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_分节阅读_第154节
小说作者:啾十二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62 KB   上传时间:2025-07-06 12:45:12

  她两个都不想放弃,但过段时间就秋收了,没有这么多人和时间去排两出戏。

  于知乐笑了笑,留她一个人思考,转身将井里的桃冻取出,脱盆倒扣在干净的砧板上。

  晶莹剔透的冻冻里夹着粉白粉白的桃丁,让撒欢回来的小孩们围着桌子转,边转边感叹。

  “哇,好漂亮,像河里的花瓣。”

  “闻起来甜甜的,有桃子味,肯定很好吃。”

  小孩的天真烂漫让周围的大人眼里盛满笑意。

  于知乐照旧把桃冻分成小份,让大家尝试,并收集意见。

  众人欢声笑语的画面与满脸纠结的张文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这样的画面持续了整整三天。

  接下来两天,于知乐用捕鱼小分队带回的牛奶和西瓜做了桃冻撞奶、西瓜桃桃和蜜桃乌龙,还有作小料用的桃子布丁和桃味珍珠。

  她还特地请手巧的木匠做了模具,把布丁做成桃子的形状。

  张萍六人有了之前的基础,这次学得很快,甚至能举一反三结合当季水果研究新品。

  “乐乐,我到底要选哪个剧本啊?”张文心还在纠结。

  陈昭一口吞掉一个布丁,提议:“选宣传卫生,我听江大夫说很多病都是因为不注意卫生引起的。”

  “我觉得女孩另一个剧本好,对咱们村里的女孩好。”于初月给出自己的意见。

  他们一人一句让张文心更烦恼了。

  “不如抽签。”于知乐说。

  三人异口同声拒绝:“这么重要的事不能儿戏。”

  于知乐耸耸肩,看了一眼蓝圆圆。两人悄悄离开,出了门后才放声大笑。

  胡蓝让张海兰给蓝圆圆带了口信,说明天供销社会上一批省城里流行的新布。两人约了明天一起进,今晚都住于家。

  此时的于家小院很是热闹,于婉琴和杨素云说笑着择菜,于越和于杨在旁边处理海货。

  方卓明天就要离开海隅村回省城,所以今晚大家聚一聚。

  于潮川踏入小院那一刻才知道方卓能走路的消息,老泪横流,拉着兄弟俩喝酒,才一会就喝得醉意朦胧。

  这一夜的于家小院被两种极致的氛围笼罩,众人因为方卓恢复行动能力欢喜,又因为明天的分离悲伤和不舍。

  直至月上梢头,这场聚会才结束,大人们都染上了几分醉意。

  第二天清晨,于知乐二人和方卓坐牛车进城,于家人一直在村口站到完全看见他们的身影。

  到了海东镇,于二爷将于知乐和蓝圆圆送到国营饭店,再送方卓去县里坐车。

  “娘,这是我给你做的裙子。”蓝圆圆送出第一件成品。

  胡蓝满脸欣慰,让前来送桃的大姐好一阵艳羡。

  大姐又给于知乐塞了一兜桃,说:“你真是我们山桃村的贵人,遇见你第二天就有人来收村里的硬桃。”

  上新布的时间快到了,于知乐觉着奇怪,但没追问细节,和蓝圆圆匆匆出了门。

  两人到时,供销社已经是人挤人,蓝圆圆让她在别处等,她闲得无聊逛起其他柜台。

  突然,一个风度翩翩的中年男人挡住她的去路。

  “小姑娘,我想和你谈一笔生意,对海隅村而言很大的一笔生意。”

第143章

  谈生意这个词触碰了于知乐的某条神经,让她意识到了山桃村那笔交易的奇怪之处,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山桃村真正的贵人并不是她,而是蓝圆圆。

  “比如,订一千瓶泡椒酱,或者一千罐辣炒鲍螺。”对方见她没反应,继续抛出诱饵。

  于知乐直接拒绝:“杜先生,海隅村不会和你合作。”

  说话间,她毫不掩饰打量的目光,同样不刻意隐藏惊讶之色。

  她能从宁谭零星的话语中窥见杜家的产业庞大,但没想到一手建立它的人看起来是个文弱书生,他完全不像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

  “海隅村七我三,不再考虑考虑吗?”杜生嘴边的笑始终保持相同的弧度。

  于知乐笑了笑:“你不用再试探我,我和圆圆之间的友谊无关利益。”

  “不愧是海隅村副业组的大脑,你很聪明。”杜生收敛笑意,眼里却流露出赞赏,“希望以后有机会合作。”

  说完,他转身准备离开,被于知乐叫住。

  “杜先生,你的爱对她来说是一种负担。”她直言不讳。

  一瞬间,杜生周身气场发生变化,看她的眼神像是在看随手能捏死的蝼蚁。

  “我不知道你和蓝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她也不知道。”于知乐直视他的眼睛,“她对你一无所知,你给予的行为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这时,蓝圆圆的声音传来:“乐乐,你在哪儿?我抢到半匹呢子面料,打算冬天给我娘做一件大衣。”

