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咋办?我爹是奸臣!_分节阅读_第49节
小说作者:王廿七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30 KB   上传时间:2025-08-09 09:25:51

  “这算什么事。”林月白道:“他们衣裳都湿了,明天伤风着凉发高烧才真叫给我惹事。”

  曹妈妈如梦方醒,忙推着三人往东院走:“赶紧换衣裳,我这就去熬姜汤。”

  ……

  天黑如墨,暴雨如注。

  一队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身影,冒着大雨走在泥泞不堪的江堤上。

  一直走到一处观潮亭,才摘下斗笠,脱下蓑衣,露出那一张张神色凝重的脸。

  孙知县的脸色是铁青的,嘴唇也冻得发紫,可他根本顾不上通体的寒冷,看着寸寸升高的水位线,仿佛预见了大堤溃决的恐怖场面。

  工房司吏展开一幅防水的水文图,向众人汇报汛情、水位,又说:“海啸赶上春汛,不啻于雪上加霜,幸而去年年底加厚了大堤,不然根本顶不住这样的洪水。”

  孙知县感激的看向陈琰,去年听了平安的话,清理河道淤塞,不但在河底挖出了孟氏的真尸,还听从陈琰的建议,用挖出的淤泥加固了五十里堤岸,当时全县上下怨声载道,怪他劳民伤财,本想防患于未然,不想无心之举不但救了全县百姓,也救了自己一命。

  河道失修等同丢城弃地,朝廷才不会考虑海啸加春汛这种极端情况,只管拿知县的脑袋去向百姓交代。

  “大老爷,现在有两条路可选。”迎着烈风和江潮,工房司吏大声道:“一是在南岸选一地势低洼处泄洪,这也是最稳妥的办法。”

  众乡绅急了,纷纷激烈反对,南岸的地势低洼处是万顷良田,盛安县最肥沃的土地都在那里,各家都有田产。

  “那就只有加固堤坝,全力抗洪。”工房司吏道。

  众人忙道:“这个好,这个好,一定要确保堤坝万无一失。”

  “征调民夫继续加固堤坝,打木桩设围挡,务必要在海啸结束前顶住洪水!”孙知县朝众人拱手道:“该是诸位施以援手的时候了,待洪水退去,本县必定在这观潮亭中立碑,表彰诸位乡绅的高义。”

  众人皮笑肉不笑的道谢,把他们抓到江堤上来淋雨踩泥坑,果然是为了敲竹杠,可是没办法,这些乡绅的田产、庄园、族人都在此地,一旦决堤,损失可就无法估量了,因此他们与县衙是利益共同体,只要孙知县不借机横征暴敛,他们还是愿意捐钱捐粮的。

  孙知县朝众人拱手作揖:“诸位,大灾面前,唯有通力合作,共克时艰了。”

  众乡绅也忙起身还礼,纷纷表示全族男女老幼供县尊调配,并商量每家派一二年轻子弟守在堤上,保持顺畅沟通。

  乡绅们散去,孙知县只留下陈琰叔侄在观潮亭中,当着一众佐贰杂官,朝他们深深一揖:“你们叔侄父子三人,都是本官的恩人!”

  陈琰忙道:“县尊爱民如子,才有今日因果,是苍天有眼罢了。”

  孙知县倦怠至极,可他又不得不强打精神,虽说江堤勉强能顶一阵子,可是卷风肆虐,洪流滔天,数丈高的浪头一个接着一个,站在颤巍巍的大堤上难免心惊胆寒,能否安然度过此劫,他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

  东院耳房里,曹妈妈忙完手中的活计,满眼愧疚地看着阿蛮。

  阿蛮轻轻地说:“阿娘别难过了,又不疼。”

  曹妈妈道:“阿娘对不住你们,但你们要记得,大奶奶对咱们好,咱们理应多做事来回报,要看顾好安哥儿,尽量不要给主家添麻烦,更不能做对不起大奶奶的事。”

  阿蛮应着:“记住了,阿娘。”

  小福芦也愣愣点头。

  曹妈妈虽这样说着,还是忍不住哽咽:“你这样聪明,为何托生在娘的肚子里呢?”

