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养娃种田日常_分节阅读_第418节
小说作者:桃花露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32 MB   上传时间:2025-08-15 11:20:39

  皇帝和几位阁老也尝过瓜子的味道,比西瓜子和黄瓜籽好吃,关键这个瓜子细长更方便被磕开。

  生吃瓜子仁清甜,想必可以像芝麻那样炒熟吃,也可以用来榨油。

  现在数量少,没办法实验榨油效果,只能以后再看。

  看着眼前颗粒饱满的玉米和瓜子,众阁老不约而同心中浮现一个想法:听顾千里的意思,这父子俩很会种田。

  既有如此本事,自然要为朝廷所用。

  只是……众人脑子转得很快,第一个念头就是对自己家族、自己阵营有没有利益。

  己方如何拿到更多新种子。

  如何拉拢这个裴长青。

  他们都看到了这种新作物的巨大潜力和利益,但是初期种子有限,怎么分是个问题。

  张阁老家族在南直隶,很想将裴家收入囊中,不待他开口谢相爷便进言:“陛下,如此擅农耕之人,可破格征辟入朝,着负责皇庄新作物育种事宜。”

  顾千里心头大喜,谢相爷大气,快给裴二郎个官儿当当,免他整天读书之苦。

  皇帝对裴长青一家的情况了若指掌,知道裴长青想走正经科举仕途,若是征辟入朝只能给一个九品小官,至多升为七品,要想再升就很难。

  除非裴长青科举不顺,难以中举,否则都不适合直接赐官。

  只要中举,再有独到才能即可为知县。

  他略一沉吟,道:“朕觉得淮州府一马平川,适合农耕,且淮州天热雨水充沛,比京城更适合育种田。以豆腐村为中心,划拨三千到五千亩地作为育种田,每年为朝廷培育良种。”

  顾千里心道:在豆腐村当什么官儿?总越不过知县去,那自然没有来京城做官儿好。

  他很想帮裴长青直接入京做官,等于少奋斗三十年。

  毕竟很多科举出身的知县,一辈子在六品官以下打转呢。

  很多官员都宁做六品京官,不做外放正五品。

  甚至外放的四品知府都得看六品京官的脸色呢。

  诸位阁老听闻皇帝要将豆腐村划为试验田,心思转悠,知道皇帝想把新作物的良种捏在自己手里,再行调配,那他们就没法直接插手分一杯羹了。

  这事儿起因就不是六部的功劳,他们现在也没立场以六部的名义要过去,只能同意。

  皇帝也没有给裴长青正儿八经的官职,而是因事设职,拟定了一个育种司,暂封裴长青为司正,派一名太监过去担任副司正,配合裴长青育种工作。

  司正从七品,可以直接上奏折。

  只是从七品小官,而且不参与朝廷政事,不占据其他官职事务,其他阁老自然没理由反对。

  更何况为朝廷培育良种是利国利民的大善举,谁反对谁就不占理,也没人会跳出来反对。

  皇帝环顾众人一眼,“诸位爱卿,海外有许多可以为我们所用的好东西,比起白银、宝石、香料,这些庄稼才是更珍贵的,我们应该重新组建朝廷的出海船队。”

  以前是皇帝的宝船、皇家船队,你们说铺张靡费,所以极力反对。

  现在朕说是朝廷的船队,你们不用这个借口反对了吧?

  谢相爷没有表态。

  目前大庆出海的几个大家族,他家占了不小的比重。

  位于山东、江南、岭南的各大家族,基本都有参与,甚至内地某些大家族也跟他们有合作。

  以后若是以朝廷名义出海,那各家族的利益势必会被压缩。

  张阁老拱手,“陛下,若单纯为寻找几样作物建立船队出海,恐怕难以服众。”

  毕竟没有船队也能换来这玉米,自然也能换来其他作物。

  刘阁老立刻附和,开始细数成立船队花费巨大,人手如何、物料如何、铜钱白银等等,哪哪儿都是缺口。

  “谢阁老,您兼着户部尚书,您最清楚国库税银几何,能否腾挪出这些银钱?”

  谢相爷人老成精,从不反对皇帝,他也不哭穷说户部拿不出钱,因为户部穷是现实,大家都知道。

  他缓缓道:“可从长计议,徐徐图之,先将从前旧船修缮为用,再有民间大船可征用可租借。”

  他说的正是皇帝的计划。

  皇帝也知道三五年的没有那么多钱重建船队,只能跟民间出海的商船合作。

  即便租借也得跟他们合作一起出海,毕竟低于十艘船出海那就等于给海盗送菜。

  气氛正陷入低迷时刻,太子清亮欢快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他疾步入内,没耐心在殿门口脱鞋,直接脚一甩就将鞋子甩在一边。

