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点点咸,但越嚼越香,因为给孩子吃只撒了芝麻,没放辣椒,这东西当小零食吃或许下酒菜都挺好。
“这个真好吃,黄婶的手艺真不错。”林雅雯递给了宁青霖一片,让他也尝尝。
“这东西要是批量生产,肯定会很好卖。”林雅雯让姜广军也吃。
姜广军摆摆手,他这两天吃了不少,有些吃腻了。
宁青霖点点头,“恩,确实好吃,还有营养,又容易储存,就是成本太高了。”
“也是,猪肉可不好买。”
姜广军笑了笑,心道,这一家三口都是识货的。
这野猪肉脯他是专门做来给自己媳妇孩子吃的,用的都是真材实料,能不好吃吗?
其实猪肉脯想批量生产也不难,只要搞个养殖场,将生猪业发展壮大,解决了最关键的原材料,做起来就容易了。
林雅雯坐了会就去厨房了,她先和面,再把早上买的肉拿出来剁成馅,牛牛主动过来帮忙摘菜。
宁青霖也挽起袖子,他是个脾气非常好的人,没什么官架子,平时在家也会做饭。
主要是林雅雯工作有时忙起来顾不上,只能他来。
姜广军很有眼色,也洗手过去帮忙一起包饺子。
林雅雯的父亲是县公安局的,不过已经退休了,母亲年轻时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大美人,据说当年上门提亲的人踏破门槛,后来嫁给林雅雯的父亲。
林雅雯遗传了父母容貌上的所有优点,人长得很端庄秀丽,跟宁青霖还是高中同学,两人感情一直不错。
就是孩子少了点,只有牛牛一个,可子女这事强求不来,只能靠缘分。
吃了顿饺子,姜广军下午才回南岭大队,大队长交给的任务算完成了。
没过几天,县电业局派的人就进村了,勘察过地形后,做了几天规划,大队长就组织人手挖坑埋电线杆。
电线杆埋好,扯上线,又普及了一下用电常识和注意事项,没多久村里就通上电了,大队也装了电话。
姜广军第一时间给于红霞打电话,告诉她这事儿。
还问她猪肉脯收到了吗?
“收到了,孩子们可喜欢吃了,爸妈那儿和二姨家都送了,他们也喜欢,你千万要注意安全,别跟野猪硬碰硬,太危险了。”
收到信,知道村里进野猪了,于红霞担心的连着几天都没睡好,就怕姜广军出什么意外。
“放心吧,我不会拿自己小命开玩笑的。”他惜命的很。
“媳妇,我过两天要去趟省城,村里打算搞个养殖场,想去省农大找专家取取经。”
他已经跟那边的老师联系过了,也听了很多建议。
正好公社有人牵头,农大也很欢迎他们过去参观学习。
大队长就选了几个人,其中就有他一个。
“办养殖场?是要养猪吗?饲料是个难题,还有防疫方面,我帮你找些书跟资料寄过去吧?”
“好啊,我们正缺这个,多多益善。”姜广军呵呵笑了。
他上学时不怎么爱学习,成绩一般,现在让他看书真看不进去,但村里还有别的知青,上过高中的社员也有,让他们学呗。
他呢,只是想借着重生的机遇,试着帮南岭大队找条致富的路子,至于路找好了,以后怎么走,他可不会跟着指手画脚。
而养殖场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村里有养猪,只是数量太少了,不够规模,养殖其他的牲畜村里人又没经验,这次去农大正好可以学习一下,机会难得。
于红霞知道他笑什么,她可太了解这个男人了,人是机灵,脑子也够聪明,就是读不行。
不然姜广军要是跟她一起复习考大学,回城的事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波折了。
“广军,你出门在外要照顾自己,我寄了信给你,还有个包裹,是我做的书包和笔袋,应该快到了,你给爱莲姐家孩子还有牛牛他们分分。对了,杜家搬走了。”于红霞最后才想起来。
杜老大的案子结了,人判了死刑,杜老二判了十五年,一时半会儿是出不来了。
程云离婚了。
杜家现在的房子是属于非法侵占来的,必须搬走腾出来。
至于原来的房主,阚老师在联系了,暂时还没有消息。
“好,我知道了,媳妇,后面还有人等着打电话呢,有事写信吧,我先挂了。”
于红霞嗯了一声,让他照顾好自己就挂了电话。
姜广军其实还有很多话要跟媳妇说,不过身边人太多,不方便,只能挂了电话。
然后给钱,一分钟一块钱,电话费是真贵。
等他去会计那交了钱出来,就看见林正国正在门口站着。
背着手,指间夹着一只卷好的旱烟卷,身上穿着半旧的灰布衫子,脚上的布鞋沾满了泥,看着好像刚从地里回来。
实则不然,早上刚下过雨,村道泥泞不好走,这才弄了一脚泥。
“电话打完了?红霞跟孩子都挺好的吧?”
