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_分节阅读_第1223节
小说作者:红烧豆腐干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34 MB   上传时间:2021-10-02 22:30:51

  有些人家家有老人会喜欢客人上门拜访在正午之前。要是没记错的话,关家的老太太很早以前就吃斋念佛。

  再则,上午上门也有个好处。

  要是双方谈得来,到时主人留客就好留下吃一顿;要是只有面上情,到时他就完全可以先借还有事情要处理告辞。

  要是换成午后?

  那就尴尬了。尤其是关叔还特意让他带上一家人过去坐坐的情况之下,到时万一女主人的态度要是不冷不热?

  他老秦家是欠了人家,但他秦老二的妻女又不欠老秦家什么,有什么能让母女替老秦家受委屈的。

  秦老二瞟了眼也蹲下的外甥女,暗叹一声:“准备准备,明天我们一家人都去。我约了上午十点到。”

  “我也去?”秦清宁皱眉,“我能不去吗?小哥和双双姐不是正好等代表。我明天正好还有事情要处理。”

  金莎倒是没像平时一样,回她老儿子一句你还真忙!说实话,她也觉得这次没必要带上她家老幺。

  他们夫妻俩人直接带上外甥女,要不再带上儿子一起去不就行了。反正大儿子也正好不在家。

  秦老二拍了拍老儿子脑袋,看着媳妇,“还是去一趟吧。刚刚在电话里,关家兄弟也说了让我们一家人过去。

  毕竟白天几个孩子已经见过面,不像我们老大,他是正好有事不在家。明知孩子有在家却不去,有些失礼。”

  再说了,有老幺在场也好。没看双双这孩子自从他挂了电话之后就一直很开心?还是让老幺到时多盯着她点。

  抓了一小把碧粳米放在手心的秦双双抬抬朝金莎笑道:“是啊,舅妈,我们都去吧,我见过关阿姨。

  她那人挺好相处的,可不像我妈,也不像大舅妈。很好说话的一个人,而且,她祖籍和你一样都是东北的。”

  这破孩子!

  什么比喻。

  金莎失笑,看了看秦老二。夫妻俩人相视一笑,金莎点了点头,“那就都去吧。快把你的苦瓜脸收收。”

  秦清宁立马小脸一收。她可不是她小哥那个铁憨憨,敢再苦吧着脸,金女士的巴掌可非飞过来不可。

  “这要是换成街坊邻居来了这里,咱们都要去一趟请人家过来吃饭,何况你爸还和人家老爷子都认识。

  我们家又不贪图人家是不是有钱有势,你就当是你爸认识的那些人从国内过来,我们不是也要见见人家。”

  秦老二赞同点头,“就是你妈这个意思。只不过因为你关爷爷是长辈,爸要不带你们上门拜访不好。”

  话到都让你们说了,我再不去合适?秦清宁赶紧先重重点了点头,将手上扎袋子的细绳子卷了起来。

  “这些就全部装上算了。我们家里还有没有酒?最好是白酒。”秦清宁说着还特意瞧了瞧她老子。

  秦老二:这小兔崽子,你华叔那两瓶老窖可是给你姥爷准备的。真狠,心里一不痛快就拿你爸妈开刀!

  “有啊,巧了,正好。”金莎双手一拍笑道,“你爸下午可不就刚上你华叔那抢了两瓶白酒。先送人算了。

  记住啊,你们这次可别又跟你姥爷前面胡说八道。要是你姥爷怪我送人都不给他,我会说被你们偷喝了。”

  静静旁听的秦双双见她二舅妈这么一说,一对双胞胎立马面面相觑,好笑道:“是老窖白酒对吧?

  我记得我家里好像就有几瓶白酒。我现在就去给我妈打电话,让她这两天先尽快寄过来孝敬金外公。”

  一听这话,秦清平神色莫测地瞅瞅随意一扔手上碧粳米要去打电话的表姐,立即看向自己双胞胎妹妹。

  ——合着咱们蹲了大半天,先和人约好上门拜访的她就一直没考虑到明天需要带什么礼物上门。

  那开饭之前她们母女俩在电话里到底说了些什么?当女儿的不懂人情世故,当妈的总不会也不懂吧?

