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女钳工[六零]_分节阅读_第220节
小说作者:渝跃鸢飞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83 KB   上传时间:2025-07-08 12:25:15

  主要也是心里委屈,凭啥隔壁都用上农机了,自己还要跟老黄牛一样闷头傻干?一滴汗摔成八瓣。

  “我们也用!”

  “不是说咱们的地太碎了,牙缝肉,拖拉机开进来都没地儿施展?”

  “那就合拢合拢呗!!原来都是人下地干,一块块的好记工分,当然没人去搭理它,反正都是生产队的地,把中间的田埂给推平了,那些空的地方,就铺些碎石,斜的地方咱们就削一削,不就成了。”

  ……

  生产队员们干得是热火朝天。

  虽然不懂技术,但那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自然有百般花样、千般想法,总之比原来好使就行。

  “这部分的改造,可以总结为缓坡削平和洼地填充?”胡开记边听,边在笔记本上记录道。

  “差不多。”林巧枝对这个总结表示认可,宋莆也是点点头。

  “我在实际观察中还发现,很多生产队对梯田还做了层级间的优化,每层梯台预留出大概1.5m宽的便道,便于农机通过。”宋莆补充一点,又说,“大多数生产队都能做到通过率100%了。”

  他忍不住夸奖:“这款拖拉机的爬坡能力真的强。”

  林巧枝坦然笑了一会儿,才道:“道路准备好了,田间耕作效率肯定能提高不少。”

  她想了想:“姑且先叫道路系统吧。”

  她思考着,同时表述着好处:“道路系统做好了,拖拉机在每一层梯田内,和一层层梯田间的运转能力,都会显著提升。”

  胡开记精神一震,追问:“能不能估算一下大概数据?”

  “这还是要看实际落地效果,”林巧枝摇摇头,想了想,又拿了张草稿纸,简单画上了当初去过的田家村的梯田地形,“你看,随手试一下,就有几种不同的改法。”

  “恩……”林巧枝目光在笔下勾勒的几种道路系统上来回扫了几遍,思索着哪种效率更高,才在草稿纸上标注了几笔,伸手推到中间,“比如这两种,理论上,一个能提高5%左右的田间作业效率,另一个应该能达到8%的更好数据。”

  拖拉机能不能在梯田间自由来去,就跟车走堵塞路、国道、高速路一样,肯定是有一定区别的。

  能提高多少,关键在于生产大队最后设计落地的道路系统到底方不方便,又适不适宜地形。

  “好好好!不管是5%还是8%都是很不错的数据了。”胡开记感觉脑子都有点兴奋起来,肾上腺素也随着林巧枝的声音不断分泌。

  要知道,拖拉机本身带来的机械化效率,就比人力耕作高一大截。

  在这个基础上还能再增加,绝对是让人惊喜的,就跟发现学生考到了班级第一,又再次发现居然还是全市前十一样令人振奋。

  “从未来发展方面考虑呢?”宋莆也是黑眸里亮着高兴,看林巧枝。

  跟一棵等待雨水的脆嫩大白菜一样。

  林巧枝也准备说这边,对上宋莆的眼神,忍不住道:“宋同志,你这眼神,我感觉不说点什么都太辜负了。”

  那出成果的小麦,不会就是被这样日日看得不好意思了吧?

  “我就是想着,有没有可能,你再给出一些特别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宋莆笑着挠了一下鬓角。

  林巧枝都被逗乐了:“那不太可能,想有前瞻性,就代表咱们目前的技术实现不了。”

  “好吧,我们还是脚踏实地来做,尽可能减少未来返工、翻修。”宋莆略微失望,又感觉眼前的林巧枝真实了许多。

  从初见那天笼罩在华灯璀璨下的第一印象中脱壳出来,生动了不少。

  想也是,要是前瞻性的技术,都能被林巧枝说得清楚,并且精准规划,她的工业同行不会像是小麦一样倒伏吧?

