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宫斗剧里当太医_分节阅读_第44节
小说作者:请吃一碗草莓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49 KB   上传时间:2025-06-20 17:50:57

  市舶司就是管理海外各国的朝贡,以及与之的贸易等等。

  但早早就被废除了。

  皇帝倒当真没在这上面注意过,慕钰说道:“虽然朝廷禁止出海,但实际上,民间出海的商队从不曾少,京中最出名的产业,也就是大将军家先前的聚珍阁,那里面的东西就是传言来自海外,深受高官贵族的喜爱,价格高昂。”

  这东西以前是大将军府的,但现在是皇帝的。

  不过东西看着多,实际上慕钰清楚,这里估计是处在小冰河时期,各种灾害频发,皇帝罪己诏都下过一次了,等日后这些银钱全都加上也还不够救济灾民的。

  慕钰这会儿提起海禁,也不单单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穿越必备东西之玉米、红薯,他知道,这个时期的这两样东西,没有经过培育,可能不像现代产量那么高,但肯定也会碾压其他的作物。

  尤其这里是电视剧,一切都有可能。

  若是真的能成,有了这两样神物,至少以后能活下来更多的百姓,也能挽回些皇帝在民间的名声。

  因此这会儿慕钰直接话风一转,“出海肯定是非常挣钱,但臣这次提到这个倒并不完全是想挣钱,而是臣以往曾遇到过一个商人,他将一种名叫红薯的作物埋在火堆里,熟了之后那东西味道非常香甜,还可以生吃,只吃一个就饱了,能直接管到下一顿去,还有一个叫玉米的东西,碾碎了和白面一样能当主食。”

  “当时那商人还给臣尝过一点。”

  听到这里时,皇帝看了一眼慕钰的脸蛋,心想那时候的慕钰肯定还不胖,那脸看着一定超级可爱,陌生人愿意给他吃好吃的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他转眼又想到自己和慕钰的初遇,那时候慕钰在楼下哇哇大哭,还是小胖墩呢,其实也挺讨喜的。

  他那会儿也请慕钰吃饭了,飘香楼的一桌子菜可不便宜。

  这小子,怎么到哪都这么讨人喜欢。

  慕钰还不知道皇帝脑海中在想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他铺垫的差不多了,就说了后续,“那次相遇之后,臣就没有再见过那个商队,可第二年,臣在那林子里当时大家一起吃东西的地方,发现了奇怪的作物。一种是埋在了泥土里,臣记得当初大家只是把吃剩的一小块扔掉了,结果那东西长出来,一根藤上竟然结了六七个红薯,和当时吃的差不多大。”

  “那个叫玉米的,也同样结出了很多粮食。”

  “只是当时臣尚且年幼,贪玩,被人给喊走了之后,就将这东西给忘了,而后便是家乡遇难,逃荒来到了京城。”

  皇帝不是蠢人,在慕钰的描述中,他已经听出了问题,他脸色渐渐凝重起来,“你的意思是说,那两样东西,产量大,易存活,能让百姓们当饭吃?”

  慕钰点头,这些东西长期当主食不好,但也不看看现在的条件,百姓们能有得吃,活下来就已经很好了。

  只要挨过这几年,等小冰河时期过去,一切自然就会好转。

  “臣是想,皇上若是派船队出海,便可沿海去各地找找这两样东西,也问一下当地人这东西都是怎么食用和种植的。”他记得一小块红薯就长出很长的藤,这红薯藤挨个截断分成好几节,可直接大面积的栽种。

  不过他编的这个故事里,若是方方面面都太完善了也不好,显得他知道的太多,太假了。

  皇帝显然没有怀疑慕钰,这又没有什么好骗他的,“你可还记得那两样东西长什么模样?”

  慕钰点头,“记得。”

  他拿起皇帝桌案上的毛笔和纸张,开始画了起来,画技算不上很好,但将玉米和红薯的特征都展现的相当充分,他分别花了玉米和红薯不同形态的图案。

  皇帝在一旁看着慕钰绘画,深呼吸一口气,“钰儿,这红薯和玉米若是真的,你就是整个天下的救星也不为过,朕会立刻将这是安排下去。”

  慕钰画完,停笔,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下,“这怎么能是臣的功劳,这分明是皇上乃上天之子,独得上天厚爱,否则臣幼时的事,臣自己明明也记不清了,在当初逃荒的时候都未曾想起过有产量如此惊人的作物,方才在皇上身边,却猛然间想起了此事。”

  他没有担这份功劳的想法,毕竟这东西于他用处不大,他已经拥有了在此立世最坚硬的武器,皇帝的真心。

  在真实的历史上,这真心不真心的,不一定能管一辈子,但这是电视剧,皇帝的性格早已盖章定论,这就能护着慕家至少两三代安稳。

  相反,玉米和红薯给皇帝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皇帝知道慕钰是为他好,只是想起自己这些年,也忍不住苦笑,“朕算是什么上天之子。”

