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咋办?我爹是奸臣!_分节阅读_第56节
小说作者:王廿七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30 KB   上传时间:2025-08-09 09:25:51

  便有执事官分发策题和题纸。

  题目大意为:朕自登基以来,敬天法祖,兢兢业业,无一日稍敢松懈,为什么土司屡发叛乱,晋南频繁骚扰边境,甚至发生了三府海啸这样的灾祸,使民不聊生?朕有爱民之心,固欲使臣工上下一心,励精图治,选贤任能,有什么可行之法?

  陈琰仔细审题之后,提笔开始作答。

  殿试之后,陈琰便推拒了老师和师母的邀请,回到椿萱胡同的住宅休息。

  乡试、会试、殿试一路走来,他沥尽心血,如今终于考完了,身体像被抽去了骨头。

  交代阿祥他们暂不见客,回到房里倒头睡去。

  殿试为三月十五日,传胪大典于五日后举行。

  这五天里,陈琰困乏至极,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

  阿祥几度担心他身子不适,正准备出门找个郎中来看看,就撞见一队宫人急匆匆过来传旨,命陈琰立刻入宫觐见。

  阿祥惊讶极了,次日才是传胪大典,为什么提前一天传召入宫?

  他不敢怠慢,立刻进屋将睡得正香的陈琰从床上拖起来,梳头洗脸更换深蓝色的进士巾服,一股脑塞进宫里派来的马车,碌碌往皇城而去。

  行至半路,陈琰都没想明白,他的文章虽然不算保守,可也不至于犯忌讳吧?怎么就被抓到宫里来了?

  进得宫门,陈琰下车,在太监的带领下一路行至雍肃殿。

  “哟,”太监道一声,“看来咱们是第一个到的,您先在此稍候。”

  言罢,他便进了乾清宫,片刻换了两个人过来传旨,命陈琰先去面圣。

  陈琰便跟随太监走进乾清宫的大殿,御座上的皇帝身着团龙蟒袍的常服,头戴翼善冠,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正伏案批改奏疏,见他进来,微微抬眸。

  陈琰避开目光,屏息凝神,端端正正的三拜九叩。

  “你是陈琰?”皇帝又将目光落回奏疏上,一心二用地问。

  陈琰恭声道:“贡生陈琰,叩见陛下。”

  皇帝道:“知道为什么叫你来吗?”

  “臣,不知道。”陈琰实话实说道。

  “不知道?”皇帝抬起头,问身边的太监吴用:“你们没跟他说吗?”

  吴用笑道:“按惯例,传胪大典的前一日先拆前十卷,引荐面圣,这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和二甲的前七人,都在这十卷里产生,陈贡生难道没听说过?”

  陈琰不是没听说,只是会试成绩在百名开外,实在没想到殿试可以考进前十。

  “你好像很意外。”皇帝略带笑意,吴用手里拿过他的试卷:“朕看你文风敦厚、义理缜密,只是立论上……略有避重就轻之嫌。”

  陈琰道:“臣不知陛下何出此言。”

  “朕问你选材之法,你就大谈选材之法,朕问你土司、晋南兵事,你就大谈军政,朕问你为什么会发生海啸,你为何避而不谈?”皇帝翻一翻手边的几份考卷:“不止是你,前十人力没有一人敢于正面回答朕的问题。”

  登基改元的第一年,发生了如此大的天灾,时人相信“君权神授”,异象和天灾则是对无道君王的示警,这一年里,文官没少拿海啸说事,几乎成为皇帝最大的心病,他在人前表现得浑不在意,却时常暗自祷告:“朕躬有罪,无以万方,皆有朕受,勿伤吾民。”

  陈琰理解皇帝的心情,可如此敏感的问题,要他怎么回答呢?

