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_分节阅读_第167节
小说作者:春山有信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75 KB   上传时间:2024-09-10 13:01:51

  李清照轻轻摇头,重复一遍:“没有人救得了她。”

  【纵观全文,与祥林嫂有关的人物分别有鲁四老爷、四婶、柳妈、祥林嫂婆婆及大伯、卫老婆子与鲁镇众人、“我”等等,我们将这些人物综合来看,谁要对祥林嫂的悲剧负责呢?】

  【大家很容易将目光投向她的婆婆。】

  水镜上出现祥林嫂婆婆的相关文段,将罪责指向婆婆的人纷纷抬头,聚精会神。

  【婆婆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应酬从容,说话能干,她取走了祥林嫂的工钱,收走她的衣服,又派人把祥林嫂抢走,并不顾祥林嫂的意愿强行将人卖到贺家墺。联想到前面说祥林嫂是从家里逃出来的,不难想象,很可能从祥林死后,婆婆就已经对之几次三番进行逼迫了。】

  唐朝。

  韩愈蹙眉不语,他是推崇夫子之道的人,祥林嫂婆婆的行为分明是有违伦理,岂有卖儿媳的说法?

  北宋。

  欧阳修也是摇头:“从未见过如此的婆婆。”

  再是家贫,也断没有卖儿媳的道理啊!伦常何在?!

  明朝。

  听到这里的朱樉忍不住啧啧:“这老妇也是奇了,寻常人家都要求媳妇守节,她倒好,上赶着把儿媳卖出去。”

  “山野村妇难免不知礼数。”朱元璋拧眉,“倒是祥林嫂宁死不从,称得上刚烈,颇似那糟糠自厌的赵贞女。只是逃出去一途,却又在赵贞女之下。”

  赵贞女是《琵琶记》中的人物,朱元璋对这出戏颇为看重,曾公开为之揄扬,推行天下,是以朱樉对这出戏也很熟悉,一听这话立即不假思索道:

  “话不能这么说,赵贞女的婆婆也没像祥林嫂婆婆那样卖儿媳啊!”

  作者有话要说:

  想了几个方向,还是觉得谁杀死了祥林嫂更能达成最终的写作目的,但我不会玩剧本杀/摔jpg.

  建议大家配合迅哥儿《祝福》食用~

  1.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是很经典的诠释,大家翻解析或者教学案例应该都能看到2.失去三重身份的观点参看b站倪文尖老师。

第131章 祝福3

  ◎不用猜了,皇帝真没了◎

  虽然对多数儿子一直奉行棍棒教育加放养策略,但朱元璋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慈父,然而做慈父的后果就是总有些龟儿没大没小驳他的话,他向向朱樉投去死亡射线,冷笑一声:“以前怎么没发现,你还是个不孝子。

  朱樉:?

  不认同您的观点就是不孝子?父皇您现在可是越来越蛮横了哈。

  弟弟大大咧咧神经大条,朱标却是明白自家父皇的意思,“逃”之一途于孝道有违,只是……朱标拧了拧眉:

  “祥林嫂欲守节,婆婆却强要她改嫁。节是伦理,孝亦是伦理,二者本该为一体,施之于祥林嫂一身却只见矛盾。”

  这样的困境,便是圣人亦不免为难。

  闽中。

  冯梦龙有同样的感喟:“身为婆婆是断没有卖掉大儿媳给小叔子娶妻的道理的,但祥林嫂不曾被休,也没有和离,婆婆有命她不能不从,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这……唉!”

  他想起自己初到闽中走访人间,也曾耳闻或面见过一二类似之事,这是山民的生存之道,穷困之中何谈礼法?可世人的审判从来又只遵从礼法。

  冯梦龙面露不忍。

  【大家很容易可以出其中诸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封建社会要求女性守节,可是婆婆却强迫祥林嫂改嫁;人本应该具有主体性,可婆婆却不顾祥林嫂的意愿将她卖进山里,她凭什么有这样的权利做出这种与人贩子无异的行为?】

  听清楚棠说了什么的众人眼皮一跳:人……人贩子?!!

