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山海行_分节阅读_第136节
小说作者:圏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55 MB   上传时间:2025-11-26 10:31:25

  李邕道:“开元十三年,圣人泰山封禅回归长安,车驾路过汴州时,邕从陈州赶来谒见,当面献上几篇辞赋,深得圣人赏识,不料几日后反下旨说邕挪用公帑,竟然判了死罪。幸得许州孔璋上书力谏,才免去邕之死罪,贬为钦州遵化县尉,孔璋兄却死于流放途中,当时金思兰仍在朝中,想来本也是想借机灭口的吧。”

  仆骨怀恩叹道:“李使君、浑老湖主都是忠义之士,却居然遭圣人猜忌,看来真是忠臣难做,可惜李使君虽有宰相之才,只因卷入此事,终只能做个郡守。”

  李邕却凛然道:“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我们这样做,只是不想因为皇室继承的问题再起兵戈,使天下生灵涂炭,又岂是为了自身权柄?”

  井真成问阿爷宽仁道:“阿爷,你又是怎么幸免于难的?这些年你去了哪里?”

  井宽仁道:“吾东瀛志能便之术中有凫水之术,吾那日假装中刀坠入海中,潜水遁走。才得了活命。之后吾便一心要为两船日本人报仇,才发现李邕背后有庞大的江湖盟,金思兰则躲在深宫之中,吾之功夫要报仇实在差得太远,这才去少林寺偷学武学经书,吾先去北少林,再去南少林,被神会大师发现后,一路逃遁到北地朔漠,直至遇到江小友,被他斗败后又为雒阳菏泽寺众位高僧所擒。”

  他说到此处,井真成手按长刀,瞠目瞪视菏泽神会,井宽仁忙按住他的手道:“吾儿,稍安勿躁,神会大师千里追踪,原来不是因为吾偷看了经书,而是从吾偷学的经书中看出来了吾所学武功脉络已走上了歧途,堕入了魔道,只因吾未得高僧指点,没学少林佛法根基,强行学习少林神功,实是凶险万分,如不加以纠正,不日便要全身经脉逆行而死。”

  江朔合格独孤湘听了也大吃一惊,独孤湘瞪大了眼睛道:“老乌鸦,看你精神的很,没想到外强中干,没几日活头了么?”

  江朔道:“呸呸呸……湘儿你别胡说,你看井老前辈已剃度了,想必已拜入神会大师门下,开始修习佛门正宗武术了。”

  井宽仁拖长音道:“阿弥陀佛……江小友说得不错,神会大师擒住吾之后,一路南行一路传授吾佛法,一开始吾还想要对神会大师所授来个充耳不闻,但人又不能关闭自己的耳朵,如何真能听不见?佛经字字句句灌入吾之耳中,没想到却说不出的受用,浑身舒坦的很,身上几处间歇发作的经脉窜逆之处竟然好了很多。”

  独孤湘道:“老乌鸦那要恭喜你啦……”

  井宽仁摇头道:“几十年的积弊只这几日就能化解,天下可没这么便宜的事,此后一日吾体内的真气反噬忽然爆发,体内真气乱窜……”他转头对着井真成道:“若非神会大师和众位高僧及时发现,以少林纯正内功为吾导引,儿啊,你今日可就见不到吾了。”

  井真成道:“那阿爷现在的身子可大安了么?”

  井宽仁道:“阿弥陀佛,吾现在已拜入神会大师门下,法号‘空性’,潜心研习少林武功,不过终其一生可能都要面对真气反噬之苦,这是吾命中的业数,心中绝无埋怨与恐惧,反倒是通过修习佛法,愈加觉得内心平静,再反思当年遣唐使坐船覆没之事,日本船员虽然无辜,但究其原因也是正使心存歹念所致。”

  井真成迷茫道:“阿爷,难道船上的四百同胞的仇就不报了?”

  井宽仁,也就是”空性法师“道:“当年李使君无法判断,此事有多少日本人参与或知晓,为大唐皇室安危计,也只能杀尽两船的遣唐使,若是吾出家之前,居于李使君这样的境地,怕当也会这样做出这样的安排,船员虽然惨死,但也是前世业数使然……”

  独孤湘不以为然地道:“老乌鸦,照你这么说,也不必去做什么惩恶扬善的侠客咯,只等着坏人恶贯满盈寿终正寝就好啦……”

  南霁云却道:“我还有一个疑问,怎么证明李太白就是疑兵,日本遣唐使船上的就是正主?我可是听说太白先生自称是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李暠是汉飞将军李广十六世孙,西凉开国国君,亦为李唐皇室之先祖。这可有点太巧咯。”

  江朔道:“南八,你的意思是疑兵才是正主,正主其实是疑兵?”

