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山海行_分节阅读_第331节
小说作者:圏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55 MB   上传时间:2025-11-26 10:31:25

  独孤湘道:“秘书监是正三品的高官,怎么会和区区一个日本使者结伴同行?”

  思讬道:“檀越有所不知,这位晁衡其实是东瀛人。”

  独孤湘道:“啊……东瀛人还能在大唐做官的么?”

  江朔道:“那可也不是没有先例,当年井真成诈死时就被追封了正五品的尚衣丰御,他还不过是使团中的准判官,若是正副使,封为三品也不足为怪,这种封赏多半是‘特进’虚封而已。”

  思讬道:“檀越所言大致是对的,不过这位晁衡蜚声中外,可是实授官职。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吕,开元五年随东瀛使团来到大唐,之后便进入国子监求学。”

  江朔心道开元五年是第八次遣唐使入朝,这晁衡到大唐的时间恰好在井宽仁和井真成父子之间。

  思讬道:“阿倍仲麻吕慕大唐之风不肯离去,于是改名晁衡,国子监太学毕业后参加科试,居然一举考中进士,进士可没有特进,想要进士及第不但要深通天下大政,更要长于诗文,此前从没有人获此殊荣,晁衡作为化外之民,而得进士,说明他的学识确是出类拔萃。之后他历任司经校书,左补阙,卫尉少卿、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

  江朔道:“看来这东瀛人还真是个人物,他和遣唐使正使来扬州自然也是请鉴真大师东渡的咯?”

  思讬道:“不错,晁衡久在大唐为官,两名日本僧人多次邀请鉴真大师东渡之事他自然是知道的,此番他向圣人求归东瀛故国,圣人感念他仕唐几十年,功勋卓著,且家有年迈高堂,这才割爱允求,并任命他为大唐回聘日本使节,这可也是第一次。圣人更允诺藤原大使一请,藤原大使说言想请师父东渡传法授戒……”

  独孤湘一拍手道:“既得圣人应允,那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出海啦,你们怎么还是偷偷摸摸的?”

  思讬道:“檀越莫急,听我说说完……圣人笃信道教,言既要传法,何必僧人,可派道士前往。”

  独孤湘笑道:“圣人富有天下,还要强买强卖呀。”

  思讬道:“藤原大使坚决推辞,不要道士,那圣人自然也就不肯放僧人前去了,并且严明由僧人渡海者以通敌论处。”

  俞兰棹瞪大了眼睛道:“如此说来,你们这次不是想偷偷出海这么简单了,还是违逆圣旨,要是被抓回去,可是死罪啊……”

  思讬合十道:“阿弥陀佛,给大娘添麻烦了,这实非我等本意……”

  俞兰棹忽然哈哈大笑道:“我什么都怕,就是不怕麻烦,像马十二这样的江洋大盗,若没犯什么事,又怎么会躲到我的船上?麻烦本就是这条大船的一部份。”

  江朔道:“俞姊姊,那现在该怎么办?东瀛人可靠么?”

  俞兰棹道:“现在听起来,还有不少疑团……”

  独孤湘道:“要我说这也不难,鉴真师父在黄泗浦登岸时,我们也上岸,在暗中保护大师,若东瀛人诚心诚意也就罢了,若是陷阱,我和朔哥也尽可以保大师周全。”

  这对思讬来说实在是意外之喜,众僧尼在二楼赌坊大厅都见过江朔和独孤湘的能耐,若得他二人保护,纵是前方刀山火海也不用怕了,思讬和昙静忙合十称谢。

  俞兰棹却道:“湘儿妹子,你们原本是要去越州找你父母家人,怎又为了不相干的人节外生枝呢?”

