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字跟铁钉似的,一下把贺飞文钉在了原地。
他嘴唇抖着,看着宋明瑜继续说了下去。
“首先,没名气,就没人愿意投资,没人投资,就只能依靠台里,不过从贺导你刚刚说的话来看——恐怕不太容易。”
岂止是不容易,光是周怀峰那一关,贺飞文就过不了!
“其次,这个纪录片的规模很大,需要团队跑遍全国,挖掘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至少得要一个独立的班子。”
《舌尖》这种美食纪录片里程碑作品,也是几十年后的市场才能孕育出来。
现在,想要对纪录片进行如此规模的投资,这是不可能的。
这年头连团队都是台里指定,拍完一部片子就散伙,大家就只是单位的同事。
除非是大导演,能执导出足够卖座的作品——但这就和他贺飞文没什么关系了。
一个台里地位尴尬的纪录片导演,他去找领导要组班子,被一脚踢出电视台的可能性更大。
“而且,观众不见得会买账,毕竟贺导您从来没有做过这种项目,他们也没见过。”
贺飞文痛苦地闭上眼,宋明瑜说了许多理由,但其实归根到底就两点。
第一,他是个没有号召力影响力的小人物,自己做不成这事儿,只能求助于台里。
第二,他在台里更是个小人物,从制片人周怀峰到领导,没人会站在他这边支持他做这事。
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地,贺飞文不用睁开眼都知道自己形容多么狼狈。
在一个年轻小姑娘面前,他感觉自己无所遁形,她明明不知道自己和周怀峰的争执,可她说的这些话,全部精准地踩中了他的痛脚。
“如果是这样,只能……”
只能放弃,贺飞文想说出口,可“放弃”两个字却怎么都说不出来。
“贺导想放弃了吗?”
贺飞文当然不想放弃。
这种快饿死的时候,饭都吃到嘴巴边上,却被人赶到一边的痛苦,比一开始没饭吃还难受!
“如果我说,我能帮贺导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贺飞文霍然抬起头来。
只见宋明瑜含笑又从包里拿出来一份企划书。
只不过,这一次却不是纪录片。
“综艺?!”
宋明瑜笑眯眯地点点头,“对,综艺。”
“可是,综艺——”贺飞文有些为难,“小宋,不是我想和你唱对台,你是不了解台里的安排,综艺这些东西,其实也并不受欢迎……”
不受欢迎,那都是一个非常客气的说法了。
用宋明瑜的眼光来看,这年头内地的综艺差不多就是跟纪录片坐一桌的水平。
半斤八两!
与粤省唇齿相依的港城倒是有一档《欢乐今宵》,哪怕过去几十年,在她前世依然是网络上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非常能打!
粤省虽然因此做起了与之对标的节目,《万紫千红》,号称“周周有晚会”,也是粤省许多人从小到大的回忆。
可同时期,除了粤省这一款综艺,竟然就找不出什么能挑大梁的节目来。
而《万紫千红》又是粤语综艺,对普通话地区的观众来说,听也听不明白,只能停留在粤语地区流传。
也就是说,普通话节目,现在还落后了港城接近十年的水平。
“贺导,恕我直言,那些综艺根本不能称之为综艺。”
综艺的核心是什么?
是娱乐!
可放眼内地这些所谓的综艺节目,要么就是歌舞,要么就是相声小品,其他的表演形式几乎没有。
内容呢,正经、严肃、叙事宏大也就算了,跟观众也完全没有互动可言。
综艺节目无人问津,不是因,而是果。
这种时候,如果横空出世一款足够有噱头、有话题、有趣味的综艺,会如何?
毫无疑问,一定会大爆特爆,成为1986年……不,运作得好,甚至可以是十年乃至几十年的爆款!
宋明瑜思考了许久,总算是敲定了这个企划。
“贺导,这绝对是一次跨时代的挑战——如果做好了,以后你想拍什么就拍什么。”
宋明瑜开始给贺飞文画大饼,“到时候你别说想拍一部《舌尖上的烟火》了,你就是拍好几部,绝对也不会有人说你什么,他们甚至还会主动帮你安排,支持你的拍摄!”
就像前世,《舌尖》爆火之后,节目组马上就上马了第二季、第三季……
第一步,永远是最难走的,但也是最有回报的!
刚刚那份纪录片的策划案已经给了贺飞文足够的震撼,他听到这席话,第一反应根本不是质疑,而是忍不住顺着她的话,畅想起了未来。
能拍自己喜欢的,擅长的,还不怕周怀峰那个王八蛋给自己使绊子!
