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年代文里做极品_分节阅读_第227节
小说作者:篱音之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99 KB   上传时间:2025-06-06 12:38:14

  她脸不红心不跳地自卖自夸。

第110章 回到宁市她暂时不急

  程玉颜自然也没忘记关心祝成蹊这几天的情况。

  等听到她说这两天和周杭生在一起的时候,程玉颜的小脑袋瓜立马拉起了警报,匆匆问道:“他又找你干什么?”

  这时候电话漏音,祝成蹊不想让边上的周立新知道太多,就掐头去尾道:“我去看他们的草编做的怎么样了,这不是快要到交货到时候了嘛,我不放心,想着先去看看情况。”

  努力歪着脑袋,贴着程玉颜听电话的周立新果然大着嗓门问道:“喜宝啊,周知青他们那边的草编没啥问题吧?”

  祝成蹊回:“没问题,周杭生人很仔细,我也大致看了看,没有弄虚作假或者以次充好的,所以叔你就放宽心吧。”

  周立新赶紧又叨叨着“这还差不多”之类的话,然后拐着拐着又开始心疼那些分出去的单子,并继续追着祝成蹊问。

  祝成蹊只好敷衍了他几句。

  程玉颜也只当祝成蹊是真的单纯去看草编,虽然她心里仍觉得周杭生没安好心,但想了想,还是什么都没说。

  在祝成蹊和程玉颜他们联系的时候,周杭生也和家里面联系上了。

  他其实在送完祝成蹊后就想给家里打电话了,但又想到他们眼下在一起过节吃饭,他要是打电话过去,怕是要被很多人围观问这问那,最终才改成了今天。

  周杭生的父亲是孤儿,不知道姓什么、哪儿人,还是当年周家老两口在长征路上捡的。

  当时两位老人刚刚初为人父人母,但因为长征的缘故,不得不把刚出生的孩子托给当地的老乡,自己跟着部队转移。

  所以在长征快要结束的时候捡到周父,又见他格外乖巧又粘人,便一时心软,将周父带到了了会宁,还让他随了自己的姓,起名周会宁,但老两口当年留在老乡家里的那个孩子却没有保住。

  也因为爬雪山过草地的关系,老两口的身体受到很大的损伤,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孩子,便也没强求,陆陆续续又捡了好几个回家。

  直到四三年,他们才生了一个女儿。

  认真算起来的话,这老两口收养加亲生的一共有七个。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留在首都工作,但他的那些叔叔阿姨怕老两口孤单,送了好几个小孩子过去陪他们,再加上在首都的三家,每次聚在一起至少要两三桌子才能坐下。

  要是他的电话打过去,怕是要被这些人问的一个头两个大。

  但他这会儿也有些头大,因为两位老革命也一样没少问。

  周杭生只能实话实说自己看上了个姑娘,想要先抓住她的胃。

  这给老两口高兴的,自己的白菜……呸!

  自家的猪居然学会拱白菜了。

  等从周杭生嘴里知道祝成蹊的信息后,他们立刻想到了去年收藏的那份报纸,赶忙找出来看了看,心里更是高兴的不行。

  一边连连感叹臭小子有眼光,一边开始在屋里翻箱倒柜,要给未来孙媳妇寄东西,周杭生好说歹说才劝住了他们。

  但之后的两天,周杭生还是收到了家里边的各种电话或者电报轰炸,扰的他十分头疼。

  他更头疼的还有他们家这样特殊的情况,也不知道祝成蹊能不能接受?

  祝成蹊可不知道周杭生这两天接电话快要接吐了,她高高兴兴地在春城玩了两天,把能转悠的地方都转悠的差不多了,也拍了不少照片后,才继续往南走。

  沈阳、大连、天津……

  等她慢慢走到洛阳的时候,正好赶上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

  这时候的洛阳还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周立新一直至念念不忘的东方红牌拖拉机就是洛阳产的,也是当地的明星企业,要是有人在大街上说一声自己在东方红或者一拖上班,立马就会引来一片艳羡,不像现代人一提到洛阳想到的就是旅游。

  到了二月,洛阳的街头巷尾已经看不见积雪,天公又作美,祝成蹊就在洛阳多玩了几天,也吃到了她想念了大半年的洛阳水席。

  并且在洛阳给周杭生发了封电报:【已到好吃谢谢】。

  还没有标点符号。

  让收到电报的周杭生哭笑不得又有些磨牙。

  他有心想要联系祝成蹊,奈何完全没有办法,只能对着眼前的六个字望洋兴叹。

  而祝成蹊这时候又前往了下一个地方。

  快三月了,也紧邻着祝明萍的预产期,祝成蹊就没怎么耽搁,先去了这次的主要目的地——南康和鲸瑭。

  这两地都曾是著名的工艺花产地,但因为当下时代的缘故,虽然绒花并没有完全被打压下去,但发展现状也依旧不是很好。

  且当地刚刚对绒花进行了工业化的改革,小型的家庭作坊完全被取消,虽然有部分人进入制艺工厂的绒花车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工人,但是大部分人却一下子失去了收入来源。

  这对原本依靠着门手艺吃饭的家庭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且祝成蹊打听过,刚刚组建没多久的绒花车间不过是制艺工厂特别小也特别不受关注的小车间,在当地人眼中也不是什么好地方,甚至还有不少人私下里嘀咕说这样就是在乱搞。

  祝成蹊倒是能理解当地这样改革的目的,毕竟工业化的流水车间能更快出产品,但这样的变革在未来来看,对于这门手艺的传承是非常大的打击。

  毕竟这又不是在做塑料花,只需要够快且有足够的模型就行了。

  绒花需要的不仅仅是手艺,还有创意和设计。

  大家都在流水线上工作,一整套的手艺都学不全,还能指望他们出什么好看、新颖的设计吗?

