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宁知道后世四合院的价值,但是现在处在房子都是国家发的时代,这些老旧的四合院没有那么值钱,但也不便宜啊。
“这是爷爷奶奶买的,后来小舅出去留学,时局不稳,爷爷就把房子过到我妈名下。我妈牺牲后,又过到我名下。我决定下乡的时候,把前院房子租给了居委会坐办公室,后院锁上了,她们能给照顾着。”
听了周自强的话,亚宁很钦佩,那时他也不过十七岁而已,把能想到的都想了。
“当时可说好了,每年十块钱的价格租给居委会,等我回城就给我空出来。签了合同,盖了公章的。我妈的一个战友在那片区做公安,能时常看顾一下。”
亚宁现在有点晕乎乎的,这么猝不及防的,自己也是拥有四合院的人了。妈呀,我这穿越一回,配的金手指不是那个小空间而是周自强吧。
“亚宁,亚宁想什么呢?我还没说完呢,清醒一下。”
亚宁回过神,一脸不解的看着周自强,难道刚才是自己做梦,根本没有什么四合院。
“我妈在首都医院那有个小院子,三间正方,两边带厢房,有二百多平米。”
这颗炸弹彻底将亚宁炸清醒了,不仅有两进的四合院,还有个二百多平的小院子,以后可以躺平了。
“就这些了,这是我的全部身家,现在交到你手里了,当家的。”
学着当地的婶子喊了一声当家的,挺有意思的。
“你可想好了,你要是以后做了什么错事,那就毛都没有了。”
亚宁把这些东西放回盒子里,放进樟木箱子里,依然收回空间,这些还得小心点。
看着东西凭空消失,周自强还是有点心悸。
“放心,不会有那一天的,你是我用所有运气换来的。”
周自强坚信这点。
“哼,你自己照亮办吧!”
第83章 猫冬学习
得知周自强不仅有一套两进四合院,还有一个二百多平的院子,亚宁不淡定了,感觉自己走路捡到一块金砖,拿在手里怕烫着,左右倒腾。
“怎么还不睡,翻来覆去的,不舒服?”
这都一小天了,怎么还没消化得了,不就是房子吗,有必要那么惊讶吗,这还没完了。
“哎呀,你不懂。”亚宁心想,你知道几十年以后,首都的房价到了什么样的天价了,在首都拼搏一辈子的,也不一定能买起房子。
“再不睡,我就不客气了。”
“讨厌,啥都往那想。哎呀,我以后是不是就当条咸鱼就行了,啥都不用干,直接躺平。”
看着在被窝里轱辘来轱辘去,又自言自语,说些让人听不懂的话,周自强使出了杀手锏,最后亚宁累得睡着了,看你还想不想。
事情过去了三天,亚宁才调整好心态。这也不怪亚宁,后世首都房价一直是热门话题,很多北漂的人,住着三平米的出租屋。
亚宁有个同学,能力很强,一个月收入四五万,两口子算是收入不错的人,贷款买了四环的六十来平的高层,屋内很是拥挤的。
这还是她老公有首都户口,要不更难。一家六口,两室一厅的格局,真的很挤,没办法,这样的房子也不是谁都没拥有的。
过了兴奋劲,亚宁也有条不紊的安排日常生活了。
猫冬时节,不用上工,除了一日三餐,就是喂喂鸡鸭,没有其他的事了。亚宁又把课本拿了出来,准备学习了。
“周同学,你会讲英语吗?”
吃完晚饭,两人没事干,拿着书看看,也不能看太久,没有电灯,伤眼睛。
“会啊,奶奶是大学英语老师,我从小就学了。”
“啊,奶奶是大学英语老师!”
亚宁惊呆了,知道奶奶应该读过书,而且教育程度不低,但没想过会是大学老师,还是教英语的。
“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都出国留学,后来回来参加革命,胜利后就去大学当老师了。爷爷不仅是首都医院医生,也是首都大学老师。”
那个年代,像冯奶奶她们这样留学回来报效祖国的很多,舍弃一切外在条件,一心回国。
“那你教教我英语吧,万一什么时候又让高考了,咱也提前做准备啊。”
离高考还有不到三年的时间了,亚宁其实没有多少时间。趁着现在没有孩子,把原主留下的底子捡起来,融会贯通一下。
亚宁不想刻意的避孕,孩子有了就要着。自己马上十九周岁了,也不算太小。后世准备了那么多年,婚没结成,孩子自然也没有。
那时候养孩子成本太高了,多数人都是计划来计划去的,总觉得没到时候,拖成了高龄产妇,更有甚者,直接放弃了。
后来鼓励二胎,三胎,但是动心的很少。一家能有一个娃就不错了,很多不养娃养宠物。
亚宁想在这个压力不太大,生活成本不高的年代,有两个自己的娃。趁着年轻,早生完早利索。
记得后世一个女同事,生孩子比较晚,四十岁,孩子刚要上小学。她同学结婚早,孩子即将上大学了,人生解放了,去哪都不用惦记娃了。
不想娃了,先想学习吧。
周同学的成绩相当好,到现在高中知识都是轻松驾驭,不分文理。自己理科不行,就得攻文科。后世英语也学了十多年,有一定的优势。
亚宁计划考师范大学英语系,学好了还能翻译小说什么的,赚外快啊。
亚宁虽然嘴上说着要躺平,那只是一时的感慨。前世今生,亚宁都清楚,女人得有经济来源,能挣钱,有自己的事业,不能伸手向钱。
“行,我教你。以后吃完晚饭,我们就开始学习英语,不用点灯,我说,你跟着学,既能练听力也能练口语,一举多得。”
