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脚下的积水越来越深,紧接着开始出现几乎和积水同样高度的木板路,同时,卫燃也渐渐闻到了越发浓重的腥臭味。
两人沿着木板路猫着腰小心翼翼的继续往前走了几十米,随后停在了一个拐角处。
在这拐角处有一个隐藏的极好的机枪火力点,但那射击孔却被一小块麻袋片堵住,仅仅只留下了一次性打火机大小的一条缝隙可以看到外面。
然而,当他把眼睛贴到那条狭小的缝隙上,看清楚外面的情景时,却陷入了呆滞。
在这个观察孔正对着的方向,是一条仅有不到20米长的战壕或者说是排水渠。
但不管它叫什么,在这条壕沟的尽头,是一个被烂泥地包裹的水塘,可那水塘里,却漂着至少二三十具交战双方士兵的尸体。
这些尸体或许是因为被丢进去水里太久,大多已经呈现出了巨人观的模样,个别尸体上,甚至还站着几只肥的如同老母鸡一般的乌鸦。
而在水塘的对面,朦胧的水汽中隐约可以看到同样有一条类似的壕沟,但那条壕沟里是不是同样暗中藏匿着机枪火力点,恐怕就知道对面的德国人知道了。
“这里平时不用防守吗?”卫燃离开那个小的可怜的观察孔问道。
“在一个月以前,这里是我们和德国人相互偷袭的好地方”
托尼亚指着掩体外面搭在战壕边的梯子介绍道,“有时候我们如果需要去抓舌头,或者晚上去战场上扒德国人的靴子,这里是最快的出发点。当然,对面的德国人也经常从这里偷袭我们,直到我们双方都在附近埋下了大量的地雷。”
说道这里,托尼亚示意卫燃跟着自己离开这座潮湿的火力点,一边往回走一边继续说道,“不过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了陷阱了。偶尔德国人会借着炮击,用手榴弹清理这里的地雷。
然后在当天晚上,就会有德国人摸上来,但他们基本上占不到什么便宜,反而会帮我们把靴子直接送到这片战壕里。这可比去战场上扒靴子安全而且方便多了。”
闻言,卫燃默然不语,战争打到了这个份儿上,实在是让他不知道该把双方的行为评价为聪明还是愚蠢,但这里面,肯定有无奈和对生死的麻木。
在托尼亚的介绍下,两人回到刚刚唱歌的位置,卫燃继续他的采访和闲聊,而托尼亚也在休息时间结束之后,继续扛起木板,和他的战友们一起修缮泥泞的战壕。
临近黄昏的时候,天空中开始出现阴云,并在不久之后飘起了绵绵细雨。除了需要趴在战壕上站岗的士兵以及少数几个拿着莫辛纳甘狙击步枪反复移动位置开枪的狙击手们,其余的士兵大多躲进了掩体。
这片阵地的掩体相比当初卫燃去过的顿河19号阵地并没有多大的改观,一样的潮湿阴冷,一样时不时的便能看到几只同样湿漉漉的老鼠横行无忌,一样又三五成群的士兵,围绕着牛奶罐或者油桶改造出来的简易炉子烘烤着样式各异的靴子又或者臭烘烘的裹脚布。
等到外面的天色彻底黑下来的时候,卫燃收到了来到这里的第二份礼物,一条既可以用来挡雨,又可以御寒苏军斗篷,以及一个装满热水的苏军水壶。
而把这份礼物送来的,却是从后方白桦林里过来询问达尼拉有没有回来的拉诺护士。
等到拉诺护士带着失望返回森林里的急救站,已经将斗篷穿在身上的卫燃,也在喝够热水之后,找机会再一次用带来的伏特加将清空的水壶灌满,并且分享给了见到的每一个士兵。
这份在寒冷的雨夜里弥足珍贵的小礼物,让卫燃在极短的时间里收获了所有士兵的友谊,甚至连瓦连京连长,和一位他之前没见过的政委,都直言他送来了“上帝的馈赠”。
只不过,就在卫燃第三次找机会用伏特加把水壶灌的半满的时候。躲在战壕观察孔后面的士兵却接连扣动了扳机,紧接着,一发发的照明弹被打上了夜空。相应的,那些准备借着雨势偷袭的德军士兵也相继暴露,被一一留在了泥泞的战场上。
