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黛和韩霖对视一眼,一时间两人谁都没说话。
第69章
“时间不早了,今天大家都累了,咱们就早点吃完早点休息。”在家中一向沉默的韩父突然开口,视线落在韩母身上。
韩母动动嘴皮子,眼神却还停留在韩霖身上,希望韩霖给出自己答复。
但韩父似乎已经不耐烦了,他起身推了推韩母,“快去吧,总不能因为老三做饭好吃,就天天让老三做饭。”
杨黛垂眸,只当什么都不知道,低头看着自己衣袖上的针脚,仿佛能看出一朵花来。
“我来做饭。”韩霖依旧笑着,仿佛方才的蹙眉和不耐烦毫不存在。
“不用,不用,我们去就行了,人多,做饭也不费什么功夫。”大嫂孙巧云意识到气氛不对,悄悄碰了碰黄凤霞的胳膊。
婆婆明显是有话想要对韩霖说,但是公公不想让婆婆说出来,这个时候她们做儿媳妇的,继续留在这里就不太合适了。
孙巧云拉着黄凤霞的胳膊想往外走,视线略过自己的丈夫韩敬,有新想要喊上韩敬一起上厨房做饭。
以前这种让丈夫进厨房帮自己一起做饭的活儿,她肯定是不会做的。
但是现在这不是不同了吗?她还怀着韩敬的孩子呢,韩敬当然要更照顾她。
但是还不等孙巧云开口,韩父的声音便继续道:“老大老二老三,你们三个跟我进来一趟,我有话跟你们说。”
韩父说完率先回了自己房间,坐在炕沿上等着三个儿子进来。
韩母脸上露出不赞同的表情,但看看儿子,又看看儿媳,最后又看看闺女,什么话都没说,带着几个人去了厨房。
不过即便是到了厨房,她也依旧是心神不安的。
“我去看看你爹他们在说什么。”韩母将围裙放在一旁,心神不宁离开。
厨房里只剩下四个人,而除了杨黛之外,其余三个都是孕妇。
杨黛站在厨房,左看右看,还是选择了择菜,多多少少总是要干活的。
四个人干脆围城一个圈,一边说话一边干活儿。
大家眼神飞舞,孙巧云和黄凤霞好奇公公把三个儿子叫到房间里到底是想说什么。
韩丹则更好奇杨黛这个人。
杨黛的名声和韩霖其实差不多,都属于闻名大队的人。
但是韩霖到底是个男同志,虽然好吃懒做的名声传的响亮,但是家里也确实都能干,还是有媒人上门打听情况的,只不过韩霖不愿意。
曾经韩丹还想过,实在不行在公社给韩霖找个厉害的岳家,到时候韩霖去当上门女婿,岳家总会管住韩霖的,就算管不住,以后韩霖也不至于等爹娘走了之后,把自己饿死。
不过这种想法还没来得及告诉韩父韩母,就先被陈永年否决了。
再后来韩霖碰上了杨黛,两人似乎就那么顺理成章结婚,韩丹知道杨黛的名声,也曾经担忧过,这样的两个人凑到一起,以后的日子应该怎么办。
但是婚后两个人似乎是相互影响,脱胎换骨,越过越好,这是韩丹没有想到的。
因此韩丹对杨黛的态度很亲热,如果不是两人结婚,韩霖说不定还是之前那副样子,那样的韩霖,说实话,韩丹也很有压力。
况且韩丹知道韩母想要做什么,韩霖那边的情况不明,韩丹就想着先从杨黛口中打听一下。
说实话,韩丹也觉得韩母有点异想天开。
都已经分家了,为什么还要反悔?这种事情没几个人愿意的。
韩丹将这些道理掰开揉碎了同韩母讲,但是韩母听不进去,并且对着韩丹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韩丹是被韩母捡回家的,自小就对韩母感情深厚,看韩母在自己面前哭得这么后悔和凄惨。
韩丹明知道这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也知道韩父反对这件事,但她还是站到了母亲这边。
而后安慰自己,万一呢,万一夫妻两个愿意呢。
况且搬回来,一家子吃住都在一起,反而让夫妻两个省事儿了,家里有人照顾,没有后顾之忧。
韩丹想着这些理由,似乎都要将自己说服了,况且杨黛去首都,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个机会。
让韩霖回家住一个月,有人照顾,等韩霖习惯这种生活后,哪怕杨黛从首都回来后,估计也还是会继续住在家里,到时候韩母的目的就达成了。
韩丹觉得自己问得拐弯抹角,但其实在杨黛耳朵里,这跟直接挑明没有多大区别。
如果说起初韩母的话,还只是让杨黛有些疑惑,这会儿韩丹的话,已经让她确定下来。
她有些想笑,但是忍住了。
她相信这种事
情,韩霖也不会脑子发抽,所以她完全没必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一切只说听韩霖的。
至于韩母想要接下来一个月韩霖回家住?这是韩霖的事情,她即便和韩霖夫妻一体,也不可能替韩霖做决定。
毕竟韩霖的腿又不长在她身上。
“要不然咱们晚上再添一道丝瓜汤?少放点盐,喝起来滋味也不错的。”孙巧云的视线在韩丹和杨黛身上扫过,声音突然大了起来。
“丝瓜汤我拿手,我来做。”孙巧云站起来,打破了四个人围城的圈,又看向杨黛,“三弟妹要不来帮我打鸡蛋?”