白天,周自强去卫生室,亚宁自己在家,除了学习,也动手做鞋,夏天穿的单鞋。爷爷奶奶他们的,亚宁她俩的,也不少。
知青点最近很消停,没闹什么幺蛾子。但是沈萍萍回城的原因亚宁知道了,是赵卫红过来说的。
自沈萍萍当时想要撬墙角,没撬动,反被家人知道了这件事。她家给了俩个选择,要么和家里安排的人结婚,要么断了她的补贴,自己挣工分养活自己。
沈萍萍家里给介绍的对象都不错,可是任性的大小姐总是挑三拣四,想找个条件好的,长的好的,就是后世说的有点颜控。
把家里折腾够呛,她还私自报名下乡,家里知道的时候,晚了,找关系运作一番,才分到后山大队。怕真出事,下了最后通牒。
沈萍萍虽然任性,但是知道底线在哪,她不敢越线。思考一番,自己养活不了自己,乖乖同意嫁人,回城。
亚宁虽然唏嘘但也理解,没人会无底线的迁就你,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好在,沈萍萍没任性到底,不然谁也说不好她的命运会如何。
有了目标,日子就过得很快。
亚宁英语记住两千多个单词,能简单对话的时候,1974年过去了,迎来了75年。
这一冬天,亚宁白天学习语文,数学,政治,史地,把不明白的圈出来,第二天早上周同学会讲的明明白白。周自强每天去卫生室也带着课本,没事看看。
偶尔罗兰来唠会嗑,亚宁就当给自己放风了,一直学也不行的。
就这样,亚宁复习完了初高中课程,英语也学的不错,还能和奶奶对对话,美坏了。
而牛棚的情况还是那样,四个老人一起怡然自得,过得不错。亚宁不定时的给做点好吃的送来,补补营养,身体都不错。
尤其杀猪留下来的猪头和猪蹄,亚宁买回调料,做了一锅卤猪头,那味道绝了,能香出二里地。
亚宁给胖婶几家都送了点尝尝,还把卤肉汤分了分,炖菜吃也很香的。各家都送了点,牛棚这的味道反而没人注意了。
亚宁不仅学习课本知识,还和周知青去县里废品站,找了一些关于养殖的书,亚宁也没少学习,结合后世的记忆,收获不少。
就得春暖花开,准备大干一场了。
第84章 新官上任
草长莺飞,又一年春来到。
亚宁这个新封的猪倌上任了!
大队长派出一队人开始建猪圈,依然由丁叔负责。
丁叔带着丁老大哥三个和队里干活好手,按照去年给周自强建猪圈的方法开始挖地基,砌石头,十来个人,没到五天就完成了。
大队长和于支书商量,第一年也不敢整太多,准备养五十头猪。一个猪圈放十头猪,这次一起盖了七个猪圈,在山脚下,大泡子附近。
鸭子也准备养起来,离的近一些,好管理。也便于交猪草,从山上下来就直接背过了,而且猪粪直接冲到泡子的一角,特意圈起来一块地方,专门用来沤粪。
大队长和公社申请,成立后山养殖厂,不仅养猪,还有鸭子,小鸡。为了拖拉机,豁出去了,最坏也就是回到解放前,拼一把,没准奔小康呢。
公社很快批复了,但是给予的帮助不多,后山大队是附近几个大队条件不错的了。但是每头猪补给的糠皮都能给到位,这是上面的政策。
大队长也很有魄力,又磨的公社,同意借拖拉机帮着春耕,省出人力建猪圈,鸡舍,鸭舍。农活干得好的老把式依旧在地里忙活,种地是头等大事,耽误不得。
干活不怎么地的,都去帮着搬土坯,这是去年麦秋后大队长组织一起弄的,能有几千块。不到一个月,猪圈,鸡舍,鸭社都建好了。
猪圈地上铺上碎石头,抹了水泥。鸡舍比较简陋,但是面积不小,而且举架高,利于通风。鸭社比较矮小,一排排的建在泡子边。
亚宁按照书里的方法,带着大伙给所有圈舍消毒。生石灰和水按比例配成石灰乳,再把石灰乳涂抹在圈舍的边边角角,静待入住。
圈舍准备完了,饲料也有了,一切准备就绪。
杏花婶带领胖婶,大田婶等女同志孵的鸡蛋,鸭蛋也快要破壳了。
说起孵蛋,亚宁家的十五只鸭子贡献不少。开春天暖,亚宁又把鸭子赶到去年的老地方,每天早上捡完鸭蛋,就把它们放过去。
别说,一天至少能捡到十一二个鸭蛋,亚宁都没舍得吃,全攒着准备孵蛋了。大队长可说了,到时候给亚宁算钱的。看亚宁鸭蛋挣钱,有好几个婶子要养呢。
大队长没同意,泡子这块队里统一征用了,养殖的都在这一块。个人可以养猪,队里不干预,到时候交任务猪就行了。
鸡蛋,鸭蛋,陆陆续续的孵了几百个了,杏花婶都忙坏了。
“亚宁,猪崽到了。”
门口胖婶喊亚宁去看猪崽,很是兴奋。胖婶今年也要养两头猪,草籽都准备了不少。
“哼哼……哼哼……”
离老远,亚宁就听见猪崽哼哼的叫声,听着精神头不错。
“嘎啦啦……嘎啦啦……”
先到的胖婶围着拖拉机车斗,一边叫着,一边看哪个更精神一些。
“亚宁,现在就往猪圈里放吗?”
“放吧,一个圈里放十头。水烧好了吗,猪小,先喂一段时间凉白开。”
“晾好了,都在那边放着呢。”
说话的是大田婶子,她被选过来喂猪。这猪关系着队里的后期发展,大队长他们选人的时候剔除了偷奸耍滑的,选的都是肯干,能听指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