很快,德军阵地的火炮开始了齐射,相应的,阵地后方的苏军炮火开始反击。但这两方炮兵的交火,却苦了夹在他们中间,主体相距不过两百米距离的苏德士兵们。
第324章 消失的歌声
凌晨五点,熟睡中的卫燃被对面阵地上德国人的大喇叭成功吵醒。无声的咒骂了一句,他不情不愿的从弹药箱拼出来的单人床上坐了起来。
昨天晚上的炮击并没有持续多久,后续也并没有再进行交火,但双方时不时打上夜空的照明弹发出的光亮能被掩体挡住,可毫无规律开炮时的动静也根本不是塞进耳朵里的棉花团能堵住的。
也正因为如此,这一晚上,几乎每个人都没怎么睡踏实。现如今又被对方那满是污言秽语的大喇叭吵醒,卫燃已经忍不住也弄个大喇叭,用德语骂回去了。
迷迷瞪瞪的走出掩体,清晨浓郁的雾气让可视距离最多也不超过十米。但在潮乎乎的战壕里,瓦连京手下的一个排长,已经组织好了几个士兵准备爬出战壕了。
“他们去做什么?”卫燃找上站在不远处的瓦连京连长问道。
“去扒德国人的靴子”
瓦连京理所当然的说道,“我的连队还有十几个士兵没有足以抵挡烂泥和积水的长靴,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战斗力。刚好昨天晚上对面送来了礼物,现在正好是接收这些礼物的时候。”
他这边说话的同时,那几个士兵已经各自拿着一支冲锋枪和两个木头盒子制作的地雷,悄无声息的爬出了战壕,转瞬间便消失在了浓郁的雾气之中。而其余的士兵,也各自爬上了战壕,端好武器警惕的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敌人。
在悄无声息的等待中,时间一份一秒的过去,原本暗淡的天色也渐渐变亮,但那几个士兵却自始至终都没回来,不过让人稍稍安心的是,至少那雾气中并没有传来任何的枪声。
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一直到早晨七点整,战壕外的雾气中才开始闪烁起规律的黄色灯光。
很快,一个个肩头挂满了靴子或者皮质靴筒的士兵相继从雾气中走了回来。
直等到战后内外的士兵可以清晰看到对方的面容,为首的那个士兵这才关掉了一直举着的手电筒,招呼着周围的同伴沿着梯子回到了战壕里。
“连长,一共弄来22双靴子,地雷也埋好了。”
为首的那名士兵喜气洋洋的说完,伸手又取下挂在腰间的土豆袋子,“另外还弄回来不少烟卷之类的玩意儿。”
“给大家分了吧”
瓦连京挥了挥手,“你们可以去各自领一小杯伏特加,没有兑水的伏特加,这可是我们的记者同志带来的珍贵礼物。”
目送着那些拎着靴子的士兵喜气洋洋的跑向不远处的野战厨房,瓦连京朝周围喊道,“好了,既然德国人已经叫醒了我们,今天我们继续修缮战壕和掩体,在天黑之前,我不希望战壕里任何一个地方还有积水!”
周围的士兵或是哄然响应,或者暗暗叹了口气,随后各自跟着班长排长,继续昨天没有完成的工作。
而卫燃也在瓦连京的邀请下进入了指挥所,一起享用热腾腾的水煮土豆和燕麦粥,以及硬的足以当锤子用的黑面包。
“维克多,谢谢你昨天分享的伏特加。”瓦连京说话的同时,从身后的木头箱子里拿出了一个装满了酸黄瓜的玻璃罐,“来尝尝吧,这是我的妻子在几个月之前寄来的,平时我自己都舍不得吃。”
“谢谢,给我来半根就好了。”卫燃赶紧说道,这东西对自己来说可有可无,但对对方来说可是弥足珍贵的东西。
“只是酸黄瓜而已”
瓦连京用叉子慷慨的戳出最大的一根递给了卫燃,而他自己却只是喝了一口玻璃罐里的汤水,随后便拧上盖子将其重新放回了木头箱子。
将对方递来的酸黄瓜掰开分给对方一半,卫燃还没来得及开口,放在靠墙桌子上的无线电却响了。
“对面的苏联人,让你们的那位歌唱家继续唱几首歌,然后我们关掉喇叭怎么样?”