贺飞文深深吸了口气,认真地看向了这份企划书的内容。
“国内第一档明星真人秀厨艺竞技综艺——《周六星厨房》”!
论真人秀,那宋明瑜前世所处的时代,堪称是娱乐大爆炸。
想得到的,想不到的,“这竟然也行”的真人秀可谓遍地都是,甚至不少综艺早就已经压过了电影和电视剧的热度。
即便是将目光锁定在与餐饮有关的那些真人秀综艺上,仍然有很大的挑选余地。
比如说,国外有一档节目,就是让餐饮大师来当毒舌导师,让学员分别组队来担当一家餐厅的厨师,让顾客们来打分,谁输谁赢。
再比如说,国内外也合作过一档节目,让国内外两队厨师以同样的主题,做出完全不同的菜色,借此宣传不同的饮食文化,有竞争,也能挑起观众的期待。
最终,宋明瑜给贺飞文看的这份企划案,是一款集美食、竞技、真人秀、明星于一体的综艺节目。
在前世,这个节目在国内收视率很高,在播出的时候可以说是热搜常客,甚至还漂洋过海,在国外也受到了许多欢迎。
但宋明瑜选定这一款节目的最终理由,还是因为它有个其他餐饮真人秀节目不具备的优势——
明星!
没错,就是明星。
八十年代,国内其实已经是星光熠熠,刘庆、陈以冲、唐强这些明星国民度相当高,甚至不少人家里头就摆的有他们的画报。
但是普通人并不了解这些明星。
不比宋明瑜前世,连明星去哪儿吃饭都有人拍,明星家里多了只狗都要上一回热搜。
八十年代,除了固定刻板的采访,还有一些登载在报刊上,正儿八经的“自述”,观众们对这些明星的了解可谓是一片空白。
有个节目愿意请明星来,哪怕只是陪着主持人站在台上,和主持人说几句话,聊聊家常,也有许多人是愿意看的。
这就是明星效应。
而真人秀,就是最好的,进一步把这个效应做到利益最大化的模式。
看见明星上节目,已经让普通人觉得很有吸引力。
那如果给观众们提供一个渠道,让普通人也能了解明星的生活日常,能看到他们在荧幕光鲜亮丽之外的另一面呢?
老百姓一定会想看!
八卦是人的天性,八卦名人就更是天性中的天性。
普通人对名人存在天然的好奇心,有一个节目能让他们满足这种好奇心,怎么可能不看?
这两个元素组合在一起,已经足以让这个节目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这还没完——这个节目的主题是美食竞技!
这年头的观众不爱看美食纪录片,是美食没有吸引力吗?宋明瑜觉得不是。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其实很爱琢磨吃的。
前两年票证放宽之后,现在街上越来越多的餐饮个体户就是铁证。
她的“明瑜”发展得越来越好,老客户越来越多,会员卡发都发不过来,这就是铁证。
老百姓不是不喜欢吃好吃的,看好吃的,而是纪录片拍得无聊,没人喜欢看死气沉沉的!
而真人秀的模式,恰恰就规避了死板这一点。
明星现场做美食,甚至为了一个宝贵的晋级名额你追我赶,使出浑身解数做好吃的,甚至彼此“挖坑”,斗智斗勇。
这能不好看?!
“……贺导?”
贺飞文朦朦胧胧感觉有人在叫自己,可他根本无暇回应。
他整个人已经完全怔愣在了原地,晕晕乎乎的。
如果说刚刚宋明瑜不让他做纪录片,是给他脑袋上泼了一盆冷水。
那现在他看到这份综艺企划,就好像被人砸进了云端一样,轻飘飘的,只剩震惊了!
脑海中就回荡着两句话——
这是综艺?!
综艺竟然还可以这么做!?
都不用看后面那些内容了,光是前面提到的这些内容,他就猜得到——
这个节目,一定会很受欢迎,再怎么也和现在的戏曲……不,肯定比这些戏曲和采访节目更加受欢迎!
因为就连他这个天天和荧幕打交道,知道拍摄过程的导演,在看到这份节目企划的时候,也产生了想看一眼成片的冲动!
理智上,他知道这是画的饼,综艺做起来也没那么容易,赞助、嘉宾、后勤这些各方面都不是一句上嘴皮搭下嘴皮能解决的。
可同样的,这个综艺节目台里一定会同意拍,而且,谁拍谁就能火!
这块饼真能让贺飞文填饱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