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今看机械厂的情况,如果生产线无法恢复正常,机械厂这边估计也没有技术人员可以调配给他们。
一想到这样的情况,工地领导都忍不住忧心。
他让韩霖继续在车间里等着,而自己则是打电话和上级沟通,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
韩霖不知道自己在那里站了多久,工地领导一直没有回来,而他本人已经完全沉浸在这位科长的讲解和描述之中。
“这位小同志,你等很久了吧?抱歉抱歉我们这边遇到点小麻烦……”技术科科长回看了自己身边的工程师一眼,“先休息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后我们再来讨论。”
“小同志这边,我们去办公室谈。”技术科科长做出了请的手势。
但是韩霖却没有离开,他站定脚步想了想,“机械厂这次遇到的问题,在最新一期的机械物理的专业杂志上有相关的案例数据。”
第83章
“你说什么?”技术科科长陡然停住脚步,连声音都比方才讨论是大了十倍不止。
不止技术科科长如此,跟在科长身后的几个工程师也都抬起头,炯炯有神地看向韩霖。
“你再说一遍,你看过最新一期的机械物理杂志?编号为10的那本杂志?”
“你什么时候买到的,在哪里买到的?能不能拿出来让我们看看?”
“那上面真的有相关案例数据?到底是怎么说的?”一瞬间,大家团团将韩霖围住,仿佛韩霖是一块即将被分割吞入肚的美食。
“散一散,大家散一散。”技术科科长看大家把韩霖围得越来越紧密,连忙出声阻止,“咱们去办公室说,去办公室说。”
韩霖实在是太年轻了,科长一边走着一边打量韩霖。
“你是怎么买到最新期刊的?期刊在哪里?能让我看看吗?”还没走到办公室,科长便迫不及待发问了。
身后也跟着好几个人,听到科长的问话,一个个脸上的表情都很急切。
韩霖也无意拖延时间,将自己一直随身携带的杂志拿了出来。
“你竟然能买到?你哪里买到的?能不能帮我们也都买一份。”亲眼看见韩霖拿出他们几个都没买到的新杂志,几个工程师都十分惊讶。
他们身为相关人士,自然也有购买相关杂志的习惯,但是这个杂志的售卖范围并不算广。
况且这个杂志一向都是机械厂的采购部门负责的,但是前段时间采购部门来了新人,交接的时候,一不小心将这项采购任务落下了。
当时众人只是想着,只是一期杂志而已,可以晚两天再看,但是却迟迟没有杂志到来。
后来专门打到编辑社询问,才知道最新一期,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发表文章,这个理论还只是在试验阶段,不能完全当做正确的理论。
但是一旦被证实,整个行业都会有巨大的变革,所以这一期的杂志,即便编辑社提前有所准备,但是依旧被巨大的购买量冲击。
市里的机械厂原本是熟客,但偏偏这期订购是应该续费的,但是机械厂并没有沟通这件事情。
如果是以往,编辑社的人会专门打电话询问,毕竟机械厂是较为稳定的客户,谁也不想突然失去。
但是这一期销量突然爆炸,编辑社的人一时间也没有想起来这件事。
一直到市里机械厂自己打电话询问,才意识到其中存在误差,但当时的编辑社已经调不出相应的库存给机械厂了,机械厂只能暂时等待。
而韩霖之所以能够买到最新一期的杂志,完全就是因为自己运气好。
没想到竟然这本杂志竟然这么难买。
韩霖的杂志满是翻阅的痕迹,上面的相关数据图和案例,他都有仔细做过标识,有些地方能看懂,有些地方看不懂。
但是韩霖相信一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虽说这句话用在满是图纸和数据的书上有些没道理。
但是如今没有寻找老师学习的条件,韩霖只能依靠这样的办法,自己看了一遍又一遍。
因此方才在车间,韩霖虽然依旧有不懂的地方,但他还是想起了自己看过的内容。
韩霖翻到自己记忆中的一页,“您看看。”
韩霖退出了人群中心,在靠墙的位置找了个椅子坐下。
那群工程师全都虎视眈眈看着那本杂志,此时的自己,只需要安静等待便好。
不大的办公室里,一会儿安静,一会儿争论声不断,韩霖等了一会儿看这几个人一时间没有结束的意思,又拿起另一边桌角的暖壶。
里面空荡荡的,已经没有水了。
他回头看了一眼正在争执讨论的几个人,拿着两个暖壶出去接水,给这几个工程师倒了杯热水。
毕竟吵架费力气和嗓子,人人都需要补充力气和水分。
除了热水,韩霖还放了一包食品厂的糕点。
食品厂连着几个大单谈成,为了不让产品质量影响食品厂的名声,在质检方面抓的很严。
有些形状不那么好的糕点,也全都被列入了残次品中,这些残次品每日下班的时候,食品厂的工人可以以优惠的价格买走一两份。
杨黛觉得韩霖如今在工地上,消耗比较大,所以给韩霖的包里备着这些糕点,方便饿的时候垫垫肚子。
知道韩霖出差,且出差时间不定的时候,杨黛又在行李里塞了两包。
而今天韩霖在来到机械厂之前,就已经猜到自己或许要在机械厂长时间等待,专门拿上了糕点。
而如今这些糕点,也确实派上了用场,但