  “不过吧……”

  林巧枝话音透着点思索,声音传到了宋莆等人耳朵里。

  宋莆眼睛睁大:“什么不过?”

  “其实我个人觉得,往后起码十年时间里,最先发展的应该是配套农机,比如小麦这一块,可以做耕地、施肥、播种功能集成的一体机。”林巧枝顿了顿,继续道,“这样的话,播种行距、播种深度,都要在这版本修整方案预先有一个机械化估算。”

  照林巧枝看,全丘陵地形拖拉机技术已经领先很多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除非中国整个工业体系跨越式发展,否则很难再有大改进。

  改进也是往降低成本的方向走。

  反而是配套农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逐步跟进,否则无法发挥丘陵拖拉机最大的潜力。

  就好像当初从北边传过来的铁牛55一样,后续这么多年,红旗厂其实一直都在这个基础框架上,做进一步更新,实现更多的功能,满足更多农户的作业需求。

  “还有,适应地形的丘陵小型联合收割机,初步看的话,割幅1.8米左右可能比较合适,再带防堵塞脱粒装置,收割的效率肯定会大大提高……”林巧枝看向众人,“做宜机化方案的话,这部分要预留的空间,也最好一次考虑到位。”

第142章 形成一个“红旗牌”的农机大产业链

  宋莆简直大开眼界, 不可置信的表情中带着几分茫然。

  他不是没有接触过农业机械化,但工业发展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凶悍了?

  未来很多年丘陵地形拖拉机都不会再有技术大突破?

  这跟“我培育的小麦种子,未来很多年都没有别的品种可以替代”有什么区别?

  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宋莆对此大为震撼。

  林巧枝的话好像有点“狂”, 但确实是理智分析得出的结果,工业是链、是网, 唯独不可能是点, 一枝独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先要做对这些配套农机,做一个整体性的技术预测?再根据推测的结果,反过来制定修整方案?”胡开记当场就信任了林巧枝的判断。

  但凡眼前是别的什么人,听到这种离谱的发言, 多少要再怀疑一番,再反复验证这个真假,才敢决断要不要信任。

  不过面对林巧枝,胡开记就省略了这个过程, 顺着她提出的思路往下继续思考起来。

  会议室里,在场的红旗厂领导和几位高工表情各是不同, 却又都透着三分相同的感兴趣。

  他们对修整丘陵耕地本身肯定支持, 但,更在意的肯定还是林巧枝口中的农机未来发展。

  这不是就相当于红旗厂版的一五计划?

  回忆了一下林巧枝简单勾勒的图景,温东鸣不免心痒痒,偏头低声:“你觉得怎么样?这个做起来难不难?”

  “这……说不好。”被问到的陶正宜回答得略略勉强。

  “给个准话。”

  “这哪有什么准话,您又不是外行。我要是说造得出来就造得出来,我不得去造飞机航母?”

  温东鸣叹了口气,每当这个时候就尤其稀罕林巧枝的性子了, 真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他倒是想直接问林巧枝, 但上面早就隐晦传达了,后面肯定还有要征调林巧枝的地方,回红旗厂主要是休养调整,不可能再留她长期扎根红旗厂做农机工作。

  换位思考一下,要是搁他,他也舍不得,这不是杀鸡用牛刀吗?让林巧枝一直研究播种机、施肥机、灌溉机这些配套农机,确实是拿大炮打蚊子,太浪费太可惜了。

  但不换位,他就是红旗厂的厂长啊!多希望红旗厂能嗖嗖把这些配套都研发生产出来,形成一个“红旗牌”的农机大产业链!!

