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龄社畜圆梦在七零_分节阅读_第3节
小说作者:水波1984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80 KB   上传时间:2025-08-28 19:46:07

  “我是后山大队的大队长田友发,现在把行李放车上,赶紧往回赶。”大队长说完就沉默了,对知青的兴趣不大啊。也是,一批批的来,却不见回去,新鲜感早没了。知青又是个特殊的群体,干活不行,事还不少,搁谁谁也不乐意自己队里总来吃白饭的。

  王亚宁几人麻溜的把行李放在牛车上,大队长赶着车往回走,众人跟着牛车腿着。坐车,那是不存在的。在农村,牛比人值钱,待遇高着呢。

  走了半个多小时,谁也不说话,知青这是没力气,大队长是懒得搭理,气氛有的尴尬。

  谁来破下冰啊!

  “大爷,抽支烟。”钱胜利拿着一盒战斗香烟递给大队长。

  关键时刻还得看首都的同志,靠谱。

  “来支烟,抽一口去……”国人社交的常用开场白。

  大队长接过烟,点燃了一支,剩下的递回给钱胜利。

  “大爷留着抽,我这还有。”钱胜利又推了回去。

  大队长顺势把烟揣进兜里,别的东西大队长不会收,一盒不太贵的战斗烟队长收下了。烟不贵,但是农村不发烟票啊。大队长还是去公社开会时,偶尔抽到过一两回。

  “大爷,咱大队还有别的知青吗?”钱胜利问。

  “除去回城和结婚的,现在知青点还有七个知青。”田队长回道。

  “大爷,现在干什么农活呢?”钱胜利接着问。

  “小麦收完了,玉米和大豆还没到时候,现在不忙。再过一个来月就秋收了,那时就得全员出动了。”田队长介绍着。

  钱胜利和田队长一问一答间,王亚宁她们也对即将到达的后山大队有了初步的了解。大队有一百多户,分五个小队,每队有一个小队长。队里田姓比较多,算是原住民,其他杂姓都是其他地方过来的,在此落地生根了。

  后山大队距离公社四十多里地,没有汽车通过,出行靠的多是是十一路公车。

  说说走走,后山大队到了。

  入眼的是一排排的土坯房,茅草顶,几乎没有真正的院墙,家家房子四周都围着一圈杖子。远处隐约看见一座青山,感觉海拔不是很高。三三俩俩的村民在自家杖子内忙碌着,几只小鸡在杖子外刨虫。

  “知青点在村西面。”田队长边说边牵着牛往西去。路过一座砖墙房子时告诉他们这是大队部。“收拾完来大队部拿一个月的口粮,你们第一年有360斤的粮食补助,剩下就得自己挣工分了。”

  王亚宁六人都沉默了,心里怎么想的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第4章 初到知青点

  “吴知青在吗?”田队长站在知青院外喊着。

  “在呢,在呢。”话音未落,从门里走出一二十多岁的男同志。“这是今年新到的知青,你安排一下,有事找我,先走了,晚上别忘了来拿粮食。”田队长边说边赶着牛车走了。

  王亚宁六人拿着行李跟着吴知青进了知青小院,入眼的是三间土坯房,也是茅草顶,只是房子看上去挺大的。

  “我是知青点的负责人,我叫吴志军,来自山东。”

  “咱们知青点现在有七个人,四男三女,今天赶集,大家都去集上了,晚上大家相互认识一下。”

  “现在先放好行李,收拾一下,男同志住西屋,女同志住东屋。”吴知青快速交待着。

  王亚宁提着行李率先推门进去。

  三间房,东西两屋住人,中间是厨房,东西各两个灶台在房间的北面。王亚宁推开东屋的门,南北两铺大炕,每个炕能挤五六个人。中间是不足两米的过道,靠东墙边放着一长条桌子,上面放了一些物品,应该是老知青的。

