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地主家没有余粮啦_分节阅读_第425节
小说作者:芒鞋女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2 MB   上传时间:2025-09-03 11:11:49

  而这些人得闻戎州现状却置若罔闻,当真是时也命也。

  知道村里人没有报仇而是去了荆州,梨花久久没说话,回船上后,汤九郎看她不发一言,以为伤亡惨重,然而清点一番后,自认赢得痛快。

  不禁寻李解,“十九娘怎么了?”

  “去年三娘子在益州得了村民的帮助,想带村民们一块走,村民们说要找益州军报仇,只把孩子给了三娘子带回合寙,三娘子一直以为他们死在复仇里...”

  旭日东升,山间的雾慢慢消散,露出了新绿的山头。

  李解怅然道,“刚刚在营地,才知村民们没去报仇,而是去了荆州,劝荆州人来合寙安家,哪晓得没讨着好,被荆州人出卖后全死了。”

  死后还被剥皮削肉,成了嗜血者的口粮。

  汤九郎语塞,半晌才怔怔道,“无知啊。”

  李解苦涩的牵了牵唇角,“谁说不是呢?”

  即便不信村民们的话,也犯不着出卖人家啊。

  “哎...”

  青烟漂浮的江面,不知谁低低叹了口气。

  攻下第五个营地后,梨花派人撕了死人身上的衣衫,做成魂幡挂在营地周围的树上,又寻来无数尸骨布置成祭祀场,并用尸骨留下一行字:合寙,来战!

  既是挑衅,也是不屑。

  不仅如此,梨花还叫人把铁笼子搬去江边扔了,营地全烧了。

  益州想培养嗜血者就必须重新建营地造铁笼,估计够他们愁很长时间了。

  而且,合寙的名声不久就会传遍天下,戎州数万冤魂滋养出来的合寙,谁敢来战?

  想到这些,回去时所有人都高兴不已,尤其是搜来的货物,三成充公,其余来的人都有份,伤势严重的分得最多。

  为了运送货物,临时做了几艘竹筏,要不是铁笼子太沉,连铁笼子也运回去了。

  到地下河已经是二月中旬了,两岸的雪还没化,地下河没什么人,只有几个守家的。

  他们告诉梨花,“村长们带着人回村耕作去了,我们把这儿布置好等你们一起...”

  山下的雪早就融了,云岭村的人惦记着回村建房,正月十六就走了。

  他们还说,“二东家派了人去竹溪县帮岭南人建房,让十九娘你回来先去趟竹溪县。”

  云州人和岭南人不和,分开住是早就说好的,竹溪县的耕地多,只要不偷懒,几年便会攒下许多田地,是以岭南人走得干脆洒脱。

  竹筏上有岭南人,心里过意不去,“给十九娘你添麻烦了。”

  经过这一战,他其实不恨云州人了。

  迫害他们的是云州衙门,和云州百姓没关系,危难时,也不曾出卖他们。

  他说,“要不我回去劝劝他们,去云岭村安家...”

  “无妨。”梨花说,“竹溪县挺好的,咱的船和竹筏都要停在那儿。”

  地下河里头的竹筏已经挪上了岸,其余物什大多搬走了,只余一些没烧完的柴火,一些板凳桌椅。

  梨花和他们道,“有乌鸦在这儿盯着,你们随我们一道下山吧。”

  “等我们一下。”

  两个入口挂上藤蔓,再在周围丢些蜈蚣蝎子,他们这才上了竹筏,一上竹筏就迫不及待的问起益州的事。

  得知荆州良民落难到益州,少不得破口大骂一番,骂完忍不住跟梨花说,“十九娘,人心凉薄,咱合寙已成气候,犯不着收留那些那七八糟的人了。”

  地下河的日子热闹,平日就爱聊天下局势。

  他们自诩有些见识的,尽管新益村和隐山村尽是老弱妇孺,但能作战的兵力也有两万多人,待几岁的孩子们长大,又是支强大的军队。

  没必要冒险笼络外头的人了。

  梨花认真应下,“好。”

  自打知道族里人累出了病,她就不打算盲目的笼络人手了,等赵铁牛他们从梁州回来,所有人都老实种地,农闲了修修围墙,打打邻州就行了。

  梨花听劝是众所周知的,村里人放了心,继续跟大家聊起益州的事情来。

  竹溪县有码头,码头有人看着。

  隔得老远,就有人爬上树喊话,船还没靠岸,附近建房的人通通跑了过来。

  “十九娘,去看看我们的新房...”村民们热情的上前搬物什,“新砍的木头虽然容易蛀虫,但我们抹了桐油的...”

  桐油是问峡谷村的人借的,往后日子好了慢慢还。

  房子离码头几百米,一会儿就到了。

  “新益村的人帮忙建的?”