“挺好的,大叔,你这是又去哪儿了?”姜广军掏出口袋里的火柴,帮他点燃了烟。
林正国一边抽着烟,一边道:“我去养猪场那边看看,有只母猪下要崽儿了。”
“大叔还是看好养猪?”
“嗯,不光我看好,村里很多人都觉得行。你说的那什么新品种,还得再研究研究。”
“那就再研究研究吧。”姜广军说的是“三江白猪”,一种适合北方寒冷地区养殖的肉猪新品种,只是目前还没有全面推广。
两人说着话,那边快递员过来了,于红霞说的信跟包裹到了。
因为包裹不算重,快递员直接送过来了,姜广军习惯先看信。
信不长,只有两页纸,很快看完了,不过看完后他砸么了下嘴,有些受刺激了。
他媳妇是越来越能干了,一个笔袋卖了两千,自己再不努力就要被碾压了。
第44章 要你有啥用!
于红霞这次寄来的包裹比上次的要大,重量却没增加多少,拿在手上轻飘飘的。
姜广军打开,里面有三个帆布双肩书包,五个带夹层的各种颜色的笔袋,于红霞还给他做了两双布鞋,他脚上的胶鞋结实是结实,不如布鞋穿着舒服透气。
前世姜广军穿了几十年,现在要不穿他还真不习惯。
“这书包做的不错。”姜广军拿起来看了看,书包的款式很新颖,跟后世商店里卖的差不多。
笔袋做工也很精细,一看就用了很多心思,怪不得服装厂会给他媳妇那么多设计费,确实值得。
姜广军看完,将一个书包两个笔袋给林正国,“大叔,这是红霞给你家大壮的。”
林正国的大孙子叫大壮,就是于红霞救的那个孩子,和牛牛是表兄弟,比牛牛小两岁,刚在村小上一年级。
林正国头一回见到两个带子的书包,稀奇的看了半天。
“红霞咋买这么好的书包给大壮,太破费了。”
这书包肯定是在京市商店里买的,又厚又结实,还好看,瞧着不能便宜了。
林正国有心不想要,又不好拒绝于红霞的一片心意,人家特意邮来的,要不给点钱?
“大叔,这不是买的,是红霞自己做的,给大壮拿回去用吧,牛牛也有。”他媳妇一直记得两个小家伙呢。
两个小家伙也没忘了他媳妇,平时在村里,只要遇到了,大壮都会笑着喊他姜叔叔。
还经常问他:红霞婶婶来信来没?我都想她了,她啥时回来啊?每次家里做了好吃的,都颠颠跑来喊他去吃。
两个孩子别看小,知道记恩的,他媳妇没白救他们一回。
“好,那我替大壮收下了,你写信时帮我谢谢红霞,告诉她我一定督促大壮好好学习。”不然白瞎了这么好的书包。
姜广军摆摆手,回去了。
林正国在大队呆了会,也拿着书包笔袋回家了。
大壮听说这是红霞婶婶给他的,欢喜的直跳脚,抱在怀里不撒手,他两个堂姐两眼放光,想要看看都不让。
书包只有一个,他谁也不给。
最后还是林正国做主,书包给大壮,笔袋给两个孙女,小孙子还小用不着。
这样几个孩子才没打起来。
没办法,双肩书包做起来太费时间,这三个还是于红霞抽空做的。再说也不可能寄来那么多,每个孩子都给一个。
真那样宋厂长可要找她了。
姜广军回到家。
已经中午了,社员们下工了,他把饭菜做好,等乔梁回来吃完,他才去姚爱莲家。
姚爱莲两口子刚吃过饭,一个在厨房洗碗,一个忙着给菜地除草,大中午的都不闲着。
见姜广军来了,立马放下手上的活,将他请进屋。
姜广军把书包笔袋放到炕上,说明来意后。
黄二憨厚的搓搓手,说太贵重了,不好意思收。
姚爱莲则是一脸感动,“红霞回城了还惦记着我。”
给她邮来这么好的书包笔袋,让孩子好好读书。
以后她一定帮红霞看牢了姜广军,省得红霞在城里不放心。
这男人啊,离开媳妇久了,就容易起歪心思,加上村里有几个臭不要脸的,为了几斤肉就跑姜广军面前献殷勤。
哼,下次谁再敢打姜广军的主意,她铁定替红霞扇她们!
姜广军心里一激灵,狐疑的看着姚爱莲,这怎么一副要跟人干架的样子?他是来送书包的,不是来找人干架的。
他哪知道姚爱莲心里在想什么,要知道肯定很无语。
他媳妇这是凭白给自己找了个眼线,还很给力的那种。
他有那么不让人放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