见卫燃诧异的看着自己,瓦连京浑不在意的说道,“是对面的德国人,被他们的喇叭吵醒的可不止我们。”
“那...”
“这点小小的交易并不影响战局不是吗?”
瓦连京说着站起身,朝掩体外面扯着嗓子喊道,“我们的艺术家呢?让他带着大家唱几首歌,记得不要扎堆。”
“德国人会不会凭借歌声判断我们的位置,然后...”
“放心吧维克多”
瓦连京浑不在意的说道,“等我们唱完就该他们了,这个时候没有人会开火的。”
似乎是在印证他的猜测一样,就在战壕里的托尼亚领着大家唱完一首《向斯拉夫女人告别》之后,对面阵地上的德国人也不甘示弱的用喇叭播放了一首经典的《路灯下的女孩》(即莉莉玛莲)。
如果忽略外面的战壕以及那些背着武器忙碌的士兵,以及战壕外面躺在水洼里散发着腥臭味的尸体,卫燃甚至有一种这其实只是两群正在田间地头忙碌的农民在对山歌的错觉。
“我们没有喇叭吗?”卫燃直等到对方唱完这才问道。
“有,但没必要用在这种地方。”
瓦连京用刺刀将黑面包切开丢进燕麦粥里,趁着将其泡软的功夫,一边啃咬着煮的软烂的土豆一边格外清醒的解释道,“而且我们这里也没有会德语的人,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浪费精力和宝贵的士兵。除此之外,托尼亚的歌声远比他们的无能咒骂更有效。”
闻言,卫燃哑然失笑。他以为的勒热夫战役会比经历过的顿河战场更加惨烈,但在这不到两天的时间里,他看到的东西却和自己以为的大相径庭。
不管是托尼亚的歌声,还是对面德军阵地播放的歌声,不管是那些曾经穿在德国士兵脚上,后来又穿在了苏联红军士兵脚上的靴子,不管是那片被污染的水源还是那座藏在白桦林深处的战地医院。又或者那些用手头一切能找到的材料制作火炉,改善战壕生活条件的士兵。一切更像是一场迫不得已的苦中作乐。
甚至,他都能猜测的到,在两百多米外的德军阵地里,除了那些指挥官之外,那些最底层的士兵,那些事实上的侵略者,他们或许此时在做的事情,和阵地这边的苏联红军此时正在做的工作并没有什么两样。
相比让人麻木的战斗本身,或许他们最头疼的只是泥泞的战壕,或许他们最盼望的只是一份家书,或许他们最想要的,也只是能暂时麻醉自己的酒精饮料,以及能慰藉自己的歌声罢了。
当那首德语歌曲停止之后,对面的大喇叭里继续开始了地痞流氓一样的谩骂挑衅。而在雾气散尽之前,对面的德国人也再次组织了试探性的进攻。反倒是瓦连京连长,迫于兵力不足,能做的也仅仅只是一次次的组织着防御。
当交火声再次停下的时候,这片阵地里又多出了一些伤员和死者,卫燃看着这些昨天还在自己的镜头下努力摆出劲拔姿势的伤亡者,能做的却只是发出一声属于旁观者的叹息罢了。
在活着的士兵不知疲倦的忙碌和煎熬中,两整天的时间在咒骂声、歌声、枪炮声以及伤员的惨叫声中一点点的流逝,等到晚上的时候,拉诺护士会如约跑来前线阵地,问问她的未婚夫达尼拉回来没有。
目送着这个身材瘦小的护士失望而归,战壕里活着的人也越发的沉默。
因为就在9月29号的这天下午,那位有着艺术家称号的托尼亚也不幸在德军的炮击下受了伤,一块被冲击波掀起的木茬穿过了他的腮帮和下巴,同时被掀起的一挺机枪也砸断了他的大腿。