“好。”杨黛也站起来,拿着空碗打开橱柜寻找鸡蛋。
韩丹看着孙巧云和杨黛的背影,没有说话。
杨黛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但有时候没有答复也是一种答复。
“我去问问娘这块咸肉准备怎么吃。”韩丹扯扯嘴角,离开厨房。
“她的话,你随便听听就行了,不用往心里去。”孙巧云看韩丹离开后,压低声音对杨黛说道。
她从不把韩丹当做正经小姑子看,哪怕韩丹婆家有能力,但孙巧云也不在意,只管过好自己的日子,压根没什么事情会求到韩丹头上去。
杨黛将沉默两个字贯彻到底,不管说什么,都只笑着转移话题,又或者装没有听懂大家的潜在意思。
不过她依旧觉得很有趣。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这句话不论在哪里都合适。
家里有权有势时,为了权势两个字会拼的你死我活。
但哪怕家里没有权势,资源可怜时,大家也会因为一块饼,一块肉,而使出自己的手段。
韩家自然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好在这些对杨黛而言都没有什么妨碍,她对之后的首都旅程充满期待。
夏子清这会儿还在首都,如果到时候火车不延误的话,两人说不定还有机会在首都见一面。
三个妯娌在厨房里忙,过了会儿韩母和韩丹便回了厨房。
韩母的眼眶有些红,像是受到了什么打击。
杨黛垂眸,只当什么都没有发现,低头烧火。
这顿晚饭大家都吃的心神不宁,韩母一直都很沉默。
而饭后韩父竟然第一次开口让韩霖和杨黛回去好好休息,毕竟是明晚的火车,要养足精神。
杨黛和韩霖向外走,这一次韩母没再兴师动众地送两人离开很远,只是在门口站了站,很快回了房间。
倒是二嫂黄凤霞趁没人的时候,追了上来。
“我也没什么好东西,前两天用你送的布料,做了个小包,方便你出门的时候装点粮票和零钱。”黄凤霞似乎是有些不好意思,说这话的时候声音压得很低,“你看看能用的话就用,不能用就在一边儿搁着,也不费什么地方。”
将东西递上去后,黄凤霞就急匆匆走了,根本没来得及听杨黛说什么。
往回走的时候,心还砰砰直跳,明明只是送个东西,但偏偏像是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一样,回去的时候竟然觉得身体发飘,深一脚浅一脚往家的方向走。
好在韩辉知道妻子这会儿要去做什么,已经过来找人,看黄凤霞如此状态,没多说什么,揽着妻子往家里走。
杨黛捏捏手中的荷包,又和韩霖对视一眼。
韩霖将手电筒的光移过来,杨黛看清了包上面的图案。
一枝简简单单地荷花,含苞待放。
杨黛捏着荷花尚未完全绽放的花骨朵,又递给韩霖。
“二嫂的来历……”杨黛将话说了一半,又吞了回去。
来历其实没有必要追究,只看二嫂送来的包,看上面刺绣的手艺,杨黛就知道黄凤霞以前家中的条件肯定不俗。
女红这一项技艺,虽然依照惯例,不管家庭是贫穷还是权势,所有女子都应该掌握。
但是穷人家的女红仅限于在衣服上的缝缝补补,她们的追求是将衣服缝得壮实一些,不那么容易开线。
而刺绣这种技艺,是不在穷人家流通的。
想要学好刺绣必须在幼时就开始培养,并且因为布料针线名贵,绣娘的手必须日日保养,可以说绣娘的手,是全身上下最宝贵的东西。
除了绣娘,便是杨黛这种贵女,贵女们学习刺绣自然不需要求生,她们只需要会,能够在绣嫁衣的时候,自己完成最后几个针线,能够在婚后,给丈夫的衣服上增添几个花纹,来表明自己的贤惠。
但是不管怎么说,想要学习刺绣,那家中必须要有足够的条件。
黄凤霞的手早已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有了各种茧子,指关节有些地方也有轻微的变形,不复绣娘的精细。
但是这样的刺绣手艺,又在无声地同杨黛说着她的过去。
“你说二嫂这个时候将东西给我,是想做什么?”杨黛将荷包放好,迎着手电筒的光亮,继续往家里走。
不是她爱多想,是黄凤霞的样子,一看就是有心事。
如果只是身为嫂子送弟妹一点礼物,根本没必要如此。
黄凤霞可能是想通过送这个荷包,有什么诉求,但是她又什么都没说,杨黛也有些看不清。
而且这事情应该不是黄凤霞自己决定的,二哥韩辉不说全部知情,多多少少也清楚一些的,否则也不会过来接人。
“喜欢就留着。”韩霖对追究黄凤霞的难言之隐,没有丝毫兴趣,他同杨黛十指相扣,慢慢悠悠向家里走去。
杨黛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完全天光大亮。
看了眼放在枕头旁的手表,已经要十点了,韩霖没在房间里,不知道在做什么。
杨黛起床后自己去洗漱,一直到快洗漱好,才发现韩霖竟然在厨房里。
“醒了?来尝尝。”韩霖手上还带着手套,朝杨黛招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