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胤礽的太子群(清穿)_分节阅读_第118节
小说作者:蒹葭是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19 KB   上传时间:2025-04-03 19:35:09

  年初一,内外命妇进宫来给石静请安时都夸她好福气。当时有人为了奉承她,还提到了已故大福晋。

  说大福晋本来身体很好,却被生育拖垮了身子,为早点生出儿子,不知喝了多少坐胎药。

  “是药三分毒,补药也不能一直喝。”立刻有人附和。

  又有人恭维:“咱们都是命苦,生不出儿子平白受了多少罪。哪有太子妃这样的好福气,太子爷不着急,还说先开花后结果更好呢!”

  “可不是吗?”有人打趣道,“连皇上都说太子所言有理,不着急抱嫡孙!”

  黎百玉是一品诰命,自然也在其中,只不过自持身份当时不好跟着起哄,眼下倒是可以说出来了。

  “太子妃真是好福气!”黎百玉想起自己早年遭遇,没有半点恭维的意思,全然发自内心。

  乡野山间,土财主家都逼着媳妇多生儿子,正妻生不出就纳妾,换个人生。

  皇上唯一的嫡子,当朝太子却说生男生女都一样,当众满饮三杯,请王功勋贵家诰命夫人明日进宫给太子妃拜年,多说好话,别给压力。

  黎百玉还记得,新年宫宴结束后,与老爷一同坐在马车里,被老爷抱着哭了一路。

  老爷是武将,真正的铁马将军,却在大年夜扎在她怀里,哭得像个孩子。

  都说太子妃行事做派像极了太皇太后,黎百玉经历过石家分家,对太子妃城府和手段有所了解,并不担心。可老爷心疼女儿,从太子妃出嫁,心就一直悬着。

  回到家,老爷激动的心情才平复下来,对她说:“掌珠没有看错人,太子是个好的,值得相伴一生。”

  太子妃月份大了,黎百玉没提老爷对太子妃牵挂,以及在新年宫宴后失态,转而说起了二房情况。

  “自从宝珠去了三圣庵修行,二房明显比从前安分许多。”黎百玉知道宝珠做了那么多错事,还能保住性命逃出大阿哥府邸,背后肯定有太子妃帮忙。

  怕太子妃担心,她来之前去过一趟三圣庵:“宝珠比上回见面圆润一些,气色也好了起来。她见到我很高兴,托我给太子妃带话,说她在三圣庵一切都好。有皇上御赐法号,庵堂里没人敢给她气受,钱粮胡同那边也不敢动她分毫。”

  大阿哥府邸便在钱粮胡同。

  宝珠自请侍奉佛祖,为大清祈福,皇上感念其心诚赐下法号。若是哪天人没了,便是乾清宫不查,内务府也要查清楚。

  御赐法号之人不可能无声无息消失。

  “我听说她生儿子,情况不是很好。”这个消息是石静从太后处得知,太后说得含含糊糊,不知黎百玉是否有了解。

  那个孩子是宝珠生,黎百玉自然有关注。听说生下来不足四斤,浑身发青,被稳婆狠拍脚心才小猫似哭出一声。

  想起来之前,老爷交代的,黎百玉含笑说不知。

  太子妃正怀着孩子,说这些犯忌讳。

  “佩兰,杜若和蘼芜她们都到年纪,愿意出去的,劳烦夫人给她们放籍,帮忙发嫁。银子都有预留。”

  难得见娘家人一回,石静有很多事要安排:“若有人不愿走,便配给得力管事或掌柜,事先让她们见见人,看上了再嫁。”

  当年服侍她的四个大丫鬟,只芳芷一人得了恩典,随她进宫,其他三人总要妥善安置,也不枉主仆一场。

  太子妃出嫁之前,把留给三姑娘和四姑娘钱物全都交到她手上,黎百玉很清楚地记得有这笔安置费。

  “石家大丫鬟出嫁,按惯例一般赏五两银子,太子妃却给这个三个丫头留了六百两,足够她们风风光光出嫁。佩兰有她老子娘做主,配给她表哥,我派人问过,还是个秀才呢。杜若和蘼芜都要留下,一个相中了前院的年轻管事,另一个还没有看好的,等有了人选,再禀报太子妃知道。”

  别说丫鬟,便是有些人家姑娘都没机会在婚前相看,好多都是入了洞房才看清新郎脸。

  遇上太子妃这样好的主子,也算这三个丫鬟有福气。

  “青儿的亲事不急,我这边另有安排,等她长到十八再嫁。”