  南霁云道:“假作真时真亦假么。”

  李邕摇头道:“此事我们当年也有所怀疑,但建成玄孙随身带有一件信物,半块白玉牒,正面刻一‘毗’字,顶上有一行突厥小字,译成汉字乃是‘岁己酉,唐公渊得长子’,李建成幼名‘毗沙门’,己酉便是他出生的年份隋开皇九年,想来另一半玉牒上应当刻着‘沙门’二字,”

  独孤湘道:“这造假也太明显了吧?李唐皇室怎会刻突厥字。”

  李邕道:“李唐一族来自西凉,大唐建国之初,皇室尚且多有用突厥文字的,何况为唐公之时?……从玉牒的质地、形制来看确非俗物,其背面加刻了李建成传到西域这一支的子孙姓名、生年,看刻画的痕迹显然前后差了上百年,笔体亦非一人之手笔。牌上玄孙只有一人,却用汉字刻的‘泰皋,辛巳’。”

  李邕是写字、刻碑的大行家,他说痕迹、笔体不同,那自然是无人怀疑,江朔道:“太白先生生年是辛丑,可是差了整整廿年了,以‘泰皋’的生年看,这位玄孙确实不是太白先生。”

  众人闻言皆点头,井真成问道:“这块玉牒现在在何处?”

  李邕道:“自然是献给当日的三皇子,今日的圣人手中了,他也是凭着这玉牒确认了建成尚有玄孙在人世,此后想必就被销毁了吧?”

  江朔却问:“那泥捏师临死前要景教法王世代传下去的大秘密又是什么呢?”

  李邕一愣,道:“想来泥捏师至死都不知道遣唐使没有离开大唐之境,所传的秘密就是李唐有后代在东瀛日本吧,他却不知建成最后的子孙早已穷途末路,葬身海州外海了。”

第294章 西行计划

  众人听完李邕的讲述都各自唏嘘感叹不已,李邕却如卸下了千钧重担,一掸袍袖坐了下来,缓缓道:“井郎,我说完了,不管当年是出于何种原因,邕下令杀了四百日本人总是事实,其中大部分人可说是毫不知情,但我们不敢冒险,才会不加甄别杀了所有无辜之人,你要杀我报仇,这就动手吧,邕绝无怨言。”

  井真成看看李邕,又看看自己阿爷宽仁法师,不知如何是好,宽仁对他合十道:“阿弥陀佛,真成吾儿,吾父子二人为了复仇,已浪费多少年月,如今你知道了全部真相,报仇不报仇又有什么分别?是时候该放下了。”

  井真成道:“可是……”

  宽仁知道他还是放不下四百同胞枉死之事,道:“吾已遁入空门,今后每日念经为他们超度往生也就是了,你就不要再陷入到这上一代人的恩怨,吾儿还年轻,大好青春年华何不去做些更有意义的事?”

  井真成听阿爷这样讲,不禁心中茫然,他如今已四十有奇,大半生都在找阿爷、找真相、找仇人,现在阿爷突然叫他放下,即便是放下,又该去做什么呢?”

  江朔却问李邕和南霁云道:“那程大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当年叛盟,怎的今日又来和我们并肩作战?”

  李邕道:“朔儿,程贤弟之事,是我瞒了你们,程昂他本名程千里,其实是将门之后,其祖乃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程务挺,程务挺曾随裴行俭一同出征突厥,后女帝为排除异己冤杀了程务梃,祸及全家,只有程贤弟得脱,辗转投入江湖盟,后来安禄山不知怎么知道了他的身世,派严庄南下时一并招安他。”

  独孤湘道:“哦……所以如象先生你就来了个将计就计。”

  李邕道:“不错,只是让你耶耶和阿娘蒙受了不白之冤,委屈你们一家了,不过你们之所以在几湖这么多高手围剿之下,却每每能在危急关头逃脱,其实也是程贤弟暗中偷偷泄露的消息。”

  程千里笑道:“茅山一战之后,安禄山可是对我信任有加,又让我招安李使君,又让我拜会怀仁可汗,燕军的阴谋秘闻老程更是知道了不少。”

  南霁云道:“我也是到了北海,一次巧遇程兄弟来见李使君,才知道了真相。”

  独孤湘道:“那老程,你今日怎么不再隐藏身份?”