  多爽快。

  多令人高兴。

  简直就像是开着多台大马力联合收割机,去收割世界农机市场上颗粒饱满的粮食。

  真要能做到,他温东鸣这辈子真是死而无憾了。

  “巧枝收徒弟还是收晚了。”温东鸣格外遗憾,由衷地感叹。

  这要是换别人,一般也不会出现这种问题,能力拔高之后,一般徒弟也培养起来一批了,自己顾不上的项目,刚好可以锻炼徒弟,只需要做大方向的把关和指导就行了。

  但现在,也才一个黄彩霞。

  当初天赋好像不是很出彩,也不知道现在学的怎么样了。

  旁边齐邵宁“咳咳”两声,低声提醒:“林工可是咱们厂最年轻升高工,最早开始带徒弟的了。”她要是收晚了,那别的高工怎么算?

  陷入失去大炮遗憾的温东鸣愣了一下,是哦。

  那怎么就感觉晚了?

  三方各自讨论了一会儿,又相互交换了意见,将这个“配套农机发展规划及其适应性”划定为了一个重点讨论项目。

  总不能日后出了什么技术突破,结果回头一看,当初修整土地这个没有想到,那个没有预留。

  又要翻修!这种翻修成本可让人恼火,要是反反复复,可就糟心了。

  这时候的人,做事多带着淳朴和信念感,都是奔着“百年大计”的方向去的。

  林巧枝也是抱着同样的信念,即便以现在中国工业发展的速度,可能管不到一百年,但未来几十年,不要反反复复折腾,下一次力气,起码能造福一两代丘陵农人。

  回忆起曾经在田家村听到的“渺小人类凭借机械抗衡天灾”壮举,她也提出一点:“宋同志,既然要修整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再多考虑一点天灾的问题?”

  她邀请着:“趁着当下这个难得的机会,刚好可以双重视角,做更全面的考虑。”

  “双重视角?应对农业天灾吗?”宋莆有点愣神地重复了一遍,心跳却逐渐激烈着敲打胸膛。

  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胡部长曾经问过这个问题,将想法拔到一个新高度。

  林巧枝好像又问了同样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又好似人人都在给出答案——目光向上,一直奔向最好。

  带着鲜红的信仰,问心无愧的追求极致,本身就是一次伟大的创举了!

  宋莆发现自己结识如此一群同志,精神世界一时有些灼灼,血液在奔流,心跳在加速,他也竭力思考着,道:“最先要考虑的,肯定是暴雨洪涝、高温干旱、冻害三种最常见天气情况。”

  “丘陵梯田的洪涝?”有人提。

  地势高的地方,不易积水是很多人的下意识想法。

  “也是会有的,我国丘陵的地形多样,再一个很严重的是,冲刷强度大,严重的水土冲刷甚至粮食苗都保不住,并不会比平原地区暴雨积水强多少。”宋莆叹口气。

  天灾无情,哪里会宽容粮食种植不易?

  宋莆继续道:“目前比较普遍的方案,是在雨季来临前加修排水渠,也有一些地区,尤其是旱作区,会用修房子那种黄泥,加固梯田边坡的强度。”

  林巧枝顺着讨论,参与进来,她思维也是转得很快,立马想到:“雨季前,可以用拖拉机搭载链式开沟机,沿梯田内侧等高线开挖排水沟,如果有雨势加大的趋势,也能迅速加深加宽。”

  “不会打滑吗?”宋莆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

  在泥泞地块打滑、深陷,几乎是现在大部分拖拉机会面对的挑战了,也是时常让人苦恼的问题,一村人去推陷在泥地里的拖拉机,再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和泥水飞溅,成功将拖拉机救出来,宋莆也是见过的。

  “虽然没有在降雨量大的地区实际测过,但应该不会打滑。”林巧枝顿了一下,解释道:“这款拖拉机的电子传动系统搭配螺旋锥齿轮,可以实时调节扭矩,防止泥泞地块打滑,再加上它重量轻,马力足,之前测试深陷、打滑的情况表现都还不错。”

  “如果再搭载抽水泵的话,配合竹管、软管一类的引水,可以有效将积水排至田外河道。”林巧枝越说眉头就越皱起来,理论是理论,但真要暴雨天作业的话,“或许可以加一个差速锁。”

  “差速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1页  当前第22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0/24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女钳工[六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