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山海行_分节阅读_第308节
小说作者:圏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55 MB   上传时间:2025-11-26 10:31:25

  却听“铺地一声,一支小铁矛似的弩箭钉在地上,原来李珠儿喊的是“箭来”,这弩箭尾上拴着一条细绳,一路延伸到营旁悬崖之上。

  再看崖上,一个白色的身影来回跳跃,哇哇乱叫,正是江朔的老朋友白猿“白兄”。

  江朔和李珠儿一路走水路到此地,白猿不可能跟得上,想来是空空儿将它带来此处,江朔和阁逻凤闯营之际,李珠儿消失的那段时间,便是去预备这些事物了。李珠儿先把长索一头绑在悬崖树上,另一头系在箭矢上,让白猿埋伏崖上,一听到她呼喊,便射出弩箭。

  这条细绳斜斜地从悬崖上延伸到吐蕃营中,正在火线范围内,也不知道李珠儿是怎么教的白猿,白猿也忒通人性了,竟然能像神射手般,将弩箭射到准确的位置上。

  绳索极细,但江朔和李珠儿的轻功何等了得,只需借得一点力,便一路向山崖上奔去,离得近的吐蕃武士尚能看清二人脚下有绳索,离得远的却如见二人白日飞升一般,直惊得满营鸦雀无声,无一人敢上前阻挡。

  江朔道:“珠儿姊姊,那日见你和白兄在一起,我就十分奇怪,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李珠儿笑道:“这白猿性灵,竟能发现地脉中的孔洞,其实隐盟一直利用地下暗河隐秘行动,因此被我遇到,一来二去便成了好友,白猿替我办事直比人还得心应手,只是没想到,溯之你居然早就和它相识。”

  李珠儿冰冷无情,“好友”这两个字居然会从她口中说出,不过再一想,她人里面没个朋友,与猴称友倒也不为怪。

  二人说话的功夫,忽听背后哇呀哇呀的喊声,回头看时,却是索南和夏扎二上师追来了。吐蕃苯教四上师,嘉黎、纳朗颇有长者风范,并未追来,看来追兵就只有索南和夏扎二人了。

  索南上师轻身功夫也不弱,在绳索上踏行好似没有重量一般,眨眼间已经冲到近前,此人看似粗鲁,实则颇有些小心思,他领教过江朔的厉害,怪叫一声虚晃一掌,越过江朔头顶扑向李珠儿,李珠儿见他出手无甚特别,便抬手迎击。

  不料索南上师的手忽然鼓了起来,如同巨锤向她砸了过来,李珠儿的北狩步轻功卓绝,虽然在细绳之上,一步向后滑开,避开索南的攻击,同时手掌向下一按,拍在他的大腿上。

  索南人在空中无法闪避,李珠儿的内力虽然比不上江朔、空空儿这样的绝顶高手,但这一掌的威力也不小,不说开碑裂石,打他个骨断筋折当不在话下。

  但索南上师的大腿居然也极速**起来,如一滩烂泥裹住了李珠儿的手掌。

  江朔和索南相斗之时,李珠儿并未亲眼见到,故而不知他的身子竟然有如此神奇的变化之能,此刻手掌被他吸住,不禁惊呼一声,另一只手自然而然向索南的肚子上推去。

  眼看着索南的身子又如河豚般鼓了起来,江朔忙喊道:“珠儿小心!”

  却听索南一声怪叫,向后飞出,鼓起来的肚子又瘪了回去,笔直坠下绳索,江朔正在奇怪,李珠儿扬起手对他一晃,原来她指尖夹了一枚细如牛毫的银针,李珠儿笑道:“这是当年飞鸿子的暗器炎魂针,被我捡了来,没想到今日到用在了这气鼓鱼身上。”

  江朔笑道:“你这法子虽好,就是有点不够光明磊落。”

  李珠儿嗤笑道:“我只是个婢子,见不得光的刺客,要什么光明磊落,小心了,老猢狲来也。”

  夏扎上师生的又矮又小,落在了身高腿长的索南上师的后面,看他攀爬绳索的模样,果然像个老猢狲一般,不但眉毛胡子皆白,身上汗毛似乎都一根根变成了白色,只怕和他常年在地底养虫有关。