  借着石青事,石静又想起十五阿哥胤禑来:“争儿亲事我也有打算,劳烦夫人回去跟老爷说一声。”

  去年在草原,皇上有意把十五阿哥领来交给她抚养,事没谈成,她却被诊出喜脉。

  王贵人来给她道喜的时候,态度恭谦,委婉说起此事,主动给石静赔礼。

  石静能理解一个母亲为孩子的谋划,真动了与皇室联姻的念头。当众夸十五阿哥比送子观音还要灵验,自己才准备抚养她,便被诊出喜脉。

  又对王贵人道:“贵人好福气,皇上都没说什么,贵人不如自己养孩子,将来孩子长大也与贵人更亲。”

  康熙皇帝能生,后宫人满为患,连阿哥所都要住不下了,哪里还有什么高位妃嫔抱养低位妃嫔孩子一说。

  再说王贵人不是别人,正是康熙朝中晚期最受宠爱,且肚子最争气的宠妃,也就是将来的密妃。

  面对王贵人示好,石静也不会吝惜溢美之词夸奖十五阿哥,顺便给王贵人出主意,做一做顺水人情。

  王贵人生得美,面相也是“国泰民安”那一挂,性子柔软却有头脑,不像宜妃就是个草包美人。

  石静当众夸奖了十五阿哥,王贵人还带了十五阿哥过来向石静道谢。石静见过那个孩子,容貌性情都随王贵人,长大之后若是没有移了性情,倒是可以考虑把石争许配给他。

  至于石青归宿,石静反倒没有合适的人选。之所以让黎百玉带话回去,主要怕石青太早出嫁太早生育伤了身体。

  石静想将她留到十八岁以后再说。

  如今石青已经是十四岁大姑娘了,听石静不避人地这样说她,不由羞红了脸。

  石争年纪还小,只知道腻在黎百玉身边对着石静腼腆地笑。

  又与黎百玉聊了一些家常,石静亲自将三人送至毓庆宫大门口。

  从毓庆宫出来,黎百玉带石青和石争往北走,石家的马车在神武门外等着。

  走到承光门的时候,与另一拨人碰面。

  作者有话要说:

  石静:皇上要给青儿保媒?

第77章 议亲事

  对面为首的是一个头发全白,却精神矍铄老太太。她身后跟着两个仪态端庄贵妇人,妇人身后跟着几个极清俊的少年郎。

  黎百玉是正一品诰命,三节两寿进宫朝贺,把京城勋贵人家命妇脸几乎认全,并未见过这位白发老人。

  可看老人家服制也是正一品诰命,黎百玉不由诧异,以为自己看漏了谁。

  正在她纳闷的时候,对面的老人家已然带领身后的人朝她们这边走过来,亲切地喊她黎夫人。

  “恕我眼拙,您老是……”对方都是可以做她娘的年纪,却让对方先认出自己,跟自己打招呼,而自己竟然想不起对方是谁来,黎百玉不禁有些惭愧。

  老夫人仍旧笑呵呵的:“不怪黎夫人认不得我,我出宫之后便随儿孙住在金陵。前几年身子骨不行,很久没有进宫来给主子们请安了。这回携子孙进京,一来贺皇上万寿,二来老亲戚也要走动走动,再不走真就生疏了。”

  虽然没有自报家门,简简单单几句话也足够黎百玉判断出眼前这位老人家是谁了。

  “原来是金陵曹家的孙夫人。”

  两人都是一品诰命,见面本不该行礼,但对方是皇上的乳母,儿孙都是皇上的心腹,再加上年龄足够大,黎百玉理应有所表示。

  就在她要蹲身的时候,被孙夫人身边的老嬷嬷一把扶住:“黎夫人在福建时多行善事,老夫人便有耳闻,想要结交一番,只恨没有机会。”

  让她不必多礼意思。

  黎百玉是生意人,在福建时没少跟江南的大商贾打交道,自然知晓曹家的来历。

  这会儿见孙夫人似有结交之意,倒也没有拒绝,主动给孙夫人介绍起跟在她身后的两个女儿。

  石青性格开朗大方,等黎百玉介绍完便上前给孙夫人行礼,被孙夫人亲自扶起,褪了腕上一对温润羊脂玉手镯,给她套上。

  “手边没有什么好东西,只这一对镯子还看得过眼,送给姑娘戴着玩吧。”

