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确实是一家人,但我和柯娜大姐可没在一起。”凯莱洛摊摊手坦然的解释道,全然没注意到莱希娅脸上的失望之色。
“我有加琳娜就够了,是不是?我的小天使?”
柯娜说完在怀里的小家伙脸上轻轻亲了一口,这个看着已经有个四五岁的小家伙也立刻搂住了柯娜的脖子,嚎啕大哭的喊着“妈妈”。
而明明年纪不大的柯娜,也真的像个合格的母亲一样,耐心的安抚着被吓哭的加琳娜,她那双漂亮的眸子里,也满是藏都藏不住的宠溺之色。
“你看”
凯莱洛摊摊手,“走吧维克多大哥,我们换个味道没有这么大的地方聊一聊,我现在也在这座动物园里工作呢。”
“你也在动物园里工作?”卫燃惊讶的看着凯莱洛,“你怎么跑这里工作来了?”
“战争结束了,我总要有份工作不是吗?”
凯莱洛理所当然的说道,“我的工作是饲养员,和我没见过的马特维大叔同样的工作。”
说到这里,凯莱洛顿了顿,将手指头塞进嘴里用力吹了一声口哨。
“汪!”
前后不到十秒种,一支带着德式风镜的狗子便摇着蓬松的大尾巴跑了过来,不带犹豫的人立而起,用毛茸茸的大脑袋蹭着加琳娜的小脚丫。
“这是约瑟夫?它还活着?!”
卫燃惊讶的瞪大了眼睛,他当然记得马特维养的那只聪明的狗子,当初要不是它,他们可没办法在那么厚的雪地里顺利找到军马的尸体。
“我们也没想到它还活着”
柯娜一边说着,一边蹲下来,让刚刚还嚎啕大哭,现在却已经眉开眼笑的加琳娜自己抱住了这只狗子的脖子,将那张白嫩嫩的小脸,埋在了狗子的蓬松的皮毛里。
“你们在哪发现它的?”卫燃难以置信的问道。
“那是列宁格勒战役结束之后了”
凯莱洛一边引着大家走到不远处的长椅坐在一边解释道,“我陪着柯娜大姐去安葬维娅太太和莉迪亚大姐,然后就看到了躲在那里的约瑟夫,它的小窝里还有不少被压坏的捕鼠笼子,和当初你送给我的那些一模一样。”
“真是个忠心的小家伙”卫燃摸了摸凑上来的狗头,“马特维安葬在什么地方?”
“他的家人已经没了”
柯娜短暂的沉默过后解释道,“我把他和弟弟妹妹们安葬在了一起,就在奥西诺维茨港,就在那片白桦林里。”
“那片草地吗?”卫燃下意识的问道。
“对”柯娜和凯莱洛异口同声的做出了回应。
“你呢?”卫燃看向柯娜,“你现在还在港口工作吗?”
“没有了”
柯娜微笑着摇了摇头,“我现在是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乐器仓库的管理员。”
“乐器仓库的管理员?”卫燃错愕的看着对方。
“对”
柯娜笑了笑,“可惜...不,幸好,战争总算是彻底结束了,而且我们赢了。”
“是啊...”
卫燃不由的点点头,“幸好,战争总算是结束了。”
“维克多”
刚刚一直没说话的莱希娅接过了话题,“有时间来我们家里做客吧!我一直想看当时你拍下的那些合影呢。”
“是啊”
柯娜回过神来赞同道,“当初你拍下的那些照片都还没给我们看过呢。”
“好...”
卫燃刚刚准备答应下来,他的眼前却再次亮起了刺目的白光,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呢喃着回应道,“我会去做客的,肯定会去的...”
