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_分节阅读_第144节
小说作者:春山有信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75 KB   上传时间:2024-09-10 13:01:51

  这几乎是一个死局。

  宋朝。

  赵匡胤抚额,他想的何曾不是以史为鉴,但最后……似乎鉴过头了,又到了另一番危局。

  掐掐眉心,他招手:“请宰相前来议事。”

  明朝。

  朱元璋等人都没有说话,看了一出《桃花扇》之后,楚棠这句话几乎是指着他们的鼻子骂。

  狠狠剜了朱棣一眼,朱元璋又对着水镜咬牙。他真是对楚棠这种天马行空又无差别攻击的行为气得牙痒痒。

  偏偏又不能骂!

  偏偏她说得还在理!

  气死谁了!

  作者有话要说:

  ps.关于马士英的争论我看了一些,但这里只讲《桃花扇》,为免枝蔓,一切以作品描写的为主。另一方面,获取信息的偏差和个人局限性会导致古人观点的偏颇,大家注意分辨。

  1.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桃花扇·小序》

  2.《桃花扇》相关知识参见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 3.引用的原文、唱词都出自《桃花扇》

  4.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桃花扇》

  5.死生总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尊。——吴伟业《怀古兼吊侯朝宗》

  侯方域,字朝宗。

  6.《桃花扇·哀江南》: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7.……房曰:“齐桓公、秦二世亦尝闻此君而非笑之;然则任竖刁、赵高,政治日乱,盗贼满山,何不以幽、厉卜之而觉寤乎?”……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汉书》

  8……盖幽、厉尝笑桀、纣矣,炀帝亦笑周、齐矣,不可使后之笑今如今之笑炀帝也!——《资治通鉴·唐纪·贞观十一年》

  9.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汉宫秋》

  10.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黑格尔

第118章 阿房宫赋11

  ◎历史周期率到底是什么?◎

  朱元璋骂骂咧咧,可惜这样的怒气没有对楚棠造成半点伤害,一句“没有教训”惹得君王沉默、士人叹息。

  唐朝。

  杜牧无奈地拍遍栏杆,不无痛心道:“没有吸取到任何教训,才会使后人复哀后人。恨我大唐再无太宗陛下那样的英主啊!”

  除了如太宗那样的明君,谁又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鉴,挽救如今的大唐呢?

  北宋。

  听罢种种的苏辙起身,上前两步与兄长并肩,悠悠一叹:“纵观史书,汉以秦鉴,唐以隋鉴,只是可惜,如汉高祖、唐太宗那样的君主太少,而即使如此二君,所治亦犹有不及。”

  平淡的语气里透着几分沉郁与无奈,苏轼听完心中亦是沉重:“我今日方知父亲《六国论》之真意。”

  他们哀叹六国互丧,后人何尝不在哀叹宋人赂敌而亡?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外如是。

  沉默里,楚棠的声音悠然响起:【讲到这里,我们再回头看看这篇赋文。一赋之中,文采华赡,立意精警,末句尤为发人深思。这篇赋文作于杜牧23岁之时,当真是少年才气、纵笔风流。那么,是什么才使得一个年轻人有这样精深的功力笔铸名篇呢?】

  一句话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曹魏。

  曹操忍不住坐直了身体:“23岁?!”

  曹操亦是文学家,当然更能感受杜牧词笔的精妙,也更能体会要写出这样一篇需得多么深厚的功力,饶是名家如他也觉侧目。

  他看向曹植,不无感叹道:“你少时能咏,为父也素爱你之才华,却不想后世才人如此之多。杜牧年纪轻轻即有此识见,当真是不可等闲视之。”

  曹植同样点头,他并无文人相轻的心思,一双眼里湛然有光,半是兴奋半是激赏地赞叹:

  “唐朝实在是个惊才绝艳的朝代!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还有这里的杜牧,更有诸多我们不曾知晓的诗人,孩儿实在不敢想象这些人齐聚一朝是何等风流!”

  那一定是比邺下交游更令人流连的雅集!

  唐朝。

  李白和杜甫对视一眼一齐拊掌:“果然是青年才俊!”

  白居易展开抄录好的赋文,一边读一边频频点头:“美极妙极,不负才子之名!”

  韩愈看着文章摇首轻笑:“诗人之赋丽以则,言之有物的辞赋,又岂会在我的批评之列?”

  他们高兴极了,唐世辞章有如此一位后来者,怎能不令前辈欣慰?

  秦汉两朝,连嬴政和刘彻也忍不住在心中颔首,文采不难、识见或亦不难,又有文采又有识见,还如此年轻,杜牧当真可以笑对前贤后进。

  晚唐。

  李商隐早已兴致勃勃地开始抢答:“杜樊川名门之后、天纵英才,自李杜谢世,我朝前承风雅、自成一家者,唯此一人而已!”

  一旁的妻子王氏忍不住掩唇又是好笑又是无言,这话说得,后来的元白、韩孟、刘柳等竟是全然看不上眼了,自家夫君对杜牧可真是推崇备至。

  不过嘛,王氏回想起自己珍藏的那句“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眼中不由得露出几分缱绻。

  依她来看,夫君的诗才是作得最好的!