  但这是人当地政府部门的事,容不到她多嘴置喙。

  况且这件事怎么看对祝成蹊都是有利的。

  祝成蹊还专门研究了当下两地市面上的花艺制品,不管是绒花或者其他的什么花类,真的都特别符合当下时代的主流,以红配绿为主色调,花型也大都是牡丹、荷花这种,几乎没有任何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也难怪眼下国内的工艺制品在外国人眼中属于不好看,只配在低端市场生存。

  所以,她想用绒花做高端市场是有很大可能的,但是必须要先把手艺人弄过去。

  不管在哪儿,祝成蹊都很容易混得开。

  她先自己给自己开了封介绍信,说她是迎胜村派过来学习绒花手艺的,先去了当地的制艺工厂。

  和很多影视剧里一样,她这样的乡下来的门外汉完全没有受到欢迎,但好在人家也没有撵她,而是带着她在工厂里转了一圈,就委婉劝她回去。

  祝成蹊的主要目的也不是真在工厂里学习,而是那些因为当地工业化改革而丢掉饭碗的人。

  尤其是那些手艺好还丢掉饭碗的人以及有些手艺不错但是家境十分不好的人。

  祝成蹊利用在绒花工厂的那几天继续用大白兔开路和好些人都混熟了,并打听到了这部分人的消息。

  离开制艺工厂后,祝成蹊先找上了几家手艺不错但是家境十分不好的。

  她在制艺工厂大手大脚的事儿多少传了出去,所以那些人并没有第一时间撵她走。

  而后,祝成蹊又拿出了去年的那张全国十大先进的报道,又往自己的身上加了层光环。

  报纸上的新闻也确实给祝成蹊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再加上她金钱开路,以至于她自己带来的蚕茧都没用上,一是因为当地的人嫌弃不是桑蚕茧,二是重新抽丝染色也麻烦,不如用他们自己留的蚕丝来做绒花。

  当然,祝成蹊觉得更可能是因为他们看中了她有钱,不会白占他们的便宜,所以才拿他们自己的蚕丝来做,目的是为了多赚点钱。

  不过不管怎么说,最后的结果是祝成蹊从他们的手中得到了好几朵勉强还算符合她审美的绒花,不过对于她提议的请他们去迎胜村工作或者定居这件事拒绝的十分干脆。

  祝成蹊也没觉得意外,毕竟不管以前还是现在或者以后,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更何况这中间还横亘着南北之间的巨大差异。

  左右他们村的养蚕事业都还没有正式开始呢,所以祝成蹊也不着急,而是留下了他们的联系方式,让他们有事联系。

  更何况在她这段时间的攻略下,她从这些人的口中了解到了当地曾经有名的绒花资本家以及其厂里当年那群手艺最好的坏分子的去处。

  这部分人有的早就被下放了,有的还留在当地接受改造和教育。

  此次工业化化改革,这部分留在当地的人就彻底被抛弃,成了那群手艺好但是却丢掉饭碗的人。

  祝成蹊又去见了他们。

  这群人对于祝成蹊的上门更具有警惕心,但同时对她的提议也比之前那几户更动心。

  可故土难离是刻在华夏儿女骨子里的信念,让他们答应去迎胜村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更何况光凭祝成蹊现在一张嘴又怎么能确定她一定可以完全安置好他们且会好好对他们,而不是把他们弄过去折磨。

  且他们这些人的身份还比较敏感,也不是祝成蹊现下能操作的。

  这需要他们当地领导班子同意接收,也需要这里的领导班子答应放人。

  祝成蹊一样和他们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便开始打道回府。

  她先去的宁市。

  去宁市前,祝成蹊先往村里和周杭生那里打了电话,和他们确认了草编送货的事,并约好了在宁市等他们。

  等她到的时候,已经是二月二十六了。

  迎胜村已经有过几次交易的经验,所以即便这次的交易量不小,依旧还是张师傅他们一行来送的货。

  但是周杭生却亲自过来了。

  除了因为他们小营山还是第一次和外商合作外,虽然这个所谓的合作也是从祝成蹊那里分的单子,还有广交会即将开始的缘故。

  周杭生他们比祝成蹊晚到一天,但和姬玛几户前后脚到达。

  祝明萍还没生,不过也就这几天了。

  可她依旧挺着大肚子坚持工作,吓的祝成蹊一直神经紧张,但偏生祝明萍一点也不把自己的肚子当回事儿。

  好在她肚子里的小家伙也没有调皮,让祝明萍安稳地完成了这次的交接工作。

  姬玛是过来参加广交会的。

  国内不仅对内部参加广交会的集体资格审查严格,对于他们这种外商的资质审核更加严格。

  以往,像姬玛这样的没有姓名的小商户是根本没有资格参加广交会的。

  但是得利于这两年国家调整重心,急需创汇以及她去年在国内成功合作的事,所以今年她递交的申请通过了。

  因此,姬玛这次过来的态度比之前要好上很多,言语间无不是想要在广交会上赚笔大的的豪言壮志。

  她还和祝成蹊他们说:“祝,虽然你们的草编确实很好,但我现在实在不能再和你们合作了,因为我必须要把我全部的资金留到广交会。如果广交会后我还有剩余的资金的话,我的第一选择还是你们。”

  祝成蹊虽然对姬玛能参加广交会有些意外,但并不意外她的态度,毕竟广交会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对外门户,也是欧洲那边的企业每年都不容错过的盛会。

  “那祝你在广交会上得偿所愿。”祝成蹊笑着看着姬玛,心里却开始谋算她在广交会再次碰见姬玛的事了。

  姬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她前脚刚走,祝明萍肚子里的那个懂事的小家伙就着急要出来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8页  当前第2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7/29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年代文里做极品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