  江朔见着他的样貌,忍不住回头去看崖上的白猿,果然有几分相似,只不过白兄是真猴儿,夏扎上师却只是貌似白猿罢了。

  夏扎上师一手持铃,一手持笛,二物皆金中透紫,当是紫铜所铸,他忽忽悠悠,摇摇晃晃的模样,看起来简直和傩戏跳大神的无异。

  他也不管索南的死活,只管手中摇铃跨步上前,李珠儿道:“地下的蝎子应该一时半刻还爬不上来,我看这老猢狲摇铃只是虚张声势而已。”

  江朔转回身迎向夏扎,道:“珠儿姊姊,看我把他的招魂铃夺过来。”

  夏扎上师见江朔上前,忽然将铜笛送入口中,对着江朔一吹。

  江朔见他一手持铃,先入为主地认为另一件也是乐器,却原来这不是笛子,而是一件发射暗器的吹管。

  眼前黑影一闪,江朔怕如果闪避,会累及背后的李珠儿,手中七星宝剑半截出鞘,迎向那暗器想要将其击落,没想到那暗器居然凭空打了个旋,绕过宝剑,径向江朔面门射来。

第600章 雪山大战

  江朔猛地一甩头头,想要避开那暗器,没想到暗器再度急转,向他刺来。

  高手打暗器,利用手法上的细微变化,令暗器中途改道也不足为奇,但那都是发射之际就已经预设好的路线,绝无此般二次变向的道理。

  江朔耳中听得“嗡嗡”之声,定睛看时,已知那“暗器”不是死物,竟然是一只蜂子,此蜂大的惊人,尤其是翅膀,不似一般蜜蜂的圆翅,而是长如蜻蜓,在朝阳的照耀下,烁着妖冶的淡蓝色,但它的身子黑黄相间,又显然是一只蜂子。

  此蜂身形如此巨大,不知那夏扎上师是如何将它塞进那小小的吹管之中的,但想必不怎么好受,因此那蜂一旦飞出,立刻变得狂暴无比,朝着江朔的头上乱叮乱蛰,再看它的尾针有一个指节这么长,黑中透蓝,一望而知毒性定然猛烈。

  江朔的功夫也真是了得,在这一条细索之上如风摆柳,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幅度摆动,闪躲,但终究是双足无法离开绳索,始终无法甩脱那蜂。

  他想用七星宝剑拨打飞蜂,但宝剑沉重,竟没那蜂灵活,一时打它不到。李珠儿在江朔身后喊道:“溯之,快往上跑,蝎子上来了!”

  江朔百忙中偷眼观瞧,果然下面半截绳索似乎变粗了不少,上面密密麻麻爬满了黑头金背的大毒蝎,正跟着夏扎上师手中金铃的声音向上爬来。

  这半空之中,绳索是唯一的落脚点,若金蝎爬到脚下,势难闪避,江朔一面挥袖拍打,一面转头便走,再看李珠儿已在身前数丈远了。

  若是独孤湘在此,必然紧随江朔左右,但李珠儿先走,江朔不用担心她的安危,不会束手束脚,李珠儿虽然看似冷酷,江朔却也不觉无情

  江朔轻功虽妙,却也没有巨蜂飞得快,好在江朔耳音极佳,依照脑后的“嗡嗡”声,左右晃动,躲闪巨蜂的毒刺。这时只听背后“啵”“啵”“啵”数声轻响,回头看时,竟是夏扎上师又吹出了数只毒蜂。

  夏扎上师吹出多只毒蜂,江朔才看清,他每次从怀中拿出一枚小卵般的白色茧子,塞入吹管再吹出,想必是用独特的药丸将巨峰裹在其中,令其休眠不动,鼓腮吹出时,高速令外壳破裂,巨峰破茧而出,看到面前的活物便蛰,不死不休。

  江朔大叫一声:“不好!”