  哪个上天之子,像他这般被天下百姓辱骂,被大将军压制不能动弹,各种天灾人祸不断。

  他知道,自己不配坐上这皇位,他哥哥,或者说当初的大皇子,其实才是众望所归的吧,虽然大皇子一直都有血脉存疑这个污点,但皇帝清楚,这不过是他的母后陷害了对方罢了。

  大皇子就是他父亲的血脉。

  以大皇子及其母妃当年碾压众人的得宠,大皇子才是该顺理成章上位的人。

  慕钰知道皇帝的心结所在,他一脸认真的反驳道:“其实那些灾难不能怪在皇上身上,明明那些在广孝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后来皇上登基,朝廷被奸佞把持,上天会降下灾祸也是常理。”

  总之一切都是大将军的问题,皇帝当初的罪己诏压根就不该下。

  皇帝看少年坚定的模样,噗的一下笑了出来,“那现在大将军可已经死了。”以后若是再有什么,可就怪不到大将军身上了。

  他其实对这个国家的未来并不抱太大的希望。

  慕钰往太后的宫殿方向看了一眼,到底这是皇帝的生母,他不好当着人的面说太后,但皇帝这时何等敏锐,太后妄图插手兵权,握着虎符不归还于他,一个牝鸡司晨已然出现在了皇帝的脑海。

  慕钰没说太后,而是道:“大将军虽然死了,但他到底曾为大将军,上阵杀敌无数,身上煞气重,便是死后也不安生,弄得国家不得安宁。”

  “不过臣想,只要皇上圣明,为国为民,而百姓也拥戴皇上,大家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咱们整个国家的气运肯定能压制大将军的煞气。”

  这话就包含了两个条件,皇帝圣明不算,还得要百姓拥戴皇帝,上下一心,现在皇帝在民间的声望自是不用提,想要得到百姓的拥护,可不就得要些时间。

  一定程度上,慕钰也没说假话,过上几年,小冰河时期结束,可不就应对了他今天说的话。

  他相信那时候的皇帝一定已经成为了让天下百姓喜欢的皇帝。

  皇帝突兀的大笑了起来,笑得眼泪都已经出来了,他很久没有这样痛快的大笑过了,脚下一个踉跄t,便跌倒在了台阶上,慕钰赶紧去扶他,皇帝却是摆摆手,示意不用,慕钰见状,干脆也随着皇帝一起坐在了台阶上。

  他稍微低了皇帝一个台阶,仰头担心的看着他。

  大笑完后,皇帝的表情已然带着悲凉,当初他被朝野上下,被大将军逼着下罪己诏,心里是何等的害怕与孤独,全天下的百姓都骂他,所有人都否定他。

  仪妃固然一直陪在他身边,但也仅仅是陪伴,他们改变不了分毫现实。

  而面前这个少年不一样,他坚定的说是大家错了,他没有任何错,皇帝就像是坐在了沼泽里,有人伸出手,坚定的将他从泥泞中拉了出来。

  

第46章

  皇帝很快招来了户部、工部尚书等,来询问当年海贸之事,找那两种作物很重要,但并不一定能找到,所以顺带跟海外各国交易也不错。

  要出海,自然就需要用到船了,这就是工部的事情了。

  没道理朝廷的官船还比不上民间商队的官船了。

  看慕钰的模样是比较推崇海外贸易的,皇帝准备跟大臣们讨论讨论,若是可行的话,市舶司就可以重新组建起来了。

  别的不说,为了那两种作物,这一趟出海都是必须要进行的。

  一时间,不少人都忙碌了起来。

  没多久,他便听闻市舶司重新组建,工部在准备造船,当然,造船这种事情三两下就能完成的,最少都得两三年,更何况,具体要怎么造,怎样结构才合理等等,现在都还没有定论。

  而皇帝显然不可能等那么久,他已经准备私下先让船队出海,并不以朝廷的名义。

  慕钰想想现在海上的危险程度,哪怕去的都是些有经验的人,也难保不会出问题,于是他也不闲着,到了工部那边,根据曾经历史书上学的,给匠人们提供一些灵感,一段时间后,这些人当真就弄出了指南针。

  有了这,在海上可就要方便多了。

  还有黄豆可以盖上湿布发出豆芽,海上万一长时间不能靠岸补给,长期不吃蔬菜对人体可不好,有了豆芽就能替代一些,以及如何用简易的方法过滤海水,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这些东西指不定能保命。

