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战地摄影师手札_分节阅读_第124节
小说作者:痞徒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7.94 MB   上传时间:2025-11-28 12:03:46

  “维克多,我希望你能帮我找到我的父亲。”

  诺亚将一张A4纸递给了卫燃,“我的父亲曾经是档位军第六山地师的一位装甲车驾驶员,他参加了1944年的拉普兰战役。或者更准确的说,他曾试图脱离那场战役回家,但是很不幸,直到整个二战结束,我们都没有等到他。”

  诺亚说完这句的同时拉开了抽屉,从里面取出了一个铁皮盒子推给卫燃,“我们等到的只有这些东西,而且包括这个饼干盒子,都是在二战结束之后很久送给我家里的。

  但是很可惜,除了能确定这些东西是我父亲的遗物,我们根本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也根本找不到当时给我们邮寄这些东西的人。”

  “我可以打开吗?”

  卫燃看着桌子上的铁皮盒子问道,这铁皮盒子上克里姆林宫的印花已经有些掉漆,但边缘的位置却闪耀着金属的光泽,这丝丝缕缕的小细节,似乎在暗示着它经常被拿出来把玩。

  在得到诺亚的点头允许之后,卫燃小心翼翼的掀开铁皮盒子的金属盖,随后便发现里面除了一把P38手枪之外,还有一本二战德军士兵的证件,以及一块金质表壳的怀表。

  轻轻掀开那本证件,贴在上面的黑白照片里,是一名颇有些小帅的德军士兵。而在这本证件里,还夹着一个小卡片,其上写着一个粗略到无从查起的邮寄地址——来自列宁格勒。

  但这本证件能看到的信息也仅仅只有个名字而已,其余的位置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全都被厚重的黑色墨水给覆盖了,不过,好在诺亚先生在话题刚刚开始的时候,提供的那张A4纸上,有他父亲相对准确的服役经历。

  按照那张纸上的记录,这位名叫雅尼克·穆勒的士兵隶属于档位军第六山地师下辖的第6高炮营,主要负责四联装20毫米高射炮装甲车的驾驶工作,军衔是上等列兵。

  相对于详实的服役单位,他的作战经历却仅仅只有一句“在拉普兰战役中执行为第20山地集团军撤出芬兰提供掩护”。

  除此之外,雅尼克·穆勒既没有获得过勋章,也根本没有任何受伤记录,甚至关于他这一生最后的结束语,也仅仅只有一句格外简单的“在芬兰和挪威边境失踪”而已。

  “这位名叫雅尼克·穆勒的士兵就是您的父亲?”卫燃拿着证件再一次确认道。

  诺亚点点头,颇有些忐忑的看着卫燃,“能找到吗?”

  “我只能试着调查看看”

  卫燃尽量稳妥的回应了对方的期待,“首先我要先调查出您父亲更加详细的服役经历,以及他所属部队在拉普兰战役中具体参加了哪些局部战斗。其次才能试着找出他在那场战争中到底经历了什么。如果这些都调查不到,那就只能试试看,能不能找出当年是谁把这些东西送来的。”

  “我能帮你些什么吗?”诺亚继续问道。

  “先说说你印象中的雅尼克先生怎么样?”卫燃重新扣上盒子问道。

  诺亚遗憾的摇摇头,“我是1943年出生的,据我母亲活着的时候说,一直到战争结束,我也仅仅只见过我父亲两次,但我对他根本没有任何的印象。

  在我母亲的记忆里,我的父亲是1942年夏天参军的,并在当年年底被派到了挪威,在战争结束前,他仅仅只在我出生后两个月,以及1944年的春天回来过一次。

  后来战争结束了,但我的父亲却再也没回来。在度过了战后最艰难的几年之后,我的母亲靠着出售油画赚来的钱,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我的父亲。

  在我母亲找到的答案里,有的说他死在了战场上,有的说他在芬兰或者挪威找了个漂亮的女人重新开始生活,也有的说他被苏联人送进了劳改营并死在了里面。”

  “所以...”卫燃欲言又止的看着苍老的诺亚,毫无疑问,这又是一个被战争毁掉的家庭。

  诺亚叹了口气,“我的母亲直到生命结束前的那一刻,都在呼唤我父亲的名字,想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那是我母亲一生的遗憾。曾经我以为我能帮她找到我的父亲,但是看看我现在的样子,我也和当年我的母亲一样衰老了,但我不想和我的母亲一样把这个遗憾带进墓地。所以年轻人,如果可以,请尽量帮帮我吧。”

  卫燃迟疑片刻,最终点点头,格外认真的说道,“诺亚先生,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帮您调查您父亲的去向。另外您能说说这个铁皮盒子吗?他是什么时候寄到您的家里的?”

