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_分节阅读_第283节
小说作者:元月月半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87 KB   上传时间:2025-08-22 12:49:01

  不过皇帝认为的“人和”同薛理不一样。他认为是兵将一心,薛理认为上下一心。

  是以,那日回到家中,薛理就告诉林知了,契丹和高丽结盟,趁着边关百姓过年庆祝之际假装商队土匪入关烧杀抢掠,导致边关百姓死伤无数。

  后来薛理故意连续多日不曾前往丰庆楼和仁和楼。果然食客忍不住问林知了,薛大人又去外地查案了吗。林知了就说边关出事了,各府衙都很忙。

  夫妻二人不担心此事传扬出去,皇帝令人查谁走露了风声。因为可以推给往边关走货的商户。

  由于高丽乃藩属国,高丽人入关抢夺,好比儿子打父亲,堪称大逆不道。林知了还没说完,许多性情中人拍桌而起,大骂高丽狼子野心,大骂契丹阴险狡诈。

  林知了怀疑她再撺掇几句,这些人敢去堵宫门,逼皇帝出兵。

  此时不宜出兵,薛理也同林知了提过。前一刻熄风点火的林掌柜又赶忙劝众人消消气,说行军打仗非同儿戏,就是要打也要准备军需。随后又劝前往北方走货的商户,近日别再靠近边长。

  林知了又令伙计多听多看,兴许可以听到同契丹和高丽有关的消息,令管事的留意有没有食客南下。

  食客从未想过朝廷会吃败仗,待此事传遍全城也无人因为朝廷有可能同高丽、契丹开战而变卖资产举家搬迁。

  春去夏至,忙假前一日,皇帝在两仪殿书房召见几位朝廷重臣和薛理。

  两仪殿书房外只有皇帝的心腹内侍一人,殿内除了皇帝仅仅五人,比三个月前议政的人少了一半。

  此次自然是商讨如何讨伐契丹和高丽盟军。

  兵部王尚书率先开口:“陛下是想秋季出兵?”

  皇帝:“不是朕想不想。倘若春节期间的挑衅是试探,朕一直按兵不动,契丹会不会认为朕胆小怕事?你说今年秋季丰收时节,契丹会不会再次闯关掠夺?”

  以前王维卿不甚了解契丹,近日多方查探,他不得不承认薛理多年前说的那句话——畏威而不怀德,对极了!

  皇帝嫌他优柔寡断, “薛卿,说说你的想法。

  薛理:“近几十年百姓安居乐业,无论坊间还是国库都积攒了许多钱财,在外敌看来我朝上上下下都是一块肥肉。一旦同契丹和高丽联军打起来,东南弹丸小国也敢趁机咬上一口。以臣愚见,工部这些年攒的火/炮和弓箭拿出三成运往各地。”

  皇帝:“余下七成运往幽州?”

  薛理:“亦或者从运往各地的三成兵器中拿出一些戍卫京师?”

  枢密使:“小小的契丹和高丽需要七成火/炮?薛大人——”

  薛理打断:“大人有不同意见可以上禀陛下。你要说服的人是陛下,不是下官!”

  枢密使噎住。

  皇帝令枢密使说说他的看法,又令其他几人畅所欲言。

  几十年不打仗,以至于平日里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气势的王维卿也心里没底,如何敢同薛理一样畅所欲言。

  除了薛理,其他人都是看着皇帝长大的,一直认为他远不如太上皇,是以王维卿提议请示太上皇。

  皇帝面色微怒。

  薛理见状毫不意外,皇帝登基三年有余,还请示太上皇,他算什么皇帝?木偶皇帝吗?

  朝中没有掌管天下兵马的大将军,有戍卫京师的将军,今日他也在,他认为把七成火炮运往幽什不等于用七成。契丹和高丽人是不多,倘若全民皆兵,七成火炮还不一定能退敌,因此醉大人提议用七成火炮迎战并非长他人的志气!

