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养娃种田日常_分节阅读_第145节
小说作者:桃花露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32 MB   上传时间:2025-08-15 11:20:39

  他道:“烫一小壶酒就更好了,我感觉这个放在茶馆儿、酒馆儿,一碟子茴香豆,一碟子腐乳、一碟子香干、一碟子油豆皮笋,啧啧,再听听书、小曲儿的,神仙日子了。”

  沈宁心道要是有辣椒和花生、瓜子,那才叫神仙呢。

  王木匠和王大舌头没那么灵敏,就知道好吃。

  哪个味道都好吃,不挑!

  王大本身就吃了四个煎饼,又怒干俩,惹得王木匠直瞪他,让他少吃点。

  你吃这么多,给裴二郎吓着不要你了怎么办?

  沈宁尝了尝,没茱萸的味道都很好吃,因为是成熟的方子,肯定不少人喜欢。

  加茱萸的怎么说呢,因为这个味又辣还泛着一点苦,而这个苦呢是茱萸苦,倒是没有让腐乳也很苦,只是有一点点。

  然后就越吃越有味道了。

  裴母喜欢吃茱萸的,“炒小豆腐不行,做腐乳倒是很不错。”

  裴父也喜欢这个。

  年纪大了嘴巴没味道,喜欢重口味一点。

  老两口吃了一辈子苦,太明显太冲的苦也排斥,但是这种泛着苦却又回甘的味道却很受他们喜欢。

  他笑道:“这是茱萸?还是第一次吃。”

  小鹤年:“对呀,唐代大诗人王维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众人又夸阿年会读书。

  因为小鹤年背诵了这句诗,众人顿觉茱萸味儿的腐乳更香了呢?

  王木匠很想要一罐儿,但是听沈宁和高里正的意思人家这是做出来卖的,而且要带去县里试吃,他立刻把话咽下去。

  等人家卖的时候他再买,反正老大要跟着裴二郎干活儿的,不怕买不着。

  裴长青知道沈宁要和高里正商量腐乳的事儿,就先领着王木匠和王大去干活儿了。

  裴父也不多歇息,跟着去了。

  今儿把檩木全都铺上,再摆椽木,把椽子用椽花固定在檩木上,有些是直接修出卯榫扣上。

  为了省钱,裴长青没用一根铁钉子。

  铁贵啊,用不起!

  王木匠手艺好,三间屋子上面的椽子不是一个处理办法,而是根据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受力需求有所变化的。

  椽子之前王二处理了一点,后来他带着王大处理一些,还有一些是他和裴长青一起处理的。

  看裴长青处理椽子,他越发坚信让儿子跟着裴长青干活儿了。

  这裴二郎能耐,真的是瓦工木工一把抓的,人家是真的会木匠活儿,比他俩儿子强太多。

  这时候有人来送麦草,裴母就领着俩崽儿去接收。

  收完麦草他们再去院子里检查晒的萝卜皮和萝卜条,晒六成干就好。

  摘下来把上面的灰冲洗一下,然后放在匾箩里端进屋里晾干,之后再放进沈宁调配好的腌料汁里。

  有酸甜口的,有咸口的,还新配了一种茱萸口味的。

  数日后就可以食用。

  收拾完,裴母继续切萝卜。

  一大车呢,一时半会儿可处理不完,得慢慢来。

  屋里高里正一边品一边夸,“阿宁,我说实话啊,你这个腐乳味道比柳家的好,比县城另外两家的略胜一筹。尤其这个茱萸味道,独一无二!我没吃过,好吃 !”

  为了品味道他没就主食,空口吃腐乳,结果发现茱萸味道的越吃越好吃呢。

  沈宁笑道:“有里正伯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高里正喜欢,那他送豆制品的那几家就会接受。

  初期他们没有什么本钱,沈宁更倾向于给这种固定渠道批发,等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再去搞零售。

  做生意本身就没既定标准,都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的。

  她跟高里正商量腐乳定价。

  高里正回顾了一下柳家的包装,一个小坛子,说有三斤,卖三十文,实际他打开数过的,里面就三十块,加起来能有一斤豆腐,还有一斤汤,罐子也得一斤多。

  即便加上物料费、人工所得、利润、运费,这价格也算很高了。

  想想庄户人,三文的豆腐都舍不得吃呢。

  三十文的腐乳就更不碰了。

  沈宁也觉得相当暴利。

  但是零售的话他们也不能低于三十文,毕竟城里也有豆腐坊,人家都卖三十文左右,说明市场需要这个价儿。

  如果他们定价过低就是破坏行规,会引发别人同仇敌忾。

  他们可以想别的办法,比如三十文里多给一些腐乳,少给一些汤。

  老顾客可以拿着吃空的坛子去买腐乳,这样更便宜些。

  这是零售模式,大宗批发就不受此限制,那是另外价格。

  沈宁说出自己的意思以后,高里正连连点头,“没想到阿宁连生意都会做。”

