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朔身上无有钱帛,回头看了一眼王栖曜,王栖曜无奈地摇摇头,从怀中掏出一把通宝铜钱,数也不数,走上前塞到叶归真手中。
第402章 龟甲问卜
叶归真高高兴兴地接过钱来,却只数出五枚铜板,将剩下的铜钱还给王栖曜道:“说好了五个老钱算一卦,举头三尺有神明,本天师绝不多取。”
王栖曜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将剩下的铜钱揣入怀中,回到江朔身后。
江朔却恭恭敬敬地叉手道:“便请天师占来。”
叶归真右手掂着手中五枚铜钱,笑嘻嘻地道:“好说,好说。”左手却随手将那幡儿向身旁地上一插。
他这一插众人心中都是一凛,原来地上都铺着厚实的青石板,叶归真所持的不过是个普通的幡儿——一纵一横两根细细的木头钉成一个“丁”字形,上面安了一块油腻破旧的脏布。但他随手一插,幡儿的木杆竟然插入石板之中。
叶归真看来丝毫没有用力,只是随手一插,这要是什么沉重的兵器也就罢了,偏偏是一条平平无奇的木头,他既不发力速度也不快,真不知道他是如何插入石中的。
再看那青石全无开裂的痕迹,只是中间的木头陷进去而已,如同找工匠预先挖了一个正正好好的圆眼,再将幡儿插入一般。众人也见过内家高手一脚踩碎地上所铺砖石的,却从未见过这样的手法。
程千里忍不住凑上前去,细看叶归真的那幡儿,这时叶归真已原地盘腿坐下,见程千里走近,他也不问,只顾翻看手中的五枚铜钱,仿佛是什么值钱的宝贝一般。
程千里见叶归真不理他,索性大着胆子伸手一摸,那幡儿的杆子果然是木头,看来是随手削就,摸上去角角楞楞并不圆整,但表面摩挲得光滑,触手油腻不堪,也不知用了多久,但无疑是木头,绝不会有错。
程千里又推了推那幡儿,那幡儿纹丝不动,仿佛不是叶归真刚刚插的,而是现从地里长出来的一般。
叶归真转头叱道:“老猴儿作甚?”说着右手托钱,左手一抬,轻松拔起幡儿,换到身子另一侧插入石中。
程千里低头一看,那青石上留下了一个不甚规整的圆孔,显然是因为幡儿的木头本身圆所致,这圆孔贯穿了整块三寸厚的石板,在下面的夯土地上还留下了二寸多深的洞。
程千里原来只知道南阳叶氏有一“癫道”叶归真,叶氏是南阳的大族,有一支世代执掌南阳玄妙观,其中最著名的自然就是越国公、景龙观主,当今圣人加号“元真护国天师”的叶法善了。
然而他的后人叶归真却疯疯癫癫的,每日里在四处游方打卦,以问卜为生,今日方知叶归真内力深湛如斯,不禁咋舌,退到一边,再不敢胡言乱语了。
叶归真将五枚铜钱在掌心中拨作两拨,一拨两枚,一拨三枚,叶归真指着掌中铜钱道:“这二枚是武德年所铸,这三枚则是天宝年新铸的铜钱,你既然问卜前程,当然是用新筑铜钱为好。”
程千里浑劲又上来了,道:“我看这五枚铜钱差不太多,叶天师你不是诓我们吧?”
叶归真白了他一眼,却并不生气,道:“你看这两枚铜钱略小,钱径约莫八分半,钱文深竣,飞白冠绝,乃欧阳询所书,初唐铜钱以青、白铜为料,新筑时呈黄白之色,煞是好看,只是距今已有百年,不免生出绿锈来。”
江朔听着有趣不禁凑上去仔细观看,叶归真见他感兴趣,愈发得意,指着钱文道:“你看这钱文,‘開元通寳’四字用的八分体,笔划端稳,仔细看这‘元’字首划短,次划长横左挑;‘通’字前三笔各不相连,如三撇。”
见江朔点头,叶归真又指着那三枚铜钱道:“你再看这三枚,比初唐铜钱略大些,径有九分,用料则加入了紫铜,略呈棕红之色且不易锈蚀历久如新,钱文也从武德、贞观年间的端庄沉稳,变得疏朗纤细。”
江朔看另三枚铜钱,果然略大些,只是若非叶归真提醒,这半分的差别一般也无人会注意,钱文果然也更为纤细秀丽。
叶归真继续唾沫横飞地说道:“新钱中‘元’字首横加长,‘通’字前三笔变为首尾相连的拐折状。其他还有四五处不同,只以这两处最为明显。”
江朔细看之下却微微蹙眉,叶归真见状不由怪道:“小子,你皱什么眉头?难道我说的有什么不对吗?”