  独孤湘道:“不过是早几日上岸罢了,我们护得鉴真大师安全,再骑马走陆路去鉴湖,也多不了几日。”

  其实她愿意帮助鉴真,一来确实敬仰其为人,二来她天生好热闹,想去看看这东瀛晁卿是否真的如此神乎其神,最后越是靠近鉴湖,她越是胆怯,唯恐爷爷和父母又和江朔又言语不和,她怕生变故因此下意识的像晚些到家才好。

  至于江朔,一身的侠肝义胆,叫他不管鉴真的事那是压根也不可能的。

  俞兰棹自然能懂独孤湘的这些女儿心思,道:“好,那就这么定了。”对思讬道:“我已安排备下了酒菜。”

  思讬听到“酒菜”二字忙急着摇手,表示自己一行人带了干粮,只要清水就好了。

  俞兰棹笑道:“诸位师父放心,都是素酒斋菜,与荤腥不共灶,庖者也是吃斋念佛的老媪,绝不叫各位破戒。”她见思讬仍然涨红了脸,一副窘迫的模样,心念一动,道:“都是我供奉各位师父的,在船上的一切吃用都算在我俞大娘的头上。”

  思讬这才眉头稍舒,众僧一齐合十谢,俞兰棹笑着摇手,道:“快别如此,我可受不起。”

  她吩咐侍女备下酒菜,唐人信佛的不在少数,把斋茹素的达官显贵也不在少数,因此航船上确也有擅长做斋饭的老媪。不消片刻,素斋素酒端了上来,朔湘二人和俞兰者也陪着一起吃,没想到这素斋竟能做的如此鲜美,在航船上大鱼大肉吃的多了,竟觉清爽可人,比之荤馔也不遑多让。

  众僧人自然没吃过这么精美的斋饭,但佛教中好吃是“贪”,就算素斋业绩如此,因此每个人都极为节制,随着鉴真一起,吃了个半饥半饱便都停箸不食了。

  之后俞兰棹安排众僧住下自不待讲,扬州到苏州顺水放舟,一夜便到,第二日大船靠到江水南岸的一处埠头,正是苏州黄泗浦渔港。

第643章 泗浦鹿苑

  与今日不同,唐代泥沙尚未堆积,江水在扬州宽阔如海,海潮可以直抵瓜州渡,因此才能作为海港使用。

  而到了苏州吴郡江面更是开阔,简直浩荡如海了,但江海相衔之处泥沙翻涌,水浊且黄,形成了无数浅滩,反而不如扬州港,因此只能作为渔船靠泊的港口,黄泗浦便是海边诸多这样的港口之一。

  俞大娘航船只能在江心水深处航行,不敢靠岸,不过俞兰棹造船时早已考虑到了这种情况,航船上载有小舟。

  此刻用小舟将鉴真一行二十四人及朔湘二人运往岸边,俞大娘航船不但能运人,还设有马厩,朔湘二人的坐骑便养在船艉马厩之中,此刻也一并牵出用专船运到岸边。

  江朔和湘儿登上黄泗浦岸边,与俞兰棹隔江拜别,航船还要向东走一段海路绕到钱塘江出海口的明州余姚郡。

  朔湘二人原是要坐船到那里,再到越州会稽郡就是咫尺之遥了。但此刻为了鉴真之事二人提前下了航船。

  江朔请鉴真乘马,鉴真原以年老不堪颠簸推辞,但江朔扶他上那之后,黄马居然走的十分平稳,别看干草玉顶黄疾驰起来能日行千里,但它颇通人性,当年载着耄耋之年的贺知章就走的十分平稳,如今驮着鉴真小心翼翼地行走简直比坐步辇还要稳当。

  江水在黄泗浦冲出一道河湾支流,与主航道隔开,渔船停泊其中可避风浪,不过河湾受潮信影响很大,白日里,港中渔船都东倒西歪斜靠在浅滩之上,只有夜晚潮起,才能提供足够的浮力让船只离港。

  由于船的水线以下部分几乎完全裸露,这些渔船看起来比在水面上看到的渔船要高大了许多,江朔见这些海船的船艏船艉皆高高翘起,果然与江船不同,这就是俞兰棹所说的“穿浪之形”。

  独孤湘指着一排斜倚在一起的船道:“这些船好奇怪,为什么都涂成朱红色,上面还画着巨大的眼睛,真像四条大鲤鱼一样。”

  思讬不愧是陪鉴真五次东渡一人,对海船的讲究十分清楚,道:“据说外海有吞舟之鱼,覆舟之怪,这些红漆中掺有朱砂,可以镇妖驱邪,至于眼睛么,大鱼海怪皆出自深海,深海中一片漆黑,深海中二鱼相遇,便以眼睛的大小来判断对方的大小,然后自然就是大鱼吃小鱼咯。”

  独孤湘拍手道:“这些船把眼睛画得这么大,五百石的船倒好像有几千石似的,用来欺骗海中水族,妙极!妙极!”