  这不是高里正夸张,毕竟这年头小庄户人谁会做生意啊,连东西怎么卖都不知道,沈宁却连怎么和柳家竞争都想到了。

  现在高里正都有些怀疑沈宁娘家不是普通农户,而是破落的大户人家了。

  沈宁笑道:“我也没做过生意,就将心比心,觉得谁家实惠就买谁家的。”

  高里正喜滋滋道:“咱这腐乳又好吃又实惠,肯定差不了,回头说不定那些外地商人都得来进货呢。”

  有人来订货,那就是他们躺着数钱了,都不用出去跑单子。

  高里正向往上了。

  “阿宁,我明儿要去县里送豆腐,你给我些腐乳和腌萝卜,我带去给他们尝尝,顺便定一些小坛子回来。”

  向霍家、酒楼、饭馆发货,直接给大坛子。

  但是他也不想放过零售,卖给县城住户就得要小坛子。

  他们在县城没有铺子,要想零售就得考虑跟杂货铺、粮店、酱菜铺子合作。

  这个可以让女婿给介绍两家可靠的。

  另外自己没功夫挑担子叫卖,可以发给货郎,他们走街串巷的正适合卖腐乳、小酱菜呢。

  沈宁原本想建议他先抓住老主顾,等他们稳定进货以后再考虑零售,毕竟人手有限,还是应该稳打稳扎,先做好一样。

  另外她觉得腌萝卜估计不好卖,毕竟城里乡下酱菜腌菜都不少,人家有专门的腌菜作坊,咱就一个萝卜条,也就低价给老主顾做做。

  不过高里正在销售上有独特的手段和门道,沈宁就没多说。

  刚合作嘛,大家要多多磨合,彼此适应一下,没必要非让别人按自己的想法来。

  反正有霍家兜底,他们做的这些也不会砸手里就是,没什么风险。

  高里正还在那里吃腐乳呢,撕了一块煎饼,把腐乳抹在上面卷着吃,真是越尝越喜欢,也越发看到希望。

  他早前已经把豆腐、豆干、千张、油豆皮送去霍家,因为用料扎实,霍家很满意,让持续供货。

  送去几个酒楼饭馆的,一开始人家没回信,这两天老二老三去送鸡蛋和活鸡,人家也给反馈了。

  人家对他们的味道挺满意,说他们的油豆皮比别家更好,先要几斤试试,总共有个二十来斤的样子。

  不过其他豆制品人家没要,说有别的合作豆腐坊,不好全换掉。

  当然,如果高里正能提供别家没有的吃食,那他们愿意试试。

  高里正也不藏着掖着,就把这些销售情况告诉沈宁。

  “霍家让四五天给送一次,豆腐、豆干、千张各差不多三十斤,油豆皮……这个我家现在锅不够,只能用大锅揭,大小不一样。我寻思回头再买几口小锅,这样就能揭大小一样的油豆皮。”

  豆腐批量价两文一斤。

  豆干和千张四文一斤,油豆皮五文。

  豆干、千张、油皮这些不出数,一斤豆子能出一斤四两到一斤十两左右吧,正常来说是一斤半。

  沈宁之前说过豆腐这些产品,他们卖多少是自己的,她不分。

  豆渣酱油也不要。

  她只分自己参与的部分,腐乳以及后续做的新产品。

  “里正伯,我有一个建议。”

  高里正笑道:“你别和我客气,只管说。”

  沈宁道:“像豆腐、豆干、千张、油豆皮这些,我觉得里正伯不需要亲自做,可以从手艺好的那几家拿货,虽然赚头会少一些,但是也能节省时间和精力。”

  她之前给村里人换豆腐,一斤豆子差不多能赚二两。

  十六两赚二两,利润不高,但是有的赚且顾客不嫌贵。

  她觉得其他产品也可以照这个价格来。

  即便豆干豆皮千张花费的功夫多一点,可这东西不出数,在乡下很少有人换,如果能卖给高里正赚豆子,那自然是极好的。

  甚至只有一两的赚头他们也会同意的,毕竟平时想赚一粒豆子都难呢。

  比如她做腐乳的老豆腐,需要一斤豆子出三斤豆腐,不能出四斤五斤那种。

  不用六两豆子换一斤豆腐,而是改为一斤一两豆子换三斤老豆腐,村民们也是乐意的。

  毕竟需要的量很大呢。

  只不过沈宁觉得应该从一起头就保障好基层职工的权益,一斤豆子赚二两,差不多是12.5%的收益,乡下人自己做活儿是不算人工成本的,毕竟是固定劳力额外赚钱,只看付出的本钱即可。

  这个收益能够保证自己和高里正赚钱的基础上,让村民们也跟着改善生活。

  如果赚太少,时间久了他们也会不平衡。

  利润还是要向市场求的,低端产品低端价位,保本,靠高端产品赚更多钱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85页  当前第1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5/48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养娃种田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