  想想除了这些,似乎也没别的了。

  慕钰把东西献上去,就继续自己每日规律的生活了,学医以及习武,下了值再到孙家医馆给人把脉。

  时间悄然过去,京城随着杨家人的到来,似乎重新变得热闹了起来,杨家来的人不少,包括仪妃已经嫁人的两个姐妹,以及杨大伯的女儿家也都携家带口的来了。

  皇帝亲自接见了仪妃的父母亲人,给仪妃的父亲封了侯,其母也有了正三品淑人的诰命,他们都住在皇帝上次的大宅子里。

  虽然赏赐有不少,但一直坐吃山空也不是那么回事,更何况皇帝提拔他们,是想让仪妃身后多一些依靠。

  因此,皇帝准备给杨大伯的儿子,也就是杨怀安的大哥,以及仪妃姐姐妹妹的孩子都赏个官职。

  这事,皇帝提前跟仪妃商议了一下,说真的,几个孩子他们俩都见过,感觉都不是什么好资质的人。

  其中仪妃大姐家的儿子,被他给安排进了京外的军营里。

  他准备把几个孩子打算,每处安排一个。

  但想了想,皇帝内心叹气,想着要是慕钰的弟弟能尽快长大就好了,那孩子也是个可造之材,可惜才八岁。

  仪妃道:“不如将怀志安排在锦衣卫里去?”杨怀志是仪妃大伯家的大儿子,也就是杨怀安的大哥。

  仪妃知道,皇帝有意将锦衣卫给重新扶持起来。

  锦衣卫掌情报、诏狱、审讯,有没有证据都可以直接逮捕,可想而知,这组织真正发挥特权的时候,权力有多大,要是能将这东西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仪妃的权力可想而知。

  杨怀志她也见过了,为人有些机灵,去这个地方不错。

  但皇帝皱了下眉头,拒绝了这个提议,“还是算了,锦衣卫是朕留给钰儿的。”

  慕钰并非出身科举,他能当官的出路有限,皇帝对慕钰相当有好感,自然想把最好的留给他。

  虽然锦衣卫结构庞大,还分为南北镇抚司,按理来说,一边放一个都没什么,但皇帝清楚,他对仪妃这边人员的提拔,定会让仪妃的这帮亲人地位水涨船高,杨怀志的存在,会使得慕钰的威信降低,两人分庭抗礼。

  毕竟慕钰严格来说,只是仪妃的远房亲戚,在很多人眼中,可能比不上大伯的儿子重要。

  这种双方制衡的安排对皇帝来说其实是最好的,能防止一方的权力过大,但皇帝对自己喜欢的人,性子就是格外执拗,区区杨怀志,凭什么敢压在慕钰的头上呢?

  想想他就觉得难以忍受。

  要给就给最好的。

  听到皇帝拒绝,仪妃神色分毫不变,反而语带笑意,“是了,钰儿那孩子虽然年龄小了点,但也差不多了,他人又聪慧,听说习武方面也进步神速,他来掌管锦衣卫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仪妃确实是想要增加自己身后的实力,甚至不惜让自己的亲戚沾光,但同时,她更希望自己的这些亲戚是真的能帮到皇帝,对皇帝有用。

  她知道皇帝自己的人手不多,自家亲戚,至少利益上是绝对忠于她和皇帝的,让这些人办事,也能放心。

  但杨家祖坟冒得青烟着实不多,也就一个杨怀安在医术上格外厉害,其余的小辈全都资质平平。

  可医术这事,用处不大。

  至少没好到,非那一个人不可的地步。

  仪妃心里和很清楚,她想增加自己身后的势力,与其指望杨家的那些人,还不如指望慕钰以及慕钰弟弟呢,这两个从长远来看才是潜力最大的,当然,仪妃本身也对慕钰很喜欢,所以这会儿见皇帝不愿意,她也就不再往这方面说了。

  “那留在宫中当个侍卫,日后再看看有哪里比较合适,再让他们去做也就是了,他们到底初来京城,还没有适应,一下子爬的太高,也不是件好事。”

  皇帝觉得很有道理,便也就暂时这么定下来了。

  横竖仪妃的父亲都已经封侯,这也足够荣耀了。

  不论是从私心,还是理智上来说,皇帝也认为仪妃与其靠那些歪瓜裂枣,还不如等等慕钰的长大。

  光是慕钰先前给他出谋划策等好几件事,就足以看出这人的能力了。

  若慕钰是正经当官的人,恐怕现在官位都能连升好几级了。

  皇帝想到这,摸了摸下巴,当慕钰听到皇帝话的时候都有些怀疑人生了,他双眼迷茫的看着皇帝,“什么?皇上您刚才是说,让我去读书、考科举?”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81页  当前第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1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宫斗剧里当太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