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父看着沈妩黑沉的脸色,安抚道:“此事不能着急,变革需得一步一步来,不然容易出大事。”
沈妩深吸一口气道:“爹,你放心,这件事我已经想好解决办法了,不会乱来的。”
现在就和世家面对面对上,与她而言不仅没有一丝好处,反倒会动摇她的统治地位,沈父说的对,想要改革土地制度,得徐徐图之。
整个三月和四月就在春耕中过去了,一进入五月,这些公务就要暂缓进行,因为沈妩要成亲了。
沈诺并未如他走时说的那般赶回来参加沈妩的婚礼,因为他这科考中了,被皇帝留在了翰林院修史,没有假期。
只有云鉴一个人赶了回来,与他一起来的还有皇帝派来的礼部的官员,代表皇帝主持沈妩和云鉴的婚礼。
第169章 沈妙的请求 世族成婚的礼仪本就繁……
世族成婚的礼仪本就繁复,沈妩和徐勉又都不是普通人,因此两人成亲的场面十分盛大,隆重的程度几乎要赶上亲王规制。
沈妩大婚的婚服是皇后下旨命宫中尚衣局所制,一应衣料花纹十分符合她的身份。
成亲这日她穿上喜服坐在大厅里接受命妇们的拜贺,一会儿徐勉来迎亲时,这些命妇们还需得给她送嫁。
命妇送嫁原是大成嫡长公主才有的待遇,然而沈妩这个北安公主可比嫡长公主的份量重多了,因此来为她送嫁命妇们有几位还是皇后亲自指派,特地从京城赶来的。
说起来,这回皇后是给足了沈妩恩典,沈妩也领情,待代表皇后给她添妆的嬷嬷很是礼遇。
迎亲的吉时在下晌申时,时间还早,因此沈妩受过礼拜后就去闺房中休息了,她今日是新娘子,又身份贵重,自然不会有不识趣的人敢来打扰她。
安氏带着曹问心在宴客的院子陪着命妇们吃喜宴,沈妙因着身份不好出现人前,于是便来了沈妩房中陪她说话打发时间。
看着沈妩身上的大红嫁衣,沈妙眼里的羡慕一闪而过。
沈妩见了,就道:“你若想再嫁,日后可择一夫婿好生过日子。”
“再说吧。”沈妙却对此兴致缺缺,转而提起了另一件事,“我听说你在青州府办的新式学堂任用女先生,能否安排我去学里做先生?”
“你想去外面做事?”沈妩面上露出些许惊讶之色。
要知道以前的沈妙从来都是想着凭借婚姻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的。
沈妙自然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个表情,说道:“经过这么多事,近来我才渐渐的看明白,靠人终究不如靠自己,身为女子若不能自立,便会成为他人的附庸,即便嫁给权力多高的男人,一生命运由不得自己做主。”
她说罢,忍不住自嘲的笑了笑,问道:“我是不是很蠢?这样的道理你一开始就知道,而我却是直到了今日才明白。”
沈妩却摇摇头,真心说道:“我不止不会这样觉得,相反,我觉的你是个难得的聪明人。”
在现在这个完全由男人主导的饭封建时代,沈妙竟然在没有任何人引导的情况下,萌发女性独立的思想,怎么可能是个没有智慧的人。
现在想想,沈妙从前的审时度势,汲汲营营,又何尝不是在反抗时代对己身的压迫,只是那时她身处的环境导致她走上了一条错误的抗争之路,以为靠婚姻靠夫君就能改变自己的地位。
如今历经风霜,她重新觉醒了,意识到只有自强才是抗争命运的唯一有效途径。
说真的,沈妙这个变化真的让沈妩有些惊喜。
她沉吟半晌,说道:“想要去学堂做先生,并不是识字就行的,所以你怕是做不了。不过,你既然真心想做事,我可以安排你去印染厂做管事。”
她说着,就解释了一下关于印染厂的背景,“之前印染坊是纺织厂的一个小作坊,随着我将青州府的棉纺产业全部整合之后,印染这一块须得独立出来建厂,正好目前还缺一个副主管,你若愿意的话,我可以将你安排过去。”
“多谢了。”沈妙只想要一份差事,以图靠自己干出一番事业,无所谓具体做什么工作,因为这些对她来说没差别。之所以提出想去新式学堂做女先生,不过是因为除了识字,她想不出来自己还有什么能力。
