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在一步步逼近了!
会议室内众人意识到这点,都逐渐进入兴奋状态。
转头,林巧枝在会议室的一块黑板上,简单勾勒出步进梁式加热炉的大体构造,又逐一标出功能布局,进一步道:“我们目前排除了深层次的零件问题,还有关键的动力传输链条。”
这个简单图纸一画,也是一下吸引住了会议室内所有人的目光。
他们是没有这个图纸的。
就好像开车的司机,最多就是换下轮胎,打开前盖板解决简单常见的问题。
把自己花高价买来的豪车全部拆开,拆得七零八落,很少有人舍得这么做,也很少有人能有技术这么做。
但是毕竟也使用这座步进梁式加热炉这么久,免不了日常进行保养维护和简单零件维修工作。
在座的还都是高级技术工人和相关专家,大概某一部分完成什么功能,大家心里多少还是有数的,只是对林巧枝短短一天时间,拆开外壳看了看内部构造,就能画出这副整体功能模块图,理清楚其中逻辑,还是不免暗暗咋舌。
“这条甬道和步进动力有冲突吧。”钱工提出了一点意义。
“甬道这一方向,可能和里面的齿轮设计有关。”齐诚回应道。
很快,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陆续加入到这场讨论里。
紧接着,还有一些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人参与进来,他们对加热炉的实际运行情况,都有自己不同的经验和想法,即使技术基础差了一点,但完全能跟上问题,提供自己的见解。
讨论的气氛也逐渐热烈起来。
等到能讨论的、能排除的都尽量排除了。
林巧枝将墙上的简单模块图纸,通过粉笔涂成三个不同的部分,一部分是基本排除怀疑的,一部分是重点怀疑对象,一部分则是无法确定。
这时候,讨论接近末尾了,不用再多说,陆良也能看出林巧枝心有成算了,于是直接交出指挥棒:“林工,你来总结说两句,说说这炉子,也可以说说接下来的计划。”
“行,我就不客气了。”林巧枝也不怯场,在一众人投过来的目光中,起身道:“关于找出病根,接下来我的主要突破思路,就是专门设计流程特殊,重点针对加热炉不同功能部位的测试方案。虽然我们排除后剩下的区域也不少,但对于功能测试来说,却并没有太大的负荷了……”
简单来说。
一条ABCD……WXYZ的一条环环相扣、相互交错的线。
在经过排除后,目前只剩下ABC……LMN……UVW这一部分。
林巧枝预备设计几条不同的生产方案。
比如:
方案①,主要使用到ABC+MN,对B的负担最大。
方案②,主要使用到ABC+W这条线,可以测试W是不是引起电机烧毁的主要模块。
这些方案的设计,就要尽可能巧妙了。
测试同样的几项功能线上的点,想要做到全覆盖,复杂笨拙的方案可能要测试几十条,但巧妙的方案,可能功能交错,相互印证,能大大减少测试用例。
最最重要的是,设计的方案必须是正常生产流程,不能搞极端案例。
以免测试过程,又把加热炉弄出新的故障和问题。
林巧枝简单十几分钟,把所有思路都讲得清楚明白,即使一线工人也能听个囫囵懂。
只是不明白,林巧枝怎么把像是蜘蛛网一样相互拉扯交织的功能,扯成这样一条条简单直白的线。
不懂也没关系。
干就完了!
她最后道:“接下来的话,还是需要大家精诚一致的配合,尤其是一线生产经验丰富的工人,还请各位班组长认真选一些平时干活动脑,心细,善于观察的工人出来。我们下力气把几条测试线做足了,争取一举把病根揪出来!把敌人给我们阵地埋的诡。雷排出来!”
这句话一说完,陆良等人已是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
使劲鼓掌得手都拍红。
这个时候,林巧枝要是光喊口号、只会光说不练的假把式,大家也就给点面子听听,资历该摆的,技术该拿的,也就都拿出来了。
小年轻为什么在重要场合说不上话?半桶水都没有,洒出来连地都湿不了,实在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难道还要纡尊降贵的捧着你,哄着你?
但林巧枝这样干脆直接地摆出方案,实操性强,清晰明了,领着所有人在解决问题的路上往前跑,大家跟上都来不及,他们一起遇山开山,遇水架桥,好不痛快!!谁还去管什么年龄、资历的问题。
更何况,大家下意识里有一个观点,只要给林巧枝把问题锁定到像是电机那么小的一个范围,她就非常有希望解决。
其实说起来,这一整套流程全部做下来,基本要调动整个车间的人,还要投入在座各位不小的精力和时间,脑子和身体可能都要受一番苦。
但调动再多的人,吃再多的累和苦,也比去低头弯腰受窝囊气强!!