江朔忙摆手道:“不是,不是,天师博学,我怎敢见疑?只是我观天宝新铸之钱,虽然看似大了一圈,却变得薄了,钱文更是显得瘦弱,虽然粗看秀美,仔细玩味却觉寡淡。”
叶归真闻言哈哈大笑起来,江朔红着脸道:“朔儿见识浅薄,叫天师笑话了。”
叶归真嬉道:“小子,你哪里见识浅薄?我看你说得很对,都说相由心生,其实应该说是相由境生,初唐士人豪迈远胜于今,人皆武勇,字亦豪迈。当今之世承平日久,日渐懒散,连同这钱文都变得病病殃殃起来了。”
众人闻言尽皆沉默,叶归真出言癫狂,却又似乎切中时弊,想到时局,人们一时都变得心事重重。
叶归真却留下三枚天宝年铸的开元通宝,将另两枚武德钱收入怀中,又从怀中掏出一个龟甲,这龟甲熏得漆黑,背面黢黑一片似乎刻了些古奥的图案,腹甲却因为摩挲得久了,露出黄色的边棱来,不知道是哪一代留下的古物了。
叶归真道:“《洪范》曰,龟之言久也,千岁而灵此禽兽而知吉凶者也。我这个龟甲可不得了,原本是武王伐纣时要用作卜甲。”
卢玉铉笑道:“卢某看《论衡》中说昔武王伐纣之前,先以蓍草占筮,不吉,又以龟甲卜之,仍是凶兆,忽然风雨暴至,群臣惊惧,姜太公推蓍蹈龟而曰,枯骨死草,何知而凶?武王于是发兵……那龟甲已被姜子牙踩碎了,怎么会落到天师你的手里?”
叶归真道:“小子也算看过些书,不过么,姜子牙又不是什么内家高手,莫说一脚,就是踩上个十脚八脚,也决计踩不坏这龟壳。”
程千里道:“饶是姜太公没踩坏,这龟甲也不准啊……”
叶归真大摇其头道:“那是武王的卜官贞人不懂,所谓一事不二占,揲蓍不吉不可再卜,同样的,龟卜不吉亦不可再占。因此不是这龟甲不灵,而是贞人犯了占卜的忌讳。”
江朔心想这推古之事如何掰斥得清楚,忙道:“叶天师,就请快替程郎占算吧。”
叶归真平时说话没人愿听,今日可算了过足了嘴瘾,他心满意足地将三枚铜钱装入龟甲,双目微闭,“晃郎晃郎”地摇起龟甲来。
不一会儿,三枚铜钱从龟甲中蹦了出来,好巧不巧,三枚铜钱都是字面朝上,叶归真用手指在地上划了一下,他随手一划,竟然在青石板上留下了一条深约半寸的线条。
这一下展露出的内力令众人皆惊,叶归真却丝毫不以为意,又复装钱入甲,如是操作,这次却是两个字一个背,叶归真在那横线上又画了一条横线,线条也是嵌入石板板寸。
第三次却又是三字向上,叶归真在两横之上又画了一条横线。
如是又重复三次,竟然都是两字一背,于是叶归真又画了三条横线。
如此一来石板上均匀地排列了六条横线,叶归真又在摇出三个字面的第一爻和第三爻的边上又画了一个圆圈。
程千里见叶归真神神鬼鬼鼓捣半天,更兼见他内力深湛,而六次摇出来的铜钱竟然都是字多背少,他虽嘴上说不信,却仍忍不住问道:“叶天师,此卦何解?”
叶归真六次掷出的都是字多背少的阳爻,就算易经所学有限之人,也已知道是什么卦象了,卢玉铉道:“此卦六爻皆阳,当是一个‘乾卦’。”
叶归真道:“不错,正是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仆骨怀恩道:“老程,我看这一卦说的有些道理,你离开江湖,远去安西投军,可不就是自强不息之兆么?”