“你不必紧张,到时会有人手把手教你。”看到沈妙面上的忐忑,沈妩安慰道。
沈妙就保证道:“我会好好做的,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好,那我就拭目以待了。”沈妩颔首笑道。
看到她眼里的鼓励,沈妙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又有心思说起别的事。
“说起来世事有时真是奇妙,想当初沈婍为了嫁给徐勉还要死要活的大闹过,不过到底没能如愿,没想到最终这份姻缘竟是应在了你身上。”
沈妩想起从前,不禁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那时连沈姝都还没有出嫁,姐妹之间的矛盾只停留在争吃争穿的程度。
而今,时间悠忽而过,一眨眼她们这些人的身份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沈姝成了皇后,母仪天下,表面上看着身份贵重,富贵以及,但实际上只怕感到舒心的日子并没有多少吧。
沈妙就不说了,在闺中时对婚姻寄予厚望,最后却历经了波折。
沈婍,现今瞧着摄政大凉国政,权柄无人能及,但实际上却不然。
根据沈妩这几日收到的大凉的间者传来的消息,大凉皇室内斗严重,没了翼王的扶持,沈婍的儿子还太小,她们母子即使占着身份上的便利,也在几位壮年王子的手里占不了上风,如今已有些无法把控朝局之势的感觉。
这样看下来,沈家的姑娘中反倒是沈媛的日子过的最省心。虽说没有大富大贵,但好歹儿女双全,有娘家庇佑,吃不了苦头。
沈妩正思绪辗转时,外面传来吟婵的禀报声:“公主,魏国公府的世子夫人求见。”
沈妩脸上闪过一丝惊讶,说道:“请世子夫人进来。”
她话音落罢,门口的厚毡帘子就被婢女撩起,一个着乌金锦裙的年轻妇人走了进来
她对着沈妩福礼请安,“妾身魏王氏见过公主。”
沈妩让她起身,待看到一旁安坐在椅子上的沈妙时,眼里并没有露出意外之色。
沈妩和沈妙对视一眼,便知沈妙的身份和行程怕是京城上层人家人尽皆知的秘密。
“世子夫人请坐,吟婵,给夫人上茶。”沈妩和气的说道。
王氏依言坐下,然后主动说起自己的来意,“妾身此番前来金城,除了奉皇后懿旨为公主送嫁之外,还身负一件要事,国公爷命我代魏国公府与公主续签白糖生意的契书。”
沈妩听着颔首,想起之前收到的关于京中魏国公府的信息。
去年三月原来的魏国公府世子于春猎中落马,就此病亡,因此世子之位便改由公府嫡幼子魏策承继。
今日来的这位世子夫人便是魏策的嫡妻,出身名门,乃是大将军王厉的嫡女。
“世子夫人迢迢而来辛苦了。我已收到魏国公的书信,契书已准备好,夫人可亲自查验一番,若无错漏之处便可盖上公府大印。”
沈妩说着示意吟婵,让她把早就准备好的契书取给王氏。
王氏接过,仔细看了一回,并没有发现不妥之处,这才当着沈妩的面盖上了印章。
“原不该在此时搅扰公主太久,不过妾身还有一事,想请问公主。”王氏眼里露出谦然之色,说道。
“夫人请说。”沈妩不在意道。
“妾身听闻白糖生意霍家也曾占了股子,不知霍家倒下后,这些股子公主可愿意再出售给别人?”王氏缓声问道。
“夫人的意思是?”沈妩对她的话并没有表态,只问道。
“公主许是不知,我外祖家黄家乃是广州府名门,专做海贸生意,若公主有意,黄家可帮公主将白霜糖贩卖到西洋去。”王氏说着,面上露出几分自得。
“海贸?”沈妩面上露出意动。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近来她正想着找门路探一探海贸的路子,王氏就找上门来了。
于是,她没有一丝迟疑的答应了王氏的提议,“既如此,咱们往后就是合作伙伴了。不知黄家派了何人主持此事?”
