她,“出了事,谁都保不了你。”

  “我就说说,你凶我干什么?”

  罗家和曾家是一个村的,曾老头带着全家进谷后,不知怎么被罗家认了出来,念着同村情谊,曾老头给开了门让她们进,但罗老太爱占便宜,手脚也不怎么干净,曾老头再次嘱咐,“莫以为她们刚来就好欺负,青葵县离这好几百里,她们能安然无恙的走到这,必不是好欺负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32页  当前第8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7/43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地主家没有余粮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