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延昌道:“之后长安陷落,有神秘人引着我们一路西来,昨晚方知贼兵将圣人围在此处,少主唤我们速来护驾,还叫我们一应行动皆要听郭子仪将军的调遣。”
王栖曜兴奋道:“郭将军真神人也,调度得法,方能大破贼兵,安贼作乱以来,这是打得最痛快的一仗了!”
王栖曜早在河北就参加义军,随颜真卿转战各处,彼时敌众我寡,自然十分艰辛,今日大胜更觉欢欣鼓舞。
谢延昌道:“诶……要说调度得法,也是我们少主更胜一筹,若非少主千里驱策,我等怎能到此为郭将军所用?”
江朔心道惭愧,他早已听出这传信的神秘人十有八九就是李珠儿,昨夜她急急离去,怕不就是以他的名义调动各路义军,这些军队才会在今天拂晓好巧不巧赶到陈仓。
江湖群雄围住江朔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江朔忽然回头瞥见圣人与太子二人脸色不善,忙道:“诸位弟兄且住,容我先办一件要事。”
他分开众人,走向圣人,陈玄礼一下子紧张起来,半抽腰刀挡上前来,喝道:“你要做什么?”
第781章 决心已下
江朔伸手轻轻一按,将陈玄礼拉出半截的长刀按了回去,随手一带,将他退回本位,陈玄礼倒是忠心,心中虽然恐惧,却还是跨步上前还想拦江朔。
李泌在从后拉住他道:“陈大将军勿忧,溯之不会对圣人不利。”
陈玄礼何尝不知,但他职责所在,又怎能无动于衷,直至圣人对他轻轻摆手,陈玄礼这才作罢。
江朔走到圣人面前叉手一礼,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小的锦囊,递到圣人面前,尚不及开口,圣人却一指李亨,道:“给亨儿吧。”
江朔一怔,随即领悟,又毕恭毕敬地把锦囊交给了李亨,李亨犹豫地看了一眼父皇,见圣人轻轻点头,才战战兢兢地从江朔手中接过锦囊。
锦囊不大,里的东西更小,李亨捏到一个小小的方块,他的心脏急剧地跳动起来,他努力想克制,但双手还是止不住地颤抖起来——锦囊中装着的就是那方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
先前北溟子托着玉玺向众人展示之际,人人看在眼里,但之后燕军七子忽然出现,紧接着各方混战,场面越来越乱,北溟子悄然把玉玺装回锦囊交给了江朔。
江朔本待不要,但又恐被尹子奇等人见到来抢,之后他怀揣玉玺仿如揣着热炭,几次想要交给唐皇父子,但彼时燕军重兵围城,能否脱身尚且难说,玉玺放在自己身上总比在别人身上安全一些,江朔这才没有拿出。
此刻大局已安,唐皇父子对自己的疑虑又愈来愈深,江朔这才把玉玺拿出,便是无意皇位之意了,只这一个举动,便可打消二人大半疑虑。
他本意是交给唐皇李隆基,却不料李隆基叫他交给李亨,那便是要传位给他的意思了。
此刻勤王之师有数万之众,李亨执掌的区区两千疲惫已极的飞龙禁军已不能对圣人构成威胁,在不受胁迫状态下,圣人依然让江朔把玉玺交给李亨,却叫李亨大大的惊讶了。
李唐皇室素来亲情淡薄,太宗皇帝兄弟阋墙兵戎相见起了个坏头,又有武后之乱,中宗、睿宗乃至当今圣人,哪个是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李亨之前太子李瑛便是被诬造反,一日内三兄弟皆被赐死,李亨开元二十六年被立为太子,十八年来未尝有一日不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今日父皇突然对他表现出脉脉温情,不禁让李亨大为讶异。
圣人似乎看透了李亨的心思,道:“贵妃已死,朕心如死灰,唯愿入蜀安享天年,亨儿既有匡扶社稷的决心,后面的事就交给你来做吧。”