  【第一点当然是家学渊源了。还记得前面我们讲的杜甫的祖辈是西晋名家杜预吗?杜牧的杜也是这个杜。】

  众人一愣。

  “杜牧和杜甫还是亲戚?!”

  下一秒:难怪诗文写得这么好!

  连李白都怔了一下,回过神来笑着向一旁的好友打趣:“原来是子美的同宗。”

  杜甫摸了摸鼻子,有些意外也有些欣喜:“我也没想到竟还有这般渊源。”

  当真是,宗族荣耀了。

  对自家谱系心知肚明的杜牧微微一笑,沉重的心情终于松快了几分。

  就是这么巧,一不小心和诗圣同宗了呢!

  【不过时代久隔,两家隔得比较远了。杜牧的门庭其实要煊赫得多,他的曾祖父是玄宗时的边塞名将,祖父杜佑也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不过杜佑的另一个身份显然更昭彰后世。】

  “另一个身份?难道是杜牧的爷爷?”

  想起杜审言和杜甫这一对祖孙,有围观群众开起玩笑来。

  【杜佑写过一部书,名为《通典》,是传世的史学著作,如果大家大学学到历史学,一定知道他的大名。】

  中唐。

  尚在壮年的杜佑可算是被这接二连三的惊喜砸蒙了,他修成史书名留青史,还有了一个被称作小李杜的孙子!

  杜佑终于体会到了杜审言的快乐。

  “去,把少爷叫过来!”他面带喜色地向家仆吩咐。

  “老爷这是……”仆人大着胆子问了一句。

  杜佑大手一挥:“让他赶紧给我娶亲!”

  娶亲,生孙子!

  另一边的韩愈显然也听闻过杜佑的名字,面上带了几份了然,点点头道:“原来是杜公之后,难怪了。”

  杜佑的清名,天下共闻。

  【杜佑修史,我们可以想见杜牧的家学渊源是何等深厚,又兼书香门第、高门公子,那么他能有这样的史家眼光、论家警策和赋家文采就是可以想见的了。】

  【不过高门也有可能培养出纨绔或庸人,个人的努力才是更重要的。杜牧才华横溢,又颇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这样的责任感让他在面对晚唐衰颓的时局时不可避免地痛惜悲切,遂大声疾呼,发为辞章,便是《阿房宫赋》这样的雄文。】

  汉朝。

  年轻的司马迁的眼中出现几分向往:“怪道辞赋讽意深沉,诗笔论史也多有奇警,原来是家学深厚!不读史无以明智,吾今愈信之也!”

  他忍不住想起自己,他的父亲也是史官,他少时便对史书和各类掌故颇有兴趣,年长之后兴趣愈深,他也知晓父亲对自己寄予厚望,如今他游离四方,广采旧闻,也正是在为修史做准备。可是夫子穷难,呕心沥血才有《春秋》,自己最终是否能够编写出一部名垂青史的史书呢?

  司马迁垂手不许,沉吟良久。

  唐朝。

  杜甫面上欣赏之色愈浓:“通史册,则眼光广博;明诗书,则文采风流。史笔文章一同浸润,方有惊世之才。”

  他忍不住回味了一下水镜里一闪而过的杜牧的几句诗,又带出几分笑意:“杜牧七绝流丽,短章之中意蕴丰盈、流转自然,我只在太白兄诗中见过,后人说小杜肖太白,看来不是虚言。”

  李白闻言哈哈大笑,一边举酒而饮一边道:“不及他史笔精警!”

  他们都看得出来,除了这篇赋文写得好,在以诗论史上,杜牧亦可称独步。

  北宋。

  苏轼有些惋惜地说道:“杜樊川之才有目共睹,为官任上亦是可圈可点,只可惜深陷党争,又生性张扬潇洒,半生落拓江湖,有志难伸,不亦悲夫?”

  他说罢,轻轻叹了口气。一旁的苏辙看了自家兄长一眼,张张嘴欲言又止。

  算了,当局者迷的定律,聪明如兄长也是逃不过的,自己还是不要多这个嘴了。

  晚唐。

  听得夸赞的杜牧负手,心中也生出几分感慨:“我幼承庭训,祖父爱重,授以书史。杜家先祖俱受皇恩,又岂能不思报国?微末之身、寥寥诗赋,青史传记,于某一身,已是足够。”

  说到最后语气不禁喟然,名留青史固然让他开心,可……他想到自己眼下的处境,当世不彰、志向不伸,千秋万岁名又何尝不是寂寞身后事?

  杜牧的唇角勾起几分自嘲。

  要了身后名,还想要生前事。人呐……当真贪心。

  太极宫里,李世民神色复杂。

  从李白到杜牧,他终于见到了大唐的“高楼”与“坍塌”。他半生转战,又于玄武门放手一搏,后在丹墀之上夙兴夜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79页  当前第1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4/1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