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如此,眼前这些才更叫人惋惜。
五等大夫对此半懂不懂。
鲁下郡确实没什么人。
能跑的青壮全跑了个干净,大部分还是往上南方向奔逃,少部分选择南下,留下来的都是年迈老弱。唯有城镇附近能看到年轻一些的面孔,但这些人看到军队也散了个干净,生怕跑慢一步就会被强征入伍去送命……
贺述唏嘘:“主上不是很得人心。”
五等大夫道:“世间大多如此。”
上位者的刀光剑影从来不用考虑庶民,幸运一些的苟延残喘,运气差点儿的就一碗孟婆汤轮回转世。五等大夫对此早就见怪不怪。
行军停歇间隙。
贺述命人给少女三人送了点吃的。以行军条件而言,这顿过于丰盛。少女用筷子拨弄两下:“有菜有肉,断头饭也不过如此。”
老叟和智障弟弟都没有动筷子。
倒不是他们不想吃,而是——
饭菜里面被下了大量能使人昏迷的药物。
撒药的人也不记得搅拌一下。
少女将筷子一甩,红唇一撇,不客气讥嘲道:“贺不作,你这是连装都懒得装了?还以为你会假惺惺配合到最后,这会儿就开始不耐烦,看样子这些年没什么长进。”
五等大夫将这些话如实汇报上去。
贺述停下筷子,略有些失笑。
“你说,这位女君究竟是哪一位故友?”
五等大夫道:“……属下不知。”
他在贺述身边的时间不算短,但纵观这些年,还真没有一个符合条件的人。贺述也没指望从他这里找到答案。不管这位故友是谁,反正也是白送上门的祭品,正解他燃眉之急。
五等大夫反而憋不住了。
“家长,真不担心三人会跑?”
五等大夫一开始只是怀疑三人身份,极有可能是敌方斥候。不过是三个普通人,捏死他们跟捏死蚂蚁一样简单。孰料,在大军出发前,家长却突然说三人都是文心文士。
【但其中有一个女的……】
说着才想起来康国有不少女性文心文士。
最重要的是——
家长什么时候发现三人有问题?
贺述道:“不跑,明日再死。”
跑,现在就得死。
好死不如赖活。
五等大夫:“……”
他是不懂这些文心文士的想法。
康国的主力兵马都被吸引拖延在了河尹郡,上南郡的防御相对薄弱,饶是如此,此地也不是寻常兵力能轻易攻破的。白日得知有援军驰援上南郡,本地守将心中不得劲。
总有种上头怀疑自己能力的既视感。
这会儿突然派来支援,自己如何自处?
但,这些想法在听到援兵主将名号就彻底打消,取而代之的是狂喜:“这消息当真?”
传信兵道:“回将军,当真,是真的。”
援兵主将是晁将军!
子义公的义弟,晁廉,晁清之!
眼前这位将军也曾是子义公的旧部。
因为更加熟悉上南地形才被派了过来。
传信兵刚说完,眼前就没了人。
武将已经急吼吼点了人去迎接援兵。
上南郡,阔别多年终于迎来故人。
晁廉和方衍本想低调入城,提前派人去跟上南守将打招呼,以免引起不必要误会。却不想大老远就看到地平线出现飞扬黄沙。
清晰马蹄声从黄沙下方传来。
地面有清晰的震感。
晁廉险些以为自己来晚,上南郡已被敌人攻陷。随着黄沙靠近,他清晰看到为首的主将,眸光一亮,大喜:“六哥,自己人。”
两方会合,几乎要动情落泪。主将更是三步并作两步,跟牛一样冲到方衍跟前,激动得双手不知放哪里:“军、军师——呜呜呜,终于又见到您了——我这不是做梦吧?”