  李丽和赵卫红随后也进来了。

  “我们怎么住?”李丽看了看问。

  “南炕都住人了,我们三个住北炕吧,省的挤,就是没有窗户。”王亚宁回道。

  “没有窗户更安全,我们初来乍到,还是以安全为主。以后尽可能的别落单,人生地不熟的,小心点。”李丽嘱咐道。

  赵卫红可能还没从晕车中缓过来,到现在一句话都没说。

  北炕上没有炕席,落了一层浮土。王亚宁出去找了一把笤帚和一个簸箕,上炕轻轻的把浮土扫到簸箕里。炕面都是泥土抹的,灰很大。

  “咱们的需要一张新炕席,问问吴知青哪里能换到。”王亚宁说道。

  “你懂得挺多啊,还知道炕席,我都没听过。”李丽打趣道。

  “我家邻居有在东北下乡的,我打听的。”王亚宁赶紧回道。以后还得注意点,千万捂好自己的马甲啊,王亚宁心里嘀咕着。

  “我实在没精力了,你俩去吧,到时候多少钱我们平摊。”赵卫红有气无力的说着。

  “走,问问吴知青去。”李丽和王亚宁一起推门出去。

  “吴同志,在哪里可以换到炕席,北炕没有炕席。”李丽问道。

  “队里有木工,简单的家具都有,炕席也有,缺什么去挑。”吴知青回道。

  “我们也去看看。”钱胜利接道。

  一行人在吴知青的带领下出了知青点。

  蓝天白云,远处的青山,烟囱里飘出的炊烟……那么安静,那么祥和。没有后世的雾霾,没有无处安放的车喇叭声,没有来去匆匆的脚步声。在这个时代,虽然身体很累,但是大家容易满足,幸福感很强。

  吴知青带着大家走到大队部,大队部专门有一间屋子放着简单的家具,都是村里会木工的人做了放在这,统一卖的。钱会入大队公账,年底统一结算。

  负责看管这些家具的是队里的五保户张大爷,年轻时当过跑堂,会算帐。四几年的时候为了掩护村民进山,被敌人打伤了,差点没了。一辈子没成家,队里为了照顾他的身体,负责看管这些家具和干活的工具。

  “张大爷,这是今年新来的知青,来看看炕席和箱子。”吴知青和张大爷说。

  “都在屋里,需要什么选什么,选完一起算。”张大爷也是不爱吱声的人。

  王亚平她们进入屋子,墙边摞着一些做好的箱子,原木色,刷了一层清油。墙角杵着几张大小不一的炕席,高粱杆编的,淡黄色很温暖。

  还有一些洗脸架子,桌子和四方凳……。

  王亚宁需要一个箱子装衣服,还要一个洗脸架子和凳子。又选了两个木盆,大的洗衣服,小的洗脚。李丽和她选的差不多,又挑了一领合适的炕席。男同志选的就简单了,没选那么细。

  张大爷说东西午后用牛车给拉到知青点,炕席自己抗走。

  看着这个四方形的箱子,王亚宁想起后世家里那两口箱子,据说是爸妈结婚时的家具,还有两面大镜子。后来时兴组合家具,两箱子被放到仓房装粮食了。

  跑题了。

  箱子是普通杨木的,八块钱一个,脸盆架一块钱,木盆大的八毛,小的五毛,凳子八毛,炕席八毛。王亚宁总共花了十一块九毛钱,炕席钱回去平摊。现在的钱真是钱啊,后世的钱太毛了,没有安全感。

