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黛清楚自己库房里那些东西的价值,但是这些价值,在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
现在到处都在破四旧,而杨黛库房里的好多嫁妆,都是属于四旧的部分,根本不可能拿出来。
杨黛在供销社里挑挑拣拣,最终用两张工业券买了一个脸盆,还有一块肥皂。
杨黛身上其实有不少钱。
杨家父母从小就将杨黛当成福星,从小就不让杨黛受委屈。
结婚的时候,韩家送来的彩礼,杨家父母也全都给了杨黛,除此之外,还补了杨黛三十块钱的压箱底钱。
林林总总算下来,杨黛自己身上差不多有一百块钱。
当时分家修房子的时候,杨黛知道韩霖手中没钱,想过自己补一部分,至少要将这房子全都修整一遍,但是没人同意。
韩霖给出的借口,是两人刚刚结婚分家,不适宜将房子修的太显眼,否则那些流言蜚语更是熄灭不了。
而杨家这边,理由更是充足,杨父说韩霖修房子的砖块,本来就是插队定下来的,砖块有数,根本不够将房子重新盖一遍。
杨母则是不希望杨黛将钱拿出来,这是杨黛日后生活的保障,要是都投入到房子里面,这不利于杨黛的日后生活。
杨黛虽然知道自己有库房的那些物资作为兜底,但也承认杨母的话确实有道理。
盖完房子,韩霖穷得兜里连一分钱都没了,杨黛这边倒是还有不少钱。
只是可惜,这个时代只有钱是不够的。
有钱没票,杨黛对着供销社里的东西,还是只能看不能拥有。
买完东西,杨黛骑车离开,但是她和韩霖约定的时间还没到,索性去公社这边的工厂看看。
对这个世界越了解,杨黛越清楚票证的重要性。
而想要获得票证,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去工厂上班,成为工人,每个月都有固定的票证发下来。
杨黛对公社还是熟悉的,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工厂的集聚地。
公社的厂子不多,规模也不大。
其中有一家是肉联厂,还没走太近,杨黛就听到了里面猪的哀嚎声,下意识远离了一些。
另外一个是纺织厂,门口倒是围着不少人,杨黛将自行车放在一旁,也跟着凑了过去。
发现竟然是在招工报名。
来都来了,杨黛索性也等在了队伍中,好歹她有高中学历傍身,万一能捡漏呢。
但显然是异想天开的想法,知道她是农村户口后,她连填报名表的资格都没了。
“我们这次招工只针对城市户口。”对方看着杨黛,又重新强调了一遍。
本来就是想捡漏,此时没成功,杨黛也不说多失落,只是在骑车离开的时候,又忍不住回头看了眼身后的工厂。
这年头户口就这么重要?
没人能解答杨黛的疑惑,杨黛看着时间,回到了原来的地方等着和韩霖碰面。
韩霖已经到了,看见杨黛之后,就将自己手里的东西塞到杨黛手中。
杨黛还以为金瓜子没换到多少粮食,但是手中的包太轻了,一点都像是粮食。
打开一看,包里花花绿绿的。
杨黛的呼吸都屏住了。
第12章
“你哪里搞来的?”杨黛有些狐疑,这包里的票证太多了,杨黛不觉得自己给韩霖的家瓜子能换来这么多东西。
“先去吃饭,吃完饭再说。”韩霖换了话题,带着杨黛去了公社的国营饭店。
杨黛又盯着韩霖看了几眼,没再追问。
饭店的手艺肯定比韩霖强很多,她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两人去吃饭,正好再次碰到了黄庄大队的会计。
面对面碰见,谁也不能当做没看见。
“黄叔,您来吃饭啊。”韩霖主动同会计黄平打了声招呼。
黄平看到两人时,表情有一瞬间的不自然,但很快又隐藏起来,露出一丝笑意,“小夫妻来公社吃饭啊?你们慢慢吃,大队还有事情,我就先走了。”
黄平走后,韩霖看向黄平方才坐的那张桌子,两副碗筷,黄平方才在和人吃饭,只是对方先走一步。
杨黛:“你怀疑他?”
