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_分节阅读_第61节
小说作者:三六九龄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04 KB, 下载积分: 金   上传时间:2025-03-14 20:03:52

  一路几乎没有停歇, 午后,沈持进入秦州府。

  三年没来,省城依旧是十里长街市井连, 车水马龙。

  他带着赵蟾桂直奔状元客栈,刚踏进门就见店掌柜挥着肥胖的手:“上房没了, 只余下稍房,通铺, 秀才郎君要住哪间?”

  如果说上房对标后世的豪华间,往往在客栈的二层楼上, 那稍房大概就是一楼的普通间了, 只不过古代卫生条件不好, 一楼的稍房容易滋生老鼠虫蚁,夜里闹腾, 因而考生应试多数人都要住上房, 图个好睡眠。

  通铺嘛大约是多人间。

  沈持对赵蟾桂说道:“算了,咱们去别的客栈看看吧。”他记得走远一点儿还有不少客栈。不过多走几步路罢了。

  店掌柜似乎不缺生意, 眼皮都不眨一下。

  从状元客栈出去的时候不巧碰到了熟人——庆州府秀才吴凤中, 陶滔, 这俩被他在上次院试中超过名次的货,又结伴来了。

  两个人头上都带着月白方巾,一走一晃一晃的,自以为风度翩翩。

  三年了, 吴凤中还没咽下那口院试被压了一头的恶气, 看到沈持, 他甩了个白眼:“哟这不是沈兄吗?”

  陶滔也跟着他看过来,怪声怪气地说道:“这回考解元来了?”

  “你放心,”吴凤中冷笑:“人的好运气是有数的, 没准早用光了。”别说考中解元了,落榜还差不多。

  这三年他家在庆州府请了大儒来授课,这回他要考不过沈持,倒着走回去。

  对于这样的冷嘲热讽,沈持付之一笑。

  且让他们得意几天。

  “沈秀才的气量真大啊,”赵蟾桂气不过要去理论:“姓吴的欺人太甚。”

  沈持:“我没听见他说什么。”

  大比当年,不值得跟他们浪费分毫心思。

  沈持牵了马,赵蟾桂牵着毛驴,二人到别处去住了。

  来省城考乡试的三千多人,难道还能都挤在这一家客栈不成。

  果然,拓宽思路走出去二里地,便有一家采芹客栈。进去一问,上房有的是,而且还比状元客栈便宜许多,前来投宿的考生也不多,但也有。

  沈持入住后除了吃饭,几乎很少出房间,他还在细致地温书。

  赵蟾桂是操持事情的一把好手,喂马喂毛驴,每日的吃食一一都安排得十分妥帖。

  一次吃饭时他问沈持:“沈秀才,乡试来这么多人能考中几人啊?”

  沈持:“不到二十个吧。”

  本朝乡试录取的名额各省不一,秦州府一般只有十几二十名,只有京兆府(京城)乡试的录取者可达一百六十余名。

  这么看不管是古代还是后世,但凡考试都有容易模式和艰难模式之地域区别啊。

  三千多秀才选不到二十名举人,这比例,让人只能呼叫老天爷了。故而士子常说“乡试之难难于登天”,真的很坑!

  两日后,初八傍晚,沈持早早吃完饭,把明日要带进号舍的东西又一一清点了一遍,才打热水沐浴就寝。

  这一晚他入睡并没有那么容易,辗转反侧许久才勉强睡着,半夜他还醒来一次,彼时窗外漆黑漫漫,夜色如同浓墨。

  隔音不好,他听到隔壁有人在长叹,还说着:明月,明月,读书人一声愁绝。

  像是来过很多次乡试又铩羽而归的人发出来的愁苦调调。

  沈持:可是今夜没有月亮,这人呼叫个锤子啊。

  之后他睡踏实了,清晨醒来天光大亮,不用点灯,沈持开始穿衣服,都是新的,他娘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穿身上十分熨帖,哪儿哪儿都合适,鞋子合脚,只是厚底让他看起来更高了。他这里一有动静,隔壁的赵蟾桂也起来了:“我算着时辰还早,沈秀才还能再睡会儿。”