  “做阿娘的孩子很好啊。”阿蛮道:“阿爹死了,阿娘原本可以改嫁的,可是阿娘为了我们辛苦做工,分家立户,再难也要把我们带着,只要有娘在,我到哪里都不觉得苦。”

  曹妈妈紧紧抱着两个孩子,无声落泪。

  这时,九环在外面敲门:“曹妈妈,前院叫咱们都过去帮忙。”

  曹妈妈紧忙用袖子擦干眼泪,打开门问:“出什么事了?”

  “大爷和四老爷派人捎回消息,南陈家的精壮男丁全部上堤,太太让咱们赶紧蒸些干粮,有备无患。”

  “知道了。”曹妈妈道:“阿蛮,来帮忙。”

  “来了!”

  ……

  疾风骤雨敲打着门窗发出阵阵异响,眼见到了掌灯时分,老爹和小叔公还没回来,平安有点担心,不过他年纪太小,这种恶劣天气只会被关在家里——抄学规。

  一遍学规是一百二十字,二十遍就是两千四百字,对他难以自控的小爪子来说是极大的考验。

  时间慢慢过去,眼看写到天亮都写不完,平安烦躁地将毛笔一扔,不写了,大不了挨板子,又不是没挨过。

  “第几遍了?”林月白问。

  平安满脸都是墨迹,像个花猫似的,大略翻了翻:“七八遍吧。”

  林月白默默挽起衣袖,用左手模仿他的笔迹,反正小孩子写的字每个都不一样,东倒西歪的乱写就是。

  平安看了一会儿,冷不丁扑上去:“你真是天底下最好的娘亲!”

  林月白嫌弃的抓住他满是墨汁的爪子:“诶呀说话就说话,别抓我衣裳。”

第47章 爹没想跑。

  暴雨如注,怒浪滔天。

  孙知县决意死守江堤,洪水一日不退,他一日不回县衙。

  佐贰官员纷纷劝他:“大老爷一定要顾惜己身,万一……”

  “诸位不必再劝,我乃一县父母,当为身后子民抵挡风雨。”

  对孙知县来说哪还有什么万一,大堤一旦溃决,要么被冲进洪流中淹死,要么被朝廷追责斩首,还是那句话,横竖都是个死,死在堤上,还能赚个忠烈殉职,免得连累妻儿祸及满门。

  一众芝麻绿豆官们傻了眼,大领导亲自守在江堤上,谁敢提回城里,纷纷站出来表决心,誓与大老爷共进退,死守江堤。

  陈敬时不知怎的,突然想起平安近日的作为,提议道:“倒也不必扎堆守在这里,人多无用,还碍事。”

  孙知县想了想:“是极。”

  佐贰官们心下一松,谁愿意守在堤上喝风淋雨踩泥巴,各个都想回县衙。

  陈敬时又道:“将五十里大堤分成十段,每人驻守一段,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孙知县点头道:“是个好办法,每个人各守五里,哪一段出了岔子,也不用回来领罪了,直接跳江就行,老爷我随后就到。”

  “呃……”众人心里苦不堪言,按捺住将陈敬时原地打扁的冲动,各自领命,开始分派任务。

  ……

  盛安县征调民夫上千,加上各家族自愿送来的男丁,约有两千多人,他们背着箩筐、麻包,扛着石头、泥沙、木桩,顶着风雨艰难的运送到江堤上,每隔一尺,都要深深打下一根木桩,然后捆上竹竿,围成一道结实的篱笆,再垒上装满土块泥沙的箩筐,将江堤层层加高。

  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许多不出劳役的百姓也自发前来,男人上堤扛包,妇人搓麻绳、编竹筐、送水送饭。

  陈琰等人作为士绅大户的代表,日日陪孙知县守在堤上。

  他不是不谙政务的读书人,昔日恩师还在知府任上时,他也读过不少河工方面的书,也曾跟着恩师视察河道,此时再度守在岌岌可危的江堤上,帮忙调配物资、指挥民壮,游刃有余。

  孙知县整整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实在累了,就在岸边安札的营地里休息片刻,三天下来喉咙沙哑,眼里布满血丝。令人欣慰的是,洪水虽然迅猛,但江堤纹丝未动,这令所有人愈发有干劲。

  这日中午,雨势突然放缓,风浪也渐渐小了,人们兴奋地欢呼,海啸过去了,他们成功保住了堤坝!