这时郭子仪上前,他全身披甲,艰难地想要跪倒参拜,圣人道一声免,让高力士扶住郭子仪,郭子仪叉手道:“圣人恕罪,今日虽胜,贼本尚在……”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圣人的身子不自禁地颤了一下,他一定是想到前一日发生之事,郭子仪却未察觉,继续说道:“只怕贼兵纠集援军再度来犯,陈仓区区小城无所依凭,还请銮驾速离此险地,往何处去,还请圣人示下。”
圣人道:“朕此次出长安欲往蜀地去,不料在此地被贼兵阻断道路,今日既得子仪解救,蜀道复通,朕当继续南幸剑南道。”
此言一出,义军大哗,虽然天下形式仍然严峻,但近日新胜,圣人居然还是毫不犹豫地要去蜀地?须知圣人之所以要入蜀,也是杨国忠的主意,蜀地是杨国忠与贵妃的家乡,禁军多是关陇子弟,自然不愿翻越峻岭去南方卑湿之地,这也是禁军哗变的原因之一。
如今圣人不思收复河山,却只顾自身安危,实在叫人丧气。胡人与江湖人士不讲礼法,回纥人与漕帮帮众立刻发出不满的声音。
眼看局面就要失控,李亨终于下定决定,高声喊道:“圣人九五之尊,不可涉险,剑南道有蜀道之险,剑阁崔嵬易守难攻,移跸成都最为稳妥。”
这番话立刻引来了更多不满的声音,以至于李亨之后再怎么呼喊,声音被汹汹民意淹没,无人听得清楚。
江朔抬手一按李亨的肩头,李亨不解其意,却忽感一股暖流顺着肩膀透入脖颈之中,积于喉头愈发炽热,忍不住张口长啸,这啸声高亢如龙吟,惊得数万人为之一惊。
李亨转头看江朔时,江朔手按在他肩头弗昂,对他轻轻颔首示意,李亨再开口时,仿佛觉得自己立于山谷之中,声音嘹亮而不尖锐,字字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
李亨说的是:“亨决心已下,某绝不会离开关中,要留在关中与郭将军并肩,与贼誓死血战到底!”
众人虽然一怔,但只是停下来用不信任的眼光上下打量这位十八年来都没什么存在感的太子,李亨向李泌投去求助的眼神,李泌则坚定地点点了头,李亨又吸了一口气,道:“圣人虽然幸蜀,然已封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领天下兵马讨贼!”
这明显是假传圣旨,还是当着圣人的面假传圣旨,但圣人却未有异议,李亨显然受到了鼓舞,继续喊道:“并敕封郭子仪、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副元帅,以灵武为大本营,有天下义士相助,定能平定叛乱,恢复中原!”
这番话显然起到的作用,众人看他的眼神的也变得不一样了,郭子仪不失时机地攘臂高呼:“克复中原,还于旧都!”
简洁有力的口号更有号召力,人们跟着高喊起来,喊声立刻如浪涌般扩散开来,不一会儿城上城下数万人整齐划一地振臂高呼,“克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喊声在群山间回荡,如风暴般席卷关中平原。
制造这场风暴中心却异常的平静,圣人负手不语,太子则似乎震惊于自己的号召力,呆呆立在原地。
喊声良久不息,太子叉手对圣人低语道:“一旦剪灭叛乱,夺回西京,定然即刻迎父皇还都。”
这时江朔已经松开了按在李亨身上的手,李亨这句话轻如蚊蚋,圣人却似乎听到了,面露欣慰之色,道:“如此我便在成都府等你的好消息了。”
圣人回头望向高力士与陈玄礼,高力士跪倒道:“老奴服侍圣人南狩。”陈玄礼也跪倒道:“玄礼唯愿陪伴圣人左右。”