  “大概是59年的冬天”

  诺亚不太确定的说道,“当时我还在上学,有一天我放学回到我母亲经营的画廊门口时,就看到了这个铁皮盒子。我记得很清楚,仅仅只有这么一个铁皮盒子,但是我的母亲在打开盒子之后哭了一个晚上。”

  “只有一个铁皮盒子?”卫燃抬起头看着对方,“这么说,它并不是从苏联的列宁格勒邮寄过来的?”

  诺亚摇摇头,“当然不是,否则的话说不定我就能找到是谁把它送到家门口的了。”

  “诺亚先生”

  卫燃站起身格外正式的说道,“我会尽全力帮您寻找您的父亲雅尼克,但我并不能保证一定能找到,而且相信您也清楚,这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所以我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我相信你肯定会给我带来好消息的”

  诺亚操纵着轮椅慢慢悠悠的走向了房门,“在这期间,如果需要我们做什么,请不用客气,直接和拉尔夫说就可以,现在让我们一起吃个晚饭吧,我相信你们一定都已经饿坏了。”

  “这是我的荣幸”卫燃顺势拿起桌子上的铁皮盒子和那张对折的A4纸,跟着对方的轮椅离开了书房。

  不管怎么说,在开始调查之前,他确实需要好好吃一顿,再好好休息一下。毕竟从乌拉尔山脉东麓的废弃军事基地到纽伦堡郊外的这栋大房子,他可是足足坐了两天的飞机。

  而在这之前,他不但在红旗林场遭了一个星期的罪,还和季马在冰天雪地里游荡了只多不少的时间。

  宽敞的餐厅里,忽略掉那个50多岁的保姆之外,虽然用餐的只有三个人,但桌子上的各种德国美食却摆的满满当当,甚至拉尔夫还在诺亚的授意下,拿出了一瓶华夏产的烈酒。

  可惜,那廉价的绿色玻璃瓶和铁皮盖子明显和诺亚嘴里这种酒的高档形容不配套。这都不用猜了,这位谦逊的老爷子八成是被谁给忽悠了,甚至卫燃都怀疑,送给这老爷子绿茶包和二锅头的机灵鬼,很有可能是同一个人。

  好在卫燃不傻,他自然不会告诉对方这酒在华夏国内的地位,反而顺着前人挖的坑顺手种上了树,憋着坏跟着一通夸赞,摆明了想看看下一个和这位老爷子有交集的同胞,在听说这酒曾经跟着兵马俑一起挖出来的故事时会是什么惊悚表情。

  卫燃和前一位素未谋面的同胞保持默契的同时,餐桌上的三人也在保持着另一种默契。

  拉尔夫绝口不问关于诺亚父亲的事情,而诺亚似乎也并不想让远房孙子拉尔夫知道这些事情。至于善于察言观色的卫燃,自然更不会主动在拉尔夫面前提起有关的话题。

  一顿丰盛的晚宴吃的宾主尽欢,卫燃借口需要整理思路,早早的钻进了拉尔夫为他准备的卧室。不急不缓的洗了个热水澡,他这才重新打开带进来的铁皮盒子,仔细检查着里面的每一样东西。

  最先被他拿起来的,自然那块黄金表壳的怀表,这块怀表的表壳上浮雕着一个形似风车磨坊的图案。在这图案之上,还覆盖着一个用几十颗米粒大小的红宝石镶嵌出来的花体“M”。

  这枚怀表不止外壳用料奢侈,那复杂到堪称奢华的主体表盘上还呈十字型分布着四个小型表盘。显而易见,这支花哨大于实用性的怀表绝对造价不菲,而能舍得带着这样一枚怀表上战场的,恐怕也不是什么普通人。