  孙知县一头栽倒在营帐里临时铺就的床铺上,陈琰和宋师爷本还想跟他商讨一下后续安排,刚进营帐,便听见鼾声大作。

  两人又轻轻退了出去。

  “宋先生,陈解元,好消息!”一名工房小吏跑过来,异常兴奋地说:“水位线降下去了,比往年汛期时还要低。”

  两人听完,面色却更加凝重,海啸过去,风浪平息,可只要没有泄洪,水位是不可能突然下降的,两人相视一眼,急忙往大堤上赶。

  工房司吏也赶回营地,只见水面风微浪稳,水位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持续下降。

  “坏了!”工房司吏道:“一定是上游哪个州县决堤,洪水被提前泄掉了,要快去禀报县尊才行。”

  陈琰却拦住了他:“事已至此,让他歇一会儿吧,后面还有硬仗要打呢。”

  ……

  景熙元年三月初七,东南沿海海啸,海水倒灌冲毁江堤,导致三府七个州县遭灾,毁民居数万间,溺上万人,溪民流没,田庐具毁,无处安身。

  盛安县衙,刚刚结束战斗的孙知县,连气都没有喘匀,就迎来了更严峻的考验。

  府里向没有受灾的州县发送急递,要求各县迅速响应,组织灾民的接收工作。

  孙知县恨不得把陈琰扣在县衙给他当主心骨。

  “彦章,府里让我明日拿出赈灾章程,经过昨天一夜,我这白头蹭蹭直冒,你快帮我拿个主意。”他说。

  陈琰奇怪道:“赈济灾民,无非是搭窝棚、开粥棚,‘生老病死’自有一套规程,有什么可愁的?”

  孙知县道:“你可知本县分得了多少灾民?”

  “多少?”陈琰心想,盛安虽富,到底不是大县,至多一万。

  “四万。”孙知县昨天看到这个天文数字时,眼前一黑,险些晕过去。

  陈琰半晌没说话。

  果然,一个扳倒上司的官员,一个敢于挑战按察司和分巡道的知县,一个敢于把天捅出窟窿的刺头,是不会受现任上司待见的,孙知县显然被上司穿小鞋了。

  “彦章,说老实话,我原已经做好了打算,我一个两榜出身的进士,他们横竖拿我没辙,最多是升迁无望,在知县任上干到死,可他们不能拿四万人的性命当儿戏,盛安县人力物力有限,就算把我掰成十份,也接待不了这么多灾民啊。”孙知县道。

  陈琰点头道:“的确有些过了。”

  宋师爷劝道:“不过隔壁两县,也各自分得了两万五,只能说这次灾情太过严重,府里这样分派,也不完全是为了打压县尊,县尊还是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如何安置这些灾民吧吧。”

  “老爷。”一个直堂吏进来禀报:“陈家来了个小孩儿给解元公送东西。”

  “是平安吧?”孙知县道:“让他进来。”

  ……

  平安提着个巨大的八角食盒,艰难迈过门槛,走进三堂。

  “帮他提过来。”孙知县忙道。

  直堂吏便上前接过食盒,摆在桌前,掀开盖子。

  上层是三道荤菜,二层是三道素菜,三层是一个甜汤和几样糕点,四层是一道卤汁鸭子,底层是个小铜炉,冒着氤氲的热气。

  平安笑道:“祖母和母亲说诸位大人辛苦,粗茶淡饭聊表心意,遣我送来。”

  “真快啊,几个月不见,平安好似长高了不少。”孙知县道:“替本官谢谢你母亲和祖母。”

  又索性对宋师爷道:“吃完饭再想吧。”

  于是叫来三个佐贰杂官,一起用午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4页  当前第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9/21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咋办?我爹是奸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