  秦清宁斜了他一眼。

  你现在才知道?

  “慢着!”金莎眼疾手快拉住外甥女,“真不用。这边市场就能买得到酒,寄来寄去还麻烦。不用给你妈打电话,她这几天很忙。”

  忙得在电话里就一句花了多少钱回头报给她,她会汇过来就挂了。哦,也不对,还多了一句别舍不得。

  她家就缺那么点钱?没法说,那就是个自说自话的玩意儿!还真当她夫妻俩人是陈家的管家和秘书来着!

  “没事,她要是不在家,我让管家寄好了。正好我还有些东西也得寄过来,开学之前我就不打算再回去。”

  “真不用。”金莎果断摇头,指了指装好的米口袋,“其实有这两样就行,我已经和你妈说好了。

  倒是天冷的衣服可以多寄些过来。那酒就算了,不好托运。”姑娘家都爱打扮,没谁像她家假小子似的。

  秦清宁被她妈突然瞪了一眼,无辜的眨眨眼,快速站起身将两个空了的米桶叠在一起放回储藏室内。

  金莎也站起身,去厨房拿了一个大海碗出来递给秦清平。示意儿子舀一些碧粳米出来等明早熬粥。

  秦双双见自己又根本插不上手,只好又站回到她二舅身边看他们舀米。这就是她不喜欢住在她二舅家的原因之一。

  倒不是二舅和二舅妈对她不好,而是在港城大舅那边还有外公外婆在。在这里,她就总觉得格格不入。

  这种感觉又来了,让秦双双有些懊恼。毕竟如今不是小时候,高兴了就来一趟住个几天,不想待了就让人来接。

  “这是什么米吗?”秦双双笑笑,“我有见过红米,紫米,还真没见过这种带有点淡淡绿色的大米。”

  秦清平很乐意给他表姐解谜。一听她这话,不等父母回答,他先神秘兮兮地笑了,“有读过《红楼梦》没有?”

第1828章 话家常暗提醒

  那自然有的。你爷爷我外公的大书房里可不就有好几个版本的《红楼梦》,其中就有只有几回章节的手抄本。

  秦双双可不以为表弟不知这点。毕竟小表妹是极少回港城,但秦清泰和秦清平兄弟俩人可是每年都回去一趟。

  虽说每年待的时间不长,但谁让这是男孩子。她外公那人还是很看重子嗣的,他就生怕长居海外的子孙时间久了会数典忘祖。

  为何她妈这个女儿在兄弟姐妹中最得宠?就因为她妈深知她外公这些顾虑,每年都不忘让人收些流落在外的古董寄给老父亲。

  其实那些古董不一定如何贵重。偶尔区区一个小碗,且品相还不全的,也能让她外公欣慰到直夸没白疼了这个女儿。

  但这些话,秦双双就不好在她二舅家,还当着她二舅妈的面提起。说了,岂不是成了她代母“指教”长辈。

  舅舅是亲的,舅妈又是一回事。在金莎前面,秦双双并不觉得对方亲切就敢失礼。至于这米和《红楼梦》又有何关联?

  秦双双点头的同时,她就粗粗回忆一遍这本书其中大致的情节,突然惊呼出声,“我的天!不会吧?”

  “会!”秦清平哈哈大笑,“就是书中其中一章贾宝玉被他薛姨妈哄着吃了一半碗碧粳粥的碧粳米。”

  秦老二失笑,拍了一下儿子的后背:“别听你表弟胡说八道,没有这么夸张,就是一种颜色米而已。”

  “不是,不是……”秦双双连连摆手,瞧稀罕似的目光落在了布袋口上,“我有听外婆说过确实有这种米的。

  据说以前还是一种御米来着,专贡皇帝老儿吃的。产量极少,普通人连见都没见过,外婆她年幼时倒是有吃过。”

