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_分节阅读_第154节
小说作者:近日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79 KB   上传时间:2025-02-23 16:20:05

  心里不赞同是心里不赞同,但是敢不敢改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他记得神迹说过他哥一共就干了十个月的皇帝。

  才十个月,来得及干什么,怕是连龙椅都来不及坐热乎。

  【接下来咱们详细说说明仁宗朱高炽是如何叛逆的。

  首先他上位后就要把明太宗朱棣好不容易定都的北平改回南京。】

  虽然朱棣还未定都北平,可定都北平是朱棣势必要完成的。

  “你说说,你为何要迁回南京?!”朱棣质问太子朱高炽。

  朱高炽叹气而后反问,“父皇,您为何要迁都北平。”

  见他大哥竟敢反问他们爹,朱高煦大为震惊,合着他哥是扮猪吃老虎,他是不是故意吃这么胖的!!!

第141章

  朱高炽和朱棣对视, 朱高炽目光没有丝毫回避。

  他身为太子,会支持自家父皇做的一切决定,这是他身为太子的职责。

  但是他支持并不代表赞同,一码归一码。

  “咱大哥这么刚烈么?”朱高煦不知怎么时候蹭到朱高燧身份。

  “那他之前对我怎么那么忍让?”朱高煦不解, 大为不解, “是觉的我不配么?”

  【明太宗朱棣和明仁宗朱高炽对于迁都这件事都很执着, 而且都很一波三折。

  咱们具体看看他们父子俩为了迁都做了什么, 一个非要迁都北平,一个非要把都城迁回来。

  执着父亲和他叛逆的儿子。】

  *

  宋

  “明太子如此叛逆, 和唐太子一样疯了?”赵匡美大为震惊。

  听神迹之前的描述,明明是一位忍辱负重的明君,怎当了皇帝就性情大变了?

  【明太宗朱棣,自打上位以来就谋划迁都,从明太宗朱棣登基到1421年正式迁都, 整整历经了二十年。

  要迁都自然要有人口, 从1403年开始, 明太宗朱棣就着手百姓迁都北平。

  只要去北平, 就会减免赋税和劳役,由此吸引了大量江浙地区的富商们迁到北平。

  其次, 明太宗朱棣还将徐皇后的皇陵选在了北平, 而不是南京。

  并将北京昌平黄土山并改名天寿山作为皇家陵墓, 徐皇后是第一个下葬在十三陵的人。】

  “为了迁都, 爹竟然连咱娘都不放过, 死了还得搬家。”朱高煦直接说。

  他是想开了,自己就是不说, 天幕也会把自己的心思放到天幕上,那他还不如想什么说什么。

  起码还过过嘴瘾, 大不了就贬为庶人呗,他爹还能把他炖了不成。

  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之心的朱高煦彻底放飞自我,这嘴就和个漏勺一样。

  朱棣一个眼神过来,朱高煦嘿嘿一笑,学着他家三弟朱高燧一样捂住自己的嘴。

  【从1406年开始,明太宗朱棣开始一点点的建造都城北京。

  从全国四面八方运送木材石料,给新都城添砖加瓦,一直持续到1420年,北平的宫殿才建造好。

  在这就不得不提明太宗朱棣另一个功绩,疏通开凿京杭大运河,可以说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有一大半的原因是为了给北平补给。】

  听到这,朱高炽叹了一口气。

  天幕上再次出现他的心声。

  【朱高炽】:都是钱,哪有钱。

  “大哥,又没花你的钱你心疼什么,咱爹敢怎么嚯嚯,肯定有钱。”朱高煦瞧他大哥一脸抠门样,半点不大气,“你这小气扒拉的,和咱皇爷爷真像。”

  朱高煦是谁都敢说,连朱元璋他都敢说两句。

  “再说,没钱就印呗,又不是没纸,纸都舍不得?”朱高煦真不理解大哥心疼啥。

  这点朱高燧也赞同,印刷大明宝钞不就行了?堂堂大明王朝,最不差的就是钱。

  【朱高燧】:不差钱

  【朱高煦】:不差钱

  朱高煦看着两弟弟心声,无奈的又叹了一口气。

  朱棣是已经不想看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二人的心声,徒增火气。

  朱棣目光再次落在朱高炽身上,太子朱高炽也不避开。

  这一刻,朱棣有种掌控不住朱高炽的感觉。

  朱棣原本觉的太子朱高炽虽能力一般,但做守城之君没问题,却不想他如此叛逆。

  【朱棣】:不服?