  小太监立刻上前将他的鞋子摆正。

  谢恒紧随其后,他恭谨板正,规规整整地脱了鞋子摆好,又跟候在一边儿的小太监们微微颔首,然后脚步快而稳地进入内殿。

  入宫这半年来谢恒也不断成长,不管心理、习惯、言谈举止等都在日常中进行细微地调整。

  一日日不明显,时间久了也有很大变化。

  太子这半年多虽然也有不少变化,但是在皇帝跟前活泼张扬一点都不改的,甚至更胜从前。

  毕竟他以前淘气出格的时候皇帝就极为疼爱他,自打由萧先生教导又组成红蓝队竞赛他各方面也有了不小的改进,皇帝自然越发疼爱他。

  某些方面配合萧先生约束他,某些方便也忍不住纵容他。

  帝后如今就这一个儿子,怎么的他都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皇帝并不打压他,也不吝啬让他享受一下皇权的尊贵和高高在上。

  这也是皇帝的私心,他自小受人打压,心性自卑,后来虽然被册封为太子,但是在受大学士教导的时候难免被管束。

  就说有些政治理念,他和大学士们不合的时候他会被反复说服直到认可他们,若是过于坚持自己,则会面临君臣关系破裂的危机。

  他不想君臣互相尊重的关系破裂,所以时常让步。

  他希望儿子在面对群臣的时候可以更加强硬一些,跋扈一些也无所谓,反正只要不太出格也没什么。

  出于这种心理,他从不约束太子必须安静、谦和、彬彬有礼。

  而且现在太子已经懂礼许多,不再像以前那般捉弄先生和众位大臣,进了殿内规规矩矩地给皇帝行礼,又跟谢相爷等阁老见礼。

  皇帝圣心大慰。

  萧先生果然厉害。

  裴二郎果然不凡。

  谢恒果然好伴读。

  当然,关键朕的太子的的确确是个好孩子,以前只是有些调皮而已。

  皇帝刚才有些低落的心情又恢复过来。

  太子装模作样地见了礼,眼睛却一直盯着案桌上的玉米。

  三堆玉米,一堆瘦瘦小小,一堆中等,一堆粗壮饱满!

  啊呀呀,这个裴鹤年居然真会种地。

  他并没有觉得裴鹤年肯定是大人指点的,胜之不武,毕竟他种地也需要请教皇庄管事。

  即便谢恒那么聪明,读书那么好,要种地也得跟人请教。

  他们又不是农户,又没有从小种地嘛,不会也正常。

  行吧,既然裴鹤年这么会种地,等本太子当了皇帝,就封他做皇庄管事!

  谢恒先给皇帝行礼,又见过诸位阁老,也没有单独问爷爷好,视线就黏在顾千里带来的玉米棒子和瓜子上,原本平静清冷的小脸也不由自主地浮起开心的笑容。

  他颇为自豪道:“陛下,裴叔不管读书、营造、种地都非常出色,阿年必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皇帝也笑起来,“确实,不过萧先生和阿恒也很好,也必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太子自然也是的!

  谢恒谦虚地一礼,又询问张公公可给先生送信了。

  萧先生今儿去香山寺跟北谢当家人聊天下棋去了。

  谢侯爷屡次提出要带谢恒回归北地,萧先生都找借口挽留,最大的借口就是谢恒为太子伴读,给了太子不可或缺的陪伴,促进太子很大的进步。

  简言之太子离不开他。

  所以谢恒要每隔几天去香山寺住几天,接受谢侯爷的教导。

  最近试验田进入收获的关键阶段,谢恒请假了。

  萧先生就替学生去香山寺安抚老爷子去了。

  张公公小声道:“顾大人的信一送回来,陛下就派锦衣卫去香山寺了,估计得傍晚回来。”

  谢恒就放心了,他很想先生也第一时间看到阿年他们的试验田成果。

  阿年,真的很棒!

  谢恒仔细观察顾千里从裴家带回来的玉米和瓜子,掰下几粒放在嘴里咬了咬,欣喜道:“陛下,阿年他们试验田的玉米颗粒更加饱满,这样的种子发芽率更高,优中选优,就能培育出更好的种子。”

  皇帝顾忌形象,没有放在嘴里咬,见谢恒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哈哈笑起来,把要成立朝廷特别育种田的事儿告诉谢恒。

  谢恒闻言立刻跪地恭贺皇帝。

  皇帝看了太子一眼,示意太子赶紧给谢恒扶起来。

  太子领会错了,呼啦撩起袍子跪在谢恒身边,用更大的声音恭贺陛下喜得良才,“陛下,儿臣举荐王永做副司正。”

  王永离开裴家以后在桃源皇家识字班做得不错,也很守规矩,一直悄悄给他送信想回宫里继续伺候殿下。

  不过太子现在迷恋红蓝对抗赛,有谢恒等高质量玩伴,还有卢锦、张顺、小德子四个贴心随从,就没那么想念王永和冯彬。

  只是出于对自己人的维护,他想给王永和冯彬安排个好活儿。

  王永待得住,在试验田守着随时汇报挺好的。

  皇帝见太子如此懂事,哪有不应的?

  两人起身的时候太子眼尖,就瞅到了顾千里的袜子。

  他啊了一声,指着顾千里的脚:“顾千户,你这袜子是哪里做的?”

  顾千里起初想吸引人家看他的袜子,后来心思都在怎么帮皇帝跟诸位阁老谈判要海船上了。

  他衡量何时拿出白糖方子和制茶方子最合适,太子和谢恒就来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85页  当前第4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8/48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养娃种田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