  完了~这孩子还把她外婆说过的有些话当成了真。秦老二还能不知自己的亲娘小时候到底有没有吃过御米。

  他外家就是再往上数个三代,那也是仅仅是普通富绅人家,祖上还真没出现过什么大人物,根本不可能吃点什么御米。

  再说了,这种碧粳米的原产地是在哪里?河北!离西北远着不说,就他母亲年幼时的家境也不可能有机会见到。

  倒是后来世道不太平,那时正逢他外祖父迁回南方,又与钱家毗邻而居,那时候倒是有机会吃到还真说不定。

  “这一种暗红色的大米不会也是《红楼梦》里提到的胭脂米吧?”秦双双说着,俯身挨近看了看。

  秦清平瞟了眼他妈金莎,见她并无阻拦自己之意,朝秦双双笑着点了点头,“没错,就是那种胭脂米。”

  “这边哪里有卖吗?”

  想买?

  秦清平摇头。

  胭脂米还罢,只要肯出钱,多说几句好听话,李爷爷看在大家都是华人的份上,他多少还是会分一些。

  可碧粳米就够呛。

  李家这几年是实验了实验,去年才好不容易培育出来一批适应良好的新种子,他们是绝不可能分给外人。

  他家?

  那是因为一有他外公的关系,二有他爸帮了对方一些忙,李家这才送个二三十斤的碧粳米给他家尝尝鲜。

  “这样啊……”秦双双没好意思问秦清平,这李家是一次送个二三十斤,还是每年送个二三十斤。

  有多的话,她二舅妈不是小气的人。不用她开口,早已或多或少的会分一部分寄给年迈的公公婆婆。

  既然她之前在外婆那里没听说,那就说明根本原因就在于赠送人李家,或许有什么不适合外传的因素在内。

  毕竟有很多人在海外的华人,他们其实都不怎么希望引人注意。至于为何决定当见面礼送给关家?

  想来二舅应该是信任记忆里的关爷爷此人可靠,想借此机会从中帮李家拉个线的吧。可真是如她所想?

  心念之间,秦双双也不知到底是不是,立即先抛开混乱的思绪,继续笑道:“可惜了,全送了就没了。”

  秦老二不置可否摇头一笑,“可惜什么,等人家种多了就不怕没有。主要是这种子带出来不多。

  最初是他们家有儿子在这边留学,家里父母担心儿子在这边不习惯,就给带了十来斤碧粳米熬粥。

  等后来他们全家出来时已经兵荒马乱,那时根本找不到什么碧粳米。就如今培育出来的种子,那还是几几年来着?”

  金莎回道:“快有二十几年了。我记得就是那一年我们刚结婚,就是那一年,李叔和我爸一起回国了一趟。

  就是那年回去,李叔在一个小村子里找来的种子。当时他带回来的就全是五花八门的种子,光运费就花了不少钱。

  我记得李叔回来那会儿,李婶还和他吵了一架,说他不带些东西回来赚个来回路费,还仅带些没用的东西。”

  秦老二失笑摇头。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要谁有理?事实证明,还是公有理。

  要不是就因老爷子怀念故里,有了带种子一举,就算带回东西赚了一笔又如何,绝对没有如今曾盛的李家。

  就因为老爷子带回了好几包五花八门的种子,这倔老头就跟他夫人杠上了,又是买农场又是买牧场的,这才真发了家。

  “所以说也算阴差阳错了。”

  是啊,谁都没想到。如今附近那些华人开的超市和地摊上摆的就有不少是他家农场出来的瓜果蔬菜。

  有没有人眼红抢他家生意呢?自然有的,可真没他家的品种多。关键是,他家这钱赚的还真没多少人知道。

  刚开始倒是有些地痞上门要收什么保护费,只不过他们李家行事低调是一回事,他们家也会很做人。

  就好比说有一年,那一年他们家的生意正好发展到附近州。这一下子,眼红的来了,你们说怎么办?

  趁着丈夫对孩子们说起李家的发家史,收拾好明天上门礼物的金莎也不等明早再熬粥,她干脆就先忙着熬两样粥。

  忙完这些,秦老二正说的开心,话题也说远了,金莎又去面粉袋里舀出两碗面粉放进盆里倒水和面,等发酵打算包几个包子。

  要不然?难得他有雅兴提点孩子,她要是一停下来的话,不用十分钟,他绝对是比谁都跑得快。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21页  当前第12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23/15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