  除了怀表,铁皮盒子里的那支P38手枪自然不用说,标准的二战德军装备,虽然不一定能装备到上等列兵的手上,但能用的上那种高级怀表的“疑似富二代”,弄到这么一支手枪也不是多难的事情。只不过比较遗憾的是,这支手枪除了品相还算不错之外,并没有任何的特殊之处。

  思索片刻,卫燃索性将其放在一边,转而掏出平板电脑,开始查询关于拉普兰战役的各种细节,试图从中找到雅尼克·穆勒所属的第6高炮营曾经的战斗经历。

  说起拉普兰战役,这场战争虽然持续了大半年的时间,但实际上,交战的双方无论芬兰人还是德国人,阵亡的士兵人数其实都不算多。

  如果和惨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之流相比,恐怕交战双方阵亡士兵的人数总和,都不一定能比得过前者的零头。

  究其原因,在抛开症痣立场以及战争性质本身之后,如果单纯的看待这场战争,处于战争对立面的两国士兵,他们之间其实并不像苏德双方那样不死不休,甚至在拉普兰战役开战前,双方完全称得上战友又或者朋友。

  或许也正因为这诸多原因,七个月的交火下来,双方加一起也才仅仅只死了三千来号人罢了。

  可即便如此,想确认那位雅尼克·穆勒在不在这阵亡的三千来号人里,又或者从这三千多人中找出失踪的雅尼克·穆勒,无论哪个,其实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放下手中的平板电脑,卫燃抚摸着左手虎口处的纹身,脑子里却在回忆上次在苏奥穆萨尔米战役里经历的一切,以及两天前他和季马在北极圈里游荡的细节。

  许久之后,卫燃暗暗下定决心,在这次动用金属本子之前,他要提前采购一些冬季能用上的重要物品才行。而这些东西能不能带回去,就全指望滕县保卫战后得到的那个食盒了。

第193章 食盒里的东西

  在诺亚家好好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卫燃将铁皮盒子里的那支P38手枪揣进兜里,独自离开那栋颇为豪华的别墅,打车直奔十几公里外的纽伦堡城区,找了一家大型超市开始了采购。

  滕县保卫战得到的食盒容积并不算大,总共仅有两层的空间,其中一半还塞满了子弹,给他剩下的,也仅仅只有一层的空间而已。

  一番权衡,卫燃购买了几十根诸如士力架之类的能量棒和两双足够厚实的羊毛袜子,以及一盒凡士林、一小袋食盐和一卷烤箱纸,最后又找了一家出售摩托车用品的店铺,买了个复古味道十足的偏光防风镜,这才随意在附近找了一家酒店住了进去。

  按照在红旗林场学到的方法将酒店房间仔细检查了一遍,卫燃将金属本子里的食盒召唤了出来。

  这食盒第一层里的那些子弹自然不用动,但子弹和盖子之间的空隙,却完全塞得下那两双羊毛袜子以及特意挑选的复古防风镜。

  至于食盒空置的第二层,很快便在卫燃的忙碌下摆满了一块块撕掉包装后,用裁成小块的烤箱纸包裹的巧克力能力棒。

  最后再把那一小袋食盐撒进巧克力能力棒之间的缝隙,并且把那盒撕掉包装的凡士林也装进提前预留的空间里。

  这还不算完,卫燃思索片刻后,解下了手腕上的那支腕表塞进了食盒二层的缝隙里。

  他这么做,无非是想看看能不能把现代的东西带到过去,如果这块石英腕表都能带过去,那么下次,或许就能带一些更有意思的东西了。

  一切准备就绪,卫燃掏出那支P38手枪摆在床上,深吸一口气召唤出了锈迹斑斑的金属本子。

  伴随着“咔哒”一声轻响,镶嵌在金属封面上的羽毛笔缓缓浮置半空,等到页面翻到空白的第十页之后,这支羽毛笔立刻在纸页上刷刷刷的绘制出了一支P38手枪。

  角色身份:公民卫队侦察兵维克多

  回归任务:协助反坦克手马克拉追击德军装甲车,并拍摄10张照片

  又是站在芬兰这边?