方衍避开险些甩自己脸上的鼻涕眼泪:“不是做梦,这不是叙旧之地,先入城再做安排。清点一下各处人手,看看守关够不够。”
第1062章 献祭,雷霆(中)
晁廉也道:“正事要紧,叙旧稍后再说。你怎么说也是能独当一面的人了,怎得还这般控制不住情绪?也不怕被底下人看笑话。”
守将激动得用手背抹掉鼻涕眼泪。
破涕为笑:“看笑话?哪只兔崽子敢看老子笑话?谁看就打断谁爪子,长记性。”
晁廉不仅没应和,反而皱眉劝说:“别动不动就打断谁爪子,率兵作战不是靠蛮力就能做到的。虽说武将向来是用军功服人,士兵跟随将军也是为了立功机会,但你不将士兵当人,总是威吓他们,即便他们嘴上畏惧了,心里也不会服气,甚至会使绊子。”
守将笑着应下,并无任何不悦。
尽管从年龄上来说,晁廉比他还小好几岁,但武将的世界不是以年龄论资历辈分。当年子义公还在,晁廉救过自己两次。若是没有晁廉,他坟头草都换了不知多少轮。晁廉提醒自己也是出于好意,他欣然接受:“也不是真的打断,咳咳咳,就随口一说。”
晁廉道:“那更加不可。”
容易丧失威严。
不管是过于暴戾凶狠还是跟武卒嘻嘻哈哈打成一片,都过犹不及,即便是大哥这样的好脾气也谨记着分寸。守将认真想了想,点头。一侧的方衍出声打断二人对话,守将也默契跳过话题,热情将二人迎进城中。晁廉也意识到自己这话有些越界,止住了嘴。
“主上这些年将上南治理得很好。”
这是晁廉入城后最大的感慨。
上南郡治所跟印象中截然不同。
原先的城墙变成了二道内城,往外拓宽了近一半面积,新建的城墙雄厚高耸。在保留原有布局基础上,城内建筑不断修缮新建。从建筑规模也能大致推测此地常住人口。
即便是战时,城内也有不少人烟。
晁廉与大侄子他们家书联络的时候,偶尔会听到一些关于上南郡的消息。除了上南郡,周边几个曾经受过大哥庇护的地方都得到了善待。这些也是促使他们兄弟归心沈棠的主因之一。沈幼梨从任何方面都无可挑剔,大哥走后,她便是这世上最像大哥的人。
追随她,也是大哥愿意看到的。
方衍面上的笑容噙着几分追忆:“就是太久不回来了,有太多地方变得陌生。这会儿若无人引路,我怕是连住哪里都找不到。”
兄弟二人并未在当年老宅落脚。
故地重游还是等到击退劲敌再说。
只是——
“怎么只有这些人手?”
晁廉正式接管上南郡的军权,原先的守将把各处布防以及人手的册子上交。他只是粗略看了几眼,内心飞速得出几个数字。说着,将册子递给六哥方衍,方衍全程蹙眉。
这些人手相较于当年并不差多少。
但问题是上南郡人口多了啊,从治所扩张规模来看,增加的人丁相当可观,相对应的守备力量也该增加。方衍将册子合上,悄声放一侧,用那双漆黑眸子直直看着守将。
“怎么回事?”
这点兵力搁在平时没什么,一旦敌人率领不小规模的精锐来偷袭,上南郡未必能守得住。意识到这点,方衍一扫刚才的轻松惬意,唇角弧度压下,竟不怒自威。他当年辅佐大哥,不仅是军师谋士,救死扶伤,还掌管军营赏罚。仅一眼便能看得人头皮发麻。
守将张了张口,似有难处。
方衍:“不管有何苦衷,如此大事为何没有上报主上?上南失守,你负担得起?”
大家伙儿都是从乱世挣扎过来的人。
活到如今,哪个没经历一两场屠城惨剧?他可知此刻的瞒报会给上南带来何灾难?
“自大哥入主上南至如今,此地有太多年没经历风波了,你是不是安逸久了忘了尸山血海什么模样?”方衍一怒之下说了狠话,喝问,“……你可对得起上南郡的父老乡亲?”
他还记得自己怎么活下来的吗?他是靠着上南郡一名老农施舍的救命干粮,拖着那口气等来大哥!不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但也不能恩将仇报吧?方衍将手摁在了剑柄。
若守将有问题——
他不惜先斩后奏再请罪。
守将终于是憋不住,道出一个让晁廉二人震惊的真相,道:“非是末将有意隐瞒,而是事情着实蹊跷。在册兵丁还是写多,实际上的人数比这个还少!这人都逃了啊!”
“兵丁多为折冲府的,怎么会……”
方衍与晁廉对视了一眼。
完全不相信为什么会是“逃”。
总不能是因为北漠一战动摇了军心?
这也不对啊,北漠之战除了中途有谣言沸沸扬扬,其他时候都是康国占上风。民间舆论又有王庭盯着,庶民都没动,折冲府的兵丁逃什么?除此之外,折冲府的兵丁还是康国精挑细选后的精锐,不可能轻易当逃兵。
“当真不是临时征召的?”
守将道:“不是。”
新招募的士兵反而气势高昂,他们全都是上南郡的子弟兵,家人亲戚乃至分到的田产都在这里,他们无路可逃。然而话又说回来,此前折冲府逃跑的兵丁也是本地人士。
这事儿就透着股怪异。
“大多都是近几日消失不见的。”
“在此之前,一切正常。”
“末将暗中查访也没发现任何怪异,这些兵丁逃跑像是早就计划好的。原以为他们是被敌人暗杀,但调查发现是他们自己离开的,并未通知或者带走亲属。”守将哪里敢在这个节骨眼儿将事情大肆宣扬?他只能小心翼翼瞒着,生怕这会引起大范围的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