  也不回望,将长剑再背后无成一道光圈,发足向前狂奔。

  好在这山崖不足百丈,全力奔驰之下,不多时便登上了崖顶,江朔上崖后见李珠儿立于崖边,正自奇怪,却见李珠儿抢步上前,从他手中抄过七星宝剑,顺势一挥斩断了长索。

  长索原本绷得笔直,一经斩断,立刻松松垮垮地坠了下去,绳索上密密麻麻的金蝎如同绳子上的泥点一般,被甩到半空,扬起来好大一蓬。

  夏扎上师的速度远不如江朔,此刻距离山崖还有几十步远,他见绳索被斩断,若直直坠下,定然摔得粉碎,夏扎上师怪叫一声,张开手足,如鼯鼠般向山崖飞扑过去,终于落在悬崖的半腰之上,这才侥幸未死。

  只有紧跟在江朔身后的巨蜂不受绳索断裂的影响,仍然紧随着飞扑而至,却见李珠儿还剑江朔,同时移步换位,到了江朔身后,单手连挥,牛毫般的细针刺向巨蜂。

  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江朔手中宝剑虽利却刺不中巨蜂,李珠儿手中的炎魂针却一扎一个准,四只巨蜂皆中针坠落。

  李珠儿拍拍手,笑道:“没想到这细针还挺好用,可惜飞鸿子已死,今次把捡来的炎魂针都用完了,以后再也没处要去了。”

  白猿却指着崖下哇哇乱叫,江朔往山崖下看,原来是夏扎上师仍不放弃,手扒山岩向上攀爬,那索南上师跌落的早,并未摔伤,他早已跑到崖下开始攀爬,此刻也已到了半山腰,倒和夏扎上师会师一处了,二人一左一右,一齐骂骂咧咧,向山崖上爬来。

  李珠儿道:“我们用石头砸死他们。”

  江朔连忙阻拦道:“我们还是快走为上,他们又追不上我们,何必无故杀人。”

  李珠儿向崖下望去,见数百吐蕃军卒也可以向上攀爬,再四顾崖上,似乎也没几块松动的石头,于是点头道:“权且记下他们的性命,我们走吧。”

  二人一猿,转身向上走去,这里并非山顶,群山之巅还远在北边。

  走不多时,绿色净退,放眼望去不见一草一木,唯余嶙峋怪石,再走里许,走进了山腰云中,四周一片茫茫素白,目不能见他物。

  再走不多时,穿过了云层,回望来处,一片白茫茫的不见吐蕃追兵,放眼四顾,头顶碧空如洗,脚下白云如练,群峰皆隐在白云之中,只露出十几座略高一些的山峰,二人皆感心胸一阔,大有王者降世,睥睨天下之感,再转头看时,竟然距离顶峰还有不短的距离。

  江朔不禁赞道:“此山孤峰高耸,壁立千仞,只怕在吐蕃高原也算得数一数二的高峰了。”

  李珠儿道:“此山名‘卡格薄’,当地人称之为神山,吐蕃人说这是一员银盔玉甲的神将,把守着三江汇流之处。”

  江朔道:“既然神明都给吐蕃设了门神,定了界限,尺带珠丹赞普又何苦老是想要向外攻略呢。”

  李珠儿道:“所谓雄才大略之主,大略如此,死的是百姓,成就的却是他的伟业,又有何顾惜?”

  江朔闻言嗟叹,没有再继续下去,李珠儿忽然笑道:“溯之,据说这神山从没人登上过山顶,我们试试看如何?”

  江朔抬头看时,这“卡格薄”神山越往上越是陡峭,山巅如长矛之首直指天空,不禁跃跃欲试,但又见白猿冷得瑟瑟发抖,又有些犹豫。

  他尚未开口,忽听云下传来“呜呜”螺号之声,紧接着头顶也传来一阵号声,似在呼应,李珠儿一惊,道:“这是吐蕃赞普亲兵的军号之声。”

  见江朔不解,李珠儿解释道:“吐蕃地处高原,并不临海,但自古却有牧民不时会捡到巨大的白海螺,历代吐蕃赞普以为祥瑞,便用白海螺为军号,指挥大军行止,不过第二次号声也太近了,而且似乎还在我们上头,难道吐蕃人会在这么高的山峰上驻军?”