  她欢欣雀跃的语气让杜生眉头微蹙。

  墙上的挂钟滴答滴答地走,她的声音越来越近,杜生转身疾步离开。

  “乐乐,原来你在这啊,看!”蓝圆圆一脸兴奋地展示手里的布料。

  于知乐配合地摸了摸,感受到细微的毛绒感,说:“这布料冬天穿肯定暖和,我省城的同学有穿过。”

  “真的?你还记得样式吗?我想多收集几款,让娘好好挑

  。”讲起做衣服,蓝圆圆眼睛在发光。

  于知乐挽住她的手臂,叠声应道:“记得,记得,回去给你画出来。”

  “好。到时应该会有多余的布料,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蓝圆圆开始苦恼。

  于知乐提议:“帽子、手套或者围巾。”

  “听起来还不错,我先记下了。”蓝圆圆笑道。

  两人携手走出供销社,一路说说笑笑。

  回到国营饭店,蓝圆圆骄傲地向胡蓝展示抢到的布料,收获了一箩筐夸夸的话。

  两人在店里坐了很久,吃过午饭,慢慢悠悠地到老地方去等于二爷。

  没一会,于二爷赶着牛车走近,让她们上车。

  今天的太阳不大,偶尔还会吹来一阵微风,回村的路程还算惬意。

  于知乐刚到家,张文心就跑来于家小院。

  “乐乐,好消息,两个本子都能演了。”她激动地脸都红了。

  今早上工前,女知青们集体找她报名,有才艺的报了节目,没才艺的表示希望可以加入样板戏演员候选名单,她们会积极配合排练。

  张文心合计了一下总人数,发现演两个本子绰绰有余,当即拍板要把两个剧本都搬上秋收晚会的舞台。

  “你终于不用发愁了。”于知乐戳戳她的眉心。

  这几天选剧本的事给她愁出了川字纹,现在终于能放松眉头了。

  张文心摇摇头:“还不成,虾池选址出了点问题,曲老师说还要继续考察,挖池的时间要往后移了。”

  “好事多磨。”于知乐宽慰,而后把话题转向泡椒酱,“玻璃厂那边怎么说?”

  这段时间,统筹各事项进度的任务落在张文心身上,她每天都会找相关负责人确定进度。

  “后天早上交货,标签纸也准备好了。”张文心翻了翻笔记本,“海梅和海竹商量过,当天中午就可以开始炒酱装罐,第二天就让葛泰去送货。”

  于知乐点了点头,提醒道:“让海竹炒几罐鲍螺一起送给云姐。”

  “咱们不是计划在秋收后才开始做罐头吗?”张文心有点惊讶,这进度比预想的快了将近两个月。

  村里没有相关设备,排气、封罐和杀菌的步骤相对繁琐,气温较低的季节对她们更有利。

  于知乐将忧虑告诉她,希望可以尽早提高海隅牌的知名度。

  张文心了然,谁也拿捏不准罐头厂那边的心思,她也不想海隅村回陷入这样的困境。

  紧接着,两人理清当前所有工作内容,张文心将其中一部分移交给于知乐,腾出时间去张罗秋收晚会的事。

  之后两天,村里没有特别的事发生,大家还沉浸在即将举办晚会的喜悦当中。

  对于知乐而言,最大的变化是蓝圆圆搬到她家住了。

  不仅如此,张海雁还直接把缝纫机搬到了于家小院,顺带教起了于春祺和于冬禧姐妹二人。

  于婉琴也向姐妹二人学染布技巧,生活更加充实了,小院里总是热热闹闹的。

  玻璃厂交货当天,天气晴朗,副业组小院聚集了二十几个人。

  葛泰拉着牛车走近,玻璃叮叮当当的碰撞声让小孩们跟在车旁跑。

  “做酱咯!做酱咯!”他们边喊边笑。

  大家合力卸下玻璃罐后,小院正式分为两个大区域。左侧是泡椒酱制作区,右边是罐子煮沸消毒区。

  张海梅带人把泡椒剁碎和准备香料配菜,张海竹和张灵用半人高的锅铲炒酱,葛小菊按照于知乐的指导煮瓶子瓶盖消毒。

  工作时,每个人都戴上了张海雁几人特地赶制的棉口罩,操作过程都符合于知乐规定的章程。

  很快,这个小院充斥麻辣酸香的味道,一盆盆色泽红亮的泡椒酱被放到长桌晾凉。

  酱冷却到合适的温度,陈昭和组员开始装罐,每瓶装到九分满,而后立刻密封。集满半框,搬去进行由于初月和张文心负责的最后一道工序——水浴杀菌。

  装了泡椒酱的罐子放入水中加热,在大约八十摄氏度的水里煮二十分钟,擦干表面,再堆放在阴凉的角落。

  “吃饭喽!”于婉琴朗声道。

  今天的午饭由她和张海雁几人准备,做的是简单快手的麻辣烫配米饭。

  高油盐的饭菜让大家的体力恢复得很快,饭后歇息了一会就又全身心投入做酱的工作。

  二十几人一直忙活到下午五点,一共做了三百五十六瓶泡椒酱。

  至于给吴云的辣炒鲍螺,她们打算明天早上再做,以确保新鲜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4页  当前第1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4/2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