  程千里道:“一来,今日之战甚是危急,咱可也没想到少主的功夫已到了如此出神入化的境地,只道六曜难缠的很,我与仆骨兄弟长兵器相配最好,这才联袂战计都、罗睺二人。其二么,燕军的情报我也探听的差不多了,再高的机密只有安禄山与严庄、高不危三人知晓,再待在燕军可也就没什么意思啦。”

  李邕道:“过去种种今日已和盘托出,此前我们保守这个秘密,是为了李唐皇室,而现在威胁已经不在内而在外了,若将来安禄山真搬出了这么一个建成后裔,你们也知道前因后果是怎么回事。”

  独孤湘道:“人都早死了,这个秘密又何必保守这么多年呢?”

  神会道:“阿弥陀佛,湘儿你心思纯良,不知人心之恶,如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只说建成玄孙未死,或说后裔不止一人,都不免搅动天下难安。”

  湘儿道:“大和尚,你作为出家人,不是应该劝人向善,却说什么人心本恶?你们和尚遇到恶人不应该念经感化他么?”

  神会笑道:“小女子顽皮,若当年李使君行凶之时,老衲在侧,自然是必定要出手阻止,无论怎样总有不杀人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事已至此,后悔过去也于事无补。至于人心善恶,世上本就有恶人,又何必闭目塞听,佯作不知?若念经就能感化恶人,少林寺也就没有武僧咯,所谓行侠仗义,戳穿恶人的阴谋也就是保护良善了。”

  江朔叉手道:“大师说的是,那我们现在该做什么呢?”

  神会道:“高不危说他们找到了建成后裔,恐怕是他们找到了当年入蜀的那个‘疑兵’,以老衲之见,现在第一要务就是找到那个人。”

  独孤湘道:“噫……又要杀人了么?”

  江朔和神会同时喊道:“不可!”

  神会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况且那人没有犯任何错误,怎能就此一杀了之?”

  独孤湘对江朔道:“我与大和尚说笑呢,朔哥,你又为何如此激动?”

  江朔道:“当年随泥捏师大王回中原后入蜀的李客是太白先生的阿爷,那‘疑兵’不就是太白先生么?”

  南霁云道:“李白称‘李十二’,李客有这么多儿子,也不一定就是李白吧?”

  神会道:“但李太白名满天下,如果是你要扯旗造反,你是找李客那些默默无闻的儿子,还是诗仙李白?这时真假已经不重要了。”

  江朔急道:“那我们要快去找太白先生!如象先生,去岁太白先生与你相会后去了哪里呢?我们要快点去找到他。”

  李邕道:“原来朔儿你已经知道李白去岁曾与邕同游之事了,不过他们早在去岁秋天就离开齐鲁了,太白说之后他要南下吴越游玩,现下应该早已到了扬州了。”

  独孤湘道:“那我们快去扬州!”扬州是江水边富庶繁华之地,离自己父母居所越州鉴湖又近,如去扬州独孤湘自然求之不得。

  程千里却叉手道:“李使君,江少主,我在燕军中为间人时,听他们说的只言片语,却似乎是指向安西啊。”

  李邕沉吟道:“难道他们竟没查到李客的行踪,却去了西域?”

  程千里道:“他们的消息应该是来自当年安西和宫中无所不在的杂胡人,中原发生的李客入蜀和海洲屠船之事,反倒并不十分清楚。”

  神会道:“以常理度之,建成玄孙既然来自安西碎叶,去安西寻找是否还有其他后裔,似乎也合乎情理。”

  浑惟明也插话道:“刚才我湖兄弟回禀说,高不危、李归仁他们从西门出城,似乎向着北面去了。”

  江朔一时又没了主意道:“那可怎么办?”

  李邕道:“太白去了江南,那是江湖盟的根本之地,我倒是不太担心,但西边什么情况,可就迷雾重重了。”

  程千里哈哈笑道:“经此一役,俺老程在中原是真没法待了,我想和仆骨兄弟一起去西边投军,正好也可以可以看看燕军细作在西边有什么异动。”

  江朔道:“程大哥,你一人去难免势单力孤,我和你一起去!”

  程千里笑道:“如有少主同去,那俺老程可就没什么可担心的啦。”

  井真成也突然下定了决心似地喊道:“江小友,吾同你一起去,当年遣唐使卷入建成遗嗣之事而遭屠灭,我想去西边彻底搞个明白,也算对枉死的族人有个交代。”

  江朔点头道:“好,那程大哥、井大哥,我们就结伴同行,一起去西边!”