  不一会儿果见一队人从山上下来,这些人和普通吐蕃武士的打扮大不相同,皆身穿兽皮,手持钢叉,倒似是山间猎户一般,不过在此高山之巅,哪有野兽的踪影?又怎会有猎户?

  江朔不惊反喜,对牙齿打颤的白猿道:”白兄,我去帮你抢一身行头,那便不冷了。”

  白猿勉强发出“吱吱”两声,表示赞同,又“哇哇”两声,催他快去。

  江朔笑道:“白兄莫急,我去也!”

  此时雪已及膝,行走颇为困难,江朔提气纵起,踏在雪面上竟不下沉,向着那队猎户直冲过去,双方相聚百步转眼便到。越往上走雪积的越厚,此地雪已及腰,那些“猎户”大半个身子埋在雪中,江朔站在雪上,成了以上击下之势。

  江朔迎着当面第一人挥掌拍去,不想那人并不举叉格挡,而是向下一蹲,“哧”的一声埋入雪中,竟不见了踪影。江朔心中奇怪,不及细想,脚下不停,向第二人头顶拍去,那人也是一缩头,躲入雪中。

  江朔怒起,挥掌追着他拍去,一掌打在雪上,高山上的雪极干极松,江朔内力虽高,拍在雪上却如拍在面粉上一般,高高扬起一阵白烟,丝毫伤不到潜藏在雪下的吐蕃人。

  江朔再扑向第三人,亦是如此,如此左一下右一下,不消片刻一队二十几名吐蕃人都隐入雪中,不见踪迹。正疑惑间,脚下一动,江朔连忙跃起,却是数柄钢叉从雪中刺出,若非江朔轻功了得,此刻已被穿了十几个透明窟窿了。

  江朔在空中打转,双手向下一抓,他的出手极快,立刻抓住了两把钢叉,向上一扬,想将吐蕃人从雪中拉出,不想那两把钢叉的主人毫不顾惜武器,立刻松手遁去,江朔手中平白多了两把钢叉却无用处,只能随手一掷,扔回雪中。

  受厚雪阻挡,两把钢叉自然也没有刺中任何人,只是慢慢陷入雪中。江朔双掌在雪面上一拍,翻身立起,却忽觉脚下一空,原来立足之处被吐蕃人挖空了,成了一个雪窝,江朔轻功再好也站立不住,坠入雪中。

  江朔落入雪中,才见下面已被吐蕃人挖得四通八达,如田鼠窝蚂蚁穴一般,雪墙之间只能见到人影幢幢,看不真切。忽然左右雪墙崩塌,又有数柄钢叉从四面刺来,江朔抽出七星宝剑一转,立刻将钢叉的头齐齐切下。

  吐蕃人似乎没有料到江朔手中宝剑如此锋锐,在雪中远远遁去,不敢轻易上前,江朔持剑四顾,尚在犹豫是继续待在雪中还是跃出雪面之际,却忽听“咔嚓”“咔嚓”的悬刀响动之声——这些吐蕃人有弩!

第601章 移动冰川

  雪窝之中,声音四散、光影破碎,江朔虽然耳聪目明,一时竟也辨不清吐蕃人的弓矢从何处射来,只能百忙中低头下腰,伏低身子,只听“嗖嗖”数声,铁矢擦着头顶飞过。

  弩箭无羽,在积雪中穿行毫无阻碍,从这头穿来,从那头没入,丝毫不见踪影,只听吐蕃人连身咋呼,想必是互通消息,以防射到对面的自己人。

  但这些吐蕃人的口音好怪,直比孙波如上师索南的口音还要难以辨认,更兼雪窝拢音,嗡嗡声不绝,更是十句中辨不出一个词来。

  江朔心道:这些吐蕃人故弄玄虚,我且用蛮力破他们的鬼蜮伎俩。

  他抽出七星宝剑,将剑柄与剑鞘连在一起,他循着雪中黑影,边前进边旋转舞动手中长剑,立刻如旋风铲一般在雪中打出一道隧道。积雪毕竟不是岩石泥土,江朔打洞的速度极快,一路突飞猛进,向潜藏的吐蕃人追去。

