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漱石打着哈欠朝两手空空走出来的卫燃问道,顺便也看了眼跟在卫燃身后的玛尔塔,“你这胆儿也忒大了,也不怕女王...”
“滚蛋,去那边谈吧,那边有个咖啡馆。”
卫燃说着同样打了个哈欠,双手揣兜带着玛尔塔以及夏漱石和夏漱石身后那个鬼子走向了不远处一座在小洋楼里经营的咖啡馆。
“你那小楼里不方便?”夏漱石随口问道。
“癞蛤蟆和鬼子谢绝入内”走在前面的卫燃头也不回的答道。
“你都多大了,咋还这么幼稚?”夏漱石哭笑不得的摇摇头。
“18,正是幼稚的时候。”
卫燃满不在乎的敷衍了一句,他才懒得去验证夏漱石带来的鬼子到底是论头还是论个儿的。但他是绝对不会再允许任何一个鬼子,再走进那座小洋楼里一步的。
“也行吧,芳龄十八的卫大学者。”
夏漱石乐不可支的调侃了一番,“我现在先介绍一下?”
“你先说说干嘛这么着急的过来?”卫燃说完再次打了个哈欠。
“这货招祸了”
夏漱石简单的将他昨晚和秦绮说过的那番话重复了一遍,接着又补充道,“那谁想好好培养他,怕他挂了索性给他买了张机票让他连夜躲过来了。”
“他这画的那么好呢?”卫燃稍稍来了兴致。
“好歹画了十多年黄漫,底子扎实着呢。”
夏漱石笑眯眯的解释道,“这次这个比赛算是让他赶上风口了。”
“简单说说情况”
卫燃不置可否的换了个话题,同时也和玛尔塔带着身后二人走进了才刚刚开门的咖啡馆。
趁着玛尔塔帮众人点单的功夫,卫燃也终于好好打量了一番坐在自己对面的那位招核友人。
这鬼子看着三十六七岁的模样,一米七上下的身材略显肥胖,中长发带着一副高度数眼镜,身上穿着是一件印着炮姐的深蓝色套头衫和一条运动裤,外面还穿着一件没有系上拉链的短羽绒服。
总得来说,是个普普通通,而且格外标准的二次元老宅男形象。
只不过,相比卫燃的气定神闲,被他审视的这位“漫画家”却难免在那双没有任何敌意,却让他觉得被针尖抵着眼珠儿的目光审视下有些坐立不安。
“他叫平野阳斗,他本身不重要,还是先看看他带来的东西吧。”
夏漱石说着,已经招呼着那位平野阳斗打开了一直背着的背包,从里面拿出了一个鬼子的行军包放在了桌子上。
与此同时,玛尔塔也给众人端来了咖啡。
这个牛皮行军包保存的倒是格外的完好,其上还缝着一个鬼子的身份牌,上面“平野大翔”的名字清晰可见,但其余的部分却被抹掉了。
随着背包打开,有数的几样东西也被拿了出来。
这位斗子带来的第一样东西,是一沓日语手稿,这些手稿就装在一个带有硬壳的文件夹里。
第二样东西,却是一本相册。
而第三样东西可就有意思了,只是一把鬼子军刀,但这把军刀却没有刀鞘更没有刀身,仅仅只有一个刀柄以及刀镡另一侧不足两厘米长的一截刀刃。
再看第三件东西,这次却是一把镶嵌着螺钿的牛角梳子。
“就这些?”卫燃问道。
“只有这些”夏漱石说道,“所有的线索都在这里了。”
“咋的?”
卫燃端起咖啡抿了一口,“这大过年的我去调查这个?”
“你什么时候查是你的事情”
夏漱石说道,“我是放弃了,真查不到,什么都查不到,这些线索物品都放你这里吧。”
“不是,你就这么铁了心的要帮他找?”卫燃狐疑的问道。
“我就是好奇他曾祖父要找的那个人到底是不是汉奸”夏漱石说道,“如果真是,我也就死心了,可万一不是呢?”
闻言,卫燃怔了怔,随后再次端起咖啡杯抿了一口,“我知道了”。
第1781章 汉奸?英雄?间谍?
“玛尔塔,问问他对他的曾祖父了解多少。”
咖啡馆靠窗的位置,坐在里侧的卫燃换上俄语漫不经心的说着,同时却也拿起了那一沓手稿随意且快速的翻看着。
“你也学会日语了?”夏漱石趁着玛尔塔和他带来的鬼子沟通的时候好奇的问道。
“我学那破玩意儿干嘛?”