  独孤湘听江朔又不回南方反而要去西边,不禁撅了撅嘴,道:“那太白先生那边怎么办?毕竟范阳也可能故布疑阵,实际要寻的人其实就是太白先生也没一定啊。”

  南霁云叉手道:“这却不用担心,我和浑二一起回江左,江湖盟在吴越之地人多势众,相信怎么也不会吃亏的。”

  浑惟明亦道:“好,我们这便南返,还请少主发个令,让葛庄主、鲁大、狄老弟与我们二湖一同行事。”

  浑惟明一直是一副商人打扮,肩上背着一个褡裢,他说着从褡裢中取出随身携带的纸笺和笔墨,这都是行商必备的记账工具,仍由是他刷刷点点代笔草拟了文字,请江朔过目后再一式誊写五份,请江朔花押用印。

  江朔从怀中取出那枚古镜,在纸上拓印已毕,浑惟明恭恭敬敬地将信笺收好。

  李邕忽然想起,一手加额道:“险些忘了,朔儿,这江湖盟主之宝的秘密我可还没告诉你呢。”

  江朔也想起,当年北上找李邕,其中有一件事就是询问这枚古镜中藏着什么秘密,忙叉手道:“朔儿洗耳恭听先生教诲。”

  李邕向四下看了一圈,神会先道:“江湖盟的秘密,老衲不便与闻,这就去了。”说着他和宽仁二人向外就走,井真成寻阿爷这么多年,今日甫见怎肯就与阿爷分开,不及打招呼忙跟着出了院子。

  浑惟明、南霁云、程千里和仆骨怀恩互相对视一眼,也一齐叉手道:“我等在院外把守。”

  独孤湘却还想赖着不走,浑惟明一看,上去拉着她的手道:“湘儿妹子,你跟我们出去等吧,这盟主古镜的用法,只能是两任盟主之间口耳相传,法不传六耳,你也得出去。”

  独孤湘拗不过浑惟明这,只得跟着往外走,回头对江朔道:“朔哥你学会了,若有什么好玩的,一定要告诉我哦。”

  浑惟明却笑骂道:“小妮子胡闹!就是你将来做了盟主夫人,这秘密呀,也不能说给你听的!”

第295章 透骨神镜

  众人都退出院子之后,李邕对江朔道:“朔儿,你随我来。”带着江朔穿过水榭,进入书房。此刻日已西坠,天光本已暗淡,屋内就更加昏暗了。

  李邕点亮一支灯烛,江朔见屋内还有很多灯盏,道:“如象先生,我去把其他灯都点起来,这样明亮些。”

  李邕却道:“朔儿且住,只这一支烛火便够了,把铜镜拿出来吧。”

  江朔心中疑惑,仍依言从怀里布包中取出那枚铜镜,这铜镜按汉小尺计算正好八寸,镜背早已结满了铜锈,经年累月的侵蚀之下,铜锈已经由翠绿转为乌黑,光泽尽褪,显得古奥异常,中央有纽,四周刻着云雷纹簇拥的兽面图案,纹饰简练,但线条遒劲有力,显然是秦以前的三代古物。

  翻过来再看镜面,却是光灿灿的一片,不仅打磨得极其平整,表面更是光可鉴人,毫无岁月痕迹,虽是千年前的古物,却依然可以用来对镜梳妆。

  正反两面反差如此强烈,不知是什么原因。

  李邕接过江朔递来的铜镜,在手中摩挲,道:“朔儿,江湖盟主源自洞庭盗魁,初代盗魁起自秦末,他自称‘盗圣’也有人称他为‘盗魁’,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更有闭气的绝学,可以在水下待超过一刻时间。

  当年始皇帝巡游洞庭,盗魁率洞庭群盗,潜泳到船底,用凿子在皇帝坐船上凿洞,这样就算当时湖面无风,大船因为左右吃水不匀,而剧烈地摆动起来,始皇帝以为是水神作祟,命人将这枚铜镜抛入湖中祭神,这才被盗魁得了去。”

  江朔道:“赵夫子和我说盗魁在洞庭湖上盗了始皇帝的传国玉玺,原来却是得了这枚八寸铜镜。”

  李邕道:“东岩子果然博学,确实,此铜镜只能算是意外收获,盗魁的真正目标是皇帝的玉玺,趁着船上兵荒马乱、人仰马翻之际,他偷偷潜入船上,光天化日之下盗走了玉玺,不过他可没想到自己前脚登舟,始皇帝后脚就把这枚铜镜扔了下来。”

  江朔道:“这位前辈真是神乎其技,竟然能盗走重兵把守的传国玉玺,盗魁之名果然实至名归。”

  李邕笑道:“是啊,这位前辈的真名已不可考,只留下一个‘盗魁’的名号,此后江湖盟主虽然不再是盗贼出身,江湖中仍然以‘盗魁’相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3页  当前第1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6/4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山海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