  思讬道:“这些应该就是东瀛人的船了。”

  独孤湘问道:“那东瀛人呢?”

  这些船如此倾斜,人在上面都要滑到水里去了,东瀛人显然不在船上。

  思讬举目四望,指着高处的一处院落道:“应该在那边。”

  此刻居然朔风暂歇,雪过天霁,冬日暖阳拨开云层照在雪地上,这雪积在地上无人往来,十分洁白,众人踏过却立刻翻出泥印来,原来下面都是软软的滩涂。

  走到院边,却见夯土院墙高过一人,看不到里面,东南角设有小门楼,门额上写着“鹿鸣”二字,顶上地上皆积着厚厚的白雪,看来久无人走动了。

  独孤湘问道:“看来没人呢……是这里吗?”

  思讬道:“东瀛人说就在黄泗浦边的独院,渔人不住江边,冬季时都在城里猫冬呢,除了东瀛人没人会在这里造这么大的院子。”

  昙静道:“是与不是,叩开门来,一问便知。”

  说着他上前叩打门环,先是一下,接着四下,最后三下。如此叩了三遍,才听到门内传来脚步声。

  门枢发出沉重的吱扭之声,打开了一条缝,闪出一人来,此人要说不是东瀛日本人,只怕无人能信,因为他生得实在太矮了……

  此人不过十岁孩童高矮,却有一张面目沧桑中年人的脸孔。

  江朔和独孤湘却认得此人,齐声惊呼:“井郎,你怎么在这里?”

  那人正是井真成,他悚然一惊,端详了半晌,道:“呀……竟然是江少主和独孤娘子,你们不是去了西域么?什么风把你们吹到这里来了?”

  独孤湘道:“我们是唐人,办完了事总是要回来的,我还要问你呢,你不是在河西参军么?难道是做了逃兵么?”

  井真成道:“吾参军是做长征健儿,本就是为了攒路费和阿爷回家乡的,钱攒够了自然就不在军中厮混了,本来想买艘小船或者去新罗搭船回扶桑,不想恰逢吾国遣唐使团到达大唐,吾与阿爷准备与使团一起回国。”

  独孤湘道:“原来如此……如此说来,老乌鸦也在这里?”

  江朔责备道:“湘儿,不得如此调侃老前辈。”

  井真成却毫不在意,笑道:“是了,老父也在,不过他这些年不比当年咯,在里面煨灶烤火呢。”

  三人说说笑笑,十分欢乐,却把鉴真等众僧晾在了一边,思讬等僧人见朔湘二人和一个东瀛人聊得火热,面面相觑,均觉匪夷所思,好在此刻无风无雪,众僧站在太阳下倒也不觉寒冷,思讬和昙静将鉴真扶下马来,江朔听到动静才想起来冷落了众僧。

  江朔歉然道:“井郎,今日巧遇容后再叙,其实此番我们是陪鉴真大师来的。”

  井真成这时也转向二十四僧,一眼认出了盲眼的老僧,忙叉手拜道:“原来是大师到访,藤原大使和阿倍大人已经等你们多日了。”

  他打开大门,道:“诸位高僧请进。”

  众人簇拥着鉴真进入庭院,却见这庭院非常简洁却又十分雅致,院内是砂石地面,用青石板铺设了曲曲折折的小径,孤植了几株小树,除了一株黑松,其他树木皆已树叶凋零,但树枝的形状修剪得十分舒展优美。

  只几株树就造出了曲径通幽之感,实是难得,更难得的是院外积了厚厚的白雪,院内青石板上却一点积雪都没有,早都扫在树下。

  独孤湘道:“雪才停了没多久,就已经把雪都铲扫干净了,东瀛人倒是勤快得很。”

  她阿爷葛如亮也是营建高手,独孤湘从小耳濡目染,也知园艺之道,一望而知,一则主人颇有雅趣,品味不下王维,二则这院子看似简单却绝非急就章 应该是多年打造,反复修剪才能有如此园景。

  她对江朔私语道:“遣唐使才到大唐,满打满算不过一年,怎么会有这样的院子?”

