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在钱邕二人看来简直就是送分题,名单很容易猜——沈幼梨一向护短恋旧,有好处都是先紧着那几个旧臣重臣,褚曜祈善几个没跑——不容易猜的是名额有几个。
为了平衡,肯定是文武一同上榜。
大概率文臣几个名额,武将几个名额,就算失衡也不会过于悬殊,六四开顶天了。
二人美滋滋想白赚对方一个月酒水,却忘了沈棠才是敲定最终名单的裁判,而她的脑回路与正常人迥异。当顾池过来探听名额,沈棠头也不抬道:“名额?拟定九人。”
九人?
这个数额比顾池想象中多一些。
“主上,九人会不会太多?虽说是首册,意义非凡,但也要从长远考虑——人才更迭并非一蹴而就,若首册将人都写上,之后几册怎么写?分量怕是远不如首册……”
真正的名臣名士传一册有八十一人,二十年一册,英雄人物涵盖大陆各地。康国这边按照半年一册频率,要不了几年就会面临尴尬局面——上榜之人质量一册不如一册。
顾池觉得人物可以再少点。
每人篇幅适当拉长,内容更详尽。
沈棠初时还不懂顾池为何这么说,脑子一转就知道他误会了,笑道:“望潮以为我打算一口气将重臣都写上去?你看我像是脑子发昏的?这不是一口气跟敌人透底,告诉他们我最看重什么人?他们各自有什么本事特长?”
作死也不能这么作死啊。
沈棠创办这本康国版本的名臣名士传,可不是只图一时好玩,她是准备长远发展。为了保证每一册质量和分量,重臣肯定不能一股脑都塞进去。每一册能上几个就行了。
顾池都这么想,其他人肯定也误会了。
沈棠认真解释道:“我是打算以‘三文、三武、一医、一墨、一庶’的比例挑选首册名单。文心文士和武胆武者广为人知,但康国能有如今的繁荣,也离不开医家墨家。”
珍贵的扬名机会也要带着它俩。
顾池既震惊又羞惭:“是池顾虑不周。”
一说到“名臣名士传”便只想到自家这一群重臣,却忘了名士与名臣是并列关系。
何谓名士?
无事痛饮,略通书文可谓名士。
名望高而不仕者也可谓名士。
这份职业的上限可以无限高,也可以非常低。主上不打算将名额都给文武重臣,也不打算将范围局限在朝堂。顾池心中有猜测,仍追问确认:“主上说的‘一庶’是?”
沈棠道:“是白身庶人。”
“只是没有功名?”
沈棠摇头:“人选我已经有了。”
她在空白书简写下一个名字:“就她。”
顾池接过一看,上面是一个女子的名字。
喃喃道:“李良花?”
“首册的‘一庶’名额就给她了。”
顾池跟随沈棠这么多年,加上还有文士之道加持,后者认识的人和经历的事情,他基本都知道。李良花这个名字有些熟悉,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最后还是靠着文心文士傲然的记忆力努力溯源,终于在一个犄角旮旯找到了。
“……似乎是献上治水之策的农人?”
沈棠肯定了他的猜测:“嗯。”
在外界看来只是寻常农妇,但她献上的治水经验却帮了大忙。随着后期河流修整改道,那片土地附近的郡县用水得到改善,农田灌溉比以往便捷,再加上国运加持,连着数年丰收。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如此美景,这人功不可没。沈棠打算将她带上。
顾池叹道:“她是幸运的。”
沈棠挑眉道:“你突然伤春悲秋什么?”
顾池的情绪被她无情打断,不顾君臣身份,撇嘴道:“主上可知首册‘名臣名士传’是谁写的?此人也姓李,或许与李良花八百年前还是本家呢,这怎么不算是幸运?”
沈棠:“你话里有话。”
她还真没研究过名臣名士传的原作者。
顾池道:“是寥李氏。”
沈棠诧异:“竟是女子?”
