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养娃种田日常_分节阅读_第305节
小说作者:桃花露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32 MB   上传时间:2025-08-15 11:20:39

  谁谁谁又骂他阉竖,谁谁谁又倚老卖老让皇帝为难,谁谁谁又如何的。

  其中就有一件事,皇帝头疼某些县问题层出不穷,不是知县不到任,就是坐不稳,再不就是贪腐严重。

  萧先生建议培养普通人的识字水平,让他们充盈底层胥吏,免得胥吏被固定家族把持,欺上瞒下。

  现实是培养读书人非常费劲且昂贵,只有那些大族、大户人家才有钱供养子弟读书。

  普通人家除非孩子非常聪慧有望中秀才举人,能给家里带来更大的回报,否则根本不会其让读书。

  萧先生觉得只有降低读书识字的本钱,才能实现普通人家也读书的需求。

  如果读书太贵,那普通人家的孩子肯定读不起书,那读书人就只能是富贵人家,通过科举录取的官员也全是那些富贵人家。

  长此以往,这和曾经的大家士族并没有任何不同。

  张公公愤怒至极的时候就会咬牙切齿地喊:“骂我阉竖,他们又是什么好鸟?这个党那个党的不就是他们喊打喊杀的万恶士族?不也是祸国殃民的竖子?他们骂那些旧派贵族,不过是恨不能替代罢了,一旦能替代,个顶个乐不得呢。”

  水嬷嬷和宫嬷嬷对这些是不懂的,但是她们知道皇帝为此烦恼,皇帝想降低读书的本钱,皇帝想让普通人读书识字,皇帝想让普通人充盈胥吏队伍。

  普通人本身就无力科举,读书识字做和老百姓打交道的胥吏不是正好吗?

  那些富贵大族已经把持了科举,为什么还要把持地方胥吏?

  太贪心了!

  说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明明是他们的。

  两位嬷嬷眼睛放光,眼前这个草棚子学堂,不就是普通人在读书识字?

  他们过来学习,都不交学费,孩子教孩子学。

  他们学拼音识字,一般人十来天学会拼音,机灵点的六七天,然后照着拼音书自学识字,比起花钱拜师简直神速!

  本钱……约等于没有?

  这些孩子也没给沈娘子家交束脩。

  顶多课间帮忙干点活儿?

  两人对视一眼,很想立刻写信告诉皇帝拼音识字这个大神器。

  不,她们不能急躁,要多观察几天,自己先学会再说。

  于是俩老太太学得更起劲了!

第110章 外贫内富 看似贫穷,实际富有

  等学数字的时候水嬷嬷和宫嬷嬷更加支棱了。

  因为这个数字她们在宫里听说过!

  虽说退休生活清闲舒服,可也着实无聊,肯定得找点乐子打发时间。

  听八卦就不错。

  为这个数字听说前朝还发生过大辩论呢,有几个老学究还在工部扯胡子打起来了。

  她们在后宫,具体细节不清楚,却也听说前朝吵架的事儿。

  起因是萧先生跟皇帝提出改革算筹为算珠,在账目中改革数字为符号,方便书写。

  把复杂的算筹改为简单的算珠大家都不反对,还兴致勃勃地一起钻研。

  把一连串一二三,壹贰弎改为123,大部分人也愿意接受,尤其户部、工部,整日算账的部门很愿意改革。

  用数字符号来记账,不但节省纸张、时间,而且一目了然,方便算账,能节省很多时间和人力。

  但是在书写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分歧,改革派觉得账目改为数字,竖着写就不方便,看起来也不一目了然,横着写就方便很多。

  反对派觉得千年习惯不可随意更改,祖宗法度不能随意更改。

  改革派觉得写文章、策论等依然竖着,账目完全可以横着,反正现在又不用竹简,都是书册,横写账目有何问题?

  报账的时候依然可以竖写,不耽误上官们阅读啊。

  最后还是萧先生提出一个折中的意见,依然竖写,但是账目数字可以横写在其中,用稍微细的笔书写即可。

  皇帝拍板采纳了萧先生的建议,内阁通过,六部吏员学习并试行。

  只是0-10这么11个数字,六部吏员至少举人出身,很多还是同进士、进士,那学习能力自然不是虚的,看一看就能记住,明白其中的原理以后所有账目都可以用此表示。

  更何况萧先生提到的加减、乘除、小数点、负数,这些算学里都有对应的概念。

  之后萧先生提议,皇帝同意,着内阁主持,户部工部执行,翰林院、国子监等抽调人手参与,专门成立一个算学司,研究算珠规则。

  若是研究明白,以后就能用一个算珠器来计算账目,再不用一大桶算筹了。

  不过直到她们南下,好像也还没研究明白?