  江朔却不懂园艺之道,问道:“我看这庭院十分简单,很难造么?”

  独孤湘一扬脸道:“朔哥,这你就不懂了,此苑看似简单,实则气象万千,以白砂石仿水,置石拟山,虽非真山真水却又山河的气象,尤其是这几棵树,移栽到这里之后,需要多年修剪才能透出如此的灵秀之气来。”

  难得鉴真开口笑道:“小檀越颇通园艺之道,评语虽是嘉许却也贴切,造园之人定感欣慰。”

  独孤湘瞪大眼睛道:“大师,你不是看不见么?怎么知道这个院子什么样?怎么知道我的评语贴切?”

  这时一人哈哈大笑,迎了出来,道:“因为这造园之术便是得自鉴真大师亲授!”

  此人亦生得矮短,光着脑袋是个僧人,虽是寒冬却穿着短衫短裤,竟还赤着双脚踩在石板地上,露在外面的皮肤黝黑,可能是长期在野外劳作的关系,此人既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又看来精力旺盛不输青年。

  他抢步到鉴真面前跪倒磕头道:“师父古稀之年还要再次东渡,弟子实在于心不忍。”

  鉴真伸手按在他头上,道:“普照,你回来了啊。”

  原来此人就是当年在韶州辞别离去的东瀛僧人普照,普照含泪道:“当年辞去,非是普照意志不坚,而是因为我被官府驱逐,唯恐拖累了师父。之后阿倍大人替我陈情,恢复了学问僧的身份,我便一直在此经营鹿鸣苑,以待时机。”

  普照一口雒言雅音,汉话可比井真成说得字正腔圆多了。

  鉴真道:“普照,你的心意我如何不知,此番再度出海,定要达到东瀛日本国。”

  他想要伸手去搀普照,但因目盲抓了个空,险些跌倒,思讬、昙静忙上前相帮,普照这才起身,抹了抹眼泪道:“此番与前不同,我们有遣唐使相帮,船只、船工都是现成的,且不用回避,此番渡海定能成功。”

  思讬担心道:“可是我听说藤原大使提出带师父东渡之议被圣人拒绝了……”

  普照抬头望了一圈,不知是看天色还是别的什么,压低声音道:“我们入内去说。”

  一行人走到主屋之前,却见有一僧三俗在廊下迎接,普照一一介绍道:“这四位分别是秘书监阿倍仲麻吕、遣唐使正使藤原清河,副使大伴古麻吕。”他指着最后那僧人模样的人道:“这位吉备真备原也是学问僧,学成归国后在日本国为官,如今被任命为副使,已是第二次入唐了。”

  鉴真对吉备真备微笑道:“我知道阁下之名,原是叫道下真备,是赵玄默的高足,大人两次渡海实在令人钦佩。”

  普照道:“吉备真备大人有两次渡海的经验,定能助师父东渡成功!”

第644章 月夜扬帆

  独孤湘悄声笑道:“我知道这位晁衡为什么不回东瀛去了。”

  原来那阿倍仲麻吕,也就是晁衡的身高以唐大尺论五尺有余,以汉尺论也近七尺了,比唐代成年男子固然矮了一些,却也是虽不至不远矣。与另三名身长四尺的东瀛人相比,算是鹤立鸡群了。

  江朔细看晁衡面目生得风姿俊逸,其人举止风雅、仪态万方,一眼望去和大唐的文人雅士没有任何区别,若非事先知道,几乎看不出他不是华夏汉族。

  那叫吉备真备的僧人,生得虽矮,但生得体型匀称,蜂腰猿背,一双眸子迥然烁光,倒似个练家子。

  剩下藤原清河和大伴古麻吕相貌也算得中上之品,江朔心中暗想怎么东瀛国人相貌不凡,不似蛮夷。他却不知道,日本国选拔遣唐使极尽精挑细选之能事,可谓万里挑一,不但对要考核学养,对姿容样貌也有极高的要求,唯恐有损国格,别看遣唐使大多身高不足四尺,在东瀛日本国内都已经是难得的长人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3页  当前第3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1/4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山海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