杀死杨国忠、逼死杨贵妃的始作俑者可说便是陈玄礼,他却居然不愿跟着太子,而要陪伴失势的皇帝?江朔心中疑惑,圣人却只淡然说了一个好,他眼睛继续扫下去,张小敬、韦应物等人相继跪倒,表达愿从圣人南下之意。
也有不跪的,那便是不愿离去,想留在太子军中效命之意了,圣人也不责怪,只是平静地看了一圈,竟是愿从者远多于愿留者,不过除了忠心之外,只怕也有人对平叛之战没有信心,今日虽打了个胜仗,但正如郭子仪所说,叛军的实力仍然不可小觑,唐军仍然居于劣势。
圣人点头道:“好,以后便仰赖诸公了。”
语境凄凉,从者唯有伏地叩首,之后便默默起身,护着圣人往城内走去,想必他们无法休息养伤了,今日便会从城南进入蜀道踏上入蜀的艰难旅途了。
李亨对江朔道:“溯之可留在军中助我,便封为……”
他话音忽一顿,江朔身份特殊,封他何职为好?若是实授,他武功了得,定在军中威望日隆,届时就算他无意皇位,也难保其他人为求富贵,助他夺取大宝,但若只是虚封,一则他本人未必满意,二则他故友、部众甚多,搞不好立时就要引发众怒。
李亨尚在犹豫之际,江朔却叉手道:“我本江湖游侠,不懂为官之道,为国讨贼本侠义所当为,领兵打仗朔不及郭将军远矣,对于为官之道更是一窍不通。”
李亨惊异地盯着江朔,几乎不相信他会说出这样的话,问道:“溯之,那……”
江朔叉手不利方寸,道:“臣民在江湖上已可为国效力,至于今天发生的其他事,相信不会有人会透露一个字,太子不必担心。”
这番话可不能让李亨放心,毕竟知情者甚多,这恐怕也是北溟子的计划之一,知道此事的人背景复杂,难以尽数灭口。
江朔道:“不妨事,我自会善后,无需太子劳心。”
李亨嘴唇翕动,还想说什么,江朔却不愿再做纠缠了,道:“朔这便去了。”
说着转身就走,谢延昌等漕帮众人见江朔往城内去,忙呼喊道:“少主要何往处去?”
江朔还不知道庭院里现在什么局面,万不可让江湖弟兄再卷进来,回头道:“诸君在此听候郭子仪将军的分派,万不可有一人擅离,我城中另有要事需要处置,不需跟来。”
这时郭子仪正要安排放弃陈仓,北迁灵武之事,众人只得领命,果然无一人跟着江朔入城。
陈仓关城不大,江朔在城内三穿两绕,便回到了昨夜的庭院之中,眼前的景象却令他大吃一惊……
第782章 恶战之后
昨夜在庭院中江朔还觉得颇为开阔,白日里才发现这庭院如此的小而逼仄,唯有通过院内堆满的黑袍尸体,江朔才能确定这里确是昨日的战场。
院里并无打斗之声,经历昨夜的恶战之后,大食黑衫军抛下四五十具尸体,早不知遁到哪里去了,一色黑袍尸体中间夹杂了几个身穿锦袍的中官尸体,那是边令诚的手下。
江朔看得心突突直跳,万幸扫视了一圈,并没看到自己相熟人的尸体。
这时一人轻语道:“溯之,你回来了……”
江朔循声望去,见厢房廊下一人背靠房门,箕坐在台阶上,却是假裴旻,北溟子大野勃。
北溟子虽然已没有内力,但武功却是弃之不去的,他既假冒了裴旻,自然也精研了裴家剑法,十年前江朔在雒阳“日睹三圣”时舞剑的裴旻其实也是北溟子假冒的,只怕当年教李白剑法的也是他。
北溟子虽有气无力坐在地上,但身上除了尘土并无血迹,似乎并无外伤,看他脚边横七竖八躺了不少尸体,皆为长剑断喉所杀,想必都是北溟子所为,想来他凭借精妙的剑术与北狩步法,尽能与大食黑衫军周旋。
但没有内力岂能久战?更何况北溟子此前还被李归仁的内力所伤,一个晚上打斗下来,早已中气虚浮,接近油尽灯枯之态了。
北溟子勉力笑道:“溯之,大食人忽然退去,城外喊杀声震天,想必我替你安排的各路人马都到齐吧?”
这么多路援军果然都是受北溟子调度而来,只不过他们自己都不知晓罢了。江朔对此毫不意外,昨夜李珠儿先行离去应该就是去安排此事,只不她再未返回,不知如今她去了哪里。
江朔点了点头,北溟子眼中放光,道:“溯之,这些人不是你的故旧就是你至交,想来夺取唐皇江山毫不费力吧?”