  只看那角色身份,卫燃便猜到了大概,随后他的视野便被剧烈的白光填满,前后不到一秒钟,他便感受到了迎面吹来的刺骨寒风,耳朵里渐渐响起了似有若无的交谈声。

  等到白光消退,卫燃立刻警惕的观察着四周,随后便发现自己正坐在一辆格外宽敞的雪橇车里。

  这雪橇车的中央似乎有什么东西,此时正被一张白色的兔皮毯子盖的严严实实。

  在这不知名物件的另一边,竟然还坐着一个脸上残留着一道从嘴角直达耳根的巨大伤疤,戴着圆片眼镜,脖子上挂着一台相机的苏联人。

  卫燃之所以能如此确定对方的国籍,全是因为他那似乎被火烧过的左手紧握的塑料皮本子上烫金的《真理报》字样。毫无疑问,对方不止是个苏联人,大概率应该还是《真理报》的记者。

  这雪橇车上除了他们两个,正前方还坐着个正在吆喝驯鹿的人,只不过因为只能看到他的背影,所以一时间无法判断对方的身份。

  而在卫燃的身后,还有个用熊皮毯子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只露出大半张脸的男人。

  时不时的,那位看起来也就20岁出头的苏联记者便会用生涩的芬兰语问出一些诸如“对苏维埃的看法、对那脆的观点”之类的问题。

  而他身后那位一脸冷漠的中年男人,也用极为敷衍的语气,耐心的回答着对方的提问。

  也正是从这两人的一问一答之间,卫燃也大概了解到,那位苏联记者名叫科农,而那位自始至终都藏在熊皮毯子里的男人,正是回归任务里提到的反坦克手马克拉。

  至于正在驾车的人,卫燃也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得知竟然是马克拉的儿子卡尔,一个才刚刚19岁的年轻小伙子。

  眼瞅着苏联记者科农已经完成了对马克拉的采访,正准备向并排坐着的卫燃开口提问时,马克拉适时的开口说道,“卡尔,在附近找个地方扎营。”

  “为什么?”

  负责驾车的年轻人还没做出回应,那位记者科农便警惕的问道,“雪地上的履带痕迹现在很清晰,说不定我们很快就追上了,你们是不是想放走那些德国人?”

  “你是白痴吗?”

  已经吆喝着那两头驯鹿在一棵松树边停下的卡尔转过头嘲讽的说道,“我们的前面就是冰湖,一片足有好几公里长的空旷地带。”

  “那又怎么样?”科农不明所以的问道。

  “我们在追的是一辆半履带装甲车,一辆属于德国高射炮营的半履带装甲车。”

  马克拉说话的同时掀开了他和卫燃身旁的兔皮毯子,露出一支格外粗壮的反坦克枪,“你觉得就凭这种二战前的过时武器,我们能安全的穿过那片空旷地带吗?”

  看起来最多也不到三十岁的记者科农并没有被轻易说服,“难道我们就这么一直等着吗?”

  “或者你也可以自己驾驶驯鹿追过去采访一下冰湖对面那些德国人对苏维埃的看法。”年轻的卡尔一边将驯鹿拴在树上,一边不留情面的继续嘲讽道,“说不定他们也愿意按照你给的采访答案背诵一遍。”

  “卡尔!”

  马克拉瞪了眼自己的儿子,随后语气平淡的解释道,“科农同志别担心,那些德国人跑不了,我们有足够多的机会解决掉他们。”

  “能详细说说你的计划吗?”科农紧追不舍的问道。

  马克拉示意卫燃帮忙把帐篷之类的东西从雪橇车里卸下来,同时胸有成竹的耐心解释道,“从这里到挪威最快的路线只有那么几条,不管他们哪一条路线,中途都会经过峡谷。我们只要在他们选择的峡谷里找个合适的地方,用反坦克枪制造一场雪崩就可以安全的解决他们。”

  “但愿你说的是真的”

  记者科农说完再次找上了正在一边偷听谈话,顺便帮忙搭帐篷的卫燃,换上更加熟练的俄语问道,“维克多少尉,能说说你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吗?”

  “维克多大哥的家乡维普里都被你们苏联抢走了,他还能怎么看?看你们怎么毁掉维普里吗?”年轻冲动的卡尔没好气的继续嘲讽道。

  “卡尔!闭上你的臭嘴!如果你还有精神,就拿着斧头去周围砍点木头回来!”马克拉语气严厉的说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87页  当前第1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4/23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战地摄影师手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