卫燃漫不经心的答道,“这上面不这么多汉字儿呢嘛,猜也能猜个七八不离十。”
“要不我帮你翻译翻译?”夏漱石提议道。
“不用”
卫燃一边翻一边答道,“你都说了这上面没线索了,翻译纯粹是浪费时间。”
“也行”夏漱石点点头不再多说,同时却也暗暗琢磨着,他和对方到底差了多少。
虽然没有细看,但卫燃却也大概从目录和翻阅中看出来,这沓手稿基本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这头名叫平野大翔的鬼子参军之前的经历。
第二部分是在华夏战场“做生意”的经历,第三部分则是离开华夏被派往了菲律宾的战斗经历。
而最后一部分,自然是战后的余生,针对性的翻了翻,这一部分也是未完成的部分。
将这一沓手稿装进文件夹,卫燃端起咖啡,趁着身旁的玛尔塔和对面的鬼子沟通的功夫陷入了沉思。
他是个历史学者,对面的夏漱石同样是个历史学者。
正因如此,他们二人对大阪师团的看法要清晰而且客观的多。
甚至可以说,他们二人或许比相当一部分鬼子对这支部队的看法都要更加的客观和公正。
无论网络上如何调侃,“只会做生意的大阪师团”终究也只是个绰号罢了。又或者说,太多人对这个绰号进行了曲解。
什么是做生意?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穗穗,她就是个足够专业的生意人,衡量每一笔交易的成本、风险和利润,然后客观冷静的选择交易或取消交易,又或者为了达成交易,思考怎样规避过高的风险。
同样的道理,在二战时期,相比鬼子内部那些人均畜生动不动就要碎个玉或者万个岁的师团,大阪师团却要相对冷静的多。
它们几乎在用生意人的眼光对待每一场战斗,成本多少、利润多少、风险多大,能打肯定要打,打不过肯定要跑。玉碎?玩去吧!傻B才白白送死!
这就是大阪师团的生意,换言之,这是一支劲敌,头脑冷静真正在打仗的劲敌,这玩意儿的危险程度其实要远远高于那些疯狗师团。
那么这位平野大翔的生意又是什么生意呢?卫燃在思索间拿起了那把断刃的武士刀。
虽然这把武士刀只剩下个刀柄,但无论做功还是用料都能看出来,这绝非鬼子后期配发的那些大路货铁条。
仅凭这一点就能确定,这头鬼子的家底儿颇丰。
另一方面,刀柄末端残存的蓝色“刀绪”,也暗示着这把刀的主人应该是个“尉官”。
将这提供了些许猜测的刀柄放在一边,他又拿起了那把牛角梳子。
这把梳子做功倒是格外的精致,其上镶嵌的螺钿还拼凑出了海浪的图案。只可惜,这东西显而易见没有任何线索价值。
放下梳子最后拿起那本相册翻开,卫燃不由的挑了挑眉毛,这相册里的照片是在申城拍的!
继续往后翻了翻,照片里频繁出现的一只鬼子的少尉军衔也验证了他的猜测。
只可惜,这些照片里大多都是各种背景的单人照,少数的一些合影里,那头鬼子旁边站着的也都是同一个穿着和服,长得还算好看的鬼子娘们儿。
一页页的将这本相册翻完,卫燃不由的摇摇头,这相册里同样没有太大的线索价值。
“所有的线索都来自那份回忆录手稿”
夏漱石直到这个时候才开口说道,“按照手稿里的自述,平野大翔在申城的时候是个司务长。”
“所以生意是怎么回事?”
“这位平野大翔有两个朋友,分别是兵站部队医疗部的药剂少尉和物资部的负责物资管理的一位少尉。”
夏漱石说道,“这位平野大翔有个翻译,日语名字叫川口亲善,据描述以前是个买办,这位平野大翔从他的朋友那里弄来的一些药品和一些因为状况不好淘汰的武器和弹药都是通过这位川口亲善卖掉的。”
“所以要找的也是这位川口亲善?”卫燃问道。
“没错”
夏漱石点点头,“但平野大翔的回忆录里,对川口亲善的描写大多集中在诸如‘和当地帮派关系密切’,‘是个忠诚的商业伙伴’以及‘痴情的爱慕着他的妹妹’这样的描述里。”
“继续说”
卫燃合起相册饶有兴致的问道。
“后来大阪师团被派去飞绿殡,平野大翔放心的把他的妹妹平野葵托付给了他的好朋友这位川口亲善。”
夏漱石说道,“在后来的描述里,战败回国的平野大翔彻底失去了他妹妹的消息,直到1950年,他才意外的在大阪偶遇了那位川口亲善。
当时这位川口亲善告诉他,他的妹妹已经嫁给了自己,而且两人生活的很好。
当然,他也坦白了当年的那些生意交易的药品和武器其实都卖给了抗日组织。”
“没了?”
“没了”
夏漱石摊摊手,“那时候的平野大翔在大阪经营着一家小饭馆,对方虽然口口声声说会在近期带他的妹妹来看望他,但是一直到他写下那本回忆录,都没有再见过那位川口亲善。”
“回忆录里有提过这位川口亲善在1950年的时候是什么身份吗?”卫燃追问道。
“没有说过”
夏漱石摇了摇头,“只提过川口亲善自称,当年的他早就已经以汉奸的身份死了,现在他的只想和平野葵过普通人的生活。
哦,还有,按照回忆录里的记载,当年川口亲善说他和平野葵已经在战后定居印泥了。
他还承诺会在下次来招核的时候,把他的妻子平野葵还有他和平野葵的孩子带来。”
“就没有留下地址什么的?”卫燃顺着话题问道。
“留下地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