  “全民皆兵”四个字令王维卿等人想起契丹人善骑射,七岁孩童也敢骑马射箭。因此枢密使也不敢嫌薛理过于谨慎。

  皇帝也没有想过用七成火/炮,他寻思着五成足够了。此时看到同薛理有些嫌隙的枢密使无言以对的样子,确定薛理的谨慎没错。

  很早以前,皇帝也听薛理说过,小心驶得万年船。皇帝又考虑到登基以来第一次出兵,只能胜不能败,就令兵部王尚书明日就把兵器运往边关。

  王维卿趁机问令谁为主将。

  常言道,富贵险中求,除了薛理这位监军,另外四人都想领兵,所以都眼巴巴看着皇帝。

  皇帝先放弃枢密使。

  薛理做派强硬,他认准的事绝不退让。此次宁可用听劝的平庸之辈,也不能用刚愎自用的枢密使。否则还没同契丹打起来,他二人会先大打出手。

  皇帝转向戍卫京师的将军,问他谁可担任主帅。

  戌卫京师的将军其实已经料到皇帝不会放他出去,闻言他只有一点点失落就转向王维卿等人。

  王维卿冲他眨眼。

  这位将军看着王维卿和薛理的岁数,王比薛大十几岁,又是皇亲国戚,王一意孤行的话,薛劝不住。

  即便军中将士都尊敬清正廉洁的薛理,也会因为薛从未带过兵而把他的话当耳旁风。

  另外二人比王维卿还要年长几岁,能给薛理当爹。主帅和监军相差这么多岁,主帅很难不倚老卖老。兴许刚出京师就会把监军薛理当摆设。

  这位将军也希望次次大获全胜,犹豫再三:“陛下,镇北侯!”

  殿内所有人都愣住。包括薛理本人。薛理没记错的话前镇北侯五年前突然病逝,那个时候太上皇要对满朝文武和地主出手,令他们纳粮交税,自然不能动军队让自己背腹受敌。所以镇北侯嫡长子承爵后,太上皇令年轻的镇北侯掌管边关三万精兵。

  皇帝回过神来不禁问:“同高丽隔海相望的镇北侯?”

  将军:“是!”

  枢密使强烈反对,那位镇北侯今年才三十一,比薛通明还要小四岁!两人加一起还没有七十岁,十万大军哪能交到他二人手上。

  “大人此言差矣。有人二十二岁封狼居胥,有人年过六旬一出长城就迷路。下官认为年岁不等同才学。“薛理不待他开口,”大人,下官二十岁被太上皇点为探花,您二十岁的时候在做什么?”

  枢密使张张口:“你你———强词夺理!”

  薛理:“下官才疏学浅,请问大人下官哪里强词哪里夺理?”

  枢密使心梗。

  十年前听上司说薛理把御史大夫和礼部诸人气得出气多进气少,他一直以为上司过于夸张。此刻,枢密使不得不承认,薛理单凭一张嘴也能气死人!

  活该颜国舅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

  皇帝令几人退下,他再考虑考虑。

  此后几日皇帝单独召见枢密院、兵部等人和薛理。

  薛理回到家中就钻进书房。

  如今林飞奴在兵部打杂,又因为他是薛理的小舅子,许多人讨好他,林飞奴自然打听朝廷要对契丹和高丽用兵。

  一日傍晚,林飞奴看到他姐夫又去书房,他便跟进去。

  薛理:“有事?”

  林飞奴:“陛下真要秋天用兵?不是说秋天的契丹兵强马壮吗?”

  薛理:“敢上战场吗?”

  林飞奴愣住,随后明白他言外之意:“我,我怎么去?跟王大人一起?”

  “他不去。他负责在京师筹备粮草。粮草运往北方需要运粮官。运粮官会随粮草留在边关。”薛理真正要说的不是粮草而是兵器。七成兵器交到镇北侯手上,镇北侯敢南下勤王。所以兵器会交到薛理手上。薛理现在不过去,他随最后一批兵器和兵卒北上。届时兵器依然由京师过去的兵卒看管。

  林飞奴:“听姐夫的意思,如果我去的话,不日便要出发?”