  吐蕃人呕哑嘲哳胡乱喊叫着,雪墙后的人影晃来晃去,不一会儿竟然不见了踪影。

  江朔往回望去,雪中隧道难以持久,不远处的隧道已然塌陷,一片白雾茫茫,往前看时,雪墙中却已不见一个人影。江朔心中奇怪,刚想平地跃起,回到雪面上探个究竟,却忽觉脚下一空,向下急坠了一人多高。

  原来积雪之下并非泥石地,而是常年不化的积雪凝结而成的玄冰,吐蕃人不仅在雪地中打了雪墙,更在玄冰中掏了隧道,江朔向他们猛攻之际,吐蕃人便都躲到了雪下冰层之中。

  江朔放眼望去,玄冰后面果然又出现了人影,只是离得甚远,看来冰下隧道并非急就章 而是早已准备好的冰下迷宫

  此刻外间虽然日光灼灼,但透过一人高的雪层,已昏暗了不少,微弱的日光在冰层中来回折射,更显光怪陆离,无法分辨路途,江朔想要故技重施,但玄冰坚硬不亚于岩石,七星宝剑虽利,却也掘进困难,也不知吐蕃人用了什么秘法开凿了这么大规模的冰中迷宫。

  昏暗中忽见一人挺叉刺来,江朔忙挥剑格挡,却“嗤”的一声插入冰中数寸,他立时醒悟,侧身一闭,一柄钢叉从腰边擦过,矣插在冰墙之上,原来那人本就是从背后攻来,只是江朔看到冰墙的反射还以为那人是迎面攻来。

  江朔回头时那人却已经弃叉不要,一转身躲入冰墙之后,紧接着又听到“嗤嗤”声响,原来是吐蕃人又发射了铁矢,玄冰坚硬,铁矢却仍能穿透,速度虽然减缓了不少,但受到光影的折射,仍然难以辨别方位。

  亏得江朔反应极快,每每在紧要关头勉强避开了铁矢,但如此终是只能躲闪,进攻难以奏效,吐蕃人似已立于不败之地,此刻虽是冰天雪地,江朔却忙得热汗直流。

  江朔心中奇怪,他内力已臻化境,便是剧斗数百回合也不觉疲惫,此刻战不多时却觉心慌气短,行动竟已有些迟缓。他不知道此时已近卡格薄峰顶,距地万仞,空气稀薄,常人在这个高度已经不能行动了,更兼半埋雪中,愈发气闷。

  江朔先前以七星宝剑为旋风铲舞动,大耗真炁,实是高山行动之大忌。这队吐蕃人熟稔雪山作战之法,知道江朔这样猛打猛冲必不能持久,因此才避其锋芒,引诱他多多耗费体力。

  江朔大口喘气,却觉肺中如拉一口破风箱,出气多进气少,再这样下去非憋死不可,万般无奈,江朔立起七星宝剑向上一旋,切开冰隧之顶,不等上面积雪泄下来,江朔纵身一跳,跃上冰面。

  他猛吸两口气,却觉一阵头晕目眩,胸腔里却没吸入多少气,他不明其理还道是吐蕃人用了什么毒药所致。

  他跃上冰面,却听到白猿正在厉声尖叫,转头向下看,李珠儿已和另一队吐蕃人打在一处,但她不似江朔这般轻敌冒进,与吐蕃人在齐腰雪中对战,不肯被他们引到雪深处,但她的行动也受到雪地和高山的影响,也比在平地时迟缓了不少。

  江朔刚想去援助,却见雪地中一个个吐蕃人又冒了出来,江朔冲上去打,那些人便立刻缩了回去,此刻的情景像极了江南田间地头农人打地鼠的样子,击之则潜退之则显,求战不能脱身不得,不胜其烦。

  若真在平地上泥地之中,这些吐蕃人自然快不过江朔,但在这雪山之巅,他们早已习惯了空气稀薄的环境,行动自如与常人在平地上无异,此消彼长,江朔竟然拿他们没有办法。

  李珠儿边战边对江朔喊道:“溯之快走!这些吐蕃人古怪得很,在雪山之巅无人能胜他们!”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3页  当前第30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08/4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山海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