不是进了韩霖的肚子,而是给这些工程师享用。
韩霖听着众人争吵,这会儿大家语速极快,专业名词乱飞,韩霖又开始处于时而能听懂,时而迷茫不已的状态。
他低头看了眼手表上的时间,心中想着,怕是还要再耽误一天。
韩霖婆娑了一下手腕上的手表,方才出去打电话的工地领导也终于回来了,但是表情却不算多好。
想来方才打的几通电话,都没能收获什么好消息。
“这得吵到什么时候?真没空搭理我们?”领导坐在了韩霖身边,脸上的烦躁已经完全无法遮掩。
若不是机械厂这些人脸上的焦急不像是造假,领导都要忍不住怀疑机械厂是在耍他们玩了。
“再等一天,如果机械厂这边还是不能谈,我们就离开,先回去日夜打桩再说。”领导有些烦躁的挠了挠头发,之前预定的工地材料已经都陆陆续续要到了,但打桩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韩霖和工地领导小声说话的时候,另一边机械厂的几个工程师的争执,也终于暂时告一段落。
“所以说,我们方才的理论应该是没错的,只是需要的时间会更长,这条生产线可能会短暂停工一周。”
“但也只需要一周的时间,等之后这条生产线的效率,说不定会变成其中效率最高的。”
“我们就先按照这个方案来,至于停工的这一周,我来向上级领导申请。”
“接下来这一周,咱们就多加加班,争取把这些问题一口气全都解决。”
生产科的办公室终于安静下来,方才韩霖拿出来的糕点,还有每人跟前的水,也都已经空了。
“那咱们就去试试,七天的时间我相信厂子能接受。”
“咱们要是能修好,总比花钱请外面的工程师过来要方便……”
几个人说话的语气轻松许多,推推嚷嚷往外走。
“科长,你这次好大方,桌子上竟然还舍得放糕点,你这次的糕点哪里买的。”这人说着,还舔了舔嘴唇,“还挺好吃的,供销社新上的品种吗?”
听到几人稍显轻松的谈话,韩霖知道,自己拿出来的这本杂志,是真的有用。
自己这一趟机械厂之行,不用再无止境等待下去。
“科长。”看着已经有人走出去,工地领导终于忍不住喊住了人。
他虽然烦躁,但是也一直在观察方才讨论的这几个人。
既然都有开玩笑的人了,那么说明机械厂的事情肯定有了解决的思路,情绪上不会再那么紧绷。
“你们先去,我招待一下客人。”技术科科长冲着工地领导点点头,又让剩余的工程师出去。
办公室里,只剩下三个人。
“你们两个是来租借打桩机的是吧?”机械厂的事情得到了解决的思路,这会儿科长的心情不错,自然也想起了两人过来的目的。
“要不我们先去看看?你们要借几个?仓库里的数量不多。”科长说着又看了一眼站在身后的韩霖,“打桩机这东西我们当然愿意租借。”
“只不过我们机械厂的情况,两位方才也已经看到了,一时间调不出相关的技术员去指导。”
工地领导忍不住又叹了口气,虽然知道这位科长说的是真实情况。
但是机械厂这边的打桩机,毕竟是个新的东西,大家对没有见过的东西天然有着担忧或者抵触的情绪。
如果机械厂这边,不能派出相关人员进行指导,说不定会影响工作效率呢?
不过即便顾虑再多,他也不可能说出来,毕竟机械厂这属于突发情况。
他是来和机械厂寻求合作的,不是来机械厂身上扎刀的。
“这东西虽然很大,质量又沉重,但是本身比较好操作,再加上是新机器,基本上没有什么损伤,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概率较小。”
科长说着说着,将话题转移到了韩霖身上。
“我看你随身携带机械方面的杂志,上面还有翻阅的痕迹和笔记,你是学习这方面的学生?”科长其实在带着两人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想法。
将打桩机的维修和保养交给韩霖做。
他方才翻了韩霖带过来的杂志,虽然主要是在讨论那篇文章中的论述是否能用在机械厂的机器上,但是翻阅的时候也看到了韩霖的各种笔记。
虽然有些笔记和疑问都稍显浅显,但也确实是个学机械的苗子,有自己的理解。
而且打桩机也并不是什么精细机器,不用小心翼翼对待,即便是机械厂派相关的技术员,肯定也只是个基础的技术员。
而这个技术员很有可能也就和韩霖的水平差不多。
况且如今机械厂因为这条生产线的停工维修,确实很缺人手,恨不得将出差的技术员全都调回来,当然不可能外派给食品厂。
所以想来想去,将知识交给韩霖其实是最有利的。
“我不是机械专业的学生。”韩霖认真解释了自己的来历,但是又专门给自己加了一句,“之前去首都出差的时候,无意间上过研究院王老师的两堂课,感觉受益匪浅。”
“这本杂志也是王老师推荐我买的。”韩霖顿了顿又专门拿出了那本教材,“这本书是王老师赠我的,说是学校里的教材,平常在书店买不到。”
韩霖相应包装了一下自己的话语,让人误以为自己和这位王老师的关系亲密。
技术科的科长原本没有将韩霖口中的王老师放在眼里,以为只是韩霖自学道路上的指路人。
但是随着韩霖拿出教材,手指又划过那位王姓主编的名字时,脸上的表情严肃起来。
尤其是回忆了一下韩霖方才说出来的话,又是首都,又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