  汉朝。

  端坐堂案的董仲舒搁下茶盏:“楚姑娘这话说得,太过了。”

  不少帝王官绅神情晦涩,售卖媳妇固然不合人伦,这些事也不能说是无有,更有那更耸人听闻的典妻、租妻之类,自然也是于礼法有违。

  官府当然不能允许此类行为,然而山高路远鞭长莫及,相关恶俗屡禁不止,他们又不能当真不顾下民欲求,故而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闹到明面上,可楚棠竟然将之指认为人贩子,真真是置礼法伦常于不顾。

  许多儒生和道学家更是被刺到一般,当即义愤填膺地跳起来斥责:“胡说八道!婆婆是她的长辈,岂能被诬为人贩子?”

  “婆婆的行为于礼法不合,你这小女子更是罔顾伦常!”

  “满嘴谬言!”

  乡野间不少老人和男人也窃窃私语。

  “家里那么穷,谁有闲钱养着她?不卖了换钱下一个怎么讨媳妇?”

  “真是可笑,婆婆还做不了媳妇的主不成?再说也是给她找了个好人家,还能亏待了她?!”

  便是一些妇女也觉得楚棠的话惊世骇俗难以接受。

  “在家从父出门从夫,便是婆婆把我们卖了又能如何呢?都怪我们命苦……”

  她们惊疑不定地掩口,而无人看见的角落里,有些有相似经历的女子一边做饭,一边落下一滴不被在意的眼泪。

  【大家很容易凭借良好的经验答出“封建礼教”这样一个标准答案,但礼教又是什么呢,它又具体表现为什么?】

  众人心中的弦微微绷起。

  【礼教陈规,女子是没有自主权的,在家从父,出门从夫,丈夫死了,妻子就成了丈夫的“未亡人”,她仍然从属于她的丈夫,这是礼教规定的夫权,祥林嫂出逃的行为就是基于这样的底层逻辑。她要为丈夫守节,所以拒绝改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祥林嫂分明是个贞洁烈妇,应该立牌坊表彰呀!】

  楚棠故作夸张地明嘲暗讽,底下的道学家听到这话当即冷哼:“贞节牌坊表彰节孝烈妇,祥林嫂逃而被抓,不死屈从,既不守节又不成烈,岂能担得起一座牌坊?”

  “可笑,她将牌坊当什么了?”

  唐朝。

  武则天几不可察地眯了眯眼:“守节?好一个凛然之行。”

  她的语气含了几分凉薄的讥讽,却不是为祥林嫂。所谓节义,比起谋生又当如何?

  上官婉儿更是不理解:“丈夫死了女子便不能再嫁?哪有这样的道理?!”

  北宋。

  李清照不高兴地拉下脸:“照他们这么说,我后来决意与那张汝舟和离,岂非更是大逆不道?”

  【但是封建礼教另有一重族权——孩子是父母的,如果他死去,那么作为他所有物的妻子则会自动转入他母亲名下,从此婆婆拥有了对媳妇的处置权,婆婆要她改嫁,要把她卖掉,这是合理行使自己的权力,她就不能反抗。祥林嫂恰又处在这一族权的压迫之下。】

  明朝。

  朱元璋眉头挑了挑,眉心拧得更紧:“尊顺公婆不是当然之理?”

  怎么听楚棠语气倒像是错的一样?虽说这婆婆做的也有悖伦常吧……

  汉朝。

  刘彻往后坐了坐,神情中含有几分冷色,他注意到了楚棠话里“族权”这个词,轻轻一哂,颇有些冷然的玩味:“怎么,这是要将亲族宗法也骂上一骂?”

  另一边,不少儒生更是炸开了锅:“压迫一词好生没有道理!儿郎从父从母,其妻自然也须亲顺公婆,此为人伦应有之义。如你所言,岂非子不贤妻不肖?”

  “唉!长此以往必将世风日下,道义沉沦啊!”

  “简直荒谬!似她所说,那尊卑又在何处?”

  “什么水镜神迹,分明是在蛊惑人心!”

