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胆武者脚程快得很。
他赴宴喝个酒费不了多少功夫。
徐解眼一瞪:“如何能消气?”
坐回原位,胸口还在剧烈起伏。
“也不知主公是怎么想的,为何要让一个只会挑刺的废物负责督办粮草……”
赵奉无语:“可,以往不都是他吗?”
吴贤出兵干仗,徐解和那位配合督办粮草,保证后勤运粮通畅,配合次数可不少。
徐解回道:“今时不同往日。”
那人是天海世家出身,标准的世家文士,不喜商贾。尽管嘴上不说,但每次面对徐解,他骨子里都有一种莫名的高傲——徐解只需要出钱出粮,其他事宜无需插手。
以往徐解也懒得跟此人计较,也乐得有人跳出来大包大揽,自己能轻松一些。
只是——
此人是插手河尹事务最积极的一个,因为河尹之事,与徐解生出了不少的龃龉。因徐解不肯让步,他对徐解不满渐深,二者矛盾尖锐。在这大前提下,还配合……
徐解就被挑刺穿小鞋了。
不是说辎重老旧,便是说粮草缺乏,再不就是发霉发臭,食用的兵卒频繁腹泻,粮草被贪污……好不容易对上账了,又说运粮伙夫不足,需要再扩招,补给线不合理。
一言以蔽之,就两个不行。
这个不行,那个不行。
赵奉听完抱怨,咂摸了一下嘴。
“确实,是此人气量太小了……”
不以大局为重,反而公报私仇。
光是想想都觉得拳头硬了。
徐解给自己重新倒了一杯,仰脖一口饮尽,气结道:“不信主公不知此事……”
他少有的,对吴贤生出了意见。
“主公或许是想借这次机会让你们化干戈为玉帛……”赵奉对主公吴贤还是很了解的,但显然吴贤对帐下僚属不够了解,更不知道一个本就对徐解有偏见的狭隘小人,在二者加深矛盾之后,一有机会只会公报私仇,而不是如吴贤希望的那样一笑泯恩仇。
“呵,不说这些,继续喝。”
徐解现在听不得这些。
主动避开这个话题。
赵奉看着明显有了意见的徐解,口中发苦,但嘴上不好劝说。只是在心中嘀咕,倘若公肃在此就好了,即便不能让二者矛盾消弭,但至少会上谏吴贤,换人督办粮草。
“是是是,咱不提这些晦气的小人。”
徐解一杯接着一杯。
喝得面红耳赤,隐约有了醉意,大着舌头含糊道:“你我真是难兄难弟。”
徐解憋屈,赵奉也没好到哪里去,连人带兵被打发到这里,错失出阵立功的机会。对于生性好战的武胆武者而言,还有什么比窝在后方练兵更无趣?眼巴巴看着别人拿战功,比自己错失战功更加难受!
但,赵奉心态尚可。
秦礼以使者身份出使黄烈之前,就私下叮嘱过赵奉不要轻举妄动。赵奉在沈棠那边有两年的空窗期,帐下兵马规模远不如其他高阶将领,此次出阵概率不大。
若强行上阵——
只怕得不偿失。
倒不如安心在后方招兵练兵,待前线战事吃紧,他再奔赴前线参战,更加稳妥。
赵奉一向听秦礼的话。
没几日,二人都收到陇舞郡方面无法参局的消息,心情却是截然不同。
赵奉是松了口气。
离家出走的女儿在沈君地盘蹦跶,若沈君参战,以他那个女儿的脾性,指不定会混入军伍。战场刀剑无眼,她那点三脚猫功夫哪里够看?一个不慎就会丢了命。
不参战,甚好。
徐解则是眼前一亮。
这意味着,沈棠跟他那桩私盐生意不受影响,还能照常进行——主公吴贤忙于战事,短时间也顾不到自己这边。
第575章 浑水摸鱼(下)
私盐本就暴利,更别说沈棠那边提供的还都是上好的精盐,利润与粗盐更是不能相提并论,自己还能获得其中四成。即便是家大业大如徐氏,也没能耐完全不动心……
于情于理,他该亲自出面。
奈何徐解虽是徐家家主,但更是河尹郡守,河尹与陇舞又相隔甚远。若非必要,他轻易不得离开治地,徐家的生意也是如此。随着他走马上任,族中不少生意就逐渐下放给心腹或者可信任的族中助手打理。沈棠这桩私盐生意,他就交给了心腹随侍。
随侍道:“必不负家长厚望。”
徐解叮嘱:“嗯,好好做。”
若随侍能做好这一桩差事,他也能放心地交代更多生意,将其培养成左膀右臂。
“切记,待沈君恭敬些。”
“勿要开罪沈君帐下僚属。”
随侍一一记住。
这名随侍与徐解一块儿长大,徐解信任他就跟信任他自己一般。又因为随侍清楚他对沈棠的敬佩和感激,所以接待陇舞方面不会冒失,更不会得罪人。徐解甚是放心。
吴贤那边如火如荼做着战前准备,徐解的随侍带着轻装出行的商队去陇舞郡进货。拿到货,在根据族中订单将私盐分送到各地,再结清钱款,这一趟生意就算完成了。
至于费精力找销路和买家?