要是林巧枝真能把这个问题揪出来,解决了,他们就算是不吃不喝睡在车间里,脊骨也是挺直的。
第72章 林巧枝:“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112厂, 三车间。
天车的探照灯照亮车间,在步进梁的铁甬道上投下一片阴影,缓缓送着一炉钢坯移入加热段。
四五十度的滚滚热浪, 让整个车间宛如蒸笼。
林巧枝脸颊上的汗水不断往外涌,又大滴大滴沿着脸侧往下滑落。
“林工, 给。”带着保障组进来的陆良也是一脸汗水, 手里拿着一瓶调配的盐糖水,递向林巧枝。
112厂的工人身体在磨练中已经能克服这样温度,倒是还能坚持,但林巧枝却很不习惯,她热得整个人汗水直往下掉。
红旗厂的车间也热, 江城的夏天也热,但那都是自然堆积的热,远没有这种整个车间都布满加热炉的高温,空气里都是扭曲的热浪。
林巧枝舔了舔嘴唇, 眼睛紧紧盯着加热炉测试段,顺手接过盐糖水, 小口小口喝着补充水分。
陆良看着她这有些吃不消的样子, 生怕她受不了,身体撂挑子了,关切道:“林工太辛苦了,唉,也是我们这里条件有限,要不要出去休息一下,缓一缓?我们厂周工、齐工也能顶一会儿, 做好记录回来看也行。”
“不了。这让别人看着,我也不放心。”林巧枝倒也没觉得太辛苦, 她要是怕吃苦的话,就不会选择走这条路,不会主动来112厂了,分了房子还干什么,舒舒服服的享福就好了?
可她的祖国还弱小啊。
她也实在不放心别人,尽管测试方案她做得很有操作性和说服力,但她心里知道,能通过测试方案成功找出问题的可能性,大概只有50%
很看运气。
看各工位的工人,够不够敏锐心细。
看她织出的这张网,能不能刚好捕到鱼。
但她却不一样,她知道正常的步进梁式加热炉运转,应该是什么样子,知道液压系统正常蓄压的嗡鸣,知道燃烧器风门应该如何正常工作……
她有天然的优势,比别人有更大的几率发现问题。
“各工位注意,”林巧枝攥着铁皮喇叭喊,声音穿透车间的轰鸣,“把步进梁的升降速度提到0.3米/分钟,准备第六次测试,注意按要求观察记录加热炉状态。”
车间三十六个检测点,先后高高竖起红旗。
林巧枝目光全部扫过一遍,又仔细去听整个加热炉的声音。
脑海里不断思考着加热炉正在运转的每个部件。
注意力长时间高度集中,让她脑子里有些发沉,齿轮规律啮合的声音,在太阳穴上敲出一突一突地钝痛。
很难。
各种声音汇聚到她的脑海里。
电机的、液压站的、齿轮啮合的、燃烧器燃烧的,加热炉的配套仪表的……
林巧枝全神贯注地思考,倚着身后粗粝的墙,手无意识去按太阳穴。
到底会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眼看钢胚运到位,她抬起铁皮喇叭,要求道:“步进梁暂停前进,保持当前位置3分钟…… 让钢坯温度场均匀化。”
就暂停这么一瞬,耳朵捕捉到一道熟悉的嗡嗡声音。
可能是闷热到脑子实在难受,之前好像很正常的声音,好像一下被放大了许多倍。
电机的声音。
林巧枝瞳孔微微一缩,来不及再过多思考,马上直起身来,肃声要求道:“各工位注意,记录一分钟内进行的所有操作!”
这一道声音,打破了车间里有条不紊的沉闷。
有那么一瞬间的骚动。
很快又有秩序地安静下来,三十六个测试点上,只有边擦汗边在奋笔疾书的身影。
已经重复修理、替换电机十几次的维修组满身是机油和热汗,衣服都变成灰色,此刻面上疲惫中都透出振奋,抬着胳膊擦着脸上的汗,迈步过来。
在三十六个测试点上做巡回检查的齐工,也是听到声音,一个激灵站了起来,放下温度测试仪,下意识想转头回来,脚都已经迈出来,又赶紧克制住,转头忙督促大家写操作记录,“都写仔细点,就算刚刚拧了一下螺丝都写上去。”
“小王,你刚刚操作,步进梁的水平位移是不是二次补偿量加了2毫米?记得写上。”
……
林工应该是有突破口了,意识到这一点,所有人一时间都精神起来。
数个班组长和技术工人都从车间四面八方聚拢过来,往林巧枝站的地方。
“林工有什么发现?”
“是刚刚暂停移动导致的吗?”
“林工。”
……
林巧枝来不及说话,她紧紧闭住眼睛,努力去回忆脑子里一闪而逝的想法。
见此,急切的声音退潮般消去,很快安静下来。
112厂一众人也不奇怪,很多时候,想法都是突然冒出来,要是那一下没抓住,很快就会忘了。
那就太可惜了!
因此,尽管心急,想知道林巧枝到底发现了什么,但都默契地按捺情绪、安静等待着,就是不免走来走去,抓耳挠腮的进行眼神交流。
还有的走远了点,压低声音交谈。
“你刚刚注意到什么没有?”
“没觉得有什么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