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来。”韩霖朝着杨黛伸出手。
“走这里,这是墓穴的小门。”韩霖走在前面,牵着杨黛的手,尽职尽责,当好自己引路人的职责。
“这里有简单的墓志铭,看墙上的壁画,这位墓主人应该是宗室之女,只是暂且不清楚对方的具体身份。”
“对方的墓这些年并没有被盗,但是里面的情况也不算太好,你答应我,只是过来看一看,不久留。”
韩霖絮絮叨叨,忍不住对杨黛说了很多。
杨黛一边走一边点头,就是不知道将韩霖的话听进去多少。
“二道门打不开,据我观察,当年的工匠应该是封死了,从外面打开应该很难,但是一道门这里是自然风化。”
所以一道门这里的陪葬物基本已经看不出原本的模样。
一道门这里的壁画应该是记载了墓主人的平生,但是因为长时间的风化,有很多已经模糊不清,只能猜测。
杨黛之所以想起来墓地,是因为修复字画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应该找到更多的东西练手。
但是自己库房里的东西,都是完好无损的文玩古董,杨黛做不到故意破坏。
所以她想到了这里的墓葬。
人们看重自己的身后事,只要稍有身份的墓主人,陪葬品肯定不会少。
杨黛没想过盗墓,她做不出这样的事情,她只是觉得这个墓在这里矗立良久,去看看说不定能捡漏到几件品相不好的古董,然后自己搬回家研究怎么修复。
但是来到墓地里,杨黛才发现这个墓的自然损坏情况,其实比她想象中的严重许多。
即便韩霖说这里的二道门打不开,但杨黛也能看出来这个二道门其实已经饱经风霜。
韩霖口中的打不开,可能是为了上面的山体考虑。
在附近走了一圈,杨黛很快就下山了。
回到家之后,杨黛一直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写写画画。
韩霖询问杨黛在做什么,杨黛也只是摇头。
“等过了十五,咱们再去看看钱颖同志吧。”
高书记的身份毕竟特殊,韩霖和杨黛想开之后其实不想同这样的人有多深的牵扯。
毕竟搞政治的人,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朝不保夕。
因此两家人虽然因为孩子认了名义上的干亲,但其实走动并不频繁。
连过年的年礼,都特意安排在了年前。
如今杨黛却突然提出想要去两人家里一趟。
韩霖张张嘴,想要说什么,却发现杨黛正抬着头看向自己。
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
点了点头。
这是杨黛想做的事情,既然想做,那就去试试。
正月二十,是个周日,食品厂的工地尚未开工,杨黛也休息。
夫妻两个结伴去了钱颖家里。
钱颖开门看到是两个人主动登门拜访,脸上的表情惊讶,热情地将人迎进家门,口中喊着高书记的名字,让他放下手中的报纸迎客。
钱颖是有意想和夫妻两个交好的,她深刻明白,如果当初拖拉机侧翻在半路上,杨黛没有伸出援助之手的话,她根本活不下来。
但最初她住院,后来身体不好不能出门,再加上高书记当时被工作缠身,夫妻两个没什么长辈帮衬,根本找不出时间,也找不出精力专门去给杨黛道谢。
等两人去的时候,时间其实已经有点晚了。
钱颖便想着,在日后的走动中将这份情谊补回来。
但偏偏丈夫的身份特殊,而且空降到这里,并没有多少根基,即便外人看着排场很大,但其实就连交朋友都小心翼翼,生怕惹来麻烦。
机会一次又一次错失,钱颖眼睁睁看着杨黛和韩霖的态度转变,却也做不了什么。
如今两人主动登门,钱颖当然欢迎至极。
杨黛来之前已经想好了,并不准备在这里久留,而是将自己想说的事情说完就走。
“我之前在首都,看到很多文章都在呼吁保护文物,我想着那么一个墓穴,里面说不定也有不少需要的文史资料。”
之前不知道的时候,杨黛可以什么都不做,但如今既然已经发现,她就希望这座墓穴能够得到抢救性挖掘。
墓穴内部的情况谁也不清楚,但是抢救性挖掘之后,里面的东西说不定还能保留下来,但若是就这么放置不管,里面的东西肯定也会逐渐随风飘散。
高书记听完杨黛说得话后,沉默片刻。
“你说的情况我已经了解了,但是能否请来相关的工作人员来检测和抢救,我也只能说尽力而为,这件事我们肯定还是要开会讨论的。”
高书记并没有给出太明确地答复,但这样的答复对杨黛而言已经足够了。
至少高书记是支持抢救的,至于最终结果就只能看高书记和其他领导层的博弈结果,不是杨黛所能干涉的。
而从高书记的家里出来不久,两人竟然就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推着自行车在原地转圈的胡平。
“想什么呢?”韩霖拍了拍胡平的肩膀,终于让胡平回神。
胡平看看韩霖,又看看杨黛,张张嘴又闭上。
“想说什么尽管说。”韩霖再次看向胡平。
但胡平还是什么都没说。
最终还是韩霖问:“这次考虑好了?决定去?”