  薛理微微摇头:“同我一起。”

  虽然林飞奴胆子不小,可是因为朝廷多年不曾对外出兵,他和兵部老大王维卿一样心里不踏实。听到可以同姐夫一起,林飞奴连连点头。

  薛理:“七月下旬出发。临阵磨枪也来得及。”

  林飞奴明白。

  翌日,五更起床,林飞奴同以前读书时一样,先看兵书后习武。

  小薛林睡得早起得早,从卧室出来他就找舅舅,因为全家只有舅舅陪他闹。

  到隔壁东院看到林飞奴把长枪耍的虎虎生威,小薛林惊得张大嘴巴。

  林飞奴担心他横冲直撞撞枪口上,看到他就停下。小薛林回过神就跑过去叫舅舅教他。

  练了半个时辰,林飞奴身上的衣服湿透了,他只想去沐浴。然而小外甥拽着他不撒手,林飞奴只能砍一段梅树枝。

  小孩人小心气不小,指着他舅的长枪。林飞奴给他,小孩差点被长枪压趴下。林飞奴攥着长枪问:“还要吗?”

  小薛林吓得摇头:“我,我小孩,用小棍!”

  “你呀。”林飞奴以前觉得外甥像他,后来又觉得像他姐夫,如今他是觉得谁都不像,因为他们小的时候都没有小崽子机灵。

  林飞奴握着他的手:“舅舅教你?”

  小薛林很是乖巧地点头。

  一炷香后,小孩气喘吁吁。

  薛理叫二人去用饭,进院就乐了,儿子坐在地上,伸着舌头喘气,跟又热又累的大花似的。

  薛理忍着笑问:“干什么呢?”

  小薛林有气无力地伸出小手:“爹爹,抱抱,我实在太累了。”

  “跟谁学的啊。”薛理把他抱起来, “你从家里走到丰庆楼都不累,跟你舅玩一会就累成这样?”

  小薛林也想不通,“爹爹,我不想说话。”

  薛理叫小舅子去沐浴,厨房有热水。他抱着儿子到主院,也叫照顾儿子的婆子打一盆热水。

  小薛林换上干净的衣服还是没什么精神,窝在薛理怀里叫爹喂。

  林知了把他抱过来:“你爹待会要去大理寺,哪有时间陪你慢慢耗。想吃什么?”

  小薛林用眼睛看。

  林知了:“哑了?不说话自己吃。”

  小孩不想自己动手,也不敢再撒娇耍赖。

  饭后,家奴送母子二人去学堂。

  学堂厨房同前些日子一样,先和面,醒面的时候选弟们练刀工。食材是他们自带的,都是常见的瓜果蔬菜。做熟后可以带回家,也可以自己吃。即便如此全城百姓依然认为每月一贯的束脩很便宜。

  从正月开学到现在五个月过去,徒弟们都学会做拉面和刀削面。前些日子林知了便发现东市多了几家面摊。起初几日对仁和楼有些许影响,早上剩的拉面和刀削面多了。

  过了五六天,食客们又都回来,不是抱怨小店的汤不是骨头汤,就是抱怨小店卤的猪肉腥味重。

  东市也多了几家小饭馆,每家店一次只能容纳十多人。俞管事在东市转一圈就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林知了准备的菜单中没有“拔丝”,因为学会拔丝水果就能做出很多菜。也没有教锅包肉,菜单里有回锅肉。也没教糖醋鱼,也是考虑到学会糖醋鱼,可以学会许多菜。她列的菜单是红烧和清蒸鱼。

  主食有饺子馄饨,没有汤包。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什么都不懂的贫民子弟学会回锅肉觉得师父真好。仁和楼和丰庆楼厨子看到林知了编写的菜单忍不住感叹,掌柜的不愧是掌柜的。

  林知了也教了麻婆豆腐和肉沫茄子。她对徒弟们的说辞是这些食材常见,可以早晚买来练习。她到是不介意炖鲍鱼炖花胶,可是这些食材昂贵,我都不舍得买,你们买得起吗。不能亲自做几次,交给你们也学不会

  徒弟们回到家把此话告诉爹娘长辈,长辈们都认为林知了此言甚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1页  当前第28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3/29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