  沈持:“不用了,早点吃完早点,要是还早就买点东西带到号舍里。”赵蟾桂:“我早起去买了只烧鸡,让给片了,这样搜检的时候会不会快一些。”就不用扒开鸡肚子去看有没有夹带了吧。

  “赵大哥你真细心,”沈持看着装了满满一碗的鸡肉说道:“多亏你了。”

  赵蟾桂:“我到底比你年长几岁。”

  沈持下楼去吃早点,这个客栈的饮食很单一,早点只有稀粥和包子、煮鸡蛋,他不想喝粥怕考场上频频跑厕所,却听店小二说道:“咱店里的粥是加了白果煮出来的,保管郎君一坐一天都不用小解。”

  沈持:“……”

  倒也不用这样,一天不代谢真的不会憋出毛病来吗?他宁可费事去两趟茅厕。

  还是他们店掌柜有经验:“唉你不懂,这位小秀才年岁轻,用不着喝白果粥,要不给你下碗汤面?”

  又不是岁数大的秀才,坐不住一个时辰得去好几趟的那种。

  沈持:“谢谢掌柜的,我来一碗汤面吧。”

  客栈待客有耐心,这顿饭吃得还算舒服。

  饭后赵蟾桂背着考篮送沈持去贡院,二人走不多久就到了。看见贡院的一瞬,沈持心想:三年退思园求学,检验结果的一刻到了。

  赵蟾桂:“让送进去吗?”他指了指考篮:“还挺重的。”

  有半大的猪崽那么重了。

  然而过去一问得知贡院不让带仆人进去。

  晴天霹雳,好多养尊处优的读书人开始干嚎。沈持从赵蟾桂手上接过来:“我来吧。”自己背着去排队。

  进龙门的时候,站在沈持身旁的考生黄彦霖提不稳考篮,险些把自己带翻在地上。

  沈持背着考篮,腾出两只手把黄彦霖扶起来:“你没事吧?”

  黄彦霖大声咳嗽着:“好险好险。”

  “我帮你一起拿吧。”沈持帮黄彦霖一起抬着考篮才进到龙门里头。

  “沈兄你看着瘦瘦的怎么这么有力气,”黄彦霖说道:“真是令人佩服。”

  沈持:“习惯了。”他早做了来扛大包的思想准备。

  ……

  排了半个时辰的队之后,终于前面没几个人了。

  此时衙役们在搜检一名四十来岁的考生,他把外衫脱掉,竟露出个女子才穿的红肚兜来,书吏、衙役和在场的考生们看见都笑了。

  “我身体弱,所以总用肚兜护着肚子,”男子怪不好意思地说道:“这不是来考试嘛,为图个吉利,家里老娘给做了件红的……”

  考生们的笑声更大了。

  衙役搜检完就要放行的时候,忽然秦州府同知萧仁稔走过来说道:“肚兜翻过来,细细检查一遍。”

  男子脸上立刻出现慌张之色:“大人,这……”书吏瞪大了眼睛想在他滑稽的大红肚兜上找出夹带的痕迹,然而并没有。

  萧同知走过来翻了翻,他让衙役拆了精美的双面绣,打开从中抽出一方手帕来,放在光线下一照,上面密密麻麻如蚁一般写满了字。

  “这是把老鼠须劈成几瓣写的吧?”上次有人见识了用老鼠须写字夹带,这回又见识了更小更密的,什么眼睛能看清楚上面写的什么呀。

  沈持:“……”

  为了抄袭也够拼的。

  萧同知:“革除秀才功名,倒查他上一次是不是也穿了红肚兜,还有,把他考中生员的文章找出来,让他背。”

  两个衙役押着人到一旁去了。据说要枷号一个月,然后问罪发落呢。那考生瞬间瘫软在地上。

  后头排队的考生中一片默默扔掉东西的声音,还有人腿抖的如狂风中的黄叶一般。

  也有人为他惋惜:“你说你都考中秀才了,即便考不上举人那也是有功名的,何必呢?”

