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咋办?我爹是奸臣!_分节阅读_第136节
小说作者:王廿七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30 KB   上传时间:2025-08-09 09:25:51

  平安一字一顿:“非,上,不,可。”

  “好!”珉王怒腾腾地,一副马上要跟他掐架的架势。

  大伙纷纷去拉他,奈何珉王力气大,根本拉不住。

  眼睁睁看着他抄起一根毛笔,在奏本后面豪气干云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上去吧,死罪活罪,我来担着!”

  众人:“……”

  王实甫道:“还有我!”

  众人蓦然回过神来,纷纷上前签名,就连李宪也上前一步。

  李宥扯住他的袖子:“大哥,你不能去,那账册是咱父王烧的。”

  李宪迟疑了一下,还是上前署了名,两个弟弟见他执意如此,只好奉陪了。

  转眼间,所有人都在奏疏下首联名了,这倒是平安没想到的,看着满篇龙飞凤舞的名字,倒是很有气势!

  午休时便去通政司,将奏疏递了上去。

  次日大朝,仪罢朝事,皇帝令侍仪升殿朗读一份奏本,奏本行文规范,只是用词稍显稚嫩,不过与内容相比,这些都可以忽略不计。

  直听到那句“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时,郭恒立刻就明白了,这是陈平安的手笔。

  读完正文,又读后面的联名,好家伙,每个人都有份。

  璐王听到他整整齐齐的三个儿子,险些当庭气晕过去,陈琰皱着眉头,其余涉事学生家长也都面无人色。

  人怎么可以捅这么大篓子?

  明知道自家的逆子敢想敢做,脑子又异于常人,早该警告他们不许掺和这件事的。

  皇帝未置一词,只是让人念完了这份奏疏,便宣布退朝。

  阁老部堂们还没动作,几位学生家长已经面色铁青,先往博兼堂抓逆子去了。

  陈敬时却油盐不进地将他们挡在门外——博兼堂大小是个学堂,不到散学不放人。

  几人怏怏作罢。

  到了申时散学,平安带着几个同窗去二师祖家,珉王带着三个侄子去了太后的慈宁宫。

  郭恒万没料到,自己家有朝一日会成为一群逆子的避难所,平安还敢一脸讨好地朝他“嘿嘿嘿”地笑。谁敢来吏部尚书家里抓人啊,何况二师祖还兼着翰林院掌院学士,是他们的顶头上司。

  他还振振有词:“这不叫避难,这叫‘小杖则侍,大杖则走,孝之道也。’”

  等到亲爹们的气消一消,这顿揍至少会轻一点。

  郭恒深吸一口气,命前院的下人给他们安排住处。

  可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份奏疏在引起轩然大波后,再次被留中了。

  除了受害爹如坐针毡,满朝文武都把他们的联名上书当成了小孩子的闹剧。

  这下连平安都想摆烂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找到证据,又慷慨激昂地具本上奏,居然被如此轻视!

  平安一怒之下,气呼呼地说:“谁的江山谁担着吧,小小的老子不伺候了。”

  珉王却来了脾气:“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还能怎么办?”

  “等着瞧。”

  ……

  重阳节前后,皇帝的老师、已经致仕的前前任老翰林岑老大人被接到宫中过节。

  因时下的重阳节不但要吃霜兔、饮菊花酒,还有隆师的习俗,皇帝心情愉悦,下旨赐假一日,令文武百官有暇宴师,以示朝廷尊师重教。

  博兼堂也要放假。

  到了九月初八,胡学士仿照官学惯例,请另外两位师傅一起,对学生们的日常表现、学业进展、学习态度、品德优劣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考评,每个人都整理出一份操评册来,要求家长签字。

  这份操评虽然不像官学一样,影响他们的学业晋升和仕途发展,但很关系他们的小假期是竖着过,还是横着过……

  无疑,师傅们的评价犀利而客观,用进士及第的笔力生动叙述了他们的精彩日常。

  孩子们听说了这件事,各有各的崩溃。

  操评册这种东西真的合理吗?退一万步说,就不能写得稍微婉转一点吗?

  比如刘夏和顾金生就地取材,把祭祀孔子用的一对白瓷壶打孔相连做成“温壶”,灌入酒精和水测量气温变化这件事……非要写他们“八佾舞于庭、大逆不道、亵渎圣贤”吗?

  就不能写“你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孩子,小脑袋里充满了‘奇思妙想’,同学和老师都惊喜地称你为‘小小发明家’”吗?

  再退一万步说,这种东西真的适合出现在重阳之前吗?

  大雍牛马假期少,难得天子赐假一日,本该阖家团圆其乐融融饮酒赏菊登高插茱萸的,却让可怜的孩子笼罩在这份操评册的阴影之下,何其残忍?