程千里亦喜道:“这么说来,是个吉兆。”
叶归真却道:“慢来,慢来,你看第一爻和第三爻是老阳,皆为动爻……”说着用手指在第一道和第三道横线中间画了一条短竖,将长横断开,石板上成了“断-长-断-长-长-长。”的六道线段。
叶归真道:“这样就便成了‘天水讼’卦,讼者争也……卦辞曰,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众人听得仍是一头雾水,程千里问道:“叶天师,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叶归真道:“利涉大川就是说你可以得到大人的赏识……”
程千里喜道:“我正要去安西投军,‘利见大人’岂非吉兆!”
叶归真摇头道:“莫急,莫急,还有‘不利涉大川’呢。”
程千里道:“我已离开江湖之地,西域可没什么大江大河,‘不利涉大川’不也无妨?”
叶归真仍是摇头道:“利涉大川只是一个隐喻,乃履险如夷之意,不利涉大川就是不可涉险之意,身为武将不可涉险可非吉兆。”
又道:“第一爻的爻辞为‘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说的是你未能从一二终,虽有流言蜚语造成误会,但最终逢凶化吉。”
仆骨怀恩笑道:“老程,这不就说的就是你佯叛江湖盟,投靠安禄山的故事么?现下此事已了,确实是逢凶化吉咯。”
叶归真不理他,自顾自地继续说道:“还有这第三爻,爻辞为‘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却说的是守旧则吉,纵然将来封侯拜将,终究还是会一事无成。”
此言一出,程千里不禁默然,叶归真又摇头晃脑地补了一句:“这此龟甲占问,卦象由乾变讼,看其动爻,可谓先吉而后凶,恐将不寿啊。”
第403章 同进共退
“不寿”就是不能寿终正寝之意,尤其是程千里立志投军从戎,谁都知道这不是好兆头了。
仆骨怀恩忙安慰程千里道:“占算之说虚无缥缈,当不得真的。”
卢玉铉也道:“史书记载武王伐纣时,非但屡得凶卦,行军途中更是叠遇洪水山崩、三日五灾,还不是一样灭商兴周,可见此龟甲占卜也未必准。”
叶归真嚷道:“哎……不然,不然……”
磨镜老人与叶归真相熟,知道叶归真醉心占算,若较起真来,只怕他癫劲又要发作,忙打圆场道:“归真道友,何必和后生晚辈计较,你还没说怎会来崆峒山的呢。”
叶归真仍在嘟囔道:“小子不信我言,嘿……再有十年,你便知道老夫算的准不准了。”
磨镜老人上前一把揽住叶归真道:“归真,用过朝食没有?快来用些点心。”
叶归真一听有吃食,立刻把争论算卦准与不准之事抛到了九霄云外,站起身拔起幡儿,用足尖在石板上一顿胡乱划拉,想要把石板上的痕迹抹去,他内力深湛,石板表面立刻如纸面一般一片模糊。
但青石地面不同泥沙地面,叶归真内力再强,也只能在石板留下一道道深陷下去的痕迹,况且地上还有被他幡儿插的那两个洞,如何掩盖得掉?
诸葛静虚亦上前来揽住叶归真另一边身子,道:“叶天师不用管这些个老什子,明日叫弟子门换三块砖便了,快请上座。”
叶归真这才高高兴兴地坐上榻来,见桌上放了数款精致的点心,不禁食指大动,刚想要伸手去抓,却停手道:“给老道拿块巾子来擦手!”
程千里看来心情丝毫没有受到刚才叶归真这一卦影响,在江朔身后嘻道:“嘻嘻,叶老天师着实好玩,别看他身上腌臜,却还穷讲究,要巾子擦手。”
立刻有神拳门的弟子奉上手巾,叶归真一反常态,仔仔细细地逐根擦拭了手指,然而终于擦完后,却又将习惯性地把双手在油腻腌臜的杏黄道袍上蹭了两蹭。
程千里一拍手道:“完咯,完咯……这手白擦咯。”
好在叶归真此刻心思全在吃食上,无暇和程千里斗口,他双手齐出,“嘡嘡嘡嘡”将桌上的各色点心流水价地塞入嘴中,有神拳门弟子给他斟酒,叶归真也不客气,抓起杯来,“滋喽滋喽”地啜饮起来。
叶归真上桌之后,众人都不再吃喝,叶归真也不以为意,在桌上风卷残云,来回隳突。众人看着暗暗好笑,但因他是武林前辈,只能强自忍住。
终于叶归真的荡涤告一段落,司马青云才叉手道:“叶天师,我们给南阳玄妙观传信求助,怎么只有你你人来了?”