  他们群情汹汹,各个慷慨陈词争相攻讦,只怕被这“谬言”污了耳,慢了一步便是自甘沉沦道统不存。倒是如韩愈、杜牧等精通典籍经义的文士在愕然之后迅速冷静了下来,听出两段话语之间昭示的矛盾,暗自沉了心思,生出层层忧虑来。

  【从之前的文段里,我们可以看到婆婆的冷酷无情与自私自利,她只将祥林嫂当工具,当一个可以售卖的商品,利用封建族权无视、践踏祥林嫂的尊严。】

  【同样的还有大伯,由于贺老六和阿毛都死了,他就来把老六家的房子收走,将祥林嫂赶走,迫使她走投无路。这种做法明明违背公序良俗,可在族权的保护下竟然取得了合理性,不得不说是一种……】

  “荒谬。”

  太极宫内,孔颖达的声音与水镜中的女声重合,惹得御座上的帝王与其身边同仁微微侧目。孔颖达吸了口气,躬身向上首的君王告罪,又神情凝重道:

  “时人以为夫守节为礼之当然,然其婆婆却可以将之卖出,卖出便不能守节,夫权与族权竟呈相抵牾之势,因理得权,行的却是悖礼之事,礼法于之岂非荒谬?”

  魏征接过他的话:“依文章中卫老婆子之言语,竟对婆婆的处置颇有赞赏之意,可见他既是认同,又对之习以为常。所谓礼法,说存亦存,说亡亦亡。”

  “勿忘了后文。”房玄龄目光明锐,“婆婆以卖媳换取银钱,山民以为常,俱往喝一杯喜酒,土风如此;鲁镇之人则责祥林嫂以败节,两地之风截然不同。”

  “山民生计艰难,固有野蛮之行,贫之病也。”长孙无忌跟着微微感叹。

  上首的李世民听听着座下臣子的讨论,李氏裘马世家,不历谋生之恶,然他亦曾眼看过隋末乱世。乱世之中民生多艰,质妻鬻子屡见不鲜,虽知情有可原,未尝不叹息痛恨,只确乎少有人提及被卖女子之痛。

  他心中念转,面上却不露声色,只踱步道:“如卿等所言,那短工说的便是有理,祥林嫂是因贫而死?”

  因为贫穷,所以幼年被卖做等郎媳;因为贫穷,又被卖与贺老六;因为贫穷无计谋生再来鲁镇,又因为贫穷冻饿而死。

  众人都陷入沉思没有说话,照这么说似乎很有道理,但是……魏征忍不住又想一层,楚棠的意思显然不在此,祥林嫂又是因何而贫呢?

  北宋。

  欧阳修直言不讳:“楚姑娘质疑的,是礼法啊!”

  梅尧臣面带犹疑:“礼法维系人心……”

  欧阳修笑了笑,脸色却称不上好看,端起桌上的茶盏闷闷饮下一口:“圣愈兄,你看那礼法维系的,是何种人心?”

  抑或这礼法下的所行,当不当得“礼法”二字。

  帝王官绅各位有所思,更有观者在惊愕之后,倒还记得这是篇话本故事,也不顾旁人冷眼,顺着水镜的思路往下说道:

  “既然如此,众人责怪祥林嫂就没道理啊!她都是被逼的!”

  “正是!要怪就怪那恶婆婆,是她逼死祥林嫂的!”

  “胡说八道!婆婆是长辈怎会有错?况且祥林嫂再嫁后起初不是过上好日子了吗?”

  “呵!”有女子听着不乐意,当即反唇相讥,“照你这么说祥林嫂还要感谢她婆婆将她卖掉?”

  “婆婆就不会有错吗?刘兰芝的婆婆还逼死了儿子夫妻俩呢!”

  “但祥林嫂改嫁后确实交了好运啊!”有人学着文章里的话,“我看是大伯逼了死她,收一个寡妇的屋子,好生蛮横不讲理!”

  “她死了丈夫又没儿子傍身,可不是被欺负吗?”

  “说来说去,我看是祥林嫂身有不详,克夫吧!”

  此话一出,热热闹闹的院子忽然安静下来,众人都盯着那个说话的人。

  那人原是邑中一老学究,平素爱说些之乎者也的大道理,奈何没几个人喜欢听,此时忽然成为全场的焦点,他既意外又有些窃喜,以为是自己卓然的见解征服了在场众人,一振衣袖便洋洋洒洒输出自己的高论来,什么身嫁二人二人皆死,除克夫之命不作他想云云,惹得一些脾气火爆的乡民当场呸了一声。

  “你这老夫子更没道理!祥林嫂已经如此凄惨,你竟还把罪责推在她的身上,你还有没有心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79页  当前第16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7/1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