在他愈发平静的等待中,当视野恢复正常,他再次看到的景象,也终于是他熟悉的那个世界才有的布置。
面前桌子上,那金属本子上的画面也变成了一张格外清晰的黑白照片。在这张照片之下,那支勤劳的金属羽毛笔,也刷刷刷的写下了一行行的文字。
人心不泯,高贵且坚强
维娅太太,1942年2月4日,死于德军炮击,1944年2月1日,迁葬至奥西诺维茨码头公墓。1945年9月,追授英雄母亲勋章。
配给员莉迪亚,1942年2月8日,死于德军空投诡雷爆炸,1944年2月1日,迁葬至奥西诺维茨公墓。
饲养员马特维,1942年2月7日,死于德军炮击,1944年2月1日,迁葬至奥西诺维茨公墓。
伊留奇政委,1942年4月,死于德军轰炸。
军乐团伤兵帕维尔,1942年3月起,担任列宁格勒防空洞临时学校音乐老师。
同年8月,参加C大调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首演。
同年9月,因长期营养不良死于器官衰竭,留有参演C大调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首演所用乐谱残本一份,由战友于战后转交战争孤儿加琳娜留做纪念。
运输队员凯莱洛,1942年2月,经柯娜协助加入列宁格勒运输队直至战争结束。
二战后,担任列宁格勒动物园司机、饲养员、驯养员、票务等职。
1954年,经柯娜撮合,凯莱洛与战争孤儿莱希娅组建家庭,后育有一子一女。
至1985年退休前,累计获得二级卫国战争勋章、劳动红旗勋章(多次)等。
1998年冬,于雪夜梦中辞世,安葬于奥西诺维茨公墓。
战争孤儿莱希娅,1942年6月1日,于奥西诺维茨港撤离途中,因遭德军空袭,所乘驳船倾覆侥幸逃生,并救助婴儿加琳娜、同伴阿纳斯塔西娅、博格丹。
1950年,于护士学校毕业,1954年与凯莱洛组建家庭,育有一子一女,取名亚历山大、欧嘉。
1960年,调往孤儿院担任保健医生。至1985年退休前,多次获得劳动红旗勋章。
1999年春,因思念过度离世,安葬于奥西诺维茨公墓。
战争孤儿加琳娜,1942年6月1日,于奥西诺维茨港撤离途中,因遭德军空袭,所乘驳船倾覆,得莱希娅相救侥幸逃生。
1945年9月,由民兵柯娜正式收养。
195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
1964年毕业后,自愿留校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同年与同学组建家庭。
1996年退休后,定居奥西诺维茨港,育有一女,取名莉迪亚。
战争孤儿阿纳斯塔西娅及博格丹,1942年6月1日,于奥西诺维茨港撤离途中,因遭德军空袭,所乘驳船倾覆,得莱希娅相救侥幸逃生。
1945年9月,由民兵柯娜、运输队员凯莱洛共同非正式收养。
1955年,阿纳斯塔西娅以优异成绩考入莫斯科国立大学,同年博格丹参军。
1959年,博格丹退役加入列宁格勒警察序列。同年,阿纳斯塔西娅毕业。
1960年,两人各自组建家庭。阿纳斯塔西娅育有一女,取名维娅。
1963年,博格丹及妻子先后因公殉职,合葬于奥西诺维茨公墓,夫妻留有一子阿廖沙,由好友阿纳斯塔西娅代为抚养长大。
亚历山大等战争孤儿,1942年6月1日,于奥西诺维茨港撤离途中,因遭德军空袭,所乘驳船倾覆夭折。次日,部分战争孤儿遗体及衣冠冢合葬于奥西诺维茨公墓。
民兵柯娜,1942年3月1日,前往冰上公路担任交通管制员,次月,于暴风雪中寻找迷航运输队致残,后安置于奥西诺维茨港担任文职工作直至战争结束。
二战后,担任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乐器仓库管理员、键盘乐器调音师等工作。
1960年,调任至列宁格勒孤儿院担任政委工作。至1980年退休前,累计被授予红旗勋章、二级母亲奖章、二级卫国战争勋章、劳动红旗勋章等。
1991年12月26日晚,因心脏病猝死,安葬于奥西诺维茨集体公墓,终身未婚,遗有养女加琳娜在世。
写到这里,这金属羽毛笔也在卫燃的叹息中另起一行,列出了每一枚勋章的详细信息。
接着,它又写下了一组坐标,以及一个位于奥西诺维茨的详细地址。以及“加琳娜·瓦伦丁诺夫娜·艾特曼”这样一个卫燃无比熟悉的名字,和一个座机电话号码。
略作等待,那支金属羽毛笔在这一页的最后写道,“这是一首由全体列宁格勒人用生命演奏的伟大赞歌,它击退了饥饿、寒冷、绝望和万恶的法吸丝,它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光明。因为人心不泯,所以高贵且坚强。”
“人心不泯,所以高贵且坚强...”