  三位师傅倒觉得很合适,学生和儿子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学生作起妖来,当老师的恨不得往死里打,但是爹娘不一样,他们真的可以往死里打。

  这就是家学沟通的重要性。

  一整天,阴云笼罩着整个博兼堂,没有丝毫放假前的兴奋与喜悦。

  直到散学之前,很讲义气的珉王收走了所有的操评册,又偷偷塞回胡学士常用的抽屉里,并约定大伙统一口径,就说胡学士产生了错觉,自己忘了发。

  孩子们转悲为喜,高高兴兴地回家过重阳了。

  次日一大清早,陈琰带着平安和礼物,去沈家和郭家看望两位老师。

  不过今天两位师祖没留他们吃饭,因为平安还要赶场,去王阁老、胡学士和小郑先生家。

  前二位自不消提,桃李满天下,平安只行了拜礼就离开了,小郑先生的父母见到平安,一口一个“小恩公”,平安忙道:“折寿折寿。”

  拒绝了二老留饭,赶回家跟爹娘一起去西山登高,回去晚了爹娘又要把他扔下偷跑……

  九月初十,皇帝散朝后回乾清宫批阅奏疏,才刚刚坐稳,胡学士就来告状了。

  “臣在节前发下的操评册,被珉王殿下收上去扔进茶炉里当柴火烧了,臣问殿下,谁教您这么做的?他说……”

  皇帝皱眉:“谁?”

  “是陛下。”胡学士道。

  皇帝一脸错愕:“朕?朕何曾……”

  他蓦地醒悟,立刻叫人将李泊言和陈平安拎到乾清宫来。

  平安一脸迷惑:“为什么拎我?”

  吴公公无奈道:“祖宗,您写得好奏本,这么快就忘了?”

  平安心想,皇帝大叔反射弧也太长了,这都过去几天了……

  “这是两码事啊。”平安道。

  “两案并一案了呗。”吴公公道:“赶紧走吧,别惹陛下发火。”

  皇帝见到他们,倒没有先发火,只是怪声怪气地说:“你们两位,怨气不小啊。”

  平安习惯性地低头装鹌鹑。

  珉王却昂着脑袋反问:“父皇何出此言?”

  皇帝扫他一眼:“为什么烧了所有人的考评?”

  珉王理直气壮地说:“因为这些考评让大家焦躁不安,如果拿回家里给爹娘瞧见,大概还会挨揍。”

  皇帝眉目一横:“你就没想过自己也会挨揍?!”

  珉王一撩前襟跪在地上:“臣此举,是效法父皇宽仁慈悲之心,如果父皇因此降责,臣甘愿领受。”

  这一下,轮到皇帝语塞了。

  父子俩对峙良久,有那么一瞬,皇帝仿佛看到了年少时的自己,一样的青愣、倔强、认死理……还抗揍。

  他转而看向更好欺负的那个:“陈平安。”

  平安吓一激灵。

  “你前日在学堂里说了什么,小小的老子不伺候了?”

  平安吓出了双下巴,他看向珉王,后者显然也有些错愕。

  果然不能在宫里乱说话啊!

  平安赶紧补救:“臣信奉孔孟之学,老子不伺候了,跟臣没什么关系。”

  皇帝反问:“是吗?”

  “是的!”平安重重点头:“平安食君之禄,事君如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珉王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不自觉挪远了两步。

  皇帝轻哼一声:“起来吧。”

  平安松了口气,赶紧站起来。

  皇帝喟叹一声,道:“朕知道你们想说什么,你们还在读书的年纪,不要妄议军国大事。”

  珉王刚要梗着脖子反驳,被平安抢先道:“陛下所言极是,殿下和臣是不应该干政,之所以写那份奏疏,是因为太震惊了,陛下在臣心中是那么的圣明烛照,怎能容忍恶人在眼皮子底下作祟呢?”

  平安顿了顿。

  皇帝一如既往的不会接茬:“说完了吗?”

  “还没。”平安又道:“陛下有所不知,臣的父亲自臣记事起就寒暑不辍的读书,就算是生病也不曾落下功课,而且他成绩优异,是整个家族的希望。几年前,他为了惩治恶人,帮人打过一场官司,那时他还只是个举人,对面的势力特别强大,稍有不慎就会断送前程。臣去给他送参茶,在窗外听见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您猜他怎么说?”

  皇帝终于有了点兴趣:“怎么说?”

  平安道:“他说,‘正是为了我儿,我不能教他做一个任人宰割的愚民,畏首畏尾的懦夫。’”

  皇帝愣住了。

  平安接着道:“我祖母常说,生而为人,对父母要尽孝,对社稷要尽忠,但最重要的一点,对子女要尽责,要尽到表率之责。老百姓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子女仿效,如果一代一代歪下去,这个家族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他本来还想编个“陈母刺字”的感人故事,一时想不到该往他爹背上刺点啥,也就没说。

  皇帝目光一空,竟想到了太皇太后,

  平安接着道:“臣还有句比较大逆不道的话,请陛下先恕臣之罪。”

  皇帝道:“今日的奏对不会记入起居注,你但说无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4页  当前第1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6/21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咋办?我爹是奸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