  张公公幸灾乐祸地说还是萧先生会治那些老头子,让他们去研究算珠,就没空烦陛下。

  更没空骂他了!

  水嬷嬷和宫嬷嬷不太懂这些,但是在乡下看到这个还是很激动的。

  是小少爷教的吧?

  毕竟萧先生会的,肯定会教给学生。

  下课休息时间,水嬷嬷和宫嬷嬷还意犹未尽,忍不住问谭秀算学还学了什么。

  谭秀儿:“学会数字就学加减法,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个十百千万,还要学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什么的,我还在学加减法呢。”

  水嬷嬷试探道:“学算珠不?”

  谭秀儿:“算珠?你说的是算盘吗?学呀,就是现在还学不到那么远,阿年和阿恒会。”

  水嬷嬷惊讶,“他们会?”

  算学司还没琢磨明白呢。

  至于算珠还是算盘还是珠算的,她也不是很清楚。

  虽然小少爷和小鹤年还在研究阶段,可谭秀儿瞅着他们时常围着那个大珠算器噼里啪啦拨弄,就觉得很厉害。

  在她眼里阿恒阿年不是俩孩子,那是俩天才!

  比很多大人还厉害的天才,那自然会了。

  她回答得骄傲又肯定,“会啊,当然会!”

  水嬷嬷和宫嬷嬷惊呆了。

  这……不可思议!

  宫嬷嬷回顾一下,好像是在沈娘子屋里看到一个算珠架子?

  立式的,分上下两排,中间插着一根根棍子,上面和下面都穿着几颗珠子。

  她没见过户部做出来的什么样子,估计和这个差不多?

  大课间的时候谭秀就邀请水嬷嬷和宫嬷嬷去屋里找裴母聊聊天。

  陈玉箫也不必一直学,她还要学做针线呢。

  裴母也没闲着,她现在得空就纳鞋底,不做裴云那么复杂的,就做正常鞋子。

  以前家里冬天都穿草鞋,现在二郎和阿宁赚钱,老头子也赚钱,家里不愁吃喝,哪里还能穿草鞋?

  老人孩子的都要穿布鞋。

  其实现在花钱买鞋子也轻松,可裴母还是舍不得,宁愿自己做。

  现在沈宁有两双棉鞋换着穿,阿年和珍珠也有,她还要给小少爷做。

  虽然小少爷有七奶奶那些人给做,可孩子在自家住着,久了在她心里和阿年一样,自然也要管的。

  陈玉箫上午下午会和她一起做一会儿针线活儿。

  谭秀儿要么帮裴母纳鞋底,要么就去作坊帮忙晒米粉、盘米粉。

  裴母怕宫嬷嬷和水嬷嬷觉得无聊,笑道:“两位大妹子,坐累了去院儿里溜达溜达。”

  东院儿三间是做素鸡、腌白菜和腐乳的地方,院子里堆着白菜、大大小小的缸、坛子。

  过去是编席的地窨子,再过去是米粉作坊。

  沈宁说哪里都不怕看,即便素鸡被人学去也没什么,因为她的顾客群稳定了,价格也不高,别人学了也没法低价抢客。

  低价就意味着不赚钱,不赚钱瞎折腾啥呢。

  现在价格和她一样也竞争不过她,所以根本没什么好怕的。

  再者想偷学的心怀鬼胎,也不敢大大方方来她跟前。

  像谭秀儿、水嬷嬷宫嬷嬷这些,也不可能是为这个来的。

  毕竟不管萧先生还是阿恒、阿鹏,都品行绝佳之人,不可能随便介绍俩来捣乱的。

  想想人家也不会为了她的豆制品远道过来。

  水嬷嬷和宫嬷嬷不管出于自己的好奇心还是肩负的任务,也让珍珠和宝儿领着参观一下。

  虽然谭秀热情,可她毕竟是客人,不能反客为主。

  小珍珠和宝儿又当了一回向导,领着两位嬷嬷游览自家不大却简陋的作坊。

  他俩骄傲得很,半点不觉得有什么寒酸的。

  大伯娘等人也习惯别人参观了,甭管谁来,她们只管干自己的活儿就是了。

  参观到地窨子的时候水嬷嬷和宫嬷嬷看到几个残疾老头儿,不禁捂住了嘴巴。

  她们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小时候也有娘家、亲朋,自然知道民生多艰。

  像这种没了腿脚的人,大部分拖延个把月就死了,能活下来的少之又少。

  即便活下来,也是废人一个,自家人都嫌弃,哪个作坊会要?

  沈娘子家竟然找这样的废人来做活儿,确实和别的作坊不一样。

  等等,怎么还有一个老婆子?一只眼眼皮耷拉着,是瞎了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85页  当前第30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05/48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养娃种田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