江朔见北溟子几乎虚脱居然还心心念念此事,一时不知该实话实说还是巧言安慰,却听另一人嗤了一声道:“北溟老儿,你自负能操控人心,却看不透朔儿之心,实在好笑得紧。”
江朔这才独孤问隔着一扇门板在门内侧地上坐着,只是之前他在门内阴影之中全无生气,以致江朔方才竟没察觉他的存在。
独孤问的样子可比北溟子狼狈多了,他身上满是血污,至少有一处血是独孤问自己的——他肩头箭创迸裂,鲜血淌了一地。
北溟子忽然怒道:“老夫算无遗策,万里江山唾手而得,此等美事,谁会拒绝?”
独孤问仍是以不屑的语气道:“你自己不就不要坐渤海国的王位么?”
不等北溟子回答,独孤问接着道:“朔儿本性单纯,游历天下十数载,只习武与行侠二事而已,与北溟子你当年何其相似?他从未见识过皇家富贵,又怎会觉得困在皇城内不得自由的帝王有什么好艳羡的呢?”
北溟子身子一颤,转头盯视江朔,低声喝问道:“溯之,我明明听到山呼万岁的声音,李隆基离心离德,绝不会这样受人拥戴,这呼声难道不是对你的么?”
江朔不忍心骗北溟子,终于下定决定说出真相:“圣人果然雄心已失,只想去成都避难,但太子李亨决意去朔方与郭子仪一起与叛军死战到底,这欢呼声就是给他的。”
北溟子道:“呸!李亨无知小儿而已,天下怎可委于此等碌碌之辈?”
江朔叹了口气道:“我不过武艺上有些小成,若论治国,比之李亨不是更无知?北溟子前辈,我知道你为我擘画,可谓殚精竭虑,但因为你的大计已死了太多人,乃至天下如今的乱局也有此中原因,我实于心不忍,还请前辈就此罢手吧……”
北溟子破口大骂道:“糊涂!无知!恋栈豆的驽马!目光如豆的狗鼠辈!”
江朔一言不发,只由着他骂。
独孤问却哈哈大笑,拍着大腿唱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才是我辈所当为。”
这《侠客行》乃李白天宝三载的旧作,其时李白刚被赐金放还,诗中尽是重侠好义,视功名如粪土之意,独孤问虽雅好音律,歌喉却沙哑粗砺,说不上好听,只是这嗓音配此诗却是绝配。
北溟子似有所思,道:“溯之,是我小看你了,我既不重人间富贵,却何以认为你会为俗世富贵所迷……”
独孤问哼唱着滑过了朱亥、侯嬴两句,又放开歌喉,唱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北溟子忽然也笑了起来,道:“今日方知慧能大师所谓顿悟为何物,可惜无酒作酬。”
他亦跳过两句,唱道:“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他甚至于挣扎着想要起身舞蹈,却终于还是重重地坐了回去,独孤问道:“北溟老友,你终于悟到了什么么?”
北溟子道:“错了,错了,错得离谱,追云老友,可惜我已无法弥补了。”
独孤问道:“无妨,无妨,我们走后,年轻人自有他们的办法。”
二人同声大笑,甚是畅快,却忽而转轻,笑声戛然而止,待江朔回过神来,再探二人鼻息,竟是同时逝去了。
江朔呆立之际,却听屋内有人叹息,他走入屋内,发现屋内也有不少大食人的尸体,想来众人见大食黑衫军人多,退入屋内,依托屋内狭小的空间御敌。
屋内一片狼藉,叹息之人坐在一张歪歪斜斜的塌上,是大匠柳汲,他右手按着左肩,半领袍子被血染成了黑褐色,见江朔盯着他肩头,柳汲道:“臂骨折了,死不了,不过将来可打不了铁咯……”
江朔想走近细看,却被地上仰躺着的一人吓了一跳,那人身穿葛袍,在一众黑袍尸体中立见不同,往脸上看,白面长须,身上无伤却面目狰狞可怖,江朔仔细辨认片刻才分辨出竟是高不危。
却听有人道:“别怕,死了。”
江朔抬头见是罗罗,她坐在另一张榻上,江朔想以手探高不危的鼻息,罗罗道:“别碰,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