王氏没想到竟然这样顺利,不禁笑道:“公主果然是个爽快之人,我这就去信给我外祖,告知他这个喜信,另外请他派得用之人来与公主签定契书。”
原来王氏只是先来打个前站,她要去信,这一来一回怕是还要不少时间,如此沈妩便也不着急了。
正事说完,王氏也就没有继续留下的理由,便起身与沈妩告退。
沈妩朝她点点头,让沈妙代她送一送。
王氏在沈妙的陪同下去宴客的院子,路上遇到了一行人,这一行俱都是女子,走在最前面的女子的气质尤其惹人注目,只见她穿着一身月白襦裙,外罩宝蓝披风,容貌姣好,气质干练。
这女子见到沈妙时,停下来欠身见礼,“四姑奶奶。”
沈妙也表现的十分客气,笑语道:“云院长这是打哪儿来,瞧您这步履匆匆的模样,难不成今儿还领着差事?”
“方才宴席上有位夫人犯了癫疾,来不及送去医院,下官便带了医护来急救。”霍月欠身回道。
“原来如此,真是辛苦云院长了。既如此,我就不耽搁你的时间了,你快去忙吧。”
“那我就先走了。”
霍月走后,王氏望着她的背影问沈妙道:“这位姑娘是?”
“她啊,她是金城医院的负责人云贞。”沈妙随口说道。
王氏面上闪过一丝恍然之色,说道:“我在京城时也听闻过公主手下有几位很是能干的女子,今日一见,果然不是寻常女子能比的。”
可不是。沈妙回忆起方才云贞的派头,眼底划过一丝羡慕。
若是从前,她大概会瞧不起这种要靠自己讨食的女子,可如今她却也想成为这样的人,不依附旁人,靠自己的双手自立于世,主宰自己的命运。
王氏并不知她所想,到了宴客的院子,她谢过沈妙的相送才回去席上。
刚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就有一个青衣婢女走过来,伏在她耳旁低语道:“夫人,奴婢方才打问了,那位……姑娘如今的确在西北,听说还攀到了北安公主手下,好似是个什么医馆的主事。”
王氏面上的诧异之色一闪而过,脑中瞬间浮现出那道宝蓝的身影。
是她?
第170章 改革 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
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申时一刻徐勉准时出现在了沈妩的闺房里,在一众亲眷好友的观礼中牵起沈妩的手抱她上了鸾凤花婚车。
吏部主持的礼官长长一声唱和:“公主起驾!”
车架缓缓启程,安氏的眼泪唰一下流了出来,“老爷,我们阿妩要嫁人了。”
沈父心里也是酸涩不已,强忍着说道:“是啊,阿妩长大了,要嫁人了。”
说起来沈妩的权势早就比他这个父亲高出许多,可在爹娘眼里她依然是那个趴在怀里撒娇的小娇儿。
如今,小娇儿也要为人妇了。
“我听说徐家长辈们也到了青州府,阿妩会不会受欺负?”安氏突然想起什么,担忧道。
沈父面露无奈道:“你啊,真是关心则乱,以阿妩如今的地位,只有别人敬着她的份儿,更何况,她是公主,成婚后自是要住在公主府,便是长辈,也得去公主府给她请安。”
安氏一想,的确如此。
“如今家里养着小孩子,夫人也可含饴弄孙打发时间,就少操些心吧。”沈父说道。
这原是好意,怎料安氏一听,白了他一眼说道:“我哪有这清闲时间,老爷莫不是忘记了如今我身上也是担着差事的。”
慈幼院的事可是女儿亲自交到她手上的,她可不能懈怠。再说,府里的几个孙辈没有一个与她是亲的,她可不想替别人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