完全不需要。
因为这块生意求大于供。
盐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人不吃盐,时间一长就疲软、乏累、迟钝、精神不济,庶民没力气如何下地干活?所以哪怕盐价飞涨,还是要咬牙买点劣质粗盐食用。
徐解上位前,徐氏的私盐生意市场占有量很小。自从他跟随吴贤,从吴贤手中拿到吴氏名下池田的私盐售卖权,私盐这块就有了竞争力,几年下来大力拓展相关渠道。
一言以蔽之——
不怕沈棠私盐多,只怕不够多。
待随侍率商队进入陇舞郡,时间一晃已有入夏苗头,盐田区开始产出上好精盐,盐井规模增大至五百多口。盐工日夜不停地交替煮盐、铲盐,制好的盐坨称量再入库。
四成交由盐贩输入十乌。
五成交由徐解在关内售卖。
剩下一成则放在汝爻百货杂铺。
沈棠在陇舞郡也开设了百货杂铺。自家地盘的盐粮生意,理所应当归官署,哪轮得到外人吃蛋糕?公库还有点儿小钱,不用像浮姑城时期打白条缓解现金压力。
只要是陇舞郡籍贯庶民,便可以用比粗盐稍高的价格在汝爻百货杂铺买到精盐!
当然,为防黄牛倒卖,此物限量。
为方便庶民购买日常所需,沈棠还打算在陇舞郡治下其他县镇开设百货杂铺分铺,店铺负责人从因伤残退役的兵卒中间挑选。这一举措也算是厚待为她冲锋卖命的人。
又因为不能与民争利。
所以商品定价跟随市场。
唯一的优点便是百货杂铺商品种类较为齐全,庶民可以逛一次就买到所需用品。
随侍抵达的时候,汝爻治所已经有了人气,街头巷尾也能看到不少人影。尽管庶民身上的衣裳仍旧打着扎眼的补丁,但表情已经没了此前的麻木,双眸也有了些神采。
汝爻城的规划布局与浮姑神似。
随侍险些以为自己走错道了。
他带着契卷来到官署求见沈棠。
恰好,沈棠今日没外出。
契卷是徐解提前手写好的,上面盖着徐氏家主的文心印章,只有末尾签名与这次私盐重量空着,方便沈棠填写。正常的生意,契卷应该一式三份,买家一份、卖家一份、当地官署一份,将契卷给官署是为了方便缴纳市税盐税。但——要不怎么说是私盐呢?
乖乖纳税还能叫走私?
所以,这次的契卷就两份。
沈棠一目十行看完。
契卷内容隐约还有利于沈棠一方。
她抬头问神情恭敬的随侍:“你们这次能吃下多少货?商队带了多少车马和人?”
随侍一一回答。
因为第一趟,徐解吃不准沈棠这边的产量多少,所以派出来的商队规模偏保守。
本以为沈棠这边会迟疑。
谁知她点了点头,提笔写下。
最后拿出文心花押签名盖章。
又写了一份手札给随侍。
“你拿着去盐库提货,回头跟你家长说一说,下次开口可以再大一些,盐有的是。”
随侍一瞧数目,瞳孔地震。
旋即又为难地道:“这、这——”
沈棠温声询问:“有难处?”
随侍小声:“定金带的不足……”
差了将近一半。
沈棠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儿呢,笑道:“定金不足能有什么为难的?以我与你家家长的交情,莫说带了定金,即便空手过来又有何妨?生意场上,信誉才是真正值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