  男同志没买炕席,他们那屋两个炕上都有。钱胜利帮着把炕席抗回了知青点,王亚宁和李丽赶紧接过,放在外面晒晒。

  “得找点旧报纸把炕先铺一下,要不炕席缝钻灰。”王亚宁对她俩说。

  “我这有旧报纸,不知道够不够。”赵卫红缓过来点,声音大了些。

  “先铺着试试,有机会去县里收购站买点,墙和棚最好也糊一下,不然落灰。”王亚宁还是很有经验的,八十年代东北的农村都是用纸糊棚和墙的。

  李丽和赵卫红抬头看了看头顶,高粱杆子吊的棚上还有灰嘟噜挂着呢,黄泥抹的墙不仅挂灰还发暗,不亮堂。二人觉得王亚宁说的有道理。

  最后又扫了扫棚和墙面,清理了一遍炕面,把赵卫红找出来的旧报纸铺上,最后放上新买的炕席。三人同时送了一口气,终于有地方坐会了。

  一鼓作气,打开行李,把被褥拿出来叠好。王亚宁选了炕稍的位置,李丽在中间,赵卫红怕冷睡炕头。终于在这安家落户了,下午去了粮食,落了户口,彻底扎根农村了。

  老知青大多都赶集去了,午饭就各自对付一口得了,等人全了再研究吃饭问题。

  张大爷赶车送来了家具,几个人联手把各自的箱子放在各自铺位对应的炕里边,把衣服叠好放进去,王亚宁东西不多,借机把空间的课本转移一些放在箱子最下面。拿出原主准备的锁鼻和小钉子,找块石头,咣咣几下就搞定了。锁好箱子,铺上褥子,王亚宁打算睡一觉,这一路都没休息好。

第5章 知青点众人

  “这次集上的东西挺多的,我都没逛够呢。”

  “农闲就这几天,大家都出来交换物资,没几天又要忙了。”

  嘻嘻哈哈……

  王亚宁在吵闹声中醒来,看了一眼手表,下午四点多了。

  醒醒神,伸伸懒腰,这一觉睡得挺舒服。穿鞋下地,王亚宁推门走到院子里。

  外面两男三女正从外面边说笑边走进来,刚才的声音就是她们的说话声。

  迎面的五人都是二十岁左右,穿着这个时代特有的服装,黑色或绿色裤子,碎花或白色短袖。最醒目的是其中一男青年,一米八左右的个头,穿着军绿色的裤子,白色衬衫式短袖,梳着分头,在这灰扑扑的人群中特打眼。

  “你是今天新到的知青吧。”

  穿着白底淡粉色碎花上衣的女同志问。

  “是的,你们从集上回来了。”王亚宁回问道。

  “都回来了,等晚上自强回来,咱们大家相互认识一下。”吴志军边说着边走了过来。

  “行,我们先进屋放东西。”

  “晚饭时候认识一下。”

  “累死了,我先歇会……”

  七嘴八舌的,众人散去了。

  王亚宁在院子里溜达一圈,熟悉一下今后生活的环境。

  知青点面积挺大,除了三间土坯房,东侧挨着的是一排棚子,用木头围起来,上面盖着茅草。棚里放着一些柴火和几个筐等杂七杂八的工具。

  绕过正房来到后院,远处分东西方位立着的两个小小茅草房应该是传说中的旱厕了。土坯砌的一人多高的围墙,简单的加了个茅草盖。走进去,里面是用板子搭的蹲位,下面深深的大坑,人站在上面还有点忽悠,胆小的人都不敢上。

  王亚宁快速解决完生理大事,捂着鼻子逃离这个充满味道的地方。离厕所不远的地方,一片蔬菜稀稀拉拉的长着,秧子都枯黄了,秋季的菜应该没种呢。

  没什么可看的了,现在的农村和几十年后的农村差远了,没法比。

  太阳正缓缓的向西坠去,天边一片红红的火烧云,映红了远处的青山。

  王亚宁望着这片火烧云,突然想起后来很流行的段子“他来了,他来了,他踏着七彩祥云向你走来啦!加上各种魔性的配乐,王亚宁自己把自己逗乐了。”

  王亚宁边乐边走回了前院。

  好巧不巧,这时院门被推开了,伴着红火的云朵,他真的走来了!

  迎面而来的男子身形高大,皮肤白的发光,配上星眉剑目,很是帅气。不是后世奶油小生的娘性美,虽白,但是配上大气的长相,一点不娘。

  这白的发光,像剥了皮的鸡蛋一样光滑的肌肤,感觉蚊子落在上面都得劈叉。以前看到形容皮肤用到这个梗,觉得夸张,现在王亚宁相信了,真有人是天生丽质。

  在王亚宁心里不断YY的时候,男同志已经走到近前了,冷着脸面无表情的走了过去,仿佛眼前的人是一团空气,余光都吝啬给一点。

  王亚宁同志的笑容僵在了脸上,难道自己笑得太猥琐了。

  “自强你回来了。”身后传来吴志军的招呼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4页  当前第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龄社畜圆梦在七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