  沈持:呵,有了五升想一斗,有了八两想一斤,考中童生的想秀才,秀才巴望举人,举人又瞅着进士流口水,人心哪能那么轻易满足,都在拼了命不惜手段往上走不是吗?

  论到沈持时,书吏看着他的鞋底比较厚,命他脱了鞋搜检,连鞋底都用刀子划开搜,没看见夹带后又让他脱衣服,可以说完全被剥了个精光……他记得清代蒲松龄曾记述乡试:“秀才入闱,有七似焉①”,搜检是这样的——“其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乞丐。②”,没错,搜检完毕,他披着头发散着衣裳光着脚往里面走去……这一刻比丐帮弟兄还寒碜。

  可谓将秀才应乡试的狼狈之状描绘殆尽。

  进去找号舍时和院试的案首汪季行碰面了,他比上次见面时多了几分人夫感,想来已经娶妻成家。

  二人互相点头致意。

  贡院的号舍和他上次来时一模一样,要说有变化,他的号舍换到第二排地字甲号去了,是个把边的。

  号舍里面落了一层灰,沈持拿出手帕来擦抹干净,他看看天,似乎没有落雨之意,于是就没有拿出油纸钉上去当门帘,这样敞着透气。

  他从考篮里取出几样东西,摆放在木板上。

  隔壁的考生进来后竟取出炉子点火,架上锅,放水,扔了一把米进去……把沈持看得呆了。

  哦,他想起来了,本朝的乡试是允许考生携带者米面油盐酱醋到号舍里来煮饭吃的,听说是为了照顾贫寒买不起熟食的考生。

  ……

  沈持往号舍里面坐去,他的头差点撞到墙壁,比三年前更难塞进去了,累得一身汗才找到舒适的坐姿。

  等考生一一就位,就轮到考官团登场了。

  乡试考官团的规格亦很高。

  正、副主考官,一般由天子任命在京的翰林及进士出身的正三品以上官员充任,协助主考的同考官,又称“房官”,则由各省进士出身的儒官出任,监考一般由知府充任。

  此次秦州府乡试的主考官天子钦点的礼部侍郎李叔怀,时年五十一岁。

  鼓鸣之后,他一亮相沈持发现他开口讲话之前有个习惯,总是接连不断地眨巴眼睛,这动作让他看起来不像朝中高官,而是邻家老伯。

  号舍之中有人开始小声议论,说他年少时其貌不扬可以说有些丑陋,即便考中榜眼也不得天子待见,进士出身却做了二十年偏远之地的官员,到了四十五岁后,当年的同年们成了一群老头子,好看不好看的,差别已经不是那么大了。

  李叔怀这时候才入了天子的眼,一步登天当上礼部侍郎。

第59章

  听了主考官李叔怀一耳朵八卦后, 又闻一声鼓鸣。

  是要发卷子了。

  一同考官说了声“肃静”之后,书吏们开始分发卷子。乡试的试卷均于每场考试前一天夜里由抄写完毕,据说不让付梓印刷怕漏题, 并于考试当天发给考生,人手一份。

  发卷子的时候顺带还发一个透明的油纸袋, 是交卷时用来装试卷的,防止被溅水或洇墨。

  试卷拿到手, 沈持先数了数张数,不缺, 又看看题目, 无漏, 这才去细看考的是什么题目。

  头一场题目还是四书题——考大小七篇八股文,头一道是大, 要作囫囵一篇八股文, 余下的是小,都是只论述一段即可, 后面还有两道当朝律例相关的题目, 不过是死记硬背之类的, 倒容易。

  在退思园的时候王渊跟他说,乡试重头场,头场又重头一道题目,也就是说把这篇文写好, 金光闪闪的举人功名就朝你走来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9页  当前第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1/2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高门寒婿的科举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