  “你但说无妨,今日的奏对不会记入起居注。”皇帝添道。

  “回陛下,去岁改元景熙,三府海啸,平地水五尺,沿江高一丈,七县遭灾,民多溺死,究其原因,是因为……”陈琰抬起头,一脸恳切地说:“赶巧了。”

  皇帝一边喝茶,一边凝神听着,冷不防呛了一口茶水,连连咳嗽。

  吴用赶紧将桌上的奏疏移开,拿巾帕为皇帝擦拭衣裳,一边尖声尖气地责怪道:“诶呀陈贡生,什么场合,不要乱开玩笑。”

  皇帝挥退吴用,问陈琰:“你真是这样想的,还是趋利避害之词?”

  “臣不敢欺君。”陈琰道:“臣斗胆请问陛下,夏桀遇到的天象,夏禹难道遇不到吗?”

  皇帝沉默片刻:“说下去。”

  “既然二者面临同样的天象,禹使天下大治,而桀却使天下大乱,是以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上天不因人们厌恶寒冷而废黜冬季,不因人们畏惧打雷而取消云雨,因此刮风下雨,海啸地震,非人力所能及,在任何朝代都会出现,倘若君主圣明,势必施以仁政,安抚百姓,倘若君主昏庸,就会造成民乱,加快国家的衰亡。”

  “是以陛下问臣,为什么会发生海啸?臣谨对:不为什么,赶巧了。”

  皇帝听完他这番话,微阖双目又睁开,整个人似乎释然了不少。

  “说得不错。”皇帝道。

  又问起他文章中的选材之法,平叛之法,陈琰对答如流,侃侃而谈,无论眼界还是谈吐,都远非同科贡生可比。又见他面如冠玉,目似朗星,相貌也是同科中最出色的。

  满而不溢,华而不浮,泰而不骄,这才是景熙朝恩科状元应有的风姿啊。

第54章 爹爹别怕,平安来啦!……

  陈琰中状元的消息很快传回老家盛安县,半条巷子都沸腾了。

  平安正在烤橘子,一颗橘子整个掉进炉火里。

  天塌了啊!

  他颤声问道:“我爹要原地起飞吗?”

  林月白哭笑不得:“你是想说平步青云吧?”

  “看这孩子,都高兴傻了。”陈老爷笑道。

  平安眼睁睁看着一生要强的祖母激动地抹起眼泪,拉着儿媳的手:“还说平白耽搁了一年,谁想竟是厚积薄发之兆!”

  林月白见证了丈夫一路走来的不易,也是眼眶微红。

  赵氏又道:“平安以后要像爹爹一样考状元呀。”

  平安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头顶三个小鬏髻,每一个都在剧烈甩动——大喜的日子,快别说这么不应景的话!

  门前鞭炮声不断,震得平安脑子嗡嗡作响,赵氏命人写信告知亲家及外地的亲友、摆流水席、全家下人领三月双份月银。

  贺喜的亲友踏破门槛,县衙以最快的速度在小桥以南又竖起一座“状元牌坊”。

  非但陈家人彻夜狂欢,对整个盛安县来说,这也是百年一遇的大喜事,一来国朝重视文教,是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二来出了状元,足见文脉昌盛、地灵人杰,全城百姓与有荣焉,因此全县上下,都沉浸在张灯结彩的热闹气氛当中。

  一时间城内的书铺、茶馆、酒楼……各行各业,都推出了琳琅满目的周边产品,什么状元茶、状元糕、状元笔、及第杯、盛世佳酿状元红、《历科状元程文墨卷》等等,掀起了一阵消费热潮。

  就连门口那座百年无名的小桥,都被官府修了个牌子,取名“状元桥”。

  而这些有名无实的东西,纷纷被过度包装溢价之后,又被亲友当做贺礼送进了陈家的大门。

  赵氏应付宾客应接不暇,陈老爷每日忙于收集状元周边乐此不疲。他甚至向儿媳炫耀一盏斗彩葡萄纹的小茶杯,说是陈状元在明月楼喝茶时用过的,被酒楼老板拍卖,价高者得。

  陈老爷无疑是那个价高者。

  林月白欲言又止,陈状元用过的杯子——家里不是有一大堆么?