  房子的款式和新益村的房子一模一样。

  “对啊...”村民眉开眼笑地说,“前后都有院,无论堆柴还是养鸡鸭都方便。”

  房子的地基是原来就有的,村民们只需要垒墙就行,新益村的人有经验,加上望乡村的人帮忙,几天就把墙垒好了,眼下就等墙干上梁了。

  “十九娘,上梁那日你可得来啊...”

  流连失所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村民们脸上的笑灿烂得耀眼。

  梨花道,“好。”

  村民们目前还住在临时搭建的草篷里,

  但旁边的荒地已经开了两三亩出来。

  村民给梨花指远处的小河,“我们商量好了,顺着河边开荒种粮,这样引水灌地方便,庄稼长得好,二东家说赵家会提供粮种,十九娘,我们不白拿你们的粮种,我们在岭南怎么交粮税来这儿也怎么交。”

  梨花顿住,偏头看他一眼,“粮税?”

  村民点头,“不交粮税将士吃什么?总不能叫赵家养着吧?”

  过年时赵家就送了好几石粮食给他们,据说为了养活更多人,秋收后好多赵家人都累病了,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身强体壮,哪能一直占赵家便宜啊?

  他摸摸头,腼腆道,“不过能否缓两年?”

  梨花莞尔,“不急,合寙不收粮税的。”

  百姓苦粮税久矣,她若遵循旧朝,与旧朝天子有何区别。

  她说,“将士们的口粮我会想法子的。”

  在这以前,外出打仗的干粮都是赵家准备的,堂伯说赵家的粮食养得起,既然这样,何须加重村民们的负担呢?

  不过担心自己见识浅薄,她还是找汤九郎请教了下这事。

  汤九郎赞成梨花的做法,“村民们自己都养不活,征粮税确实不像话,十九娘这么说是对的。”

  李解在旁边耐人寻味的瞅他一眼。

  很是怀疑他的用心。

  汤九郎旁若无人的朝他笑笑,不掩饰自己的私心,“汤家没多少点地,交了粮税全家都得饿肚子,但我深知赵家也不易,要不十九娘你看这样可好,合寙地界不征粮税,但军队从外面捎回来的盐铁布匹等物,百姓需拿粮食换,如何?”

  梨花想了想,“穷苦人家怎么办?”

  “盐是不可或缺之物,可规定每人免费领取多少的量,多出来的量再用粮食换...”

  这样就能保证家家户户都有盐吃了。

  梨花来了精神,“还有呢?”

  “粮食,盐,药材是人们命脉,十九娘你得牢牢握在手里,其他的多鼓励人们各自过各自的日子,别滋事,但军队你得上心...养军队不是件容易的。”

  “我想过了,没有外事,大家就像普通人那样耕地劳作,外出的话,田地就让村里人帮忙种...”梨花道,“以前我们就是这么过来的。”

  李解想了想,“可行。”

  合寙的情况和其他封建王朝不同,这儿全是老百姓,没那么多权势争斗,始终以田地为主。

  他问梨花,“闻五他们怎么说?”

  闻五出身军营,梨花得震慑得住他才行。

  梨花道,“他没意见。”

  “那就这么办。”李解虽不是什么举人进士,读的书也不在少数,梨花的做派让他想到了四个字:无为而治。

  合寙也许会成为第一个无为而治的国家。

  

第286章

  汤九郎激动地捋胡须,“十九娘,你的说书先生讲过无为而治吗?”

  梨花盯着他,“什么?”

  汤九郎说,“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理念,很符合合寙的处境...”

  “是吗?你同我仔细说说...”梨花会识很多字不假,读的书却少得可怜,汤九郎愿意说,她自然乐意听。

  李解跟在两人身后,见汤九郎引经据典眉飞色舞说了一大堆,忍不住在他喘气的间隙打断,“实行无为而治的国家后来怎么样了?”

  汤九郎瞪他,“灭国也是后世子孙不孝守不住老祖宗的江山,与他何干?”

  他拍拍胸口,又道,“十九娘宽厚仁慈,于百姓有救命之恩,无论过去多少年,合寙的百姓都不会背叛她的。”

  史上实行无为而治最著名的是’文景之治‘,然惠帝对百姓没什么大恩,对朝廷没什么大恩,梨花不同,她在合寙是神灵般的存在。

  没有哪个王朝能永垂不朽,李解深知自己杞人忧天了,“是这个理。”

  梨花倒是没想那么远,“有安宁的日子过就好,其他不重要。”

  汤九郎点头,他倒是忘了梨花也不同于常人。

  她没什么野心,所图的不过是平安顺遂,“说说春耕吧,以云岭村的开荒进度,云岭村附近的田地今年就能种上庄稼,但他们肯定还会朝更远的地方开荒,十九娘得指个方向才行。”

  往南离得远了点,但能看到更远。

  梨花说,“往新益村这个方向开荒吧,往后遇事有个照应。”

  李解补充,“但南边得派人盯着才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32页  当前第4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5/43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地主家没有余粮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