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大当家_分节阅读_第625节
小说作者:潭子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35 MB   上传时间:2025-06-27 15:32:20

  有天份的,聪明的,多供几年,哪怕到城里当个伙计,也比在家种地强。

  跟着哥哥,他很快就学会了钱二牛怎么写,可是哥哥学的越来越艰难,于是等不及的他,便常常跑到学堂,在窗子外面听先生讲课。

  如他这样的孩子还有好几个。

  不过,谁都没有他坚持的时间长。

  终于有一天,先生好像无意的让他们背诵一下课文,他一字不差,顺顺溜溜的背完了,先生又抽查了他之前教的几篇课文,那天跟着他到家,愿意束脩减半的收他。

  好不容易爹娘同意了,先生重新给起了学名‘若川’,他安心的坐进了课堂,可是,转年祖父病重,家里连半份束脩都给不起了。

  此时哥哥早就回家,他被先生挽留,又欠了半年束脩后,感觉实在不好意思,也想不念了,先生却替他接了抄书的活。

  也是直到此时,钱若川才知道这半年,先生为何主抓他的字。

  原本读书就艰难,笔墨难得,每个字他都尽量跟书上写的一样,被特训了半年,他的字被书店的掌柜认可了。

  人人都说他靠自己,但钱若川知道,没有先生,他真的什么都不是。

  这么多年,他的束脩始终没有涨价。

  好不容易,他考上秀才,先生可以多收几个学生,若是马上就走,先生得多可怜?

  所以哪怕钱若川知道进贾家的族学,于他的未来有多好,他也想在学里,先帮先生稳定新一批的学生。

  只是没想到,贾家还能如此大方的送这许多的书,连国子监的试卷都有。

  钱若川很珍惜这一切,和先生一起整理、抄录。

  “这些史论题,你一定要多看看。”

  五十多,须发很有些白的黄先生看着其中一道跟他当年科考时,差不多的史论题,心甚酸涩,“多学多想。”

  可千万别跟他似的,遇到这类题,就两眼抓瞎。

  “是!弟子知道了。”

  钱若川点头。

  他其实比较幸运了,因为抄书,书店的掌柜,同意他可以在里面随意看书呢。

  只是一些史书和名家注释,大家都更愿意买印刷的,他才没接到差不多的活,要不然,哪怕少赚银子,他也愿意抄那类书。

  “贾家那边……,你还是早点过去吧!”

  黄先生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子,又欣慰,又有些难过。

  他能教给这孩子的,都教过了,其他的……要靠他自己了。

  “明年!”

  钱若川坚持,“我都已经跟那位蓉兄弟说好了。”

  “你啊~”

  黄先生的心里更难过了。

  学生的好意他又如何不知?

  喜报传来的时候,他就给他举荐了两家好的学堂。

  这几年,他一直让他存钱,就是想着,等他考出去了,可以到好一点的学堂,见识更广博的世界。

  可这孩子死活要陪他到明年。

  连他爹娘哭求都不理。

  “先生不必担心,”钱若川宽慰他,“蓉兄弟既然愿意送这么多书来,就是认可我待到明年的。”

  贾家族学今年考中了三个进士,两个秀才。

  在京城名声也好的很。

  这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进去了,笔墨纸砚,甚至吃喝人家都管了。

  刚听到的时候,他怎么可能不心动。

  但先生这里,也是他割舍不下去的。

  无疑的,去贾家族学读书,他的前途一片光明。

  那里有更多的书,有考进士经验的先生,有国子监的试卷……

  钱若川当时很挣扎,但还是努力跟那位蓉兄弟说了,想明年再去贾家附读。

  好在他虽不解,当时却尊重了。

  钱若川很感激,但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贾蓉因为跟他祖母吐槽,还被罚进了祠堂一夜。

  数天后,贾蓉再至。

  不过这一次,他拉了整整一马车的书来。

  里面的三字经,千字文等,都是大家练字的时候,自己顺手背录的。

  彼此也都检查过,确定没问题,他才直接送过来。

  “家祖母听说钱兄的事,深觉贫苦人家的孩子上学之艰难。”

  寒暄几句,蓉哥儿直奔主题,“特别让小子送些大家需要的书籍和笔墨纸砚。”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除此之外,小子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先生,皇后娘娘听说寒门学子的艰难,把曾经的晋王府改成了大昭书馆,如今已从翰林院、国子监,甚至皇家藏书里,挪了涵盖各方的八千本藏书。

  只要是我大昭子民,每月只须交三十文钱,便可自由抄录。”

  上次送书,钱若川说他先生在史论上的短板,他回去跟祖母说了,祖母就叹息说太外祖当初在这方面也不太行,也不知怎么和皇后说的,就这么弄了一个书馆出来。

  “不包月,也只需三文钱,便可进去读书一整天。”

  贾蓉道:“先生哪天进京,可以去那边看看。”

  “好好好,多谢小兄弟。”

  黄先生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到现在还不知小兄弟是宁、荣二府哪家的少爷?”

  “不敢不敢,小子出身宁国府。”

  宁国府?

  黄先生的心头一颤,“那宁国府沈夫人是……”

  “正是家祖母!”

  原来如此!

  怪不得呢。

  沈夫人兵不血刃的威逼那些金人王爷自入大昭,然后又以打亲儿的十板子,生生的从罗刹国那边,又弄了大片土地。

  这事,如今天下谁人不知?

  黄先生激动的很,一时都忘了大昭书馆于他的重要性。

  此时,外面的人还不知道,沈柠也正在搜罗家里的藏书,要往那边捐赠。

  她早就想弄个图书馆了。

  可是,贾家已经在军中有所影响,再弄图书馆,那就是逼着皇帝忌惮贾家。

  尤其贾家还有一个‘宝玉’。

  为防意外,她很干脆的就鼓动了皇后。

  皇帝如今看着很好,但年轻时英明神武,年老时不做人的皇帝,历史上比比皆是。

  所以,最好皇后也有她的影响力。

  这样皇帝糊涂了,皇后也能按一按。

  皇后一时倒是没想那么多。

  她娘家出身也不高,对于好书的向往和遗憾,一家子都有。

  一听就觉得是个好主意。

  晋王府的房契地契正在她手上。

  她手上没多少书,但可以找皇帝要啊!

  皇帝听到是沈夫人建议的,就让人查了下寒门学子在史论题上的艰难,叹息过后,直接应了。

  于是帝后支持的大昭书馆,就那么悄无声息的开建了。

  “……接受捐赠?”

  皇后好笑,“主要是沈姐姐想往那里塞书吧?”

  皇家什么书没有?

  “娘娘您不记得,当初煮盐的书了?”

  皇后一怔!

  她听沈柠也听皇上说过。

  今年林如海主持的几大盐厂都迎来了丰收。

  如今大昭的盐价,不说一斤少一文钱,至少两斤可以少一文钱。

  油、盐于百姓是大事。

  这边少一文,那边家里的老人、孩子,就可以多吃一个鸡蛋。

  “我的错!”

  皇后知错就改,“民间多奇人,民间多异士,只是不知这接受民间捐赠,难不成只收书就行了?”

  “当然不是!”

  沈柠笑,“得让专人检查啊!”

  自汉独尊儒术以来,诸子百家俱都没落。

  但沈柠查了,秦直道一直到现在,都是重要的军事要道。

  去年和蒙古各部打的时候,秦直道就往前线运送了大量粮草和军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3页  当前第6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5/65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大当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