  孙夫人说完又拉着石青上下打量,直夸她长得漂亮,知书达理。

  石青到底是个小姑娘,性格再开朗被人这样毫不吝惜地夸奖,也涨红了脸。

  黎百玉又将石争推出去,才解了石青围。

  孙夫人对七岁石争没有石青那么热情,只是送了见面礼,问过几句话。

  坐在回府马车上,黎百玉越想越不对,决定回去之后给太子妃写封家书递进去。

  石静还没收到黎百玉家书,便听胤礽跟她说起了金陵曹家的打算来:“孙夫人前脚进宫,皇上后脚便把我叫到南书房,说要给青儿保媒。”

  保是的哪一家媒,不用胤礽说,石静也猜到了:“你是什么意思?”

  胤礽靠在迎枕上,抱着石青进宫送给石静那只毛绒绒的兔子,沉吟道:“曹寅有两个儿子,嫡子连生,庶长子珍儿,都与青儿年岁相当。青儿是你嫡亲妹妹,想来不会配庶子,孙夫人很可能是替连生求娶。”

  曹寅有几个儿子,石静记不清了,但她知道曹寅儿子全都短命,活不长。最后曹寅没了,后继无人,皇上不得不将曹寅弟弟曹宣儿子过继一个给曹寅继承香火和事业。

  曹寅是康熙皇帝奶兄,从小的玩伴,也曾是贴身侍卫,后来更是外放金陵做江宁织造,成了专给皇上搂钱的耙子。

  心腹中的心腹。

  与这样的人家结亲,等于搭上皇上的船,可不知为何,石静总觉得孙氏出现更像是皇上对太子一种试探。

  不管是对方的人选短命,还是曹家的特殊身份,石静都不太愿意让自己的妹妹跟着蹚浑水:“推得掉吗?”

  胤礽摆弄着兔耳朵:“皇上叫我过去,不像是要与我商量。”

  那就是定下来了!

  石静端起茶碗喝下一口,脑子飞快转动,片刻便有了主意:“孙氏有两个儿子,长子曹寅,次子曹宣。曹寅是皇上的心腹,知道的事情太多,为了避嫌最好不要与他这一房联姻。”

  曹宣是次子,无论官职还是圣宠,都远不及曹寅,正好绕开皇上的试探。

  况且从曹寅过继曹宣子嗣来看,曹宣儿子明显更耐造,比较长寿。

  石静不愿意石青跟着蹚浑水,更不想她嫁过去没几年便守寡。

  “曹宣儿子倒是不少,可曹家二房不如长房煊赫,会不会太委屈青儿?”从南书房出来,胤礽也敏锐地察觉到了皇上有试探的意思,所以没有当场表态,只说要回来与太子妃商议。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是皇上也不好强买强卖。万一弄出怨偶来,总是不美。

  皇上果然没有坚持,只说让他三日后回话。

  石静主意好是好,可石家已经嫁了长女给他,如今因为他又要搭上次女,胤礽心里有些过不去。

  “皇上有意保这个媒,其中肯定存了对你的试探。你这样回复,才能轻易绕开,不伤皇上的颜面。”

  石静耐心给他分析:“如果这桩亲事只是一种试探,你当时没给准话,皇上大约不会坚持。但皇上坚持要给曹家保媒,说明其中除了试探,还有皇上的私心,和对你的认可。”

  胤礽立刻听懂了石静意思:“你是说,皇上想让曹家提前搭上我的船,保曹家几代富贵?”

  让石家嫁一个女儿给曹家算什么,等到康熙四十五年,皇上他老人家还亲自做主将曹寅女儿指给平郡王讷尔苏做王妃呢。

  怕吓到胤礽,这些预知未来的话石静只在心里想想,并不会说出来。

  听胤礽这语气,皇上打算让石家嫁女是铁了心的,任谁都无法转圜。石静能做,便是退而求其次,为石青争取主动。

  察觉到胤礽对石家的愧疚,不难猜出原样回复之后皇上的心理状态,石静决定把握住:“正是这个道理。你若觉得亏了青儿,不如跟皇上提提,看看能不能让青儿自己选一个看得上眼。”

  做女人难,在封建社会做女人更难,盲婚哑嫁太多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4页  当前第1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8/1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胤礽的太子群(清穿)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