  她到底没打击公公的积极性,毕竟谁家出了状元都容易精神失常。

  恰逢陈老爷五十岁寿辰,又逢陈琰及第,家里大加操办,请了当地最好的戏班子唱堂会。

  选段也很应景——《五子登科》,讲的就是富贵商贾之家培养了五个儿子,个个金榜题名,入朝为官。赵氏听得眼角纹都平整了不少。

  平安看着戏台子上众星捧月的新科进士神游天外。跟他爹一样,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走上一条人人称羡的康庄大道。

  “哎。”平安叹了口气:“我爹现在一定很快活。”

  林月白笑道:“你爹很快活,你叹什么气?”

  “开心到叹气。”平安说着,像小狗一样偎在娘亲身边:“娘,天气没那么冷了,咱们明天就进京吧?”

  “明天?哪有这么急的?”林月白哭笑不得:“好好给祖父做完寿,回头再商量这个。”

  平安点点头,晃荡着两只小脚继续看戏。

  ……

  京城,椿萱胡同。

  今日休沐,“快活”的陈琰斜靠在窗边的软塌上补觉。

  因家里没有女眷,男仆也可随意出入垂花门,外院的小厮送信进来,被长随阿祥拦住。

  “大爷难得休息,什么事等他醒了再说。”阿祥道。

  “大爷嘱咐过,盛安寄来的家书要尽快拿进来。”小厮道。

  阿祥还未说话,便听屋内一阵窸窸窣窣,是陈琰披衣出来了。

  阿祥忙接过家书,命小厮将堂屋里的炭火烧的暖一些。

  陈琰一向不怕冷,奈何京城的气候不比江南,春寒未尽,小厮掀开厚厚的门帘出去,冰凉的雨水一下子灌进来,扑的他一个寒战,默默穿好氅衣。

  “大爷,过午了,没吃饭呢,吃过再睡吧。”阿祥道。

  陈琰哈欠连天地读着家书,全是平安用歪七扭八缺少配件的狗爬字在诉说对他的想念,譬如虽然他已经离家很久了,但仍记得他的音容笑貌……

  “……”

  陈琰一点也不饿,只想一觉睡到明天去。

  春困秋乏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他被人针对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骑白马御街夸官的时候有多风光,授官后就有多难熬。

  都说树大招风,状元本就不是那么好当的,何况他这个状元,是被皇帝从会试第一百零一名直接提到一甲第一的,在本朝还是第一例。

  他殿试的文章,阐明了攻打晋南的必要性,而以兵部尚书杨贯为首的许多文官,以与民生息为由,反对皇帝对晋南用兵。

  因此在杨贯眼中,陈琰就是一个媚上投机且成功了的小人。

  可身为景熙二年的恩科进士,陈琰根本无法选择自己的立场,新君与旧臣永不过时的斗争拉开了序幕,皇帝没做过一天储君,没有潜邸辅翼的旧臣,因此求贤若渴,希望尽快补足这一缺口,这才有了他们“暮登天子堂”的机会。

  若陈琰一味去迎合老臣的观点,那才是不知所谓。

  新科状元,照例授予六品修撰,留在翰林院读书修史,然后韬光养晦,等待一飞冲天的机会。

  偏偏诬陷他舞弊的幕后之人尚未有定论,杨贯又盯上了他。

  杨贯不但是兵部尚书,还兼翰林院的掌院学士,偏偏是陈琰的顶头上司。

  陈琰上任第一天,他就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交给了他——从书山墨海中找寻线索,还原一本古籍的残缺部分,用以修著前朝历史。

  巨大的工作量占用了陈琰几乎全部的精力,同僚也为他抱不平,不过他没有一句怨言,每日早出晚归,埋头钻研,凭借超群的记忆力和惊人的阅读速度,终于在时限之内还原了这本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4页  当前第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6/21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咋办?我爹是奸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