虽然在大后方的帕沙医生等人的救治下他的命保住了腿也保住了,但据拉诺护士说,他的那副好嗓子以后恐怕再也不能唱歌了,甚至连说话恐怕都要受到影响。
此后连续两天的时间,战壕里再也没有了歌声,甚至在10月1号的傍晚,对面的德国人还用无线电询问过为什么没有歌声了。
目送着瓦连京沉默不语的离开战壕,卫燃拿起无线电,用德语平静的解释了托尼亚的遭遇。
片刻之后,德军阵地上的大喇叭停止了挑衅和谩骂,战场上也难得的陷入了平静,甚至在第二天的早晨五点之后,都依旧保持着安静。
清晨浓厚的雾气中,那位大尉军衔的政委也终于带来了一批不到50人的援兵。
沉默不语的将这批不知道从哪抽调来的士兵交给瓦连京连长,他独自走到一个角落靠着战壕坐下,再次掏出了那张合影,随后用钢笔在照片背面托尼亚的名字上划了一条横线。
看着照片背面仅剩下自己的名字,这名政委疲惫的闭上了眼睛,再一次哼唱起了歌剧《弄臣》里的那首咏叹调。
与此同时,在浓重的雾气中,一个披着斗篷,手里拿着一支莫辛纳甘狙击步枪的年轻红军士兵,也匍匐着一点点的接近着战壕,同时焦急的用手电筒发送着信号。
很快,他便得到了战壕里士兵的回应,随后这才立刻爬起来,小跑着跳进了战壕。
“达尼拉,你总算回来了,帕维尔老爹呢?先告诉你个好消息,你的...”
“连长同志呢?还有政委同志,他们在哪?”达尼拉根本不等战友说完便急迫的问道。
“新的指挥所,我带你去!”这名正趴在战壕上执勤的士兵立刻意识到了事态紧迫,带着达尼拉便跑向了隐藏在雾气中的指挥所。
第325章 敢死队
指挥所前的空地上,卫燃正用相机给新来的士兵拍着单人照,而瓦连京连长,则在旁边亲自用前者的塑料皮本子,一笔一划的记录着这些士兵的家庭住址。
几乎就在卫燃对着最后一位新补充的援兵按下快门的时候,一个身上裹着苏军斗篷,肩膀上还背着一支莫辛纳甘狙击步枪的年轻士兵跑了过来。
“达尼拉!你总算回来了!”
瓦连京还没等这名士兵举手敬礼,便给了对方一个熊抱,随后朝卫燃介绍道,“维克多,这位就是达尼拉,他...”
“连长同志,我有更重要的事情和你们,政委同志呢?”达尼拉匆忙和卫燃握了握手,但他的注意力却全都在瓦连京连长的身上。
“怎么了?”
瓦连京的表情立刻严肃下来,随后立刻说道,“和我去指挥所!维克多,麻烦你去阵地的另一边把政委同志喊过来。”
“好的!”卫燃知道对方这是打算支开自己,果断的收起相机就往阵地的另一边跑。
只不过,还没等他跑出这片空地,那位大尉军衔的政委便从不远处的战壕角落走了出来,语气冷静的说道,“记者同志,我就在这里!”
没等卫燃回应,这位政委便重新戴好军帽,跟着瓦连京连长和那位一脸焦急的达尼拉钻进了指挥所。
对于这位政委,卫燃的了解并不算多,对方似乎并不是一个喜欢交流的人,他唯一知道的,也仅仅只是对方名叫谢尔盖,家在莫斯科而已。
倒是这支连队里的士兵,私下里曾说这位政委和艺术家托尼亚不但是同学,而且曾经是同一个合唱团的成员,甚至某个来自莫斯科的士兵还偷偷和他说,在几年前他看过见过谢尔盖政委和艺术家托尼亚一起登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