在卫燃的呢喃中,这淡黄色的纸页翻到背面,那支羽毛笔也在缓慢旋转的红色漩涡下写到,“那个冬天格外的寒冷也格外的温暖,那里发生的一切让人如坠深渊一般绝望也让人永远心怀光明和希望。
我亲爱的家人,愿你永远不受饥饿和寒冬所困,愿你永远远离战争和绝望。愿你永远心向光明,愿你永远怀揣希望。”
让卫燃没想到的是,随着那支金属羽毛笔砸落在桌面上,那红色漩涡的下面,竟然一次性出现了三个仅有乒乓球大小的并列蓝色漩涡!
静等了片刻,见这三个蓝色漩涡没什么额外的动静,卫燃这才疲惫的松了口气,收起了金属本子和那支小小的TK手枪,起身拉开了窗帘,眯着眼睛,尽情享受列...享受宁静祥和的圣彼得堡明媚的阳光,和没有硝烟味的空气。
许久之后,他却无声的叹了口气,默默的又拉上了窗帘,取出许久没有碰过的古琴瑶光,一遍又一遍的弹着他会的那几首曲子,一遍又一遍的洗刷着积压在内心的那些绝望和无力,以及那一幕幕挥之不去的、噩梦般的画面。
第1073章 忙碌的老人
教师节的这天上午,看似仅仅只在酒店房间里弹了一个小时古琴的卫燃赶在中午饭之前便离开酒店,驾驶着季马租来的依维柯大面包急匆匆的离开了城区,顺便也在沿途找了几个垃圾站分开丢掉了那些多的让人生疑的巧克力和蜂蜜的**纸、玻璃瓶。
做完这些之后,他便径直开往了奥西诺维茨的方向,迫不及待的想去金属本子上提供的地址去看看,看看能不能找到那些永远年轻的孩子们的墓地,也看看能不能找到已经不再年轻的小婴儿加琳娜。
车子行至半途,当道路两旁的景色被一望无际的白桦林或者针叶林取代的时候,卫燃却将车子停在了路边。
随着一路赶到这里情绪愈发的平复,他也终于有心思看看金属本子这次都给了什么东西了。
猫着腰钻到宽敞的后车厢,卫燃重新坐下来取出金属本子翻开,仔细的打量了一番最新一页背面的大红色漩涡,以及正下方那一排三个仅仅只有乒乓球大小的蓝色漩涡。
略作思索,他先取出了第一个蓝色漩涡里的东西,这里面放着的,是当初饲养员马特维送给自己的那枚奢华的纯银IMCO4700打火机。
这枚沉甸甸的打火机上不但浮雕有阿拉曼藤蔓花纹,就连防风罩,都是个纯金材质的德国空军任务扣。
继续取出第二个小号蓝色漩涡里的东西,这次却是卫燃从德国飞行员尸体上翻出之后送给马特维,接着他又回赠给自己的纯银烟盒。
这烟盒的正反两面外壳上,一个浮雕着第二帝国的鹰徽,另一个则镶嵌着一枚极其罕见的德军退休机组人员奖章。
“啪嗒”一声打开烟盒,这里面除了固定着12支二战德军的R6香烟之外,两面金属壳的内部,还分别贴合着一张照片。
其中一张照片,是当初在地下室里,马特维带着他的小演员和孩子们的合影,那里面被围在中间的,还是维娅太太。
另一面贴合的照片,却是卫燃和孩子们在莉迪亚的指引下搬到操场边缘的小房子之后,在门外拍下的合影。
这张合影里不但有卫燃的存在,而且在孩子们的上空,还恰好拍到了一架被凌空打爆的德军飞机,以及防空气球、高射炮开火时组成的火力网等等细节。
默默的取出一支香烟叼在嘴里,用刚刚取出来的打火机点燃,卫燃猛嘬了一大口来自上个世纪40年代的法吸丝香烟,接着在喷云吐雾中,取出了第三个蓝色漩涡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