若是按照名臣名士传成书的经历,作者外出取材游历大陆就耗费十年光阴,之后又用十年整理修订成册。此前女子无法修炼,也无自保之力,外出游历十年几乎不可能。
“礼记有云:妇人无爵,从夫之爵。”
寥李氏被夫家休离,想要投奔娘家却发现娘家已经死光。她在贫困交加中颠沛流离了十年,儿子长大成人有能力了才将她接回去颐养天年。首册“名臣名士传”问世就受到无数世家名流的追捧,国主对此极为重视,原先落魄小家族也沾光一跃变成炙手可热的新贵。
爵位,落到了寥李氏丈夫头上。
作者也成了他。
寥李氏为了儿子也选择接受现实。
若让这些名士知道为他们立传著书的人是个普通妇人,这册子也不会有后来的影响力了。也是靠着首册打下的底子,寥李氏的血脉顺利延续下来,后人皆以品评为主业。
按照那块的规矩,主上将一普通妇人写上“名臣名士传”,估计也要“从夫之爵”。
否则,不符合那地方的主流思想。
沈棠翻白眼:“我的地盘走我的规矩。”
山海圣地的言灵也不是什么都能迷信啊,什么“妇人无爵,从夫之爵”,什么“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统统都是该扫进垃圾桶。
沈棠脑中灵光一闪,冲顾池招手:“首册序言我想好了,就写‘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李良花,不仅要写,还要大写特写。
怎么煽情怎么来!
顾池含笑道:“唯。”
沈棠想了一圈以为没什么漏下的,待顾池准备告退,她猛地想起来一事儿:“望潮,你先等一下,文臣这块,给我留一名额。”
顾池心下扬眉。
主上这是要内定一个了?
他颇为激动地期待着听到自己名字。
沈棠不负众望地让他失望了。
“这个名额给宴兴宁。”
“宴兴宁?”
顾池又是一怔。
这个名字他已经多年未听到了。
沈棠笑道:“我也没说康国这份‘名臣名士传’只能写活人啊,已故的也可以上。关于宴兴宁的内容,你找图南和季寿取材吧。”
第1153章 一夜暴富(上)
在沈棠授意下,顾池暗中透露口风。
这册名臣名士传跟他们认知中的名册不同,提前打个预防针,一来能让大家伙儿心里有个底,二来也想试探一下大家伙儿对内定的两个名额有啥看法,方便她进行调整。
什么看法?
四个字就是——意想不到!
一句话就是——
“上头这位简直是妖精!”
沈棠奇特的脑回路让钱邕和魏寿的赌局进行不下去,痛失一个月免费的酒水,心痛之余也对沈棠有了更深的“忌惮”,不是“忌惮”她行事如何放荡不羁,而是“忌惮”对方不分男女到处勾人。啊不,是勾魂索命!
钱邕嘬着牙花子,一脸后怕。
道:“三言两语就能让人将命都交代她手上……这世上怎么能有这么恐怖的人?”
钱邕要是年轻个二三十岁,他不敢想自己会萌生多么胆大包天的念头——这辈子要是能匍匐在这人脚下,死一回也值得了!为此,她当自己是臣子也好,当是玩物也好。
只要能一直追随对方就好。
胜则君臣一世,败则共伐黄泉。
魏寿嗤笑:“说得好像现在不想交代。”
钱邕叹气道:“老子摸着良心说啊……要是这事儿搁老子身上,就算叫老子将首级割下给她当垫脚石,老子当场就割。谁听了不迷糊?她居然,居然让宴兴宁也上榜!”
宴安只是一个死了多年的人。
除了他的同窗亲眷故友还有谁记得?
不提他,对康国毫无影响
偏偏主上提了,还将名额内定给他了。
宴兴宁至死也是郑乔的臣子,外界也不知郑乔刺死他师兄的真相,所以宴安在民间舆论仍背负污名,只是碍于宁燕的身份不做讨论。
如今主上要让此人上榜,解释当年来龙去脉,钱邕都不敢想会引起多大争议。一个不慎甚至会牵连她自己的名声,竟也敢?
此事还有另一重影响。
沈幼梨对仅有一面之缘但神交已久的人都能如此优待,记得对方的贡献付出,那么换做自己人呢?不敢想给她当臣子,为她效命,安全感会有多充足。士为知己者死啊。
钱邕此前一直不屑这句话。
在他看来,什么知己不知己的,天大地大都没自己的性命大!仅靠着一份“知己情”便想糊弄人去送死,开什么玩笑?如今再看,或许要特增一个例外,沈幼梨除外。
魏寿幽幽道:“庶民农妇也能上啊。”
如果说宴安上榜笼络一群有理想追求的士人,这个叫李良花的农妇上榜,便是笼络境内康国庶民的心。谁不喜欢被人肯定,被人珍重?一个大字不识的妇人也能有机遇被君主赏识夸赞,赞其举止有名士之资,更何况其他人?能让多少郁郁不得志的人心动?
最叫二人惊悚的却是序言那句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起初觉得不妥,这不是鼓励人造反吗?
连魏寿这样不喜文墨的人都要皱眉。
倒是钱邕看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