司马青云给玄妙观掌教叶归玄去信,叶归玄以下有名有姓的剑客也有十数人,却让一个“癫道”来赴如此重要的大会,虽然刚刚目睹了叶归真的内功,但他毕竟醉心占算之术,人又有点疯疯癫癫的,不只道大会上又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来。
想到此处,司马青云不禁对叶归玄微微有些不满,司马青云亦是道门,与叶归玄同是三清同道,不想对方却丝毫不顾同道之谊。
叶归真道:“可别提了……一个月前,魔教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突然偷袭了玄妙观,掌教师兄以下各位道长虽然打退了对方,却都奇怪地失了内力,只有我在外游方不在观中才得幸免,之后掌教师兄收到司马道兄的信,料想魔教突袭肯定和今次大会有关,让我前来助你们荡平邪魔外道,顺便寻一下解药的下落。”
叶归真这一段说辞倒是条理清晰,此前众人就推测中原武林各派可能都遭到了魔教的突袭,现在从叶归真所说玄妙观的遭遇中得到了印证。
江朔捏紧拳头道:“看来飞鸿子和阿波大慕阇蓄谋已久,四处出击,委实可恶!”
磨镜老人沉吟道:“现在中原武林的高手能够与会的不过十中一二,二日后的大会,我中原三教更要同心协力,方可履险如夷。”
司马青云道:“磨鉴前辈说的不错,青云在道家各派中不过是个不入流的小人物,天下玄门高手如云,今时今地能撑起玄门大旗的却只能靠叶天师一人了。”
磨镜老人道:“司马道友不必过谦,崆峒玄门的功夫也是非同小可,另外,江少主功夫出自茅山上清一脉,我看也可算作玄门一派。”
叶归真不认得江朔,没见过的他展露功夫,听磨镜老人这样说,不禁对在坐的这少年多打量了几眼。
磨镜老人又道:“老朽虽年少时曾学过几年少林功夫,但晚年功夫自成一派,释教的功夫早已忘得七七八八了。”
诸葛静虚喜道:“这样说来,磨鉴前辈和令徒卢郎当作为俗世儒家参加大会了。”
如此一来,道、儒两家都有强援,唯独释教,仅有铁筝道元所率飞龙门僧众,程昂虽也是少林俗家弟子,但如论真功夫他可还算不上一流。
唐代始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说,少林功夫入门简单,却愈练愈强,可说无论一个人身子强弱、资质高低都可以习练少林武术,因此全国练习少林派功夫的僧俗弟子众多,高手亦多。只是如今南北少林均遭重创,还有一个假冒的“西少林”扰乱,九教大会上,释教反而成了三教中最弱的一派。
铁筝道元说话也硬气不起来,叹气道:“谁能想到人才济济的释教禅宗,竟有捉襟见肘的一天。”
佛教与道教不同,道教可谓人人习武,无论是上清派、灵宝派、正一派还是天师道,无论是茅山、终南山还是嵩山的道观,道士重道阶而轻道派,修道法门虽然不同,但练炁与练功有颇多相通之处,因此各大道教名山、名观均有高明功夫传承。
而释教在大唐分为八大宗派,各派教义和修行方式都有根本不同,比如潜心研习佛理的华宗、华严、法相、三论宗都是关起门来做学问的教派,净宗、律宗、密宗则是修行课业极其繁多,这七派的僧人鲜有习武的,只有被别派称为“教外别传”,视作异类的禅宗,才有以武修禅的传统。
因此司马青云求援时可以广发书帖,而道元则只有少林一家可邀。
司马青云宽慰铁筝道元道:“崆峒三教能够同山共融,中原三教武人亦同气连枝,反观三夷教、三外教,互相间都有矛盾,甚至因为教义不同而互相攻击如仇雠。只要我们三教仍是同进共退,九教大会就没什么可怕的。”
众人一齐击节叫好,当即公推磨镜老人为盟长、司马青云为副盟长,在二日后带领三教与另六教派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