胡平抬起头,一双眼睛泛着光,使劲点头。
“这次可不能再变了,要是考虑好了,现在就去打电话。”
胡平点头,伸出三只手指举过眉毛,“我这次肯定不会再变了。”
自从杨黛和胡平说了这件事后,胡平便一直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
毕竟胡家对于这件事也处于两种意见中。
一部分人认为,胡平留在县城里,能够过得轻松,没有必要非去大城市。
另外一部分认为,胡家的情况在县城里就是这样了,如果胡平决定走政治路线,或者进厂子争取当管理层,胡家都能通过自家的人脉,尽可能帮助胡平。
但显然这胡平并不想选这样的两条路,所以胡家后续的人脉资源并不会用在胡平身上。
所以与其在家里继续混日子,不干正经事,倒不如趁此机会,去大城市闯一闯,而且这个岗位,虽然最开始,只是个临时工,但也确实是个香饽饽。
胡平对于是否要出去这件事,本来就摇摆不定,而每天给他洗脑的家里人也都不同,声音自然也不同。
因此胡平自己的想法也三天一小变,五天一大变。
韩霖知道
胡平还没考虑好,真正定下心,但是今天胡平脸上的表情变了。
所以韩霖才会这么问。
“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胡平说得铿锵有力,连走路的背影都看起来挺拔许多,让韩霖和杨黛失笑不已。
过完年后,天气一天天转暖,杨黛逐渐从厚重的冬装变成较为轻薄的春装。
食品厂的家属楼拔地而起,只剩下最后的收尾,厂里的房管科已经在不停开会,选择最终的分房名单了。
而韩霖也已经离开了食品厂的工地,他如今正在机械厂学校认真学习。
经过集中系统性上课之后,韩霖以前的迷雾全都被拨开,学习进度简直就是一日千里。
技术科科长曾经不止一次向旁人炫耀,说自己收了个好徒弟。
但是杨黛却一直没能等到自己想要的消息。
关于黄庄大队山里的那个墓穴,没有丝毫格外的消息,就仿佛从来不存在一样。
从冬到春,从春到了初夏,杨黛没有等来墓穴抢救的消息。
而迎来了另外一个消息。
郑华生找她谈话,说今年食品厂工农兵的大学的推荐名额,她是其中之一。
第85章
“推荐去上大学?”杨黛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显得十分惊讶。
她知道今年厂里有推荐入学的名额,但是她不觉得这件事情和自己有关系。
毕竟她之前打听过推荐入学的条件,厂里有不少人都是符合的。
而且她成为正式工的时间还太短太短,杨黛根本没有想过,名额能落到自己身上。
“今年咱们厂子效益比往年好很多,上面也酌情考虑多给了我们一个名额。”郑华生说得缓慢,他其实对于推荐杨黛入学这件事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杨黛成为食品厂的正式员工时间不长,但是自从她进入食品厂之后,食品厂的文章基本都能够稳定在报纸上出现。
这也是食品厂的一种宣传方式。
除此之外,杨黛还负责给厂里的广播站公告。
根据郑华生的观察,自从广播站开始播放杨黛写的文章之后,厂子里的大家工作都更加聚精会神。
因为杨黛所选定的主题,便是采访厂子里的员工,从厂里的劳模开始。
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被采访的主角,因此在不知不觉变好。
杨黛短时间内给食品厂带来了很多改变,郑华生其实是不想杨黛去上学的。
可是这年头上学的机会珍贵,况且经过领导层开会,大家都觉得杨黛应该有这个名额。
况且单位推荐出去上学,毕业之后基本上也会回到原单位。
“厂子决定推荐你去,不过到底要不要去,最终还是要看你自己的考虑。”郑华生将报名表递给杨黛。
“如果有意的话,把报名表填好放到人事科就行。”
“去上学毕竟是件大事,你回去和家里人好好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