韩霖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但杨黛却明白,韩霖心中肯定是这么想的。
但是如今又没有证据,只能是韩霖的一种猜测。
国营饭店的饭菜比韩霖的厨艺强一万倍,两人吃的十分满足。
离开的时候,杨黛又做主买了几个馒头包子,最后才恋恋不舍离开国营饭店。
“咱们去县城吧。”好不容易出来一趟,韩霖并不想这么快就回家。
而且包里有那么多票证,怎么也要把东西买了,才能高高兴兴回家。
杨黛也没有拒绝,她也想去县城看看。
黄庄大队所属的公社,经济水平在整个县里看来,是倒数的。
县城不仅有供销社,还有一座刚刚建成的百货大楼。
杨黛也想去看看这个时代的新鲜事物。
从公社到县城,两人骑车走了二十分钟,终于到了百货大楼。
三层的小楼,刷着白漆,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杨黛走了进去,里面的装饰,在杨黛看来只是普普通通,但是里面的人是真的不少。
一楼的人是最多的,二楼卖成衣布料,橡胶鞋子还有各种香烟,相对来说人稍微少点。
人最少得是三楼,各种家电,手表,缝纫机,电视机……而这一层也是人最少的一层。
杨黛看了个眼饱,最终什么都没有买。
不是她不想买,而是没有资格。
韩霖带回来的那些乱七八糟的票证,也不知道都有什么。
而且这种大件买回去,杨黛必然会接受各种盘问,到时候连借口都不好找。
最终两人花了几张工业券,买了几个不起眼的东西,又拿着粮票肉票,买了面粉和猪肉,终于准备回家。
“你说有什么办法赚票证?”回去的路上,杨黛显得心事重重。
一直利用自己库房里的东西换各种吃的喝的还有票证,显然是不明智的。
即便她库房里的东西很多,只要拿出来就能换到她目前所需要的东西。
但是坐吃山空不是杨黛的风格。
而且依照现在的情况看,她必须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如此买东西的时候才不用遮遮掩掩。
如今看来小学老师这个岗位是落不到她手上了,而且在公社和县城转了一圈,杨黛的想法也发生了改变。
黄庄大队的小学老师主要是赚黄庄大队的公分,想要手上有票证,这个职业并不合适。
杨母口中的公社工作,杨黛也不准备要。
那是杨父自己的人情落定的,如果她还没有结婚,她当然可以接受。
但如今她已经是出嫁女,如果真的将工作收入囊中,家里肯定
会再次有一场风波。
杨黛本身就和大嫂还有未过门的二嫂有恩怨。
如果真的再接受这个工作,杨黛自己也内心难安。
可是杨黛自己去找工作,没有人脉,农村户口,根本没有工厂愿意招工。
方才排队的时候,杨黛已经打听清楚了。
城里招工优先城市户口,并且优先职工家属。
这两点,杨黛没有一点符合。
而报纸上的征文,杨黛更是觉得半点都指望不上。
毕竟给报纸投稿是没有稿费和票证的,这次征文也只是个意外。
想来想去,杨黛还是觉得头疼。
有一种手里有钱,却不能花出去的无力感。
但杨黛此时的忧愁,没人能够解答。
“前面沟里是不是有人?”杨黛睁开眼,眉头皱起来。
她总觉得自己隐隐约约听到了小孩子的哭声。
韩霖的耳朵更加敏锐,其实早就听见了。
但是韩霖在宫中厮杀多年,一向都没有什么同情心。
况且这个时间,太阳已经快要下山了,如果他不骑车走快点。
他和杨黛就要摸黑走夜路,没有任何照明工具,危险会逐步增加。
韩霖不打算多管闲事,但杨黛已经提出来了,韩霖不准备反对。
他知道他在杨黛心中是何种印象,好不容易换个时代,韩霖自然想转变印象。
从县城回黄庄大队的这条路,是前几年刚修的,不是水泥路,依旧是黄泥路,但是当时为了路面平整度,也为了将路面和两边的农田区分开。
县里在道路和农田两边挖了两条壕沟。
人栽进沟里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