  【朱高炽】:不服。

  父子二人的心声同时出现,但二人都面无表情。

  一旁的朱高燧和朱高煦被这紧张气氛弄的不敢说话,但朱高煦的内心活动还是很活跃。

  【朱高煦】:我爹不会废了我大哥吧?我可不想做太子!

  朱高燧…

  “二哥,你想多了吧,不还有好圣孙瞻基么。”朱高燧白了朱高煦一眼。

  “对对对,还有好大侄子。”朱高煦松了一口气,这太子白给他都不要,太压抑了。

  【开通了京杭大运河后,新都京城的补给有了着落,且还可以满足边境驻军的供给。

  解决了补给问题,朱棣开始着手解决边境安全问题。

  于是有了他五次征北,大大降低了边境外族对北平的威胁。

  可以说为了迁都,明太宗朱棣从方方面面做了各种准备。】

  “爹这是蓄谋已久,这城府深的,啧啧啧。”朱高煦继续吐槽朱棣。

  一旁的朱高燧眼见他二哥如此口无遮拦,忙往边上大跨一步,可别连累了自己。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明太宗朱棣辛辛苦苦准备了二十多年,新建的北京奉天、华盖、谨身三座大殿却因雷击发生火灾。

  这场大火将建好不到一年的三大宫殿化为废墟,朱棣的心血也毁于一旦。

  且古代迷信,发生如此天灾,第一反应就是上天对君主的惩罚。

  当时的明太宗朱棣极其的难受,他连连下诏,并开始自省,如当年面对天灾的汉文帝一般。

  朱棣问众臣,新都北平遭遇如此灾害,是不是因为自己在怠慢了神明才造天谴?

  是不是自己作为帝王德性有失?

  是不是自己在政治决策对百姓不好?

  朱棣让臣子诚心进谏,一同挽回天意。】

  “天打雷劈,咱爹是缺了什么大德了?难道是因为造反??”朱高煦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哎呀,没想到造反真的会遭天谴,幸好自己迷途知返不打算造反了。

  “出去!”朱棣实在忍不了,直接把嘴碎的朱高煦给踹的出去。

  朱高煦可怜巴巴的站在大殿门口,好在他耳聪目明,脖子又长,虽不如在殿中听的清楚,但不耽误他看神迹。

  【见明太宗朱棣真心发问,作为臣子的自然谏言。

  大臣萧仪就当了领头羊,他进谏说,此次大火说明迁都是错误的,是老天对明太宗朱棣的警告。

  而且大臣萧仪还举例说明,看看灭亡的元朝,都城也是北京,国祚才多少年。

  大臣萧仪提议要顺应天意,赶紧迁都回南京才对。

  大臣萧仪这么一提议,其他臣子随即应和,都觉的天灾是上天对大明的警告,应该马上迁都回南京。】

  *

  宋。

  “这大明皇帝真惨,准备了二十年。”赵匡美感叹,“这下是不走也要走了吧。”

  “惨,好惨,哥,你说老天怎么不一个雷把赵光义那兔崽子给弄死?”

  “三叔,他连坟都没,老天劈哪?劈咱大宋宫殿?”赵德芳接话。

  “也是哈。”赵匡美挠头。

  【但是明太宗朱棣并没有听劝,反而大怒。

  他道,此次迁都是他思虑再三的结果,并不是草率决定。

  且北平为都的历史应该从周代召公封国开始,关国祚什么事,定都南京的国祚就长么?是东吴长还是东晋长,还是南宋长??

  随即明太宗朱棣又列举了迁都北平的好处,越说越气。

  于是他把建议迁都的大臣萧仪逮捕下狱,并处死。

  这下谁也不敢再提迁都之事。】

  朱高燧!!!

  朱高煦!!

  朱高炽无奈叹息……

  朱瞻基看向他家皇爷爷,果真是他皇爷爷的作风。

  【朱高煦】:那爹还问什么问,问了又不让别人说,别人说了还直接处死!

  【朱高煦】:虚伪又霸道,啧啧啧。

  【朱高煦】:嘿,大哥,造反哇,弟弟支持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8页  当前第1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4/3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